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助听器的制作

助听器的制作助听器实质上是一种低频放大器,可用耳机进行放音,当使用者用上耳机后,可提高老年者的听觉,同时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和记忆能带来方便。
一、工作原理本电路由话筒、前置低放、功率放大电路和耳机等部分组成。
原理电路图见图1,其印刷板电路图见图2。
驻极体话筒B M作换能器,它可以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耦合电容C l送至前置低放进行放大,R l是驻极体话筒B M的偏置电阻,即给话筒正常工作提供偏置电压。
VT l、R2、R 3等元件组成前置低频放大电路,将经C l耦含来的音频信号进行前置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R4、C 2加到电位器RP上,电位器RP用来调节音量用。
V T2、V T 3组成功率放大电路,将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通过耳机插孔推动耳机工作。
二、元器件的选择BM是驻极体话筒,它有两个电极,一个叫漏极,用字母“D”表示,一个叫源极,用字母“S”表示,两个电极之间电阻为2KΩ左右,用万用表RX l K档测两个电极并对着话筒正面轻轻吹气,它的阻值将随之增大,这说明此话筒性能良好,万用表指针摆动的范围越大,话筒灵敏度越高。
VT l、VT2采用N PN型的9 01 4三极管,VT3采用P N P型的90 12 三极管。
其它元件及配件见元件清单。
三、焊接与安装助听器的装配步骤的要求:1、熟悉图纸。
首先要识读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
了解线路:工作原理。
所用元器件种类、规格、数量;电路板的零件分布状况,有无桥线及桥线的位置等。
做到熟悉电路和零件装配位置。
2、清点元件。
按元件清单表的要求清点各类元件配备数量,如有缺少必须补足。
3、检测元件。
按正确的方法检测各类元件(如已检测过则本步骤操作可免)。
如有不合格元器件,设法调换。
4、元器件成形与引脚处理。
本机内元器件采用卧式插装,在装机前首先要对各元器件引脚进行成形处理,再将各元器件引脚准备焊接处进行刮削去污、去氧化层,然后存各引脚准备焊接处上锡。
5、元件插装与固定。
助听器是如何降噪的原理

助听器是如何降噪的原理助听器是一种能够帮助听力受损人群更好地听到声音的设备,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降噪。
降噪的原理涉及到信号处理技术和硬件设备的配合。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助听器降噪的原理。
首先,了解噪声的特点对于降噪的原理非常重要。
噪声是由各种不需要的声音组成,它们混杂在我们想要聆听的声音中,对我们的听力产生干扰。
常见的噪声包括交通噪声、背景噪声、风噪声等等。
降噪的目标就是将这些噪声从信号中过滤掉,保留下我们想要聆听的声音。
助听器降噪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模拟降噪和数字降噪。
模拟降噪是利用模拟电路进行的降噪处理。
它主要依靠滤波器来去除噪声。
滤波器是一种设备,它可以通过选择性地通过或阻断特定频率的信号来实现滤波功能。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助听器中的滤波器通常采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设置截止频率来去除噪声信号。
此外,模拟降噪还会使用一些电路技术,如自适应降噪技术和多通道降噪技术,来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数字降噪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进行的降噪处理。
数字降噪使用精确的数学算法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实现更高级的降噪效果。
数字降噪的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在输入信号进行降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例如采样、放大和AD转换等。
2. 时域降噪:时域降噪是指根据噪声的时域特点对信号进行处理。
在这一步骤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均衡化、自适应滤波和消噪法等。
3. 频域降噪:频域降噪是指根据噪声的频域特点对信号进行处理。
在这一步骤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滤波等。
4. 合成:降噪后的信号和原始信号进行合成,以得到更干净的音频信号。
数字降噪是目前助听器降噪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它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稳定的优势。
在数字降噪处理中,助听器使用的是内嵌在其芯片中的DSP芯片,该芯片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可以对信号进行多种算法处理,从而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
除了模拟降噪和数字降噪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降噪方法,例如麦克风阵列技术和自适应降噪技术。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传统的助听器组成元件包括:麦克风、放大器、受话器、音量调控器、音频调控、电源。
助听器是先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加以放大后,再转换为声信号,从而将声音放大的。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实现换能器功能的是麦克风和受话器。
一、麦克风麦克风是输入换能器,将声能转变为电能。
二、放大器放大器将麦克风转换好的微弱电压加以放大。
三、受话器受话器是另一换能器,正好与麦克风相反,它将放大的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或机械振动,传递到耳道里。
转换为声信号的受话器为气导受话器,转换为机械振动的受话器为骨导受话器。
四、音量调控音量调控是一个可变电阻或电位器,用以调节通过放大器的电流,音量随电信号的电阻变化而变化。
音量调高,则需要的电流也更多;音量调低,通过放大器的电流减少,使声音变轻。
五、微调电位器在可编程助听器中,通过电脑编程来进行各种微调的调节,使调节更精细准确,能更精细的补偿听力损失,包括:1.音调调控,改变助听器的频响;2.削峰,可以控制助听器的最大输出;3.自动增益压缩调控,控制声音在舒适响度范围之内;4.增益调控(GC):调节助听器增益。
六、电池一般而言,助听器的增益和输出越大,所需的电池能量越大,相应的电池体积也越大。
如果一个电池的能量不足的话,将限制助听器的输出声压。
助听器对电池的要求是:体积小、电压恒定、质量可靠、寿命长、对环境无害。
如今的助听器电池都是锌空电池(钮扣电池)。
七、助听器的附件可以包括音频输入和电感线圈:1.音频输入:大部分助听器都有音频输入的接触片或插孔,主要用于听收音机或看电视。
因为音频信号直接来自于声源,没有经过声——电、电——声的转换,因此输入信号的质量比经麦克风转换过的信号质量好。
2.电感线圈:电感是一个磁感应线圈,能对从电话机上的受话器泄露出来的电磁场发生相应,转换为电信号后放大,使助听器可用于听电话。
其优点是不会产生啸叫,无干扰,噪音环境下的信噪比高。
信噪比是语音信号与环境噪音的差值,信噪比高则语音信号强,易分辨。
助听器的原理

助听器的原理
助听器是一种电子辅助设备,旨在帮助有听力障碍的人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助听器的原理是基于声音放大和过滤的技术。
助听器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麦克风、放大器、扬声器和电池。
麦克风是助听器的输入装置,用于接收声音,并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
放大器是助听器的核心部分,负责将电信号放大到合适的级别。
扬声器是将放大后的信号转化为听得见的声音的设备。
电池则为助听器提供所需的电力。
当助听器使用时,麦克风会收集到周围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放大器将电信号放大,以便人们能够听到较远处或较低音量的声音。
经过放大后,信号被发送到扬声器,扬声器将其转化为听得见的声音,并将其输入到使用者的耳朵中。
为了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助听器通常还具备一些附加功能。
例如,一些助听器具有降噪功能,可以减少背景噪音的干扰,从而提高对谈话内容的理解能力。
另外,一些助听器还具备不同的听力模式,用户可以根据环境和需求切换不同的模式,以获得最适宜的听觉效果。
总的来说,助听器通过声音的放大和过滤来改善听力障碍者的听觉能力。
它们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与周围的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
数字助听器原理及核心技术

数字助听器原理及核心技术数字助听器是一种能够提供听觉增强和辅助功能的设备,它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改善听力障碍者的听觉体验。
数字助听器的原理和核心技术涉及到声音采集、信号处理、放大和输出等方面。
数字助听器的原理首先涉及声音采集,它通过麦克风将环境中的声音转换成电信号。
麦克风是数字助听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具备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的特点,以确保准确捕捉到声音信号。
接下来是信号处理,数字助听器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和优化。
信号处理的目标是增强语音信号的清晰度和可听度,并抑制噪声的干扰。
常见的信号处理算法包括降噪、动态压缩和频率分析等。
降噪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环境噪声,使听力障碍者能够更好地聆听语音。
动态压缩算法可以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自动调整声音的放大程度,使声音在适当范围内保持一致。
频率分析技术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分离和调整,进一步提高听力效果。
然后是放大,数字助听器通过放大被处理过的声音信号,使其达到听力障碍者可以听到的合适音量。
放大功能是数字助听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实现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使用数字放大器,它可以根据个人听力损失的程度和频率特点进行精确调整,以在保证听觉舒适度的前提下提供最佳的放大效果。
最后是输出,数字助听器将经过处理和放大的声音信号通过耳机或扬声器输出给听力障碍者。
耳机是数字助听器的常见输出设备,它可以将声音直接传递到听力障碍者的耳朵中。
耳机的选择要考虑到舒适度、音质和适应性等因素。
扬声器是另一种输出方式,它可以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听力障碍者的周围环境中。
扬声器的选用要考虑到声音的覆盖范围和环境噪声等因素。
除了以上的原理和核心技术,数字助听器还可以配备一些附加功能,如无线通信、音频输入和数据存储等。
无线通信功能可以使数字助听器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实现音频传输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音频输入功能可以通过外部音源输入声音信号,如手机、电视等,从而拓展数字助听器的应用范围。
助听器验配知识

助听器验配知识一、助听器简介助听器是一种学习和工作中常见的辅助设备,它能够帮助以听力障碍的人们更好地进行听力交流。
本节将介绍助听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1.1 定义助听器是一种可以放大声音的装置,用于改善听力受损者的听觉体验。
它主要由麦克风、功放和耳机组成。
1.2 分类根据助听器工作原理和位置,助听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听骨型助听器:将声音通过振动传递给听骨,适用于某些耳蜗受损者。
2. 耳道型助听器:将声音通过耳道传输到耳膜,适用于大多数听力受损者。
3. 背后耳型助听器:麦克风和耳机位于耳朵后方,适用于重度听力障碍者。
4. 耳塞助听器:耳机被嵌入耳道中,适用于轻度听力受损者。
1.3 工作原理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麦克风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2. 电信号通过功放放大,增加声音的强度。
3. 放大后的电信号通过耳机发送到听力受损者的耳朵中。
4. 听力受损者接收到放大后的声音,提高听力效果。
二、助听器验配流程助听器验配是指根据听力受损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并进行适配和调试。
本节将介绍助听器验配的流程和关键步骤。
2.1 预验配调查在进行助听器验配之前,需要进行预验配调查来了解听力受损者的听力情况和需求。
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受损者的听力阈值和听力损失类型; - 受损者的日常听力需求和场景; - 受损者的个人随意和经济状况。
2.2 听力测试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受损者的听力水平和听力损失程度。
常用的听力测试方法有纯音听力测听、语音听力测听和言语感知测听等。
2.3 助听器选择根据听力测试结果和调查数据,选择合适的助听器类型和规格。
助听器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听力受损程度、个体差异、听力需求和经济状况等因素。
2.4 助听器适配与调试将所选择的助听器适当调整,并适配到听力受损者的耳朵上。
适配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助听器耳塞的材质、形状和尺寸等。
2. 助听器音量大小和音频质量。
助听器基础必学知识点

助听器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助听器的原理和组成部分:助听器是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由麦克风、放大器和耳机组成。
麦克风负责接收声音信号,放大器将接收到的声
音信号加大,然后通过耳机传输给使用者。
2. 助听器的类型:助听器分为后耳式助听器和耳内助听器两种类型。
后耳式助听器通常通过耳机佩戴在耳朵后面,耳内助听器则安装在耳
道内部。
3. 助听器的使用对象:助听器主要用于听力受损者,包括老年人、职
业性听力受损者以及先天性听力受损者等。
4. 助听器的使用环境:助听器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包括室内、
户外、嘈杂环境等。
一些高级助听器还具备降噪功能,可以提供更清
晰的声音。
5. 助听器的调节和适应:助听器通常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听力情况进行
调节,并通过适应期训练来逐渐适应使用。
6. 助听器的保养和维护:助听器需要定期清洁,并注意避免水、灰尘
等物质进入设备内部。
同时,助听器也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或充电,以
确保正常使用。
7. 助听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助听器时,需要注意音量的适当调节,
避免过度放大导致听力损伤。
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助听器的安全,避
免弄丢或损坏。
8. 助听器的购买选择:在购买助听器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并咨询专
业人士的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型号和品牌。
这些是助听器基础必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外周听觉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外周听觉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要想真正了解助听器(hearing aid) 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不得不了解我们外周听觉系统(peripheral auditory syste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简单地说,这个系统是帮助我们识别声音里的两个重要参数:强度和频率。
下面将为大家做个详细介绍:人体的外周听觉系统(参考图片1)在结构上分为外耳(external ear)、中耳(middleear)、内耳(inner ear),三个部分各司其职。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pinna) 和外耳道(ear canal)。
耳廓的形状有助于收集声音,有时人们在对话的时候把手掌放在耳边形成半圆型球面来帮助声音的收集,这其实就在制造一个增强型的耳廓。
外耳道如同一根管子,能够传导声波。
外耳和中耳之间是鼓膜(tympanic membrane),响应来自外耳道的声波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中耳。
中耳中耳是一个充满空气的鼓室,与鼻咽(nasopharynx) 通过咽鼓管(eustachian tube) 相连接。
中耳主要由三块听小骨构成听骨链(ossicular chain),能将声音传递至充满淋巴液的内耳;还有一些肌肉,稍能起到保护内耳的作用。
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匹配外耳与内耳的声学阻抗(impedance match) 以及通过杠杆原理放大声音的强度。
内耳内耳在结构上分为三个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 和耳蜗(cochlea),两者是相通的。
前者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器官,后者是将声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器官。
耳蜗相当于一个精致的频率分析仪,在空间上从底部到顶部逐步解析高频到低频的信号;声电转换是通过耳蜗内的毛细胞(hair cells) 实现的。
看完以上文章,你是不是对耳朵的结构了解的更透彻了呢?温馨提醒:保护耳朵,从生活细微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传统的助听器组成元件包括:麦克风、放大器、受话器、音量调控器、音频调控、电感、电池。
助听器是先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加以放大后,再转换为声信号,从而将声音放大的。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实现换能器功能的是麦克风和受话器。
一、麦克风麦克风是输入换能器,将声能转变为电能。
二、放大器放大器将麦克风转换好的微弱电压加以放大。
三、受话器受话器是另一换能器,正好与麦克风相反,它将放大的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或机械振动,传递到耳道里。
转换为声信号的受话器为气导受话器,转换为机械振动的受话器为骨导受话器。
四、音量调控音量调控是一个可变电阻或电位器,用以调节通过放大器的电流,音量随电信号的电阻变化而变化。
音量调高,则需要的电流也更多;音量调低,通过放大器的电流减少,使声音变轻。
五、微调电位器在可编程助听器中,通过电脑编程来进行各种微调的调节,使调节更精细准确,能更精细的补偿听力损失,包括:
1.音调调控,改变助听器的频响;
2.削峰,可以控制助听器的最大输出;
3.自动增益压缩调控,控制声音在舒适响度范围之内;
4.增益调控(GC):调节助听器增益。
六、电池一般而言,助听器的增益和输出越大,所需的电池能量越大,相应的电池体积也越大。
如果一个电池的能量不足的话,将限制助听器的输出声压。
助听器对电池的要求是:体积小、电压恒定、质量可靠、寿命长、对环境无害。
如今的助听器电池都是锌空电池(钮扣电池)。
七、助听器的附件可以包括音频输入和电感线圈:
1.音频输入:大部分助听器都有音频输入的接触片或插孔,主要用于听收音机或看电视。
因为音频信号直接来自于声源,没有经过声——电、电——声的转换,因此输入信号的质量比经麦克风转换过的信号质量好。
2.电感线圈:电感是一个磁感应线圈,能对从电话机上的受话器泄露出来的电磁场发生相应,转换为电信号后放大,使助听器可用于听电话。
其优点是不会产生啸叫,无干扰,噪音环境下的信噪比高。
信噪比是语音信号与环境噪音的差值,信噪比高则语音信号强,易分辨。
八种助听器电路
助听器实际上是一部超小型扩音器,它包括送话器(话筒)、放大器和受话器(耳机或骨导器)三部分。
声音由话筒变换为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输送到耳机(或骨导器),变换成较强的声音传入耳内。
图99-1~图99-8给出了国内外厂家生产的八种助听器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图99-2开关S的1位为断,2位为一般助听,3位为电话助听。
从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又各具有特色。
图99-1
图99-2
从电路程式看,多为3~4级低频放大器,除部分电路的末级采用固定偏流式电路外,各级都引入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负反馈电路,以稳定放大器的工作点和放大倍数,减小非线性失真。
图99-7的输入级很有特色,它用一电感取代了通常使用的射极电阻,这样既获得了较大的交流阻抗而又不使直流压降太大,而在低电压下,更要注意直流压降的微小损失。
图99-3
图99-4
图99-5
为了进一步完善功能,有的助听器加入了音调选择(图99-3,99-6,99-7)和听电话装置 (图99-2,99-3,99-4,99-6,99-8)。
其中图99-6的音调选择是通过转换开关来改变负反馈电容的数值。
利用电容对较高音频的容抗较小,反馈量大的特性,从而降低高音增益,使低音得到相对的提升。
图99-8则是通过接入或断开基极回路旁路电容器来完成“低音”与“高音”转换的。
图99 -3的音调选择采用了多种方式,“低音”档接上反馈电容“中音”档不接,“高音”档则是用一电容与原耦合电容串联,使总的耦合电容量减小来提高下限频率 (削除低音频)。
音调选择装置可适应不同使用者对音调的要求,其中以图99-3的效果最为显著。
至于听电话装置,是用一拾音线圈L通过转换开关取代话筒,当它置于电话机旁时,会感应到话音信号,经放大后送到耳机,以解决戴助听器时打电话的困难。
图99-6
图99-7
图99-8
图99-3与图99-8加入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它们将末级输出的音频信号的一部分经整流滤波后,得到一个随输出信号强弱而改变的电压加到输入级的基极,当信号过强时,增益降低,以免末级过载引起大的失真。
高灵敏度助听器(3)
由HDT6 集成电路和EC9-1型助听器耳机构成的助听器具有如下的特点:(1)由于采取了专用于耳聋助听器的厚膜集成电路和优质助听器耳机,其灵敏度高、频响特性好、音质清晰、噪音低、佩戴舒适;(2)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3)性能稳定可靠,不怕碰撞和摔跌,价格便宜,很适合耳聋患者选择和使用;(4)外围电路简单,所用元件普通,易于制作与维修。
图106-1
电路原理:
其电路原理图如图106-1所示。
当外界音频信号送至驻体拾音话筒BP时,音频信号由C1耦合输入到HDT6的第①脚,经IC内部进行三级音频放大,然后进行功率放大,最后将放大的信叫由第⑥脚输出,直接推动耳机发声,作用于耳聋患者校正听力。
图中C1、C2用作信号耦合;C3、C4为电源退耦电容,防止产生啸叫声;R2为反馈电阻,主要用于改善音质和稳定电路工作;RP为分压、开关和音量调节电位器,供听力损失者调整声音大小用。
制作与调试:
按照线路描制的印制电路板见图106-2。
该印制板尺寸并非1:1,读者可以依据HDT6IC的大小来确定其引出脚的排列孔位置,再参照图106-2自行绘制,尽量做到既小巧又美观,一般以能装进上衣口袋为宜。
驻极体话筒BP应选用市售灵敏度较高的录音机用话筒。
安装时在话筒两极分别焊上0. 8~
1.0mm粗的硬导线,以利于牢固插在印制板上焊接,防止松动碰击时发出的干扰声。
在助听器盒盖前钻一个与话筒直径相同的圆孔,有利于拾取外界的音频信号。
助听器耳朵是本机的关键,市售的普通耳塞机不宜作耳聋助听器耳机,这种耳机频响差,音质劣,只能供正常人收听广播节目用。
应选择国内推出的ESC- 1型助听器耳机,它特别适合与国内外各种型号的中高档助听器配套。
它的频率范围为300~3400Hz,典型频响为200~5000Hz;灵敏度在 1000Hz时为110~116dB/mV以上;阻抗在700~800Ω。
所用元器件均为小型化,电解电容为CD11型耐压6V;电阻为1/16Ω的金属模电阻;电池为5号电池1节。
图106-2
该机调试方法十分简单,先把助听器耳机插入插口,打开电位器RP开关,用万用表10mA档,将表笔串接在电池中,测整机工作电流≤2.5mA为正常,否则电路有短路现象,应着重检查外围元器件焊接是否有误及HDT6IC内部电路是否有问题。
只要元器件选择正确,焊接无误,一般都能正常工作。
该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在270~3000Hz。
微型助听器
图98为微型助听器电原理图,主要由集成电路HDT6构成。
HDT6是专为助听器设计的厚膜集成电路,其特点是噪声小,灵敏度高。
其工作电流约2mA左右,工作频率为270~3000Hz。
图98
C1和C2为耦合电容,C3、C4为电源滤波电容,R2为偏置电阻,电位器RP作为音量调节器。
本电路体积小,携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