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

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小学六年级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索桥的故事》通过介绍索桥及讲述索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介绍背景导入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人望而却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然而,何先得夫妇修了一座索桥,叫“安澜桥”,也叫“夫妻桥”,还叫“何公何母桥”。

课文围绕着索桥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巴金先生一起游览索桥,了解索桥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介绍索桥;再写站在索桥上,看到都江堰联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接着写走下索桥,从何氏夫妇的故事联想到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心 ;最后点明主旨,感悟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3、追问:索桥有什么故事?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让我们先来了解索桥。

二、深入理解课文师过渡:索桥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看吗?1、课件展示索桥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

2、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长、雄伟、高大------)3、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索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文中从哪些方面介绍索桥,并思考索桥有什么特点。

(桥身长、桥面是木板,不整齐,有的地方断裂,竹索编的桥栏、没有桥墩,用竹架代替)4、你对索桥的那些地方感兴趣,试着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

我站在铁索桥上(通用12篇)

我站在铁索桥上(通用12篇)

我站在铁索桥上(通用12篇)我站在铁索桥上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俗话说:睹物思人。

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

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

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

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1、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

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3、“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

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

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精选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精选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精选教案范文《我站在铁索桥上》追忆了我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追昔惜今。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精选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定桥,也就是诗中写到的铁索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多年后,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体味诗人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2、想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每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列出简单的提纲。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自主学习学习目标:自由读课文,思考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画出相关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小组交流(三)全班汇报学习第一节诗1、师: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2、师:课件出示句子:“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你能从诗句体会到什么呢?(铁索桥的惊险)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读出过铁索桥的惊险。

)出示资料:泸定桥横在大渡河上,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当时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3、师:齐读第一节。

(师生齐读)学习第二节诗1、师:看着二郎山的云雾和大渡河的白浪。

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李成月

我站在铁索桥上 李成月

—————————— —————————— —————————— —————————— ——————————
五、练写运用、延伸创造
小练笔: 我站在
——————————
假如你就是诗人,当你站在校园内、淯阳桥
上…...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拿出笔写一写吧。 仿写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 —————————— ——————————

1、你们小组的分工是什么?用什么方式 合作学习的? 2、你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各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注意倾听,
时刻准备发表你的见解并予以补充。 4、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读一读
思一思
议一议 品一品 悟一悟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情上有什么不同?
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一 四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比一比,看看这两节诗在内容和感
补充介绍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 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死 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 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大 渡河会战,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十三根铁链 劈开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丽篇章。多年后, 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 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本课是一首诗,曾被谱成曲子,填作了歌词。

这首诗追忆了工农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身临铁索桥,“站在铁索桥上”所看到的景物,头上的云雾,脚下的白浪;第二节,追忆红军当年飞夺卢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第三节,抚看今朝,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成为今天鲜花盛开的地方;第四节,反复吟咏,寓情于景,进而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表达的主要特点。

如:“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激战的楼房”“孩子们的课堂”“梨花正在开放”……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最后直抒胸臆。

全诗感情强烈,节奏鲜明。

二、学情分析经过六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初步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清条理,写出课文的提纲,但这之中也需要老师给以适当的引导。

学生基本都能通过理解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四方面军抢渡大渡河的情景作者顾工站在铁索桥上心潮汹涌激荡写下了现代诗。

(板书课题)(二)自渎自悟分组学习甲组:学习吟咏四节诗,边诵边悟。

这首诗每节写什么?看到,想到什么?乙组:吟咏每节诗,思考诗人站在索桥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丙组:通读四节诗。

(三)讨论交流1、检查自悟情况2、分析:作者借景抒情,直抒胸怀。

3、指导朗读,注意韵律(1)找甲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鼓励乙组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3)讨论思考每节诗写什么?4、找出比喻句,有何作用5、文章结尾,诗人要歌唱什么?6、齐声朗诵(四)置疑:1、假如你站在铁索桥上你会想起什么?2、学会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五)作业:背诵诗五、教学资源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

《我站在铁索桥上》红军长征的著名战役

《我站在铁索桥上》红军长征的著名战役

《我站在铁索桥上》红军长征的著名战役①勇渡乌江天险:1935年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

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

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

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

军委纵队及五军团渡过乌江。

左纵队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

②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起,红军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著名战例——四渡赤水。

至此,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将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

③巧渡金沙江: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上接通天河,从海拔五六千米的昆仑山麓急流之下,水流湍急,难以徒涉.国民党军队把船只掳往对岸.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过铁索桥游戏玩法教案

过铁索桥游戏玩法教案

过铁索桥游戏玩法教案教案标题:过铁索桥游戏玩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过铁索桥游戏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铁索桥的概念和结构,解释过铁索桥游戏的目的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过铁索桥游戏可能涉及的挑战和困难。

游戏规则介绍:1. 解释过铁索桥游戏的基本规则: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领导者”,其他成员依次排列站在一条绷紧的绳子上。

2. 领导者的任务是引导队伍通过绷紧的绳子,保持平衡,尽可能快地跨越虚拟的铁索桥。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脱离绳子,不要碰触地面。

游戏准备:1. 在室外或室内选择一条适当长度的绳子作为铁索桥。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

3.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名领导者,并为其提供特殊标识(如头巾)。

游戏进行:1. 让每个小组按照领导者的指导,依次站上绷紧的绳子。

2. 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

3. 如果有小组成功通过铁索桥,可以给予奖励或表扬,以激励学生的参与。

游戏总结:1. 与学生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让他们分享他们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过铁索桥游戏对团队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收获和教训,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过铁索桥游戏规则,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2. 组织学生参与其他团队建设活动,如绳索攀爬、障碍赛等,以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过铁索桥游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延伸:1. 将过铁索桥游戏与课堂中的团队合作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户外拓展活动,如登山、野营等,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滚
六、作业: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

(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

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指导朗读第二节
4、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