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学堂”练习题集锦
2018届高三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题练习(三十六)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三十六)求索真理的历程1.在瑞典中部一座山上发现了一株古树,这株古树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虽然它看上去很年轻,但经碳14年代测定法测试,发现其根系至少有9 500年历史,而且还在生长。
科学家称,这棵树之所以能存活得如此之久,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无性繁殖特性。
这表明()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经历了从对“农转非”进行严格的计划指标管理,到设置限制进城的“门槛”,再到对某些外来人员进城条件逐步放宽甚至取消的过程,迁移政策发生实质性变化后,“天高任鸟飞,四海皆我家”逐渐变成了现实。
我国人口迁移政策变化的历程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人们可以获得终极真理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我国探月工程整体规划为三期,简称“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三号”作为探月二期的首发探测器,承担“落”的任务,对整个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嫦娥奔月”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实践具有能动性,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③人类的好奇心和遐想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④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对月球认识的深化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诗句表明()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我国的经济增速,2011年为9.3%,2012年为7.7%,2013年为7.7%,2014年为7.4%。
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近几年学术界争议颇大。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习检测题

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检测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2.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内在矛盾性3.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不一致的名言是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5.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6.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就是真理”。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A.条件性B.具体性C.相对性D.客观性7.从邓小平提出培育“四有”新人、坚持“三个面向”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江泽民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这说明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8.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课时训练29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时训练29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 ) 解析:F 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 )解析:T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解析:T4.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 ) 解析:F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解析:F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而不是客观同主观相符合。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6.自古以来,人类观察海洋的方式,是从海面或空中俯视海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在海底布设观测网,从海底仰视海洋。
这表明( )A.科技进步是推动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B.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水平提高C.我们看问题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D.实践工具的发展提升了人类认识海洋的能力解析:D 从海面或空中俯视海洋与从海底仰视海洋并不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不构成矛盾双方,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表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水平提高,B不选;看问题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在海底布设观测网,这表明实践工具的发展提升了人类认识海洋的能力。
7.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大、中、小所有学段教材中的“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
该修订的哲学依据是( )①历史事实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变化②历史事实是修订的唯一可靠的根据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④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就是伴随着谬误修正的过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B 这一修订的哲学依据是尊重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修订的唯一可靠的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②③符合题意;历史事实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变化,①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真理发展的过程并不是谬误修正的过程,④说法错误。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636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杨陵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并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经验。
这个经验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③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知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对于《红楼梦》,鲁迅早就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音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说明()①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②意识能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③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4,据《人民日报》报道,陕西省周至县两年前耗资上百万元在二曲镇丰村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地块面积小等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这件事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C.脱离实际,主观不符合客观,是做不好工作的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动机决定的。
”这一观点()A.指出意识在社会中的作用B.否认了社会生活的客观性C.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D.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6,人处理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首要的问题是()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C.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实际出发7,辨析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求索真理的历程习题2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习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3D 打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标志,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新技术,将使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化:工厂里或许不再有生产线,模具可能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蕴含的哲理不包括( )A .人们认识的深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B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C .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D .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3.据英国每日电邮2014年3月19日报道,美国某研究机构发现,水星因炙热铁芯冷却效应,在40亿年间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
这说明①预想与现实总是不一致的 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不可捉摸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4.“近一点,才能力求美一点。
”这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应该明白的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
“美一点”是世界观,“近一点”是方法论;“美一点”是创作追求,“近一点”是现实路径。
这一创作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发源地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 .②④B .②③C .①④D .①②5.针对目前我国交通现状,为了保证人民生命安全,2013年公安部出台了新的交通规则,闯黄灯扣6分的规定引发了诸多新的交通问题。
公安部在积极调研、多次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闯黄灯作出新的规定: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行为,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试题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最新考纲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易混易错点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2.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3.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4.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6.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7.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典型例题【典例1】(2013·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典例2】(2013·重庆卷)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典例3 】(2016课标Ⅱ,23,4分)《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课时作业23: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35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2017年,考古人员在圆明园中发现了埋藏地下百年的11颗古莲子,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培育,6颗古莲子在2019年终于绽放。
2020年,圆明园对2019年开花的两个古莲的种藕进行扩繁,下一步,工作人员将继续对古莲进行精心培育和观察,不仅让古莲“儿孙满塘”,还要对古莲的相关形状作科学研究。
这表明()①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②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使认识接近真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科研人员对古莲子的培育过程,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①②正确;③与材料无关;④表述错误。
2.自1994年开始预研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材料表明()A.获得真理性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发挥意识的作用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答案 C解析获得真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A错误。
B与题意不符。
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D错误。
3.网球比赛中的“鹰眼”也被称为即时回放系统,这个系统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
由于网球在空中运行速度很快,因此在落地后,经常会有选手对其落在线内还是线外产生争议,而“鹰眼”技术是裁判判罚精确性的得力辅助工具。
由此可见,“鹰眼”技术()①作为实践手段,能帮助裁判有效判罚,提高比赛的公正性②通过模拟人类思维,可以保证裁判作出精确公允的判罚③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有利于克服肉眼观察存在的盲区④具有自觉选择性,可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4.(八省联考·湖南)漫画《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启示我们()①思路支配着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思路影响着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思路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④思路转化为出路的前提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漫画《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启示我们,思路影响着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作业整理

课时达标检测(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①②;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③④。
2.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
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
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中“总会”说法错误。
3.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谚是主观的人为联系②客观规律支配农事活动③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④顺从自然是农业的必然选择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①错误,民谚中讲述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断的联系。
④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索学堂”练习题集锦第一章习题1下列物质,熔点及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A)A、CH4<SiH4<GeH4B、 HF>HCl>HBrC、 He>Ne>ArD、 H2O<H2S<H2Se2.X.Y是短周期元素,两者能组成化合物XY3,已知X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为2( A)A. n+11B. n-11C. n-6D. n+53.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的科学家是( C )A. 道尔顿B. 爱因斯坦C. 玻尔D. 普朗克4.对原子轨道叙述错误的是( B )A. 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函数;B. 核外电子运动的轨迹;C. 和波函数为同一概念D.图形可分为角向部分和径向部分的一个数学式子.5.下面各系列哪一个是按电离能增加的顺序排列的( B )A. C.P.SeB. O.F.NeC. B.Be.LiD. Li.Na.K6.下列用核电荷数表示出的各组元素,有相似性质的是( B )A. 1和2B. 6和14C. 16和17D. 12和247.有A,B和C三种主族元素,若A元素阴离子与B.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B的阳离子半径大于C,则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次序是( B )A. B<C<AB. A<B<CC. C<B<AD. B>C>A8.为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C )A. 310B. 3d10C. 3s23p63d2D. 3s23p64s29.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C )A. ns2np3B. ns2np5C. ns2np4D. ns2np610.基态H原子的半径为( C )A. 0.53pmB. 0.53nmC. 53pmD. 53nm11.玻尔理论不能解释( D )A. H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B. 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发射能量----电磁波.C. H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D. H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12.第六周期元素最高能级组为( D )A. 6s6pB. 6s6p6dC. 6s5d6pD. 4f5d6s6p13.在主量子数为4的电子层中,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 C )A. 18B. 24C. 32D. 3614.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B. 电子云是│ │2的数学图形;C. 电子云有多种图形,黑点图只是其中一种;D. 电子就象云雾一样在原子核周围运动,故称为电子云.15.3d轨道的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是:CA.1,2 B.2,3 C.3,2 D.3,3第二章习题1. 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的;B.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D.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相邻分子间.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氨易溶于水,是因为氨与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B. 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间C. HF.HCl.HBr.HI熔沸点依次升高D.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3. 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C )A. PBr3B. CH4C. BF3D. H2O4. 下列分子是极性分子的是( C )A. BCl3B. SiCl4C. CHCl3D. BeCl25. 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B )A. NF3B. BCl3C. PCl3D. NO26. 下列分子中有最大偶极矩的是( D )A. HIB. HClC. HBrD. HF7. 对羟基苯甲醛比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高的原因是( C )A. 前者不能形成氢键,后者能形成氢键;B. 前者能形成氢键,后者不能形成氢键;C. 前者形成分子间氢键,后者形成分子内氢键;D. 前者形成分子内氢键,后者形成分子间氢键.8. 下列化合物中氢键最强的是(B )A. CH3OHB. HFC. H2OD. NH39. 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B. 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C. 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等的新轨道;D. 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等于游离气态原子中不成对电子数;B. 同种原子双键的键能为单键键能的两倍;C. 键长是指成键原子的核间距离;D. 线性分子如A-B-C一定是非极性的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σ键的一对成键电子的电子密度分布对键轴方向呈园柱型对称;B.π键电子云分布是对通过键轴的平面呈镜面对称;C.σ键比π键活泼性高,易参与化学反应;D.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12. NH4+形成后,关于四个N-H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键长相等;B.键长不相等;C.配位键的键长小于其他三键D.配位键的键长大于其他三键13.(1).BF3分子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2).NH3、H2O 的键角为什么比 CH4 小?CO2 的键角为何是180°?(3).从原子结构解释,第二周期元素中的Be与B,N与O的第一电离势出现不符合规律的现象.(4).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并判断上述各元素分别属于第几周期.第几族(主.付)<1>.Cl-17, Cl- <2>. Fe-26, Fe3+(5).写出24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并指出该元素是第几周期.第几族(主.付).金属.非金属,最高氧化数是几.热力学选择题1. 下列变化为绝热过程的是(C )A 系统温度不变B 系统不从环境吸收热量C 系统与环境无热量交换D 系统的内能保持不变2. 已知① A + B—→ C + D,△rHm,1=-40.0KJ·mol, ②2C + 2D—→ E,△rHm, 2=60.0KJ·mol, 则反应③E—→ 2A+2B的△rHm, 3等于( D )A 140KJ·mol-1B -140 KJ·mol-1C -20 KJ·mol-1D 20 KJ·mol-13. 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D)A .CO2(g)+CaO(s)—→CaCO3(g)B. 1/2H2(g)+1/2I2(g)—→HI(g)C. H2(g)+Cl2(g)—→2HCl(g)D. H2(g)+1/2O2(g)—→H2O(g)4. 下列各项与变化途径有关的是( D )(A) 内能;(B) 焓;(C) 自由能;(D) 功5. 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
这时因为反应处在(D )A 可逆条件下进行B 恒压无非体积功条件下进行C 恒容无非体积功条件下进行D 以上B 、C 都正确6. 按照热力学上通常的规定,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的是(B )A. C(金刚石)B. P4(白磷) C .O3(g) D .Cl2(l)7.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 )A .H B. Q C .△H D. △U热力学计算题1.计算在标准状态下反应CaCO3(s) = CaO(s)+ CO2 (g)的 rHθ(T)2.求 1molC2H5OH(l)在 298K、100 kPa 条件下与足量的 O2(g) 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1.2.化学反应速率习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的;B 反应速率常数大小即是反应速率的大小反应;C 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活化能大小不一定总能表示一个反应的快慢,但可表示反应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3.下述关于k=Ae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A称指前因子, 单位与k相同,一般不随温度而变B. E是化活能, 对给定反应可视为定值C. -E/RT指数, 本身无量纲D. k与T成反比4. 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来加快反应速度,这是由于( D )A.增大碰撞频率B.增大平衡常数值C.减小速度常数值D.降低反应活化能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
B.催化剂不能影响产物和反应物的相对能量。
C.催化剂不参与反应。
D.催化剂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的速度。
6. 某一反应的活化能为65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D )A.65kJ·mol-1B.-65kJ·mol-1C.0D.无法确定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B.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C.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少。
D.反应的活化能太小,单位时间内几乎无有效碰撞。
8. 下列反应:2NOCl(g)→2NO(g)+Cl2(g)经实验测得在300.15K时的反应速度常数为2.8×10-5dm3·mol-1·s-1,400.15K 时的反应速度常数为7.0×10-1dm3·mol-1·s-1,求反应的活化能。
解:根据公式(4-13)并整理得代入已知条件:R=8.314J·mol-1·K-1,T2=400.15K,T1=300.15K,k1=2.8×10-5,k2=7.0×10-1,可得酸碱平衡2已知在室温下AgCl的= 1.8×10-10,Ag2CrO4的= 1.1×10-12,Ag2CO3的= 8.5×10-12,Ag3PO4 的= 8.9×10-17,那么溶解度最大的是(不考虑水解)___C_____。
(A) AgCl (B) Ag2CrO4 (C) Ag2CO3 (D) Ag3PO43.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PbSO4(S)Pb2++SO42- K spΘ(1)PbS(S)Pb2++S2-K spΘ(2)反应PbSO4+S2-PbS+SO4- 的K为( B )A. K SPΘ(1) . K spΘ(2)B. K spΘ(1) /K spΘ(2)C. K spΘ(2) /K spΘ(1)D. ( K spΘ(1) /K spΘ(2) )24. 已知某一元弱酸的浓度为c,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溶液的c(H+)浓度为( B )A. B.C. D. 25. Ag3P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 mol·L-1,则其K spθ等于( A )A. B. C. D.6. 下列离子中碱性最强的是(A )A .CN- B. AC- C. NO2- D. NH4+7. 在0.1 mol/L氨水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下列溶液后,使混合溶液的P H最大则应加入( D )A HClB H2SO4C HNO3D HAc8. 将0.1 mol/L下列溶液加水(稀释)1倍后,P H变化最小的是( D )A HClB H2SO4C HNO3D HAc9. 在0.10 mol·L–1的HAc溶液中,加入NH4Ac晶体,使NH4Ac浓度为0.10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