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验报告2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学院: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实验内容、目的及要求 (2)一、内容 (2)二、目的及要求 (3)第二章实验 (3)实验一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3)实验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4)实验三A/D、D/A转换实验 (11)实验四串行通信设计 (20)第三章实验体会 (28)第一章实验内容、目的及要求一、内容实验一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1 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基本实验项目。
实验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3 定时/计数器实验”基本实验项目。
提高部分:定时器控制LED灯由单片机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即作为16位定时器使用每0.05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
P1口的P1.0-P1.7分别接八个发光二极管。
编写程序模拟时序控制装置。
开机后第一秒钟L1,L3亮,第二秒钟L2,L4亮,第三秒钟L5,L7亮,第四秒钟L6,L8亮,第五秒钟L1,L3,L5,L7亮,第六秒钟L2,L4,L6,L8亮,第七秒钟八个LED灯全亮,第八秒钟全灭,以后又从头开始,L1,L3亮,然后L2,L4亮……一直循环下去。
实验三A/D、D/A转换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4.3 A/D转换实验”项目(P64)和“4.4 D/A转换实验”项目。
提高部分:(要求:Proteus环境下完成)小键盘给定(并显示工作状态),选择信号源输出波形类型(D/A 转换方式),经过A/D采样后,将采样数据用LED灯,显示当前模拟信号值大小及变化状态。
实验四串行通讯实验阅读、调试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7 串口通讯实验”项目。
(要求:实验仪器上完成)提高部分:(要求:Proteus环境下完成)利用单片机实验系统,实现与PC机通讯。
功能要求:将从实验系统键盘上键入的数字,字母显示到PC机显示器上,将PC机键盘输入的字符(0-F)显示到单片机实验系统的数码管上。
单片机实验两位数码管显示报告

一、实验目的1、在之前单键实验和中断控制数码管“静态”显示实验的基础上,把单键判断、数码管显示和中断结合起来编写中断程序实现单键控制一位数码管;2、在实现控制一位数码管显示的基础上用单键控制两位数码管显示。
二、实验所需器材与软件硬件:电脑、传输线、AT89S52单片机软件:编程软件Keil uVision3;读写软件MePro V5.02三、实验程序的及其分析:1、单键控制一位数码管显示主要设计思路:在中断主程序后加入单键判断键按下情况判断语句,把数码管显示程序放在中断子程序中。
当有键按下且有中断请求时,重新给数码管显示偏移地址赋值,从而改变显示内容。
程序:ORG 0000HAJMP MAIN ;转向主程序ORG 001BH ;中断矢量地址AJMP T_INT ;转向中断服务程序MAIN: ;主程序标号MOV R3,#0 ;表偏移地址MOV DPTR,#TAB ;把表头地址赋值给寄存器DPTRMOV TMOD,#10H ;设定定时器工作于模式1MOV TH1,#0FEH ;定时器赋初值MOV TL1,#0EHSETB ET1 ;开中断SETB EASETB TR1 ;启动定时器LOOP1:JNB P1.4, LOOP4AJMP LOOP1LOOP4:ACALL DELAYJNB P1.4, LOOP_ADD 单键按下判断程序LOOP_ADD:INC R3CJNE R3,#10,LOOP8MOV R3,#0LOOP8: AJMP LOOP1T_INT: MOV TH1,#0FEHMOV TL1,#0EHMOV A,R3 中断程序内嵌的数码管显示程序MOVC A,@A+DPTRMOV P0,AMOV P2,#11111110BRETITAB:DB 0C0H,0F9H,0A4H,0B0H ,99H,92H,82H,0F8H ;表内容DB 80H,90HDELAY:MOV R5,#64HLOOP5:MOV R7,#0FFHLOOP6:NOPNOP 用于单键按下防抖动的延时程序DJNZ R7,LOOP6DJNZ R5,LOOP5RET2、单键控制两位数码管显示设计思路:用两个寄存器分别存放数码管显示的个位和十位,并且在数码管显示程序中用移位指令对数码管的位码进行移位,使每次执行中断程序时显示一位数,循环两次中断程序后“静态”显示两位数字。
i0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i0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二I-o口输入、输出实验报告单片机实验报告2姓名学号时间地点实验题目I/o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I/o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查表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pc机、wAVe软件、仿真器+仿真头、实验板、电源等。
三、实验说明本实验1通过单片机的I/o口控制LeD的亮灭,从而观察I/o口的输出。
实验2通过单片机的I/o口接受按键动作信息,然后通过LeD和数码管指示。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单片机I/o口输入输出的控制方法,同时也可以掌握单片机延时子程序、查表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
要求预先编写好程序并通过伟福仿真软件调试。
四、实验内容1、p0口做输出口,接八只LeD,编写程序,使LeD循环点亮,间隔0.5秒。
2、p1.0--p1.7作输入口接拨动开关s0--s7;p0.0--p0.7作输出口,接发光二极管L1—L8,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同时将开关编号(0—7)显示在LeD数码管上。
编程时应注意p1作为输入口时应先置1,才能正确读入值。
五、实验电路连线p0.0----LeD0p1.0-----s0p0.1----LeD1p1.1-----s1p 0.2----LeD2p1.2-----s2p0.3----LeD3p1.3------s3p 0.4----LeD4p1.4------s4p0.5----LeD5p1.5------s5 p0.6----LeD6p1.6------s7p0.7----LeD7p1.7------s8 实验1:p0口循环点灯实验2:p1、p0口输入输出agfbabcdefgh(dp)eh(dp)实验2:LeD数码管各段与I/o的连接dcp2.0p2.1p2.2p2.3p2.4p2.5p2.6p2.7六、程序框图及程序p0口循环点灯oRg0000hmoVA,#07FhLp:moVp0,ARRALcALLDeLAYLcALLDeLAYsJmpLpDeLAY:moVR2,#0FAhL1:moVR3,#0FAhL2:DJnZR3,L2DJnZR2,L 1ReT;设定程序汇编起始地址;设置初始值01111111;点亮LeD0;将A里面的值循环右移一位;调用延时子程序;循环点亮LeD灯;0.25s的延时程序;2*250=500us;500*250*2=250000us;返回主程序p1口输入/输出oRg0000Loop:moVA,p1cJneA,0FFh,LeDsJmpLoopLeD:moVp0, AAcALLDeLAYmoVR5,#00hLoop1:RRcAJncLoop2IncR5sJmpLoo p1Loop2:moVDpTR,#TAbmoVA,R5;设定起始地址;读p1口;查询是否有按键按下;等待;有键按下,将值读入p0;调用延时子程序;置计数初值=0;输入右移1位;若cy=0,则数码显示;cy=1,则计数加1;跳回继续移位;所查表的首地址赋给DpTR;计数值做偏移量moVp1,#0FFh;p1口置1moVcA,@A+DpTRmoVp2,A;显示相应按键值sJmpLoopTAb:Db60h,0DAh,0F2h,66h;Db0b6h,0beh,0e0h,0Feh;DeLAY:moVR2,#0FAhL1:moVR3,#0FAhL2:DJnZR3,L2DJnZR2,L1ReT;0.25s的延时程序;2*250=500us;500*250*2=250000us;返回主程序七、思考题1、实验1欲改变LeD循环的方向程序应如何修改?循环的时间间隔由什么决定?写出间隔时间为1秒的延时程序并说明计算方法。
单片机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一 应用系统开发过程演示》实验报告参考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2.了解开发箱/开发板的使用方法3.了解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一) EL 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1. 设备::北京精议达盛科技有限公司EL-MUT3多CPU 单片机/微机实验实训系统2. 软件:北京精议达盛科技有限公司8051调试软件4.0版 二.实验电路(一) EL 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实验电路(二) 仿真软件开发调试环境: 1.英国 Labcenter electronics 公司的Proteus EDA 工具软件, 2. 美国Keil 公司的µVision 集成开发环境 (二) 仿真软件实验电路:三. 操作步骤:(一)EL 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操作步骤1. 连线:P1.0~P1.7接LED1~LED82. 新建汇编语言源文件3. 另存为D:\J08X\SY1.ASM4. F3编译生成目标文件,F5进入调试:工具栏上“R ”打开寄存器窗,“H ”打开反汇编窗口F8,单步执行,观察相关寄存器窗口中有关寄存器中数据的变化。
四. 源程序(括号中为EL 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中的程序)ORG 0000H (ORG 4000H ) SJMP MAIN (LJMP MAIN) ORG 0040 H (ORG 4100H) MAIN: MOV A,#0FEH LOOP: MOV P2,A (MOV P1,A ) LCALL D_1s RL A AJMP LOOP ;以下为延时子程序 D_Is: MOV R6,#100 ;1s D10ms: MOV R5,#40 :10ms DL: MOV R4,#123 N0P DJNZ R4,$ DJNZ R5,DL DJNZ R6,D10ms RET END(二) 仿真软件开发调试环境: ◆Proteus 工具软件下, 1.新建设计 ①选取元件 A T89C51,RES,LED-RED ②在工作区放置元件,地线,电源 电阻RES 阻值200Ω,模式DIGITAL ③连线 2. 源程序设计,生成目标文件代码 “Source →Add/RemoveFiles ”新建源程序文件D:\J08X\L Y1.ASM “Source → SY1.ASM ”在文本编辑器编写源程序 通过“Source →BuildAll ”编译源程序,生成目标程序。
单片机抢答器实验报告(2篇)

单片机抢答器实验报告(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单片机抢答器实验报告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单片机抢答器实验报告单片机八路抢答器实验报告一实验任务1. 设计一个竞赛抢答器,可同时供8名选手或者8个代表队参加比赛,他们的编号分别是1、2、3、4、5、6、7、8,各用一个抢答器的按钮,按钮的编号与选手的编号相对应。
2. 给节目主持人设计一个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的清零和抢答开始。
3.抢答器具有数据显示,声音提示的功能。
二.源程序(1)头文件#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void show(); //液晶显示程序//-------------------------------------------------------------------------------------//12864液晶显示部分子程序模块//-------------------------------------------------------------------------------------sbit LCD_RS = P2 ; //寄存器输入sbit LCD_RW = P2; //液晶读/写控制sbit LCD_EN = P2; //液晶使能控制sbit LCD_PSB = P2;sbit SW1 = P1 ;sbit SW2 = P1;sbit SW3 = P1;sbit SW4 = P1;sbit SW5 = P1;sbit SW6 = P1;sbit SW7 = P1;sbit SW8 = P1;sbit beep = P3;#define LCD_data P0//sbit busy=P0; //lcd busy bitvoid lcd_xieping0(uchar x,uchar y,uchar date); void lcd_xieping(uchar x,uchar y,uchar *str); void chn_disp0(uchar code *chn);void img_disp(uchar code *img);void lcd_xieping1(uchar x,uchar y,uchar *str); void lcd_init();void write_cmd(uchar cmd); void delay_ms1(uint z);void delay_ms(uint z);void dingding(int a);//void Init_Timer0(void);void clr(void);extern unsigned char mmm[8][9]; char keynumber();(2)显示部分的程序#include “head.h”unsigned char mmm[8][9];void delay_ms(uint z)//长延时{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void delay_ms1(uint z)//长延时{uint x,y;for(x=z;x>0;x--)for(y=10;y>0;y--);}//-------------------------------------------------------------------------------------// 液晶显示部分//-------------------------------------------------------------------------------------void write_cmd(uchar cmd){LCD_RS = 0;LCD_RW = 0;LCD_EN = 0;P0 = cmd;delay_ms1(1);LCD_EN = 1;delay_ms1(1);LCD_EN = 0;}void write_dat(uchar dat){LCD_RS = 1;LCD_RW = 0;LCD_EN = 0;P0 = dat;delay_ms1(1);LCD_EN = 1;delay_ms1(1);LCD_EN = 0;}void lcd_xieping0(uchar x,uchar y,uchar date) {switch(x){case 0: write_cmd(0x80+y); break;case 1: write_cmd(0x90+y); break;case 2: write_cmd(0x88+y); break;case 3: write_cmd(0x98+y); break;}write_dat(date);}void lcd_xieping(uchar x,uchar y,uchar *str) {switch(x){case 0: write_cmd(0x80+y); break;case 1: write_cmd(0x90+y); break;case 2: write_cmd(0x88+y); break;case 3: write_cmd(0x98+y); break;}while (*str){write_dat(*str);str++;}}void lcd_xieping1(uchar x,uchar y,uchar *str) {switch(x){case 0: write_cmd(0x84+y); break;case 1: write_cmd(0x94+y); break;case 2: write_cmd(0x8C+y); break; case 3: write_cmd(0x9C+y); break; }while (*str){write_dat(*str);str++;}}void lcd_init(){LCD_PSB = 1; //并口方式write_cmd(0x30); //基本指令操作delay_ms(5);write_cmd(0x0C); //显示开,关光标delay_ms(5);write_cmd(0x01); //清除显示内容delay_ms(5);}void chn_disp0(uchar code *chn) {uchar i,j;write_cmd(0x30); //void write_cmd(uchar cmd) write_cmd(0x84);j=0;for(i=0;iwrite_dat(chn[j*16+i]);write_cmd(0x8c);j=1;for(i=0;iwrite_dat(chn[j*16+i]);}void show(){lcd_xieping(0,0,mmm[0]);lcd_xieping(0,4,mmm[1]);lcd_xieping(1,0,mmm[2]);lcd_xieping(1,4,mmm[3]);lcd_xieping(2,0,mmm[4]);lcd_xieping(2,4,mmm[5]);lcd_xieping(3,0,mmm[6]);lcd_xieping(3,4,mmm[7]);}(3)抢答器:#include “head.h”unsigned int ms,i=0;//定义全局变量bit FLag=0;//定义停止,计时标志char yy[8]={0,0,0,0,0,0,0,0};void main(){unsigned char num=0,k,j,temp;EX0=1; //外部中断0开IT0=1; //IT1=0表示边沿触发EX1=1; //外部中断1开IT1=1; //IT1=1表示边沿触发Init_Timer0();lcd_init();for(k=0;kfor(j=0;jmmm[k][j]=0;//mmm[0][0]=…0‟;mmm[1][0]=…0‟;mmm[2][0]=…0‟;mmm[3][0]=…0‟;mmm[4][0]=…0‟;mmm[5][ 0]=…0‟;mmm[6][0]=…0‟;mmm[7][0]=…0‟;while(1){temp= keynumber();if(temp){mmm[i][0]=temp+‟0‟;mmm[i][1]=…:‟;mmm[i][2]= ms/1000+‟0‟;mmm[i][3]=ms%1000/100+‟0‟;mmm[i][4]=ms%100/10+‟0‟;mmm[i][5]=ms%10+‟0‟;mmm[i][6]=…m‟;mmm[i][7]=…s‟;mmm[i][8]=…\0‟;show();i++;}show();}}/*------------------------------------------------定时器初始化子程序------------------------------------------------*/ void Init_Timer0(void){TMOD |= 0x01;EA=1;ET0=1;TR0=1;}/*------------------------------------------------ 定时器中断子程序------------------------------------------------*/ 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1{TH0=0xFC; //重新赋值1ms TL0=0x66;if(FLag){ms++;if (ms==60000){ms=0;}}}/*------------------------------------------------ 外部中断0程序------------------------------------------------*/ void ISR_INT0(void) interrupt 0{EX0=0;dingding(50);lcd_xieping(0,2,” 可以开始抢答“); FLag=!FLag;}/*------------------------------------------------ 外部中断1程序------------------------------------------------*/ void ISR_INT1(void) interrupt 2 {if(FLag==0)//停止时才可以清零clr();}/*------------------------------------------------ 数值清零------------------------------------------------*/ void clr(void){unsigned char k,j;for(k=0;kmmm[k][j]=0;for(k=0;kms=0; //清空计时i=0;write_cmd(0x01); //清屏}char keynumber(){if((!SW1)&&(!yy[0])){delay_ms1(20);if((!SW1)&&(!yy[0])) {yy[0]=1;return 1;}}if((!SW2)&&(!yy[1])){delay_ms1(20);if(!SW2){yy[1]=1; return 2; } } if((!SW3)&&(!yy[2])) { delay_ms1(20); if(!SW3) { yy[2]=1; return 3; } } if((!SW4)&&(!yy[3])) { delay_ms1(20); if(!SW4) { yy[3]=1; return 4; } } if((!SW5)&&(!yy[4])) { delay_ms1(20); if(!SW5){ yy[4]=1; return 5; } } if((!SW6)&&(!yy[5])) { delay_ms1(20); if(!SW6) { yy[5]=1; return 6; } } if((!SW7)&&(!yy[6])) { delay_ms1(20); if(!SW7){yy[6]=1; return 7; }}if((!SW8)&&(!yy[7])) {delay_ms1(20); if(!SW8) {yy[7]=1; return 8; }}return 0;}void dingding(int a) {int k;for(k=0;kbeep=0;delay_ms(1); beep=1; }}篇二:单片机抢答器实验报告实习(设计) 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实习(设计) 科目基于51单片机的五路抢答器实习(设计) 地点实习(设计) 时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说明:(1)本日志用于记录实习(设计)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填写具体、齐全、工整。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51单片机实验报告一、引言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微控制器芯片。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51单片机的实验研究,加深对该芯片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一:LED灯闪烁控制本实验通过编写程序,控制51单片机上的LED灯以特定的频率闪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需要了解51单片机的引脚布局,确定LED灯的连接方式。
然后,通过编写相应的汇编程序,控制引脚的电平变化,从而实现LED灯的闪烁。
三、实验二:数码管显示数码管是一种常见的输出设备,通过控制引脚的输出来显示特定的数字。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编写程序,实现通过51单片机控制数码管的显示。
通过对数码管的驱动原理和编程的学习,我们可以灵活地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内容和频率。
四、实验三:蜂鸣器发声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声音输出设备,通过控制引脚的输出来产生特定的声音。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编写程序,实现通过51单片机控制蜂鸣器的发声。
通过学习蜂鸣器的驱动原理和编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频率和节奏的声音。
五、实验四:温湿度检测温湿度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环境监测需求。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入温湿度传感器,实现通过51单片机获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信息。
通过编写程序和读取传感器的数据,我们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温湿度,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反馈。
六、实验五:红外遥控红外遥控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方式,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远程控制。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入红外发射和接收模块,实现通过51单片机进行红外遥控。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设置红外遥控的编码和解码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遥控操作。
七、实验六:定时器应用定时器是51单片机中的重要模块,它可以实现定时和计数等功能。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编程,实现通过51单片机进行定时和计数的应用。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和设置定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的定时和计数功能,满足各种需要。
八、实验七: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通信方式,通过串口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51单片机实验报告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的微型处理器。
本文将介绍我所进行的两个基础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点亮LED灯实验目的:了解51单片机的基本接口和编程方法;学会使用单片机的开发工具和调试器;掌握51单片机控制LED灯的方法。
实验内容:将LED灯连接至51单片机的P1.0引脚,并进行控制。
编写程序,使得LED灯能稳定地点亮。
实验原理:单片机可通过其IO口控制外部设备,使用高低电平来控制LED灯的开关。
P1.0是51单片机的一个输出端口,可通过赋予其电平状态从而控制LED的点灯与熄灭。
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LED灯会点亮,否则会熄灭。
实验结果:经过编写程序和调试后,成功实现了LED灯的点亮和熄灭。
按下按键即可改变LED的状态。
实验二——数码管计数器实验目的:了解51单片机的数字口和中断响应机制;掌握编写定时器中断程序的方法;学会使用键盘进行输入和外接数码管进行输出。
实验内容:通过对8位数码管控制台的编程,实现对数字的控制,使用定时器中断实现计数器功能,加深对51单片机中断响应机制的理解。
实验原理:单片机中断请求源包括外部中断源、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源以及串口中断源。
本次实验使用定时器中断,可实现一定时间间隔内数字的加减;使用键盘进行输入,采用P3口中断请求源实现按键响应,输出则通过数码管接口外设实现。
实验结果:通过定时器计数器、中断响应和数码管接口外设,成功实现一组数字的计数。
按下按键即可进行数字的加减,并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结语:本文所述实验为51单片机的基础操作,相信可以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帮助,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51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
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其他外围设备的一种特殊集成电路芯片。
它具有存储能力、运算能力和控制能力,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本实验旨在探究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应用实验来进一步理解其使用技术与方法。
二、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习如何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3.掌握单片机的简单编程技巧;4.探索和实现基本的单片机应用。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单片机开发板•USB数据线•LED灯•电阻、电容等基本电子元件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步骤:–将单片机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通过USB数据线进行供电和通信。
–将LED灯接入单片机的IO引脚。
–连接其他所需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等。
2.单片机编程步骤:–打开开发环境,使用C语言编写所需的程序。
–确定需要使用的IO引脚和控制方式。
–编译并下载程序到单片机开发板上。
3.实验运行步骤:–按照程序设计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观察。
–通过观察LED灯的亮灭、闪烁等情况,验证单片机的控制和运算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编程控制了单片机开发板上的LED灯。
通过修改程序代码中的控制参数,我们可以实现LED灯的不同状态,例如常亮、闪烁、呼吸灯等效果。
这验证了单片机的控制和运算能力。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单片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技巧和使用方法对于电子领域的学习和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七、参考文献无以上是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并成功完成了LED灯的控制实验。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能够对单片机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源程序对P2赋值#0,在CPU寄存器的P0下显示“00”,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A0中黄色框标注的首位显示当前状态“00”。
说明:源程序对P2赋值#FFH,在CPU寄存器的P0下显示“FF”,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A0中黄色框标注的首位显示当前状态“FF”。
4、仿真运行效果
说明:运行刚开始,P2口处开关全部断开,P1口处的8个LED灯连续闪烁三次。
实验日期:2015年05月04日
一、实验目的
学习汇编語言指令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参照教材图A.19完成实验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2、根据图A.20的程序流程图编写汇编语言程序;
3、利用ISIS的汇编工具查找并修正程序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4、观察仿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1、完成的电路原理图,要求说明P2口控制LED亮灭和P1口读取开关状态的工作原理;2、编写的汇编源程序,要求源程序中含有能说明语句功能的注释区段和至少2条伪指令;3、汇编程序的调试过程,要求简述使用的调试方法,展示调试过程主要截图;4、实现的仿真运行效果,要求提交3~4幅运行截图;5、实验小结,说明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实验2体会等。
5、实验小结
通过这次上机单片机实验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单片机的理解,在电脑ISIS程序上画实验原理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加准确和快速的画出原件和连接电子元件,加深了对电子元件的理解,比如LED灯的工作原理。也使我更加熟悉这个程序了,比如如何编译源程序,如何模拟调试过程,合理的利用调试工具加快了源程序逻辑性错误的查找,感觉这事程序调试是我新学到的一项很有用的技能,调试中发现我编写的程序有些错误并加以改正了,看来我的编程能力还不足,我会更加认真的学习的。
2、汇编源程序
3、程序调试方法
(一)源文件创建与编译
(1)建立新的程序文件
单击菜单栏“源代码”—“添加/删除源文件”选项,弹出“添加/移除源代码”对话框。在“代码生成工具”下拉框内部选择“ASEM51”选项。单击“新建”按钮,在适当文件目录下输入待建立程序的文件名(如text),核实文件类型为*ASM。单击“打开”按钮,回应创建新文件提示后,系统弹出确认对话框。单击“确认”按钮,在菜单“源代码”下可看到类似“1.text.ASM”的文件名,单击该文件名后可打开一个空白的文本文件。
说明:LED三次闪烁结束后,闭合所有开关,所有的LED灯都亮
说明:分别闭合P1.1,P1.3,P1.5,P1.7处的开关,在P2口处对应的LED灯依次亮起。 说明:在截图三的操作基础上,断开P1.1和P1.3的开关,P2口对应的D2和D4熄灭。
由以上截图可以确定,本次试验达到了预期的试验运行结果。在开始运行之后,所有LED灯连续闪烁三次,在此过程中灯的亮灭不受P1口开关控制。三次闪烁结束后,灯的状态与其相对应的P2口开关的状态有关(开关闭合灯亮,开关断开灯灭)。
单片机实验报告2
————————————————————————————————作者:
———————————————————————————————— 日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名称:实验二——指示灯/开关控制器
班级:应用物理12-1学号:2012305384姓名:郑再先
总学时:48教师:李虎成绩:
(2)打开已有城区文件
如需对已经保存的程序文件进行处理,可单击添加/删除源代码对话框的“源代码文件名”下拉框,找到已存在的程序文件名,单击“确定”按钮便可打开使用。
(3)编译源程序
程序文件录入后或编辑后,单击菜单“源文件”—“全部编译”选项,如果没有错误,提示框将报告编译通过。
P1口输出工作原理:单片机执行写P1,#data时,数据data经过内部总线送入锁存器储存。当数据为,则该位锁存器输出Q=1,则非Q为0,场效应管截止,从而在引脚P1.n上输出高电平;反之,如果数据为0,则Q=1,非Q为0,场效应管导通,引脚P1.n上输出低电平。
P2口控制LED灯的原理也是通过P2口的输出原理实现的,程序不断把P1的内容传递给P2。当给P1口赋初值0或开关闭合时,P1.n输出0,P2口读取0,在引脚P2.n上输出低电平,由原理图中LED的摆放方式知LED灯低电平导通。同理当给P1口赋初值#FFH或开关断开时,P1.n输出1,P2口读取1,在引脚P2.n上输出高电平,LED灯截止,灯灭。
实验报告的电子邮件主题及存盘文件名的格式为:2005041220马晓明实验2,应采用2003或2007版word文档格式。
1、电路原理图
图1实验原理图
P1口读取开关状态的工作原理:通过P1的读引脚功能来实现,由于P1口内设上拉电阻,在开关闭合前读取高电平,经过三态门在P1.n输出高电平。当开关闭合时,由于与地面相连,P1读取低电平,经过三态门在P1.n输出低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