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园暴力防范管理制度
学校防暴力制度

一、制度背景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扰乱了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我校特制定以下防暴力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3. 保障校园正常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制度内容1. 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安全主任、班主任等人员组成的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导、监督校园安全工作。
2. 加强安全教育(1)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包括防暴力、防火、防盗、防骗、防溺水等内容。
(2)各班级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校园暴力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3)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专业律师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普及法律知识。
3. 完善校园安全设施(1)学校在楼道、操场、食堂等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备,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2)加强校园周边巡逻,确保校园安全。
(3)完善校园安全通道,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4.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
(2)建立校园安全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师生发现安全隐患或暴力苗头时,立即向学校报告。
(3)设立校园安全举报箱,鼓励师生举报校园暴力行为。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6. 加强家校合作(1)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校园安全知识,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校园安全管理。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学校将定期对防暴力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学校将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校园欺凌管理制度

校园欺凌管理制度一、引言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学生之间以殴打、辱骂、恐吓、威胁、勒索等方式,对其他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心理压迫和财产掠夺的行为。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我国日益严重,给受害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对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校园欺凌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安全、教学等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德育主任、安全主任、班主任等。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 设立校园欺凌防治办公室,负责接收、处理欺凌投诉,组织调查、核实欺凌事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欺凌案件。
办公室设在德育处,由德育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3. 各班级设立欺凌防治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班干部担任组员。
负责发现、报告班级内的欺凌事件,协助老师开展欺凌防治工作。
4. 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配合学校做好欺凌防治工作。
家长委员会要积极参与欺凌防治工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倾听学生的诉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3. 完善校园设施。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监控设施,确保校园安全。
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
4. 建立欺凌举报制度。
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鼓励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积极举报欺凌行为。
对举报人给予保密,并对举报线索进行及时调查处理。
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校园暴力防范管理制度

校园暴力防范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防范和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及其周边区域,学生、教职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以殴打、捆绑、禁闭、侮辱、诽谤、威胁、恐吓、抢劫、敲诈勒索、故意伤害等手段,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防范校园暴力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
学校应当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健全防范校园暴力的制度,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第四条学校应当设立校园暴力事件举报渠道,鼓励师生员工发现校园暴力行为及时举报。
对于举报人,学校将予以保密,并对举报属实的情况给予奖励。
第五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公安、家庭、社区等部门的协作,共同做好校园暴力的防范和处理工作。
第六条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校园暴力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师生应对校园暴力事件的能力。
第七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校园周边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
第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对于有校园暴力行为倾向的学生,学校应当及时进行教育、矫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九条学校应当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对于有校园暴力行为倾向的教职工,学校应当及时解聘,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学校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暴力行为,保护受害人员,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对于施暴者,学校应当依法予以处理,并报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对于受害者,学校应当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篇一」(一)学校要设立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校园欺凌防范工作,根据《毕节市加强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建立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每一个月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欺凌案例警示教育。
(三)完善校园内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值班教师和安保人员在课间对校园、宿舍、厕所、学生课间活动开展巡逻查防,及时处置学生暴力(欺凌)行为。
(四)建立发现预警机制,在每一个班级、每一间学生宿舍明确一名学生作为观察员,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中间的矛盾纠纷,及时开展化解疏导。
(五)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定期向家长(监护人)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家长。
(六)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开展心理帮教。
涉及校外人员和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七)对发现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应在 10 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
学校防欺凌工作制度「篇二」为了进一步预防幼儿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及时治理其欺凌事件。
特制定如下制度:一健全机制,保障幼儿园欺凌治理工作力度。
成立预防幼儿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幼儿园欺凌制度、计划,建立其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
不断完善幼儿园欺凌制度、计划,建立幼儿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落实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园内欺凌的职责。
三是加强预防。
幼儿园加强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课堂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公布幼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处理。
教师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幼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幼儿及监护人。
让幼儿从小深刻认识到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危害性。
学校校园欺凌防范管理制度

学校校园欺凌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学校校园的安全与和谐,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防范管理制度,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发现、处理和干预工作,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第三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欺凌防范教育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欺凌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第五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第二章预防措施第六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校园欺凌防范教育,通过讲座、培训、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七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
第八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第九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师生关系建设,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第三章发现和报告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欺凌的报告制度,鼓励学生、家长和教师及时发现和报告校园欺凌事件。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设立校园欺凌举报电话和邮箱,方便学生、家长和教师报告校园欺凌事件。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对报告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保护受害学生的权益。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对报告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保密处理,保护受害学生的隐私和尊严。
第四章处理和干预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严肃处理,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节,对欺凌者进行批评教育、纪律处分或其他法律手段处理。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园欺凌事件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
学校暴力防范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暴力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辅导员等担任成员,负责学校暴力防范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年级、班级成立暴力防范工作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辅导员、学生代表等担任成员,负责本年级、班级的暴力防范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法制教育: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3. 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制定完善的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行为准则,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4. 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5. 加强校园巡逻:加强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暴力行为。
6. 完善应急预案:制定校园暴力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暴力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四、处置措施1. 事件报告:一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班主任、辅导员报告,不得隐瞒。
2. 事件调查:学校暴力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实真相。
3. 事件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批评教育、纪律处分、赔偿损失等。
4. 事件总结: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责任追究1. 对因管理不善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学校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在校园暴力防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暴力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防止校园暴力工作制度

防止校园暴力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及其周边区域,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职工之间,以殴打、辱骂、恐吓、抢劫、恶意诽谤、网络攻击等方式,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人格尊严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预防校园暴力工作要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疏导结合的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确保校园安全。
第四条学校应当设立校园暴力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校园暴力防治工作,制定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预防措施第五条学校应当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法制讲座等方式,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六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
第七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校园暴力行为。
第八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第九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预防校园暴力工作。
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确保监控覆盖全校各个角落,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实时监控。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保力量,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置校园暴力事件。
三、处置机制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暴力事件处置机制,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人员。
第十三条一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受害学生,及时制止暴力行为。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及时通知受害学生家长,并与家长共同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对实施暴力行为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根据行为性质和程度,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对受害学生给予心理辅导和关爱,帮助其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
校园暴力事件恐怖活动预防制度

校园暴力事件恐怖活动预防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防止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和恐怖活动,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组织架构学校应当成立校园暴力事件和恐怖活动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校园暴力事件和恐怖活动预防工作。
第三条预防措施(一)加强安全教育1.学校应当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定期开展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严格门禁管理1.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门禁制度,对进出校园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和登记。
2.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接待场所,对来访人员进行接待和引导,不得让来访人员直接进入教学区域。
(三)监控和报警系统1.学校应当安装监控设备,对校园重要区域和出入口进行实时监控。
2.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报警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
(四)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应当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2.学校应当及时发现和处理师生心理问题,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
(五)信息收集和共享1.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动态。
2.学校应当与家长、社区、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和恐怖活动。
第四条应急处置(一)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或恐怖活动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师生生命安全。
(二)学校应当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事件情况,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三)学校应当对事件当事人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第五条法律责任(一)学校未履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和恐怖活动职责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某校园暴力防范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9125某校园暴力防范管理制度
A school violence prevention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为防范社会不法分子针对学生的暴力侵害,及时处置危及学生安全的各类恶性事件,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一、防范重点及日常管理
1、上课期间及上下学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校领导带班和教职员工值日制度,上课期间及上下学时,值班领导、中层干部及保卫、值日教师按指定位置到场维护安全工作,负责学生的安全保卫、维持秩序和疏散工作。
家长若要在上课期间提前带回学生,一律向班主任办理请假手续。
2、门卫管理。
实行外来人员入校登记制度。
门卫问明来校人员联系事项、联系人后,与行政值班人员或被访人员联系,得到同意后方可放其入校。
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校。
3、技防管理。
学校在校区大门和教学区安装视频探头,
确保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时空监控,并添置长短警棍、钢叉、催泪辣椒水等防暴设备。
4、联防管理。
加强与辖区派出所的沟通联系,在中午、傍晚等重点时段,加强与巡逻公安干警的密切配合与协同,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校区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二、建立应急组织机构
建立学校防范暴力侵害应急工作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现场防暴、通讯联络、疏散引导、现场救护4个组,负责预防和处理工作。
指挥:王德臣(校长)
副指挥:肖迪(副校长)
成员:王海丹、刘金方、田丰伟
现场防暴组:当班保卫人员、当班值日行政、当班值日教师、门卫、
三、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学校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宗旨,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1、呼叫报警:第一发现人立即呼喊或用电话向校领导报
警并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
让全校教职工做好防范准备。
2、各行动小组迅速赶赴现场。
(1)现场防暴组:携带警棍、钢叉、催泪辣椒水等防暴器械,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做到面对险情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竭尽全力阻止犯罪分子,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2)通讯联络组:在第一时间拨打110、120,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并通过广播通报事发地点,呼吁社会力量相救。
(3)疏散引导组:将学生迅速带进室内,反锁门窗,用桌、凳等堵死门窗,严防歹徒冲进教室。
户外活动的教师迅速护送学生撤离危险地带,全力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并做好学生的情绪稳定工作。
(4)现场护救组: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和亲属。
3、学校领导迅速赶赴现场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时间,使全体学生能够安全撤离,并等待警方的到来。
4、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作好善后处理;并配合警方进行事故调查。
四、保障措施
1、安全教育制度。
通过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全校师生防范暴力侵害的意识,知晓防范暴力侵害的基本常识和应急措施,掌握求救、逃生的基本方法。
2、落实责任制度。
发生校园暴力侵害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副指挥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
各工作小组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要以保护学生生命为第一要务,对犯罪分子可以采取一切措施,力求避免或减少学生伤亡。
3、防范演练制度。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防范暴力危害逃生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师生的防范暴力侵害能力、自救意识和逃生技能,把暴力侵害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