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5 长城和运河》教案_15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起源、建设背景和作用;(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兴趣;(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全面的阅读;(3)活学活用,拓展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祖国、热爱自然与人民的情感;(2)引导学生向伟大的文化传承者致敬。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启发探究:(教师出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还知道它们的起源和作用吗?同学们:这是长城和运河,长城是装饰的,运河是用来船运东西的。
教师:非常棒!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杰作,它起着防御外敌的作用;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它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和运河呢?同学们: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阅读理解:(1)疑问解答:教师:同学们,运河的起源与历史有关,它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2)导读: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内容。
(3)课文理解:教师:现在,请大家读一遍课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有长城?2)长城有什么作用?3)运河是用什么工具建造的?4)运河有什么作用?(4)课文讲解: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解答刚才的问题:长城是为了阻挡北方的敌人入侵而建造的,可以保卫我们的家园;运河是用锄、铁锤、挖土机等工具建造的,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水上交通和输送货物。
3.拓展思维:教师:同学们,长城和运河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勤劳。
那么你们认为,如果我们现在没有了长城和运河,我们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同学们:(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长城和运河的建造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方便和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困难和危险。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学设计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课前导语:(略)导入新课: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2、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很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3、学生的回答力求简练,只要说出名称即可,不必具体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纵线,这是京杭运河。
(板书:长?amp;nbsp;运河)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河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打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
2018-2019年度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5长城和运河 教案教学设计

第15课《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重点识记“驾、蜒、”的字形;辨析多音字“行、曲、折”;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的含义;积累赞美长城和运河的成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掌握诗歌的节奏。
分析本课的两句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认识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并能仿写。
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理解她们的特点,了解长城与运河建造的历史背景、作用,初步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体会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重点难点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要读出情感。
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
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或插图)3.认识长城,介绍长城(1)多媒体出示长城图片。
(2)教师简介长城: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
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完成的,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
长城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一万三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

1.长城和运河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正确书写本课新词。
识记“驾、蜒、篇、蓝”的字形;辨析“奇异、景象、出现、创造、涌现、奇迹、诗篇”的意义与用法;辨析多音字“行、曲、都、折”;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积累赞美长城和运河的成语。
2.分析本课的两句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认识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并能仿写。
3.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了解长城与运河建造的历史背景、作用,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拓展了解祖先创造的其它人间奇迹。
4.片段练习《万里长城》,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1.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
第一课时一、导入。
1、老师跟大家玩个猜物游戏,我说出它的几个特征,大家根据特征猜一猜。
(课件)它是被宇航员在宇宙中能用肉眼看到的少数地球建筑物之一;它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完成的,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一万三千多里,俗称“万里长城”。
2、板书“长城”,视频观看《八达岭长城》(5分钟)。
指名学生谈谈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3板书“和”,启发:“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那么,有什么样的建筑工程能和长城相提并论呢?4、板书“运河”,课件出示大运河图片,理解什么是运河及运河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出示:前鼻音:蜒篇后鼻音:杭创(开火车读生字)2、检查词语读音。
出示:航行曲折首都多音字组词:行xíng(航行) 曲qū(曲折) 折zhé(曲折) 都dū(首都)háng(一行字) qǔ(歌曲) shé(折本) dōu(都有)请学生把多音字组词抄写在课文空白处。
开火车读词语及短语:驾驶航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万里长城谱写创造民族绸带首都不朽的诗篇奇异的景象3、理解词语意思。
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展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3.对重点词汇、成语进行解释,如“蜿蜒”、“雄伟”、“气魄”等,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
4.指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优美句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长城和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长城和运河的异同点有哪些?”
3.逐步引导,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实例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互动交流,提高能力: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5.情感教育,渗透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4.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地方分别是哪里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长城和运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伟大工程。
3.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长城和运河是我国的骄傲?它们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莱州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长城和运

15、长城和运河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把课文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聪明的小高斯一、给下面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ǔ xǚ nǚ nǔ sī shī斯序努二、看拼音写词语。
sī wén dé guó jīng yààn zhào( ) () ( ) ( )gǔ lì jì xù nǔ lì()( ) ( )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高( )重 ( )( )开来( )()不动()()图治四、人物知识填空。
高斯(1777-1855)是( )数学家,也是科学家,他和( )、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
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之称。
一、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斯——sī序——xù努——nǔ二、思维德国惊讶按照鼓励继续努力三、德高望重继往开来巍然不动励精图治四、德国牛顿“数学王子”五、略13.花钟一、用“\"画去不正确的读音.吻.合(wěn wù)干燥.(zào zhào)灼.伤(zuó zhuó)舒适.(shì sì)淡雅.(yá yǎ) 内.外(lèi nèi)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15《长城和运河》-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精品】三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西师大版15长城和运河【教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了解我国的长城和运河。
过程与方法教师多媒体课件引导和生习两个主体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歌美感,体会作者对长城和运河的喜爱和赞美,培养生对祖国大好山河地热爱之情。
【教重点】认读字词、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教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过程】1(播放视频)同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美不胜收,而正如视频中所展现的那样,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和京杭运河更是我们祖国版图中不可忽视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目光,一起去领略长城和运河的壮美!(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句子的通顺。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生词:奇异蜿蜒不朽奇迹绸带诗篇(1)生自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4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标注课文共有几部分(2部分)(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赞美了我国的长城和运河,表达了对伟大祖先的赞颂。
)三、精读领悟1习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部分的主要描写了什么(万里长城)(2)(展示长城图片,介绍长城)上欣赏雄伟的长城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俯视。
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在飞机上俯瞰长城。
)(3)在作者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4)“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连绵起伏、蜿蜒曲折的特点)(5)“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写出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长城的起始点。
表现了长城之长,绵延万里。
)2习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京杭运河。
)展示运河图片,介绍运河(2)京杭运河有什么特点(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西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色。
(3)、领会中华民族先人的勤奋与智慧,激发我们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教课要点:认识长城和运河的特色,要读出感情。
教课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色。
教课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有关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课过程:一、导入。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可谓“人间奇观”。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板书课题:长城与运河)生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长城和运河吗?二、清理脉络。
自学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谈谈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引出主要内容的。
三、方法带路。
学习第一节。
1、激疑。
“奇怪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奇怪”在哪处?2、勾勒。
画出详细写长城”奇怪情景“的诗句。
3、想象。
作者看到的长城是如何的一幅情景?⑴、指名朗诵,抓住“巨龙穿行”“绵延不绝”“波折曲折”“东起”“西到”等词语的理解,认识长城的特色。
⑵、指引看图:长城自东向西逾万里,有若干段,它们经过的地方,地形很复杂,这就决定了长城的特色。
⑶、归纳长城的特色。
4、悟情。
“不朽”有哪双方面的意思?你能举例说明长城是“不朽的诗篇”吗?5、指导朗诵。
6、小结学法。
抓住要点,睁开想象,联系历史,领会感情。
四、自主实践。
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部分,而后画出作者叹息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感人的诗篇)2、勾勒出详细描绘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3、分组学习议论,认识运河的特色。
4、沟通学习状况。
教师要点指导下边句子:⑴、“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中,绸带的特色是什么?作者把运河比作绸带,表现了运河什么特色?⑵、“北起国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感人的诗篇。
”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不只说明大运河的长,并且赞叹了大运河到处漂亮感人)前半句“北起国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构造上起什么作用?5、指导朗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火眼金睛:飘()壮()京()创()
漂()状()惊()论()
c.完成填空: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万里长城像,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京杭大运河像,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板书:巨龙丝带
师: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像什么?
师结:长城就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运河像丝带飘落。
师:你们能将这句话好好读一读吗?
男生读。女生读
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然穿行在祖国的大地上。它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朗读第二节
1、引读:“不朽”是指精神和功绩不磨灭,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出示句子: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识记8个生字;认识部首“常字头”。正确书写5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认识长城和运河,导入课文
1、出示长城图和运河的媒体资料:这是哪里?(板书:长城和运河)
2、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一起学习第13课。
齐读课题。
3、你了解长城和运河吗?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边补充资料,边板书:
4、学习生字:
京:读准后鼻音;在哪里见过?
堂:部首是“小字头”;组词;“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
二、品味课文
1、初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学习字词。
师:课文是如何描绘我国的这两座伟大建筑的呢?让我们去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生自读课文,检查反馈,正音,相互评价,把课文读正确。思考: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万里长城像,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京杭大运河像,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用自己的感受读,“巨龙穿行“时激扬,读”绸带飘落“时轻柔。
三、指导书写
重点:“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壮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语。
2、带着自豪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年 级
三年级
第三单元
课 题
15.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认识部首“常字头”。正确书写5个生字。重点理解“壮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语。积累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诗歌。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骄傲。
a.学习字词:
壮:三拼音、翘舌音、后鼻音。
和“状”区别(字义、字形);壮丽的( )。
选字填空:( )丽 形( ) 奇形怪( ) ( )观
曲:多音字,文中读第一声。
做动作理解“曲折蜿蜒”。
迹:半包围结构
创:三拼音、翘舌音、后鼻音。
注意左边下面的笔画。
“创”是“开始”的意思;
扩词;
用“创造”说一句话。
华:中国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称自己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把自己称为——中华儿女,移民海外的人被称为——华侨。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朗读第一节
1、师: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现在,你们的身份是游览长城的游客,马上要乘坐一架飞机,将从高空中俯视长城,做好准备了吗?
2、齐读第一节。
3、师:你们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你们眼前,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做动作、看图片表演理解:穿行、连绵起伏、曲折婉蜒、
请问这位游客,你读到“巨龙”这个词语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出示龙的图片)
师:龙的突起的前额表示智慧;鹿角表示长寿;牛耳意味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沿线是我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也很发达。在济宁、枣庄、滕县、丰县、沛县、徐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并连接上海、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工业城市。在历史上,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课前学一学:
⒈认真读一读,圈出后鼻音的字。
壮 京 银 堂 们 景 伸 城 行 民
⒉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雄壮而美丽。 ( )
②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 )
③想象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景象?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师:(板书:动人)动人,为什么是动人呢?跟长城不一样了。
教学重点
1、能识记8个生字;认识部首“常字头”。正确书写5个生字。重点理解“壮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语。积累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诗歌。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教学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1.3万华里(东)山海关
(北)首都北京
京杭大运河 1794千米
(南)天堂杭州
长城简介:
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长达6700公里,约有1.3万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它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它不是一般的土墙,而是整齐的条石和结实的青砖砌筑的。有人计算,如果把明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可以绕地球一周。不用说烧制这些砖,就是把它们通过崎岖的山间小路送达修建工地,已经是一项十分宠大的工程。因此,游览长城的人无不为先民的伟大气魄和坚毅精神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