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导向管新型喷动床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的压降研究

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的压降研究

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的压降研究李肖华;吴杰;刘学军;李育敏;姚文;高升;计建炳【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41)004【摘要】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气液传质设备,旋转床的气相压降是旋转床应用和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空气-水体系在常压条件下,对喷射式旋转床的气相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喷射式旋转床的气相压降随F因子和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喷淋密度的增加对气相压降影响不明显.当转速为800 r/min,F因子为1.24 kg0.5/(mo.5·s),喷淋密度为11.76 m3/(m2·h),压降为800 Pa时,回归的气相压降模型表明:气相压降与转速的平方、F因子的平方和液量的负四次方有关.【总页数】4页(P432-435)【作者】李肖华;吴杰;刘学军;李育敏;姚文;高升;计建炳【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53【相关文献】1.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传质模型及实验研究 [J], 王营;李肖华;李育敏;童政富;姚文;计建炳2.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的研究 [J], 童政富;李肖华;李育敏;谢爱勇;王营;计建炳3.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的压降研究 [J], 刘学军;张海燕;吴杰;李肖华;李育敏;艾宁;计建炳4.两种动折流圈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气相压降的实验研究 [J], 谢爱勇; 李育敏; 徐之超; 王红军; 计建炳5.喷射式超重力旋转床吸收CO_2的研究 [J], 高升;刘学军;王广全;李育敏;张海燕;杨守斌;计建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喷动床反应器内流体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喷动床反应器内流体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K e r s: p u e d n l a e co ;wo —fu d m o e ; ume i a i l t n y wo d s o td be uce rr a t r t l i d ln rc lsmu a i o
0 前 言
基 于气体 流 化铀 核燃 料颗 粒 的流 化床 核反 应器
Absr c Hy r d n mi so u d wa me c ly su i d b a so n Eu e i n—Eu e in t t a t: d o y a c ff i snu r al t d e y me n fa l ra l i l ra wo—fud l i mo li p u e e e c o . Nu la ue rils c l so s we e mo ee h i e i te r f de n a s o t d b d r a tr c e r f lpa t e o l i n r d l d by t e k n t h o y o c i c g a u a lw.,l it b to fsa a d v ra c fp ril o c nr t n.po o iy a d v lc t r r n l rf o I1 d sr u i n o tnd r a n e o a tce c n e ta i 1e i i o r st n e o iy we e o t i d i h u la e co .Nu rc lr s t ndc t h tt e v l e o t n a d v ra c fp ri b ane n t e n c e rra tr me ia e ul i iae t a h au ft sa d r a n e o a . s he i t c e c n e tai n f sl n r a e t hei c e sn a a tce c nc n r t n a fe h td ce s d l o c n r t r t ic e s d wih t n r a ig me n p ril o e ta i nd a trt a e r a e o i y o ga u l r d al y.Th n u n e ft e f cina te s s a nci e n l so o be a irwe e a ay e e i f e c s o h r to lsr s e nd i ln d a g e n f w h vo r n l z d. l i l

一种带有导向管感应加热的喷动床干燥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带有导向管感应加热的喷动床干燥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导向管感应加热的喷动床干燥装置及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徐庆,石明暄,李占勇,吴龙
申请号:CN202011638872.2
申请日:20201231
公开号:CN112728884A
公开日:
2021043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导向管感应加热的喷动床干燥装置,在喷动床的圆锥段与圆柱段交界处设置金属导向管,在喷动床外部缠绕感应线圈,同时在喷动床物料中混入金属球,感应线圈通电感应使得金属导向管发热,对喷动床内物料进行干燥,可以增强物料在导向管式喷动床环形区的干燥效率;同时可根据光纤温度传感器及热电偶的温度实时调节感应电源的输出功率。

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可提高物料干燥的均匀程度,增加换热干燥面积,并实现喷动床内温度的灵活调节,提高干燥效率。

申请人:天津科技大学
地址: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霍慧慧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旋转导向钻具三维小挠度稳态分析的数学模型

旋转导向钻具三维小挠度稳态分析的数学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1 1 23 " , , % & 3 ) ’ # $, & " ) ) + % ) % ( # ’ * 0 14
(: ) , 8 ; ) * + " = ( 58 %6 $ 1 0 : :6< :
% 5 :
( % 6
"2 = ’ 3’ < ( 5 3’ 16 : " $ % 5 : # "2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2)
第%期
李子丰等:旋转导向钻具三维小挠度稳态分析的数学模型
7 (
在井口处, 单位矢量为!; 单位 ! 轴向北, ! 轴向东, 矢量为"; 单位矢量为 #。 " 轴向下, ( )自然曲线坐标系为 ( ,", ) , 其中$ ," 和 " $ $ !$ # !$ 分别为钻柱变形线的切线方向、 主法线方向和副法 $ # 线方向的单位向量。 ( )直角笛卡尔井眼底部坐标系 # 原点 # 取 # $ &, % 在钻头处, 指向钻柱上部, 单位矢量 & 轴沿井眼轴线, ; 轴 垂 直 于& 轴, 指 向 井 眼 低 边, 单位矢量为 为$ $$ ; 轴由右手法则确定, 单位矢量为$ 。 $ % % &

垂直轴风机叶轮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垂直轴风机叶轮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垂直轴风机叶轮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垂直轴风机是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受风向影响等优点。

目前,垂直轴风机已经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投资者。

垂直轴风机的叶轮是实现风能转换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叶轮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风机系统的效率。

因此,对于垂直轴风机叶轮空气动力学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垂直轴风机叶轮的气动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提高垂直轴风机的效率和可靠性,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优良的性能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和评估垂直轴风机叶轮结构特点及其气动性能;2.根据经典的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垂直轴风机叶轮的数值模型;3.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垂直轴风机叶轮气动性能,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4.通过试验等实验方法,对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主要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的预期成果是:通过对垂直轴风机叶轮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和优化,提高垂直轴风机的效率和可靠性,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优良的性能奠定基础。

同时,为垂直轴风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推动和促进风力发电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五、研究计划及进度本文的研究计划及进度如下:阶段一:文献调研和分析时间:2021年10月-2021年11月阶段二:建立数值模型和计算模拟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4月阶段三:实验验证和分析时间:2022年4月-2022年9月阶段四:撰写论文和答辩时间:2022年9月-2023年3月本文的研究进度将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喷动-流化床整体式多喷嘴效应CFD模拟

喷动-流化床整体式多喷嘴效应CFD模拟

喷动-流化床整体式多喷嘴效应CFD模拟张旋;吴峰;马晓迅;杨剑【摘要】建立一种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结构,采用双流体模型(CFD)对其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在传统柱锥型喷动床锥体对称的两侧开若干缝隙,形成辅助多喷嘴喷动床,使其产生喷动-流化床的效果.通过CFD数值模拟获得多喷嘴喷动-流化床内颗粒体积分数、颗粒速度及空隙率等,并将模拟结果与单喷嘴喷动床进行对比,数值模拟证明了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结构的可行性.与常规喷动床相比,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能够有效增强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并且加强了单喷嘴喷动床环隙区底部颗粒运动死区的流动,同时省略了旁路供气辅助设备.【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746-751)【关键词】多喷嘴喷动-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CFD数值模拟【作者】张旋;吴峰;马晓迅;杨剑【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陕西省洁净煤转化工程技术中心,陕西西安 71006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1.3喷动床在煤气化工、热解、烟气脱硫及催化聚合等工业过程中应用广泛[1-3]。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

传统柱锥型喷动床内介质颗粒具有明显的内外分层流动特点,床层内颗粒缺少横向混合,特别是在环隙区底部出现流动死区和某些易黏结颗粒在环隙区的团聚现象,对床内传热、传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新一代的喷动-流化床兼具喷动床与流化床的优点,但所需的气体流量比单独喷动和单独流化所需的气流量要大,同时需要增加一定的旁路供气辅助设备[4]。

针对以上柱锥喷动床技术现状,吴峰等[5]提出了一种整体式多喷嘴喷动-流化床结构,在不需要旁路供气辅助设备情况下,能有效消除喷动床内锥体流动死区,强化喷动床内气-固相间传递过程,从而使得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状态实现整体优化。

带导流管的喷动流化床流体力学特性的研究

带导流管的喷动流化床流体力学特性的研究

2 计 算 结 果 与 实验 验 证
2 1 最小喷 动气 速 .
床层高 度 H 和 导流 管 的 安装 高度 h对 最 小喷 动气 速 L , 的影 响如 图 2所 示. 在导 流管 安装 高 度 h一
收 稿 日期 :0 51— 5 2 0 —2 1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 0 6 0 2 和 内蒙古教育厅资助项 目( D0 1 ) 2 16 0 ) Z 0 3
C at r e” hr e e 通过在 喷动床底部引入… 股辅 助气流 , t j ‘ 使环隙区颗粒流化; 张怀清 、 eY L H 等也在环
形 区引入流 化气 以 消除 喷动 床 环 形 区底部 “ 区” 影 响. 导 流管 的喷 动流 化床 克 服 了流 化床 的 颗粒 死 的 带 操 作范 围窄 、 易产 生分 层 、 涌 和喷 动床 中 的接触 效 率不 高 、 节 喷动 不 稳定 等缺 点 , 以有效 的 增加 床层 高 可 度 、 低气体 流 量 , 颗粒 在 床 层 内 的分 布时 间均 匀 , 环易 于控 制 . 降 使 循 目前 , 带 导 流 管 的 喷 动流 化 床 的 对 流 动特 性研 究报 道较 少 . 文是 在 冷 模 实验 装置 内 , 带 导 流管 的 喷动 流 化床 的 流 体力 学特 性 进 行研 本 对 究, 并利用 张 东利 等 已建立 的带 导 流 管的 喷动 流化 床湍 流 气 固两 相 流 动 数学 模 型 , 们 对不 同操作 条件
度 降低. 当床层 增大 到 一定 的 高度 时 , 动气 走 旁路 现象 基本 不 发生 , 增 加 床 层高 度 对 临界 喷动 速 度 喷 再 的影 响不大.
图 1 实验 流程 示意图
1扩大段 ;. . 2 床体 ; 导 流管 ;.,型管压差计组 ;. 3 4( 5 流化气 ;. 6 喷动气室 ;. 动气 入 口流速测 取点 ; ,0 球 形阀 ;. 7喷 81. 9 风

喷动床反应器气固流动模型的研究进展

喷动床反应器气固流动模型的研究进展

第19卷第3期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V o l 19,N o 32003年9月Ch emical Reactio n Engineering and T echno log y Sep , 2003文章编号:1001-7631(2003)03-0264-16专 论收稿日期:2002-10-31;修订日期:2003-03-07作者简介:李水清(1975-),男,博士后;姚 强(1962-),男,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通讯联系人。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资助(2002CB211600);中国博士后科学资金资助(2003)。

喷动床反应器气固流动模型的研究进展李水清, 姚 强, 赵香龙(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摘要: 首先对喷动床流动特征参数关联式进行了扼要介绍,继而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喷动床内气固流动模型(喷射区气固稀相流模式、环隙区气体渗流模式以及固体颗粒流模式)、以及喷动床放大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

最后,提出了未来喷动床流动模型工作的突破点和相应思路。

关键词:喷动床; 气固流动模型; 稀相流动; 渗流; 颗粒流; 放大理论中图分类号:TQ051.1+5 文献标识码:A1 前 言喷动床(Spo uted Bed)是一种处理粗大粒径颗粒(d p >1m m)的特殊流态化技术分支,其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用于农作物干燥。

目前应用领域主要有:①干燥及相关物理过程,包括热敏性物料的干燥(如农作物和高分子)、悬浮液和溶液的干燥(如造粒和表面涂层)[1~4];②热化学反应过程,如石油的催化裂解、煤的气化或燃烧、低热值废物的燃烧、生物质的快速热解、焦炭的活化、燃料电池以及天然气催化制氢等[1,5~8]。

近年来随着喷动床应用范围不断推广,出现了各种改进形式的喷动床。

如可在更小颗粒(d p <0.5m m )、更大床高或更高温度等条件下实现喷动的导流管喷动床[9~11];可有效地防止床底出现死区或粘性颗粒团聚的喷动流化床[12,13];结合二者优点的导流管喷动流化床,主要应用于气化反应及药片涂层,其在不同场合下还被称为再循环流化床、内循环流化床等[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操作创新研究示例单元操作的创新研究涉及范围广泛。

课程负责人刘伟民2002年后在去过加拿大高访的徐圣言教授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展了喷动床技术的研究,开拓了江苏大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喷动床技术属于流化床技术的一个分支,要在这个领域取得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

刘伟民和徐圣言教授一道,先后利用喷动床进行了低温热解废橡胶粒子的化工流程开发、粮食干燥、生物质热解试验等研究,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10篇,获得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5个,新申报发明专利2个。

特别是采用创造技法,将导向管喷动床推陈出新为旋转导向管喷动床,得到了研究和发明的起点。

这种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单元操作研究和创造学教学和思维及方法应用于科研中相结合的尝试,推动了江苏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以下是有关的部分证书和论文展示。

(发表在农业机械学报,上2005年第10期,EI收录,)旋转导向管新型喷动床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刘伟民,糜茂俊,李小果,徐圣言(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镇江,212013)摘要:为放大常规喷动床,提出了“旋转导向管喷动床”新概念,设计并安装了两种旋转导向管喷动床。

以小麦为原料,测定了旋转导向管新型喷动床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包括不同导向管在相同导喷距下风速与床层压降关系、导喷距对风速与床层压降关系的影响和旋转导向管喷动床的循环量等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旋转导向管后物料可洒布在整个床层截面上,因此可放大喷动床的直径;在喷动发生后,旋转导向管新型喷动床的床层压降与普通导向管喷动床的床层压降差异较小;导喷距影响最大床层压降,采用调节导向管安装高度的方法,可不考虑最大喷动压强,而根据正常喷动时的压降选用风机。

关键词:喷动床,旋转导向管,空气动力学,放大中图分类号:TQ016 文献标识码:AStudies on the Aerodynamics of a Novel Spouted Bed with Rotating Draft TubeLiu Weimin,Mi Maojun,Li Xiaoguo,Xu Shengyan(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212013,China)Abstract: To scale up conventional spouted bed, authors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spouted bed with rotating tube(RDTSB)” and designed two kinds of such spouted bed.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novel spouted bed was determined with wheat.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 velocity and pressure drop as draft tube-spouted jet(DTSJ) distance is same; the effect of the dista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 velocity and pressure drop and on the circulation quantity of whea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Wheat can be spread on the whole bed surface with rotating draft tube so that the diameter of draft tube and bed can be magnified, (2) the DTSJ distance effect obviously only on the maximum bed pressure drop at the start moment of spouting; (3) the difference of bed pressure drop is small for different draft tube spouted bed when spouting is stable, thus (4) the fan can be choose according to the bed pressure drop at the state of stable spouting if a device to adjust the DTSJ distance is used.Key words: Spouted bed; Rotating draft tube; Aerodynamics; Scaling up1 引言喷动床的研究1950左右始于加拿大[1,4]。

喷动床的基本操作原理是:床身由圆柱筒体和圆锥底构成,圆锥底部有一喷管,气流高速通过喷管,吹起物料,物料在表面中心区域呈喷泉状喷出,再落下。

喷动区类似于顺流稀相流化床,环形区类似于逆流密相移动床。

喷动床有许多不同结构形式,已被试验用于粘性强或粗块状颗粒的表面涂层、涂料和悬浮液及溶液的干燥[2~5]、粉碎、造粒、煤燃烧和气化、铁矿石还原、焦炭活化、石油热裂解等操作过程中。

在农业工程领域,喷动床可作为粮食干燥器使用,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粮食有循环运动,粮温均匀性好;(2)粮食在喷动床内的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环形区内。

可将环形区设计成缓苏区;(3)粮食在喷动区内与热空气接触仅几秒钟,有利于粮食这类热敏性物料干燥,干燥时热空气可采用较高的温度;(4)结构简单,无提升斗之类的运动部件,可望降低粮食干燥机的成本。

喷动床由于结构原理的限制,不能简单按比例放大,至今在生产上未能用于大型粮食干燥机。

导向管喷动床的导管在放大时,喷泉不能洒布到整个床层截面,回落到导向管中物料的比例变大。

国内外提出了一些新型结构试图解决这一问题[6~9]。

Mujumdar提出的旋转喷口喷动床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在喷动床的放大上有进展,但存在的局限也很明显:旋转喷口喷动床虽然能在直径较大的设备中实现喷动,但物料层的高度受到限制。

固定导向管喷动床物料的高度可以有较大幅度提高,但喷泉区面积有限,限制了喷动床的直径。

作者在深入研究喷动床[10~16]的基础上,已经获批两项国家专利。

现又对喷动床存在的问题反复开展创造活动,提出了“旋转导向管喷动床”新概念并已经申报国家专利。

旋转导向管出口的结构与传统的导向管不同,它具有类“T”形结构,在“T”形横梁上可以分布数个喷口,随着导向管的转动,喷泉洒落区将得到最大程度扩展。

该新型喷动床将有较高的物料层高度和较大的直径,可以克服传统喷动床的缺点。

对其空气动力学性能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推广使用该新型喷动床。

2 试验流程、设备参数和试验方法2.1 试验流程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

空气由风机引入,经毕托管测定流量,从喷动床的底部喷管喷进床内,将床内事先加入的试验物料小麦吹起,由旋转导向管的喷口喷出,物料随旋转的导向管洒落在床层截面上。

床层物料的压降由压差计测量。

空气流量可由阀门调节。

2.2 设备参数导向管内径为40mm,喷动床柱体直径为1000mm,柱体高度为1000mm,锥形底角度为70o,锥形底喷口直径为40mm,机械驱动时导向管横梁的转速为16r/min。

空气反冲驱动时导向管横梁的转速由空气流量决定。

导向管与喷动床喷口间距(简称导喷距)可调,分别为40mm、50mm和60mm。

喷动床内装入约125kg的小麦。

2.3 试验方法(1)在普通导向管喷动床上(将旋转横梁拆除),在不同的导喷距下,调节进风量,测量进口风速、床层压降和物料循环量,以供对比。

(2)在机械驱动旋转导向管喷动床上,启动电机使导向管旋转,在不同的导喷距下,调节进风量,测量进口风速、床层压降和物料循环量,观察物料洒布情况。

(3)在自行驱动旋转导向管喷动床上,重复上述(2)的试验。

(4)分别在三种导向管喷动床上,在风量达到正常喷动的风速以上时,从零开始缓慢增加导喷距(调节导向管支撑架),使得物料能始终形成稳定的喷动,测量床层压降、风速和物料循环量。

3试验结果与分析3.1不同导向管在相同导喷距下风速与床层压降关系图2是相同导喷距下三种导向管喷动床在风速增加以及风速减小时的床层压降变化曲线图。

图1 机械驱动旋转导向管喷动床试验装置1—风机,2—毕托管,3—测压点,4—导向管支撑架5—导向管,6—电机及减速装置,7—卸料口图2 45mm导喷距空气速度—床层压降以自行驱动旋转导向管的曲线为例,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风速的增大,床层压降逐渐增加,风速与床层压降近似为直线关系,表现出固定床的性质。

到达A点时床层压降达到最大值。

再增加风速,空气吹开喷口上方的小麦,床层压降从A点下降到B点。

试验中,达到B 点风速后,喷动不稳定。

当气速稍大于B点气速后,喷动才稳定。

以后若继续增加风速,床层压降慢慢上升,因为带导向管时阻力随空气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当气速由大至小调节时,床层压降也逐渐降低,到达I点时喷动不稳定,再稍降低风速,喷动停止。

I点的气速为最小喷动速度。

压降曲线沿I0线变化。

此线与0A线不重合,即喷动过程是不可逆的。

因为小麦原填充状态和喷动后回落的疏松状态是不一样的,阻力也不同。

比较三种导向管的曲线,可以发现,普通导向管、自行驱动旋转导向管和机械驱动旋转导向管喷动特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在喷动初期,床层压降数值不同,其中,自行驱动旋转的压降线位置最高,机械驱动旋转的次之,普通导向管的最低。

主要原因是旋转喷头增加了喷动初期的阻力。

喷动稳定后,这种阻力作用的差异就不明显。

在图2中,C点以后,这三条曲线近似重合,I点所示的最小喷动速度差异也很小。

由床层压降曲线可以看出,如果能够设法降低起喷压强,风机的风压就可以降下来,对风机的选型十分有利。

经过试验,可以采用调节导向管安装高度即调节导喷距的方法来降低起喷的高压。

试验中,观察到旋转导向管喷动床小麦洒布在所希望的床层截面上。

传统喷动床喷泉截面受限制的缺点被克服。

3.2 导喷距对风速与床层压降关系的影响导喷距对床层压降有较大的影响。

图3和图4给出了机械驱动和空气反冲驱动旋转导向管时不同导喷距下风速和床层压降的关系。

相同导向管的喷动床在导喷距增加时,初始床层压降急剧增加。

自行驱动旋转导向管的喷动床的最大床层压降在任一导喷距下,都比相应的机械驱动旋转导向管喷动床的要大。

正常喷动后,这两种导向管在各导喷距下压降差异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