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化学方程式导学案(新版)沪教版

(
4.3 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1)、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微粒数目比、质量比;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前预习: 阅读 P106-108
阅读 P 106 页例题和下面计算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
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
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3)反应物 、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
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
带单位。
课堂达标检测:
1、24 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2、加热完全分解 15.8g 高锰酸钾,可以得 到多少克氧气?(K:39,Mn:55,O:16)
3、电解 1.8 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同时生成多少克氧气?
4、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
MgCl 2
Mg+Cl 2↑,电解 950kg 氯化镁至多能生产多少千克金属镁?同时能得到多少千克氯气?
1
5、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7
B.70
C.108
D.172
2。
中学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与基本反应类型》复习导学案

《化学方程式与基本反应类型》复习导学案一、考试内容及标准1.能正确的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2.知道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二、基础回顾三、典型例题解析1、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其化学反应为:甲+乙→丙+丁。
则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为盐酸,丁为水,则乙一定为碱。
B.若甲为碳水化合物,乙为氧气,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C.若将10g甲和15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gD.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Fe3O4+ Al = Al2O3+ Fe ② NH3+ Cl2 = N2+ NH4Cl③ NH3+ O2 = NO+ H2O3、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并书写正确的是()A.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NO3=2Ag+Cu(NO3)2B.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镁溶液混合:2KNO3+MgCl2=Mg(NO3)2+2KCl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D.铁粉放入稀硫酸中:2Fe+H2SO3=Fe2(SO4)3+3H2↑4、现有铁、氧气、一氧化碳、氧化铁、双氧水、高锰酸钾、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铵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十二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完成满足以下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a.酸和碱反应b.酸和盐反应c.碱和盐反应d.盐和盐反应五、知识应用练习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1)有氧化物生成的化合反应;(2)有气体生成的分解反应;(3)湿法炼制金属的置换反应;(4)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5)写出两个不属于化学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A ;B2、下列关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下图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化学方程式导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娄雪丽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习过程】一、自学检测无数实验证明,的各物质的等于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从分子、原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解成,重新组合成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二、合作探究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让我们用实验进行验证猜想。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 O2 P2O5实验现象: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反应前各反应物质量总和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原理: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Fe CuSO4 Cu FeSO4实验现象: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反应前各反应物质量总和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归纳】无数科学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点: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在计算质量总和时一定要加上。
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们再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5--1: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稀盐酸+碳酸钠→氯化钠+二氧化碳+水HCl Na2CO3 NaCl CO2H2O实验现象:问题讨论与交流:1、反应前后天平为什么不平衡?2、这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实验5--2: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原理:镁+氧气→氧化镁Mg O2 MgO实验现象:问题讨论与交流:1、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反应后质量为什么会减少?2、这个反应是不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1、 2、 。
初三化学 化学方程式 导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二节化学方程式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3、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4、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复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复习过程:一、前置检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2、质量守恒定律中有、、、、、六个方面守恒,有、两个方面一定改变。
二、课前准备:,完成下列题目。
(一)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
还通过表示。
2、小组合作: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表示。
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表示。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
2、。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三、合作探究,在自己先做的基础上,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l)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_ _(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 _(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__ _(4)氢气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__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它们所属基本反应类型:(1)HgO Hg + O2↑(2) C + CO2CO (3) H2O H2↑+ O2↑当堂检测: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4)白磷自燃。
(5) 加热氯酸钾(KClO3)制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KCl)(7)碳酸氢铵(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NH3),水和二氧化碳附:教材解释: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如文字表示法、图像表示法、化学式表示法等,但是化学方程式是最佳表现形式,它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把各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配平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只有当生成物为固体或气体物质时,且反应物中无固体或气体物质时,才在固体后加↓,在气体生成物后加↑。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探究问题】1.化学方程式的组成有哪些?2.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分别代表什么含义?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原子平衡法和电荷平衡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知识导引】1.化学方程式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2.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分别代表什么含义?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什么?4.化学方程式如何进行平衡?【展示思路】1.提示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组成和含义。
2.解释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含义。
3.简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分别介绍原子平衡法和电荷平衡法的应用范围。
【解决问题】1.化学方程式的组成是: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符号。
反应物:参与反应并被消耗的物质。
生成物:通过反应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符号:→表示反应的方向,空格表示反应的轴心。
2.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表示反应的轴心,将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开。
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平衡态的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保持不变。
4.原子平衡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没有多余的原子的情况,电荷平衡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存在电荷不平衡的情况。
【拓展思考】1.化学方程式中为什么要进行平衡?2.化学方程式中的平衡是如何实现的?【知识总结】1.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符号组成。
2.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反应的方向,“”表示反应的轴心。
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平衡态的状态。
4.原子平衡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没有多余的原子的情况,电荷平衡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中存在电荷不平衡的情况。
【自主检测】1.化学方程式的组成是什么?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2.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分别代表什么含义?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什么情况下适用原子平衡法?什么情况下适用电荷平衡法?【小结】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你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组成与含义、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概念和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5.4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
课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自主学习】
1、叫做化学方程式,又叫,简称反应式。其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叫做;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叫做。
2、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问题1:怎样书写化学方 程式?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问题2: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针对训练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 双 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首先,从定性的 角度认识,表示了 。
其次,从定量的角度认识,表示。
(1)以C + O2 CO2为例
a、从定性的角度认识,表示了。
b、从定量的角度认识,表示 。
(2)以2H2 +O2 2H2O
a、从定性的角度认识,表示了。
b、从定量的角度认识,表示 。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二是以为根据,等号两边各种必须相同。
(4)实验室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探究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问题1:化学方程式配平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针对训练
2、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 KMnO4— K2MnO4+ MnO2+ O2↑
(完整版)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标出!.........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计算的依据:(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时间的化学,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应用。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方程式的复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呈现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师可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标出!.........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计算的依据:(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的气体单质应该是氮气。
(2)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馈矫正】1.(烟台市)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2. (福州市)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 )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X====== 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为A.C2H5OHB.H2O2C.C2H4D.H23.(重庆市)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3Fe+2O2点燃Fe3O4 B 2H2O通电2H2↑+O2↑C Fe+CuSO4=FeSO4+CuD NaOH+HCl=NaCl+H2O4. (无锡市)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aA.表中a的值为1.8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是14.4g,则无X生成5.(乐山市)在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涉及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SO4 B.Ba(OH)2 C.BaSO4 D.H2O66.(荆门市)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7.(鄂州市)在化学反应MnO2+4HCl(浓)====MnCl2+2H2O+Cl2↑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变化最大的元素是( )A.Mn B.Cl C.H D.O8.(北京市)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9.(娄底市)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 和2 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8 g B.18 g C.28 g D.30 g10.(威海市)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11.(哈尔滨市)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10g ,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 ,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1.599黑色固体。
求10g 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7.1%B .35.5%C .28.4%D .42.6%12.(绥化市)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13.(宜宾市)为防止硝酸厂产生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通常用NaOH 溶液吸收这些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 χ+2NaOH =2NaNO 2+H 2O ,方程式中χ时值是 ( )A .1B .14.(眉山市)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 、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15.(眉山市)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二:填空题16.(烟台市)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
(1)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①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 ;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
②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钚是金属元素B .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C .钚元素的中子数94D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2)下图为核电站爆炸事故模拟图。
海啸使冷却水不能循环,核燃料产生的衰变热把水变成水蒸气,堆心中包裹核燃料的锆合金无法被冷却,暴露在水蒸气中,当温度超过1200℃时,锆(Zr)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 2)和氢气。
大量的高温氢气进入厂房,与厂房内的空气接触发生了爆炸。
①锆(Zr)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进入厂房的氢气为什么发生的是爆炸,而不是平静燃烧?。
③我省石岛湾核电站将采用氦气代替水作冷却剂和热传输物反应前 (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质,这样做有什么优点? 。
(3)针对日本核泄漏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同学提出如下看法:“科学技术给人类进步带来了贡献,也带来了灾难,可见,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并没有太大意义。
”你是否同意此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
17.(烟台市)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
①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 。
②“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
①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
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中的VO2+会变成VO2+,这个过程中钒元素(V)的化合价由价变为价。
(3)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下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
①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举例说明催化式排气净化器是如何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
②气体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里面发生了化学变化。
请用原子、分子的知识概括化学变化的实质。
③为了使汽车尾气的污染更小,研究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专家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18.(巢湖市))中安在线2011年2月15日报道,安徽滁洲正在以石英资源为基础,打造培育千亿元硅产业。
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
(1)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
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
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①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 + 2C Si + ↑,横线上应填的是。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③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24(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从实验和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