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注二氧化碳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CO2的驱油机理

CO2的驱油机理

分子扩散作用
•地层基岩是复杂的,注入CO2也很难与油藏中原油完全混合好。 多数情况 下,通过分子的缓慢扩散作用溶于原油的。
四.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技术应用
不同的油藏条件适用不同的驱油方式,适于C O 2 驱地层 的筛选原则如下表所示:
原油相对密度 <0 . 8 2 5 二氧化碳混相驱 0.865~0.825 0.887~0.865 0.922~.887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 0.9 2~0. 98 油藏深度(m) >7 62 >8 53 >1 00 6 >1 21 9 549 原油黏度(mPa ·s) <1 0 <1 0 <1 0 <1 0 <6 00
THANK YOU!
非混相驱油
10 年 在水驱后 晚期(> 5 ~8 年) 大 简单 可利用 高(>1tb ) 高(10%~18%OOIP) 小范围
五.CO2驱应用优点:
1.在能源紧缺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二氧化碳驱油有着非常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有关部 门应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加快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 2.二氧化碳驱油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 收率。根据油田地质情况的不同,每增产1 t原油约需1~4.2t二氧化碳,可增产油田总储 量约l0%的原油。 3.适合二氧化碳驱油的油藏储量就非常可观 4.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显著等优点 5.能满足油田开发需求,还能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CO2驱:CO2驱是把CO2注入油层,依靠CO2的膨胀、降粘等 机理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我国低渗、特低渗油藏投入开 发后暴露出许多矛盾,如自然 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 压力下降快等,而注水补充能 量因油藏地质条件的限制受到 很大制约,因此采收率均较低。 从国外EOR技术的发展趋势看, 气驱特别是CO2混相驱将是提高 我国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 景的方法。

CO2驱相态及驱油机理评价技术研究

CO2驱相态及驱油机理评价技术研究

CO2驱相态及驱油机理评价技术研究作者:吕卫国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随着油藏开采技术日趋成熟,CO2驱油结合地质埋存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CO2捕集和驱油一体化方面。

特超低渗透油藏以及高含水后期油藏提产与CO2吞吐密切相关。

在多孔介质条件下,CO2具有多相相态,其驱油机理为CO2驱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界面张力、相态、流度和孔隙结构都关系到驱油效果的好坏,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驱油机理的研究可以在CT、核磁共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CO2岩心驱替实验。

从实際应用情况来看,注CO2能够有效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应不断总结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根据油气藏的不同类型,设计相应的注CO2驱及CO2吞吐机制。

关键词:采收率;驱油机理;驱替实验1 CO2驱油气水三相相态评价在注CO2过程中,CO2气体与油具有混相性,了解其驱油机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油藏原油、注入溶剂和顶替气及其混合物的相态;②溶剂和原油、溶剂和顶替气间的传质作用;③流态。

现场取样之后,使用PVT仪,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观察油和气的相态变化,研究对象不仅包括CO2和原油,必须将地层水纳入考虑范围,进行油气水三相相态研究。

2 CO2驱油机理评价注气多次接触混相机理有两种方式,即向前多次接触(蒸发混相驱)和向后多次接触(凝析混相驱)。

CO2驱主要为蒸发混相,油藏中通常具有凝析--蒸发双重作用。

细管实验测试可获得混相压力。

CO2驱油的原理是原油中注入CO2使其体积膨胀,含油饱和度上升;使原油的黏度降低,具备较好的流动性;有效提高毛细管渗吸作用。

CO2溶于水时能够提高水黏度,原来难以提取的一些矿物成分可溶于CO2水溶液,加大了储层渗透率;油水界面张力减小,驱油效果得到加强。

CO2在油、水中较易扩散,能够均匀分布,有利于维持系统稳定。

CO2能够抽提原油中C2-C30的烃类,使剩余油饱和度降低。

岩心驱替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微观驱油实验、细管实验等可以对CO2驱油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CO2复合驱油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微观机理研究

CO2复合驱油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微观机理研究

1 CO2复合驱油研究现状
苏北盆地洲城油田垛一段油藏含油面积小、储 层分散、储量丰度低,目前处于注水开发的中后期, 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剩 / 残余油 类型多样。 由于毛管力效应及储层孔隙结构影响, 孔隙内残余油呈现油膜、闭锁或孤滴状赋存。 针对 苏北盆地复 杂 断 块 地 质 特 征 及 开 采 状 况, 开 展 了 CO2 —表面活性剂复合 驱 矿 场 先 导 试 验,并 取 得 了 增油降水开发效果。 揭示油藏条件下 CO2 复合体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CO2composite flooding
JIANG Yongping
( Taizhou Oil Production Plant, East China Branch of SINOPEC,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第 41 卷第 2 期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Vol.41,No.2
2019 年 3 月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Mar.,2019
文章编号:1001-6112(2019)02-0274-06 doi:10.11781 / sysydz201902274
系与原油相互作用机制,明确复合体系协同增效机 理成为特高含水期油田 CO2 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方 法亟需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 受超临界相态实验 及微观检测手段的制约,难以实现高温高压条件下 对 CO2复合体系与原油作用物理化学过程直接观 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分子模 拟在二氧化碳、甲烷、氮气等气体性质的超临界状 态的模拟取得了重要应用。 从分子尺度对 CO2 与 原油体系相互作用机制和规律进行了讨论,对于深 入揭示相间传质机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考虑微纳米限域效应对相平衡影响的co_(2)驱油机理研究

考虑微纳米限域效应对相平衡影响的co_(2)驱油机理研究

考虑微纳米限域效应对相平衡影响的co_(2)驱油机理研究CO2驱油机理是指通过向油藏中注入CO2气体来推动油藏中油和水混合物的驱油机制。

传统对CO2驱油机理的研究把驱油过程归为一种物理驱油形式,但是忽视了微纳米限域效应,也就是微尺度(纳米)的驱油机理对CO2驱油结果的重要影响。

微纳米限域具有较小的化学传感作用和优异的能量泄漏性,这会大大改善CO2驱油的结果。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原位孔径分析来探讨CO2驱油过程中纳米粒子行为和解体过程。

以硫酸钙(CaSO4)为例,变温实验显示当温度升高时,CO2在CaSO4纳米粒子表面附着的能量会显著升高,这表明在微纳米限域内CaSO4粒径的变化对CO2的驱动力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实验室对滤池水进行的模拟实验显示,CO2注入滤池水时,CaSO4粒径会从原来的200纳米减少至28纳米,而这种变化会大大增加CO2注入滤池水中驱动力。

其次,在驱油过程中,CO2气体的微纳米溶液行为也会对相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具体而言,CO2在水溶液中的密度会对相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验室的模拟实验中,当CO2气体的密度从原来的400 mg/L提高到800 mg/L时,它在水溶液中的沉淀积数会降低大约100 mg/L,并且CO2的溶解度会显著增加,这会使CO2的溶解效果变得更加有效。

总之,微纳米限域效应对CO2驱油机理及其相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对此有必要加以重视。

例如,利用原位孔径分析、变温实验和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CO2在纳米限域中的行为,并系统评价其对解体速率和孔径的影响。

此外,利用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CO2气体在水溶液中的密度对相平衡的影响等。

最后,积极推进相关技术,更好地发挥CO2驱油效用。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五、CO2驱应用优点
1、在能源紧缺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二氧化碳驱油有着非常 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有关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扶 持措施,加快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
2、二氧化碳驱油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 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根据油田地质情况的 不同,每增产1 t原油约需1~4.2t二氧化碳,可增产油田总 储量约l0%的原油。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三、CO2非混相驱驱油机理
(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大量的CO2溶于原油和水,将使原油和水碳酸化。原油
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一般地,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可 使水粘度增加20% -30%,水流度增加2-3倍,同时随着原油 流度的降低,油水流度比和油水界面张力将进一步减小,使油 更易于流动。 (3)膨胀作用
3、适合二氧化碳驱油的油藏储量就非常可观 4、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
显著等优点 5、能满足油田开发需求,还能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
保护大气环境
第十八页,编辑于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1、CO2驱研究背景 我国低渗、特低渗油藏投入开发后暴露出许多矛盾,
如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而注 水补充能量因油藏地质条件的限制受到很大制约,因此采 收率均较低。从国外EOR技术的发展趋势看,气驱特别是 CO2混相驱将是提高我国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景的方 法。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1)当压力足够高时,CO2析取原油中轻质组分后,原油溶解沥 青、石蜡的能力下降,重质成分从原油中析出,原油黏度大幅度 下降,提高了油的流动能力达到混相驱油的目的。在适合的储层 压力、温度及原油组分等条件下,临界CO2与原油混合,形成一 种简单的流体相同。

低渗透油藏周期注CO2驱油室内实验

低渗透油藏周期注CO2驱油室内实验
2)周 期 注 气 可 在 连 续 气 驱 的基 础 上 提 高 采 收率 15.29百 分 点 ,较 连续 气驱 气窜 时 间延缓 约 0.8 PV。
3)经 优 化 的 周 期 注 气 最 佳 注 气 段 塞 尺 寸 和 最 佳 注 气 速 度 分 别 为 0.05 PV 和 1.2 mldmin。
参 考 文 献
肖武 ,田世 澄 .低 品 位 储 量 开 发 现 状 及 其 措 施 对 策 [J].特 种 油 气 藏 , 2010,17(3):4—9. [2] 何 江 川 ,廖 广 志 ,王 正 茂 .油 田 开 发 战 略 与 接 替 技 术 [J].石 油 学 报 , 2012,33(3):519—525. [3] 钟 张 起 ,史 运 芳 ,刘 鹏 程 ,等 .低 渗 油 藏 CO:驱 注 入 时 机 研 究 [J].断
209
注气速度/(rm·n/n--)
图 3 不 同注 气 速 度 下 驱 油 动 态
3 结论
1)周 期 注气 和乏气【,咖水 交煳 替 与连 续 注 气相 比 ,都具 有 较 大 的提高 采 收率 的潜 力 ,且 可 以有效 延续 气窜 。在最 终 采 收率相 近 的情况 下 ,周期 注气 量少 于 气水 交替 ,选 择 周期 注气 更 为经 济 。
表 1 GO2驱 实 验 方案
1.1 实 验 材 料
仪 器 :耐 腐 蚀 岩心 夹 持 器 、高 压 物性 仪 、高压 配 样
器 、高 压 计量 泵 、恒温 箱 、油 气 分离 器 、气 体流 量计 、高
压 落球 黏度 计 、活塞 容器 、气瓶 、电子天 平等 。
用 油 :由地 面油 和天 然气 配 制 ,气 油 比为 60 m3/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

第一章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第一节 驱油机理2CO 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2CO 溶于水后形成的探索还可以起到酸化作用。

它不受井深、温度、压力、地层水矿化度等条件的影响,由于以上各种作用和广泛的使用条件,注2CO 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十分广泛。

人们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都证明了2CO 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并相继提出了许多注入方案。

包括:连续注2CO 气体;注碳酸水法;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接着注水;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2CO 气体(WAG 法);同时注2CO 气体和水。

连续注入2CO 驱替油层时,由于不利的流度比及密度差,宏观波及系数很低,2CO 用量比较大,实施起来不够经济,用廉价的顶替液驱动2CO 段塞在经济上更有吸引力。

用碳酸水驱油实质是利用注入的水和2CO 溶液与地层油接触后,从其中扩散出来的2CO 来驱油,但此扩散过程较慢,与注入纯2CO 段塞相比达到的采收率比较低。

注2CO 段塞的工艺包括;注2CO 段塞后注水、注段塞后交替注水和注2CO 气体,前一种方法是水驱动2CO 段塞驱扫描整个油层,尾随的水不混相地驱替2CO ,在油层中留下一个残余的2CO 饱和度,后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降低2CO 的流度,提高油层的波及系数。

提出的另外一种工艺是通过双注水系统同时注水和2CO (见下图),但是这种工艺的施工和完井的成本高,经济风险更大。

沃纳(Warner1977)和费耶尔斯(Fayers )等人在模拟研究中证明,W AG 注入法要比连续或单段塞注入法优越。

沃纳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连续注入2CO 可采出潜在剩余油量的20%;注入2CO 段塞可采出25%;而W AG 法可采出注水后地下原油的38%;同时注入气与水可采出47%的原油,但此法仍存在着严重的操作问题。

由此看来,W AG 法仍然是最经济可行的2CO 驱工艺,但它不适合于低渗透砂岩,因为在这种砂岩中,由于水的流度很低,变换注入方式可能造成注入速度严重降低。

低渗透油藏CO 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CO 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CO 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低渗透油藏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CO2驱油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

CO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如下:1. CO2驱油原理CO2驱油是指将CO2注入到油层中,达到增加油藏压力、降低油粘度和增加驱油剂浓度的目的,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CO2作为一种良好的驱油剂,具有高溶解性、低表面张力和较小的分子体积等特点,能够迅速渗透至油藏中并与原油发生作用,使原油中的重质、高粘度物质转化为轻质、低粘度物质,从而提高原油产出率。

2. CO2注入过程CO2注入过程分为设计、筛选、试验和实施四个阶段。

首先进行地质勘探,并根据储层情况确定注入压力、注入量和注入方式等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筛选出适合的CO2源,进行试验数据分析和模拟模型预测,最后进行CO2注入实施并进行评价。

3. CO2驱油工艺流程CO2驱油工艺流程包括CO2收集、CO2净化、CO2输送、CO2注入和产出收集等环节。

CO2收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燃烧、化学反应和工业排放等。

CO2净化主要是去除杂质和碳酸盐等,以确保注入的CO2质量。

CO2输送主要采用管道输送。

CO2注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注入速度、注入压力和注入量等参数,以防止油层顶部压力过高造成破坏。

成品油的产出收集可以采用裂解油收集、热解油收集和低开放式收集等方式。

4. CO2驱油应用CO2驱油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采收过程中,CO2能够提高有效压力、降低油粘度和增加驱油剂浓度等优点,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此外,CO2注入过程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随着CO2驱油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藏开始采用CO2驱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CO2驱油是目前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在未来的石油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f o o d i n g a n d C O2 l f o o d i n g a f t e r wa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 f u r t h e mo r r e . 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f o r t h e i f e l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g a s l f o o d i n g a t f e r
A La bo r a t o r y St ud y o n t he Mi c r o M e c ha n i s m o f Oi l Di s p l a c e me nt wi t h CO 2 Fl o o di ng
Xi a o Puf u , Ya ng Zh e n g mi ng 2Wa n g Xue wu 2 Da i Xi n g xi ng 3
讲 学 出崴 缸
Vo 1 . 3 7 No .4 A ug .2 01 5
D OI :1 0 . 1 1 8 8 5 , j . i s s n . 1 6 7 4 — 5 0 8 6 . 2 0 1 5 . 0 3 . 0 9 . 0 3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 5 0 8 6 ( 2 0 1 5 ) 0 4 — 0 1 6 1 — 0 5 中 图分 类 号 :T E 3 1 1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o r o u s F l o w a n d F l u i d Me c h a n i c s o f C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 La n g f a n g, He b e i 0 6 5 0 0 7. Ch i n a
文 献 标 志 码 :A
室 内注二氧化碳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肖朴 夫 , 杨正 明z , 王学武z , 戴兴 星s
1 . 中 国科学 院渗 流流体 力 学研 究所 , 河 北 廊坊 0 6 5 0 0 7 ; 2 . 中国石 油勘 探开 发研 究院 廊坊 分院 .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7 3 , 中国石 油新 疆石 油勘 察设计 研究 院 ( 有 限公 司) , 新疆 乌 鲁 木齐 8 3 0 0 0 0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 0 1 5 年 8 月 第 3 7卷 第 4期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y (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
采 出程 度都 能达 到 6 7 % 左 右 。通 过 核磁 信 号 测 量 , 对 比不 同开 发 方 式 的 剩 余 油 分 布 可 以得 出 , 水 驱 和 气 驱动 用 的 主要
都是大孔隙 中的油 , 而水驱转 气驱 由于 C O 2的波及 范围更 广, 能对小孔隙 中的部分原油进行动用。 关键词 :C O 2 驱油 ; 微观驱油机 理 ; 可动流体 ; 低渗透油藏 ; 核磁 共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通过 大庆 外围特低 渗透储层岩 芯一维物理模拟 实验 , 研 究注水、 注气、 注水转注 气这 3种 方式的驱油微观机
理, 对现 场注水转注 C O 2 提 出可参考性建议 。 实验 中主要利 用了 c O2 的萃取 、 降黏等特点 , 与水驱相 比, C O 2 驱驱 油
效率更 高, 增油效果明显。 实验表明 : 对于低渗透储 层 , 注水开发效果最差 , 约为 4 0 %; 不同注水时机转 气驱 效果均好 于水驱 , 而且 注水 时机越 早采 出程度越 高, 在 1 0 %~ 2 0 % 含水 率转 注气能有较好 的经济效益 ; 注 气驱采 出程 度最好且
3 Xi n j i a n g P e t r o l e u m S e  ̄e y a n d D e s i g n I n s t i ut t e ( C o mp a n y L i mi t e d ) , P e t r o C h i n a , U r u m q i , Xi n j i a n g 8 3 0 0 0 0 , C h i n a
2 . Re s e a r c hI n s t i ut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 L a n g f a n g , La n g f n g, a He b e i 0 6 5 0 0 7,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r o u g h o n e — d i me n s i o n a l p h y s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wi t h t h e c o r e s o f u l t r a l o w p e r me a b i l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i n t h e p e r i p h e r a l p a r t o f Da q i n g,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mi c r o me c h a n i s m o f o i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me c h a n i s m b y wa t e r l f o o d i n g、 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