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合集下载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 最早的大跨度拱券大石桥,它无 论是在材料使用上、结构上、造 型上和经济价值方面都达到了极 高的成就。拱形的石桥,既符合 了建筑力学的要求,也满足了人 们视觉美感的需要;石桥上的涵 洞,既可减重、省料。又使人感 到通透、轻快。
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 最完整的编钟。整套编钟共65件, 依大小不同分层排列,至今仍可 奏乐曲。它 音律准确、音域宽广、 音色优美。每个编钟造型独特, 以纹饰美化,多个编钟组成一个 整体。其中托举编钟的铜人全身 彩绘,束带配剑,表情肃穆,从 中可以看出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 造型和装饰手法。
第一单元
•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 2、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1、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科学观测器、桥梁建筑 等,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运用透视学、 解剖学等科学方法创作的美术作品,都是艺术与 科技完美结合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对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需要。实用、美观、经济的统一,成 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基本原则。 2、欣赏范例的时候,可以了解探索一下作品的时 代背景与社会特点,对于作品的造型特点、表现 手法、艺术风格,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四羊方尊:青铜铸造的酒器, 坚固、实用、美观。其高超的 冶金铸造术,奇特、厚重的造 型个独特、精美的纹饰,显示 出神秘的美感
浑仪:浑仪也叫浑天仪,是中国 古代测定天体位置的仪器,最早 为西汉所制。它姿态雄伟,气势 磅礴,托起整个仪器的四条铜龙, 生气勃勃。浑仪结构牢固,工艺 华美,是中国古代冶铸技术、机 械构造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与工艺 美术高度发展的结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ver
长信宫灯
• 宫女跪坐持灯,宫灯 的烟气贮留后再排出, 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灯座可转动,灯罩能 启合,可调节烛光的 亮度与方向。宫女端 庄的神态和优雅的动 态令人难忘。

艺术和科技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艺术和科技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艺术和科技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作为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艺术和科技始终都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艺术代表着人类的文化和情感,而科技则掌握着人类的理性和智慧。

然而,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艺术和科技却经常产生碰撞、互相交织。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为读者详细介绍艺术和科技之间的五种联系。

一、艺术与科技在视觉上的融合艺术一直以来都是视觉艺术的代表。

而科技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后,数字媒体很大程度上与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相吻合。

这里的“数字媒体”指的是数字艺术、数字影像等,科技之于数字媒体的威力在于它能够帮助艺术家们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未来感作品创作出来。

这种未来感不仅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也来自于艺术家的超凡想象和创造力。

数字媒体可以带来丰富的图像和极致的画面体验,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们便可以将美感和情感注入到其中,让作品更加真实、感人。

二、艺术与科技在文化上的交融艺术和科技在文化领域上的交流和融合,可以有效地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文化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艺术的表现和科技的革新。

艺术家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在文化传播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科技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广泛、更先进的方式来传递文化内涵,例如通过展览、艺术节等载体方便地展示出来。

同时,艺术家本身的文化素养也能对科技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比如唐代《梦溪笔谈》中李唐的水银突破就受到了屈大均大力倡导等。

三、艺术与科技在创新上的互通创新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已经助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的变革。

艺术的创新表现通常可以在一些新兴领域中找到,比如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

科技创新则需要融合艺术的思考和发掘力,以为技术的进步带来更有意义而高效的新型产物。

换言之,艺术和科技的创新对彼此都有推动作用,可谓是互补共生的。

四、艺术与科技在教育上的互补教育是艺术和科技的交融点之一,艺术和科技的互动可以在教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例子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例子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例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实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仅可以让艺术更富有创意和表现力,也可以为科技的应用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下面就来谈一谈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一些例子。

首先,数字艺术是艺术与科技结合最为典型的例子之一。

数字艺术使用数字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通过数字摄像、电子影像等技术手段,可以创造出具有超现实感觉的艺术品。

比如,国内知名艺术家曾梵志的《石头记》系列作品,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将石头的纹理和形态进行模拟,塑造出具有一定神秘感和仪式感的艺术形象。

其次,现代建筑中的科技元素也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科技元素的运用可以让建筑更加美观、实用和环保。

比如,上海中心大厦就是一座充满科技元素的建筑,其采用了许多前沿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的能源使用。

除了数字艺术和现代建筑外,艺术与科技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也是备受关注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

比如,LED灯光、视频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为现代舞台艺术带来更加精彩的视听效果。

像是MOMIX的现代舞蹈作品《Lunar Sea》就利用了立体投影、光影等技术,打造出了幻境般的表演场面。

最后,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还可以在游戏设计中体现。

游戏是一种高度融合了艺术和科技元素的娱乐方式,而游戏设计师也是智慧和创造力的结合体。

比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游戏人物的智能和反应也不断提升。

而游戏的场景设计也可以运用现代建筑和数字艺术的手段,呈现出更加真实、立体和丰富的游戏场景。

总之,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

通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让艺术更加生动、丰富和立体,同时也可以为科技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和创意。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推广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让更多的优秀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1岭南版1023226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1岭南版1023226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1岭南版1023226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魅力;明白得现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差不多原则是有用、美观、经济的统一;能从审美的角度运用描述、分析、评判的方法对自己感爱好的现代艺术品进行观赏与评述。

2.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视频、图片,结合教师讲解、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对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魅力的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通过“对比鉴赏”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想象力,让学生总结不同风格艺术品的异同;再利用“水立方”作为导赏,鼓舞学生尝试从造型、材料等方面分析“水立方”的特点,领会老师的观赏过程,从而产生对美术、科技、人文的关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利用美术鉴赏方法,对一件艺术品进行讨论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发觉、观看和热爱生活中的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提高学生视觉感受力,培养发觉美、享受美的爱好,了解具有科技含量艺术品中包蕴的科学奥妙。

2学情分析学生会对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作品和见到过的各类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会有浓厚的爱好。

本节课我以鼓舞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会动身,感受艺术与科技相互交融所带来的魅力,拓宽对美的感受,扩宽思维的维度。

3重点难点重点: 观赏评述现代科技艺术品的方法。

难点对现代艺术(建筑、工业设计、产品造型等)各种形式美的把握。

解决难点:审美方法的引导。

4教学过程4.1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一、播放《手指舞》视频在观赏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设问: 你认为这段视频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手:艺术+多媒体:科技活动2【活动】课堂进展1. 现代艺术的种类(建筑雕塑工业设计绘画媒体艺术2. 观赏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便携式耳机组合办公桌袖珍厨房) ①通过产品外观推测它是什么产品,具有什么功能②问与答③小结产品的艺术与科技的特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第2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着眼点在现代艺术与科技如何完美融合的魅力上,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开发。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历来是互渗互补中获得不断发展与完善的。

而如今,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科技给艺术带来新的生命,艺术给科技更多的活力。

科学不断的创造新材质、新工具、新方法,给艺术家无尽的推动和激励。

艺术家面临丰富的选择,想象力获得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而艺术家的一些奇思妙想,也同时促进了科技不断的发展和提高,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造出无穷尽的、完美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应抓住现代艺术与科学的这种关系,列举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去感受、分析、了解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并认识到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欣赏现代艺术的方法与途径,学会从造型、色彩、材质及科技含量等角度去欣赏现代艺术与科技相融合所创造的作品,提升学生的的视觉感受力,能用语言、文字、形象来归纳、表达自己的感受;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的赏析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想象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团结协作品德。

通过对经典现代艺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刚上中学,对一切充满好奇心,愿意接受和挑战新鲜事物,美术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展开教学。

因其在本单元第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这一课中学习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所以在本课教学中适当的设疑,并辅助新颖、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教学图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突破欣赏难点。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感受在科技的发展下,现代艺术所展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引言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令人着迷的潮流。

艺术家们通过借鉴并结合科技的力量,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为了创造美感,还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以及这种融合给艺术领域带来的变革和创新。

科技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通过利用各种科技工具和技术,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以前无法想象的作品。

比如,虚拟现实技术使艺术家能够创造出身临其境的体验,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艺术作品。

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将现实世界与虚拟元素结合,创造出与传统艺术形式完全不同的艺术体验。

此外,科技还改变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互动装置,艺术家可以直接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使观众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参与感,也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界限。

现代艺术中的科技元素现代艺术中的科技元素多种多样。

一些艺术家使用计算机生成艺术作品,利用算法和程序控制创作过程,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

例如,艺术家可以使用计算机生成的视觉效果和粒子系统来营造出惊人的图像和雕塑。

这种创作方式让艺术家能够以一种更精确和复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另外,一些艺术家使用生物科技来创作艺术作品。

他们利用生物材料和遗传工程技术,创造出一些奇特的艺术品。

例如,生物艺术家可以通过DNA的编码和组织工程技术,创造出奇形怪状的生物体作品。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创造美感,还带来了对生命和人类尊严等伦理问题的思考。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之处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带来了许多创新。

一方面,科技的应用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创意,同时消除了传统艺术所面临的材料和空间限制。

此外,科技还提供了更广阔的表达方式。

通过互动装置和移动应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的作品,打破了传统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艺术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之道

艺术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之道

艺术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之道传统艺术设计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种广泛应用的趋势。

通过科技的发展,艺术设计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科技的蓬勃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同时也促使艺术设计走出传统的束缚,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之道,分别从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数字艺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家可以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艺术体验之中。

观众不再仅仅是通过观看来感受艺术作品,而是可以身临其境地融入其中。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绘画作品可以变成立体的,观众可以自由漫游在画中,与画中的元素进行互动。

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被应用于展览设计中,通过虚拟的展览空间,观众可以在不同的展厅之间自由穿梭,感受到全新的观展体验。

二、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也成为了一种创新之道。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艺术家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辅助工具。

例如,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析并学习海量的艺术品数据,从而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模仿艺术家的风格,快速生成一幅符合特定风格的艺术作品。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喜好和偏好,精准地为用户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艺术作品。

三、数字艺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艺术作为艺术设计与科技融合的产物,已经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创新潜力。

数字艺术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将艺术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数字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艺术作品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通过动态效果、互动性和多媒体形式等。

数字艺术还可以与科技设备结合,例如通过投影技术将艺术作品投射在建筑物表面,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数字艺术也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结合,创造出更加前卫、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时代追求

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时代追求

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时代追求引言如今,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成为了时代的追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艺术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和创作工具,同时,艺术的灵感和创造力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

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时代追求,旨在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对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影响,并提出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对社会的影响实现文化多样性与传承科技的发展为艺术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便利。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数字化平台,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观众分享,并与其他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大大拓展了艺术的触达面和受众群体,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交流与碰撞,实现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承。

提升生活品质与审美观念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创造性的体验。

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作品,使艺术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家可以借助计算机绘图、3D打印等技术创作出更加独特、富有创意的作品,拓宽了审美的边界。

推动艺术教育的创新科技的应用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和应用,艺术教育可以更加直观、互动地呈现给学生。

通过虚拟实验室、在线艺术课程等方式,学生可以进行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激发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还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对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数字化技术,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被记录、保存和传播。

例如,通过高清晰度的数字影像、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同时,科技还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使其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尽无级》
这幅现代太极图,是吴作人教授为“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 学术研讨会所作的主题画,赋予了阴阳二重性以更深的含义。其寓意 是:世界是动态的,宇宙间的物质和能量都源于阴(负电子)阳(正 电子)二极静态的对峙。中国古代的“太极”符号似乎就是这种静态 的对峙结构,它蕴育着巨大的势能,能转变为整个宇宙的动能。 这幅现代太极图现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标志。
它如同巨大的容器。高 低起伏的波动的基座缓和了 容器的体量,而且给了它戏 剧化的弧形外观。体育场的 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状,立 面与结构是同一的。各个结 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 成网格状--就如同一个由树 枝编织成的鸟巢。
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 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 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 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虽然它于1973年才建成,但它已作 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而与印度泰姬陵和埃及金字塔齐名。歌剧院这个名 字与它魁伟的结构相比似乎有些轻描淡写。悉尼歌剧院里大约有一千个房间 ,包括四个主要听众席。歌剧院由一个接待厅,五个排练室,四个餐厅,六 个酒吧,六十个化妆室和套房,一个图书馆,一个供艺术家们休息的地方和 存放各种道具的房间组成。 音乐大厅可容纳观众2679人。
广州塔
广州塔高450米,天线桅杆
160米,以“广州新气象” 为主题;塔身有“纤纤细 腰”,呈由下至上逐渐变 小的形状,形态优美。 广州塔力求建筑艺术与现 代科技有机结合,展示广 州作为21世纪华南区域中 心城市的形象与风貌。观 光塔以广播电视发射、观 光功能为主,兼容城市规 划建设展览、娱乐、餐饮 等多功能于一体,应实现 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有 机结合。
国家体育场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在科技攻关和成熟技术应用上应 用一批针对建筑结构、节能环保、智能建筑的科技成果,并针对 结构特点带来的设计和施工难点实施科研课题的攻关。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 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 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 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 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 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 “水立方”的墙面和屋顶都 分内外三层,设计人员利用三维 坐标设计了3万多个钢质构件,这 三万多个钢质构件在位置上没有 一个是相同的。这些技术都是我 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他们填 补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
想一想?
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现 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事物与同学们 分享一下吧。
小结:
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 造力。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 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历来是在互渗互补 中获得不断的发和完善的。现在社会的 工业产品设计、电脑绘画、建筑设计等, 更是离不开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磁悬浮列车
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
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 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 的最高速度可以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 的300多公里还要快速。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 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 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 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总结:
1.艺术与科技结合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
一。 2.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 展。 3.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艺术 的创作。 4.现代作品,简洁、明快、单纯、富有艺术 的魅力,科技含量高。
思考与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发现一些美术与 科技相结合的艺术品吗?试选一例你感兴 趣的现代工艺品或科技产品,进行观赏、 描述、分析与判断,让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并写出300字的美术欣赏报告。

水立方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了“水立方 ”,它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方形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的是中国文 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而水立方又能够最佳 体现国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建筑 功能的完善结合.
感谢同大家度过的快乐的时 光。 在宁静,美丽的画面里我们 微笑着道别。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 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 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 丹麦设计师约恩·伍重。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其特有的帆 的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 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 于20层楼的高度。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 。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 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後来丹麦建筑师 约恩· 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约人民币 7928,8800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 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长信宫灯
现代灯具
思考问题:
1.长信宫灯与现代灯具有什么不同?共同点又是什么?
不同点:印象深刻 简洁明快 造型优美 材料新颖 生动逼真 前卫时尚
共同点:照明 具有实用价值和进步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艺术的发展也推动科技的进步 。
现代灯具
.有的作品渗透了简洁.明快. 单纯等想带设计意念,显得 新颖.前卫.时尚; 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 些领域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 来的,这些美术作品不仅富 有艺术魅力,而且科技含量 高。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 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 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 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 平 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 社泽神州,富庶四方、万物 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 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 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 ,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 让游客叹为观止。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 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 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