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_____________实验一 阶梯轴长度和直径的测量1. 实训目的学习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设备与器材游标卡尺和标准件。
3. 量仪说明与测量原理(1)游标卡尺以10分度游标卡尺(图1-1)为例说明。
将尺身的9小格即9mm 长度平均分成10份,做成游标,游标的每小格即为0.9mm ,比尺身相应小0.1mm ,根据游标和尺身的刻度错位可测量不足1mm 的长度。
尺身和游标上对应的一等份差值,叫做精确度,它体现了测量的准确程度。
游标卡尺正是利用尺身和游标上每一小格之差,来达到提高精确度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示差法。
图1-1 10分度游标卡尺1-内测量爪(测内径);2-锁定旋钮;3-主尺;4-深度尺(测深度);5-游标尺;6-外测量爪(测直径)如图1-2所示,游标上的第6条刻度线与尺身上的某一条对齐,则被测物体的长度为精确度⨯=⨯=⨯-=-=∆6)(1.069.066dc mm L L L bc同理,当游标上第n 条刻线与尺身上的某一条刻线对齐,则被测物体的长度为精确度⨯=∆n L图1-2 游标卡尺读数原理游标卡尺的读数步骤如下:第1步 确认游标格数,算出游标卡尺精确度:1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1.0mm 101=。
2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05.0mm 201=。
3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02.0mm 501=。
第2步 从尺身读出游标零刻线前的毫米数L 1。
第3步 观察游标上第几条刻线跟尺身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L 2=n ×精确度,得游标示数L 2。
第4步 测量结果为L = L 1+L 2= L 1+n ×精确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2013.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授课专业:授课班级:周学时:总学时:10学分:任课教师:实验一、普通长度量器具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千分尺、游标卡尺、光学比较仪的读数原理,了解其结构;2.熟悉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标准(GB3177—82),掌握普通长度量器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根据被测零件的极限尺寸要求,按GB3177—82,求出验收极限,用外径千分尺(即外径分厘卡)测出被测零件的实际尺寸,判断被测零件尺寸是否合格。
用游标卡尺测量未注公差尺寸,根据极限尺寸判断被测零件尺寸是否合格。
了解比较测量的方法,用光学比较仪测量塞规轴径。
三、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标准概述:工件公差是限制工件误差的。
为了保证工件的配合质量,还应考虑工件上可能存在的形状误差。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工件不超越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验收极限是从规定的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向工件公差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来确定,如图1—1所示。
因此验收极限是对有配合要求工件进行验收的界限,为一规定的尺寸。
内缩后的验收极限,是指最后工序加工合格的工件的验收极限。
至于工序间的检验,在保证验收符合标准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内缩或不内缩的检验极限,由各行各业或工厂单位具体确定。
安全裕度A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经济性。
如A值较大,易于保证工件的配合质量,同时也可选择较低精度的计量器具进行检验,但占用了较多的工件公差,留给工件的加工公差相应地小了,因而加工经济性较差;如A值较小,则要求选择更精确的计量器具,但使工件的加工公差相应地增大,因而生产的经济性又较好。
因此,验收极限的确定,必须从技术和经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合理分配测量过程和加工过程占用工件公差的比例,以达到技术经济指标最佳的目的。
采用内缩方案,按标准规定的安全裕度确定验收极限,既可控制误收率,保证产品质量,又考虑了工件形状误差的影响,满足产品的配合要求。
用千分尺来测量有配合要求工件的尺寸时,一般可用于检验IT7~IT8级的轴类零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三个实验,前两个必做,最后一个演示和选做)

实验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掌握按“节距法”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对于很小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常按“节距法”,应是将被测平面分为若干段,用小角度度量仪(水平仪、自准直仪)测出各段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计算或图解来求得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
本实验用合像水平仪。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将被测表面全长分为n段,每段长l=L/N应是桥板的跨距。
将桥板置于第一段,桥板的两支承点放在分段点处,并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两者相对固定(用橡皮泥粘住)记下读数a1(单位为格)。
然后将桥板沿放测表面移动,逐段测量下去,直至最后一段(第n段)。
如图1每次移l,并要使支承点首尾相接,记下每段读数(单位为格)a1、a2、……a n。
最后按下列步骤(见例)列表计算出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Δh i,并取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例]设有一机床导轨,长2米(L=2000mm),采用桥板跨距l=250mm,用分度值c=0.02m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得各点的读数a i(格)如表1。
表1也可用作图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如图2。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以导轨长度为微坐标,各点读数累积为纵坐标,将测量得到的各点读数累积后标在坐标上,并将这些坐标点连成折线,以两端点连线作为评定基准,取最大正偏差与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再换算为线值(μ),即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时,数据处理的根据,可由下图看出:(图3)A i — 导轨实际轮廓上的被测量点(i =0、1、2、……、n ); a i — 各段上水平仪的读数(格); Y i — 前后两测量点(i -1,i )的高度差;h i — 各测点(A i )到水平线(通过首点A 0)的距离(μ),显然1'in i i h y ==∑'i h — 在测量点A i 处,导轨的倾斜量(μ); Δh i — 测量点A i 对导轨首末两端点连线(A 0,A n )的直线度误差(μ)(显然Δh 0=0,Δh n =0);l — 桥板跨距,即各测量段长度l =L /n (mm),L ——导轨全长(mm ),n ——测量段数; c —水平仪的分度值0.01mm/米·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一量块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二、实验仪器设备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
(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抬起指示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在指示表测头下,取下量块,记录下指示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 记录数据;五、思考题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
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2017-1-32)课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实验指导书(2016-2017-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研组编机械工程学院2016年08月班级:学号:姓名:目录实验一长度测量 (3)实验二表面粗糙度测量 (9)实验三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13)实验一长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杠杆千分尺、和立式数显光学计的测量原理、主要结构及使用方法。
2.应用上述仪器检验光滑极限量规。
3.巩固尺寸公差的概念,学会由测得数据判断零件合格性的方法。
二、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1.杠杆千分尺杠杆千分尺相当于外径千分尺与杠杆式卡规组合而成,其外形如图1-1(a)所示。
它的工作原理与杠杆式卡规及千分尺相同。
可以用作相对测量,也可以作绝对测量。
杠杆式卡规的工作原理如图1-1(b)所示。
(a)(b)图1-1杠杆式卡规的工作原理图当测量杆1移动时,使杠杆2转动,在杠杆的另一端装有扇形齿轮,可使小齿轮3和装牢在小齿轮轴的指针4转动,在刻度盘5上便可读出示值。
为了消除传动中的空程,装有游丝6。
测量力由弹簧8产生。
为了防止测量面磨损和测量方便,装有退让器9。
杠杆千分尺刻度值有0.001毫米和0.002毫米两种(现在使用的是前者),表盘的示值范围±0.02毫米,测量力是500-800克,测力变化不大于100克。
2.立式数显光学计立式光学计又称光学比较仪,集光电、机电于一体,是我国最先进的数显式光学仪器。
直接测量可以达到10毫米。
测量结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工、英制在显示屏上显示,也可以在任意位置置零。
当被测工件大于10毫米时,在测量前用量块(或标准件)对准零位,被测尺寸与量块尺寸的差值在屏幕上读得。
立式数显光学计对五等量块和一级精度的量块,球形和圆柱形工件得直径和不圆度,线型、板型、金属及非金属薄膜的厚度和平行度进行高精度测量。
仪器基本度量指标:数显最小显示值0.0001毫米直接测量显示值范围10毫米仪器比较测量范围0~200毫米示值误差:0-0.2mm比较测量时:±0.00025mm0-10mm直接测量时:±0.0005mm⑴仪器结构:见图1-5.图1-5 立式数显光学计结构简图1-数字显示器 2-测量计管锁紧螺钉 3-光学计管 4-测杆5-测帽锁紧螺钉 6-工作台 7-电源开关 8-打印键 9-公英制转换键 10-置零键 11-底座 12-调平手轮 13-测帽 14-提升器 15-信号电缆 16-升降螺母 17-横臂锁紧螺钉 18-横臂 19-立柱⑵仪器工作原理JDG-S2立式光学计使用的是每㎜100线的光栅,栅距为10μm.光电接收后,经过软件进行100细分后,显示当量为10μm/100=0.1μm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指导书.

工程技术系机电一体化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训指导书编写人:王钧成靖文目录实验一轴孔测量实验 (3)实验二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 (9)实验三形位误差测量实验 (15)实验四螺纹主要参数的测量实验 (18)实验五圆柱齿轮的测量实验 (25)实验一 轴孔测量实验项目一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结构及测量原理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巩固尺寸及行为公差的概念4.掌握由测量结果判断工件合格性的方法 二、测量仪器介绍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量仪。
用量块组合成被测量的基本尺寸作为长度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相对基本尺寸的偏差值,从而计算出实际尺寸。
仪器的基本度量指标如下: 分度值:……………0.001mm 示值范围:…………±0.1mm 测量范围:…………0-180mm 仪器不确定度:……0.001mm 仪器的外观结构如图5-1 所示 三、测量原理直角光管是立式光学比较仪的主要部件,整个光学系统和测量部件装在直角光管内部。
测量原理是光学自准直原理和机械的正切放大原理组合而成。
其光路系统图如图5-2,正切放大原理图如图5-4,图5-3为图5-2中分划板的放大图。
分划板在物镜的焦平面上,由于这一特殊位置使刻度尺受光照后反射的光线经直角棱镜折转90°到物镜后形成平行光束。
当平面镜垂直于物镜主光轴时(通过调节仪器使测头距工作台为基本尺寸时正好平面镜垂直主光轴).这束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按原路返图5-1 立式光学计外观图1—底座; 2—工作台; 3—粗调螺母; 4--支臂; 5--支臂紧固螺钉;6—立柱;7—直角光管;8—光源; 9—目镜;10—微调旋钮;11—细调旋钮;12—光管紧 固螺钉;13—测头提升杠杆;14—测头;15—工作台 调整旋;13—测头提升杠杆;14—测头;15—工作台 调整旋钮(共四个,调整工作台垂直测杆)回。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

(试用版)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系 机械教研室
前
言
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 测量理论和基本的测量技术,初步熟悉某些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要求培养锻炼学生在实际测量过程中 的动手能力。
五、数据处理
利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1. 在坐标纸上,用横坐标 x 表示测点序号,用纵坐标 y 表示各测点相对于 0 点地高度差 Δk,作 出图所示地误差折线。 2. 根据形状误差评定中的最小条件,分别作两条平行直线 L1 和 L2 将误差折线包容,并使两平行 直线之间的坐标距离(平行于 y 方向的距离)为最小。例如,对图 a 所示的误差折线,可先作 一条下包容线 L1 (因为误差折线上各点相对于 L1 的坐标距离符合低-高-低准则) , 然后过最 高点作 L1 的平行线,获得上包容线 L2;对图 b 所示的误差折线,可先作一条上包容线 L2(因 为误差折线上各点相对于 L2 的坐标距离符合高-低-高准则) ,然后过最低点作 L2 的平行线, 获得下包容线 L1。 3. 确定两平行直线 L1 和 L2 之间的坐标距离,即可求得直线度误差值。
棱镜; 5. 投影物镜; 6. 分划板; 7. 反射棱镜; 8. 微动螺钉; 9. 反射镜;
10. 投影屏; 11. 放大镜; 12. 物镜; 13. 平面反射镜; 14. 测杆; 15. 测帽
图 1-2 光学比较计的光学系统
3
图 1-3 光学比较计的杠杆放大原理图 2. 内径百分表的工作原理 内径百分表是内量杠杆式测量架和百分表的组合,如图 1-4 所示。用以测量或检验零件的内孔、深 孔直径及其形状精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通用量具应用及量块组合选择(选用)实验二用比较仪检测工件尺寸误差实验三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实验四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实验1 通用量具应用及量块组合选择(孔轴测量)(选做)一、实验目的:1.了解量块、千分尺、游标卡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量块尺寸组合、千分尺、游标卡尺测量尺寸的方法3.掌握由测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误差类型。
二、实验所需仪器千分尺、游标卡尺 83块一套的量块三、实验步骤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直径尺寸,共测量十组数据,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2.利用千分尺测量工件长度尺寸,共测量十组数据,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用83块一套的量块对千分尺测量的数据处理以后的数据进行尺寸组合。
四、测量数据1.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尺寸2.用千分尺测量的数据3.用83块一套的量块对千分尺测量的数据数据处理以后的数据进行组合的量块尺寸尺寸:第一块量块:第二块量块:第三块量块:第四块量块:六、思考题1:测量误差一般分为几类型,一般各怎么进行数据处理?实验2 用比较仪测量工件尺寸误差1.实验目的1.1 立式光学比较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2 熟悉轴的直径误差的测量方法。
1.3 学会基本的测量误差处理方法。
2.设备与器材立式光学比较仪、被测轴和相同尺寸量块3.实验原理与方案立式光学比较仪主要用于作长度比较测量。
要先用量块将标尺和指针调到零位,被测尺寸对量块的偏差可从仪器标尺上读得。
并可对某轴的固定部位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计算测量误差。
立式光学计主要组成见外形图2-2。
由底座1、立柱2、支臂3、直角光管4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
立式光学计的光学系统图2-3所示。
光线由进光反射镜6进入光学计管中,由通光棱镜7将光线转折90度,照亮了分划板4上的刻度尺9。
刻度尺上有±100 格的刻线,此处刻线作为目标,位于物镜2的焦平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卢桂萍编写机械与车辆学院二0一0年三月目录实验一孔轴配合的认识及基本技术测量实验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实验三用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实验四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五齿轮测量实验一孔轴配合的认识及基本技术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2.加深对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的认识;3.学会选择并组合量块;4.认识和学会使用几种常用的机械式量仪;5.了解随机误差的处理。
二、实验容1.观察减速箱中孔轴配合的类型;2.测量方法分类、测量工具介绍;2.量块的选择及组合;4.量仪的使用及测量。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第一节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一、测量的一般概念技术测量主要是研究对零件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和检验的一门技术。
所谓“测量”就是将一个待确定的物理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他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单位和测量精度。
“检验”具有比测量更广泛的含义。
例如表面疵病的检验,金属部缺陷的检验,在这些情况下,就不能采用测量的概念。
二、长度单位基准及尺寸传递系统三、测量工具的分类测量工具可按其测量原理、结构特点及用途分以下四类:1.基准量具:①定值基准量具;②变值量具。
2.通用量具和量仪:它可以用来测量一定围的任意值。
按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1)固定刻线量具(2)游标量具(3)螺旋测微量具(4)机械式量仪(5)光学量仪(6)气动量仪(7)电动量仪3.极限规:为无刻度的专用量具。
4.检验量具:它是量具量仪和其它定位元件等的组合体,用来提高测量或检验效率,提高测量精度,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较多。
四、测量方法的分类1.由于获得被测结果的方法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量法间接量法2.根据测量结果的读值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绝对量法(全值量法)相对量法(微差或比较量法)3.根据被测件的表面是否与测量工具有机械接触,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量法不接触量法4.根据同时测量参数的多少,可分为:综合量法分项量法5.按测量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测量方法分为:被动测量主动测量五、测量工具的度量指标度量指标:指的是测量中应考虑的测量工具的主要性能,它是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的依据。
1.刻度间隔C:简称刻度,它是标尺上相邻两刻线之间的实际距离。
2.分度值i:标尺上每一刻度所代表的测量数值。
3.标尺的示值围:量仪标尺上全部刻度所能代表的测量数值。
4.测量围:①标尺的示值围②整个量具或量仪所能量出的最大和最小的尺寸围。
5.灵敏度:能引起量仪指示数值变化的被测尺寸的最小变动量。
灵敏度说明了量仪对被测数值微小变动引起反应的敏感程度。
6.示值误差:量具或量仪上的读数与被测尺寸实际数值之差。
7.测量力:在测量过程中量具或量仪的测量面与被测工件之间的接触力。
8.放大比(传动比):量仪指针的直线位移(或角位移)与被测量尺寸变化的比。
这个比等于刻度间隔与分度值之比。
六、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被测量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即δ=X–Q式中:δ—测量误差;X—实际测得的被测量;Q—被测值的真实尺寸。
由于X可能大于或小于Q,因此,δ可能是正值、负值或零。
这样,上式可写成Q=X±δ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即测量误差的组成)(1)测量仪器的误差(2)基准件误差(3)测量力引起的变形误差(4)读数误差(5)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3.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有一定变化规律的误差(2)随机误差:变化无规律的误差,随机误差的特性及处理将在第四节介绍。
(3)粗大误差:由于测量时疏忽大意(如读数错误、计算错误等)或环境条件的突变(冲击、振动等)造成的某些较大的误差。
第二节量块一.量块的结构尺寸量块也叫块规,它是保持度量统一的工具,在工厂中常作为长度基准。
图1-1 量块二.量块的研合性(粘合性):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三.量块的成套:为了组成各种尺寸,量块是成套制造的,一套包括一定数量的不同尺寸的量块,装在一特制的木盒,常用成套量块的尺寸见表1-2。
表1-2 成套量块尺寸表(摘自GB6093-85)尺寸系列/mm 间隔/mm 块数0.5 1组合量块成一定尺寸时,应从所给尺寸的最后一位数字开始考虑,每选一块应使尺寸的位数少一位,并使量块尽可能最少,以减少积累误差(一般不超过4-5块)。
五.量块的中心长度:是指量块的一个测量平面的中心到与量块的另一个测量平面相研合的平晶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如图1-2)。
图1-2 量块的中心长度六.量块的“级”和“等”:1. 量块的尺寸精度分为00、0、1、2、(3)五级。
其中00级最高,精度依次降低,(3)级最低,一般根据定货供应。
各级量块精度指标见表1-3。
表1-3 各级量块的精度指标(摘自GB6093-85) (μm)② 长度变动量允许值.③中心长度测量的极限偏差(±).④平面平行线允许偏差.2.量块按给定精度,可分为1、2、3、4、5、6六等,其中1等最高,精度依次降低,6等最低。
各等量块精度指标见表1-4。
量块按“级”使用时,所根据的是刻在量块上的标称尺寸,其制造误差忽略不计;按“等”使用时,所根据的是量块的实际尺寸,而忽略的只是检定量块实际尺寸时的测量误差,但可用较低精度的量块进行比较精密的测量。
因此,按“等”测量比按“级”测量的精度高。
第三节机械式量仪机械式量仪的种类很多,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容:一、游标量具与测微量具1、常用游标量具有(见图1-3):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
分度值常用的有0.05、0.02mm。
图1-3游标量具a游标卡尺 b高度游标卡尺 c深度游标卡尺2、常用的测微量具有外径千分尺、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等,其中外径千分尺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如图1-4,其分度值为0.01mm,测量围有0-25、25-50、50-75、75-100、100-125、125-150等。
图1-4 外径千分尺二、百分表:图1-5是它的外形图和传动原理图。
图1-5百分表外形图和传动原理图1.表盘2.大指针3.小指针4.套筒5.测量杆6.测量头1、齿侧间隙的消除:通过游丝消除齿偶间隙,提高测量精度。
2、测量力的控制:弹簧是控制百分表的测量力的。
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表面刻度盘上共有100条等分刻线。
因此,百分表齿轮传动机构,应使量杆移动1mm时,指针回转一圈。
百分表的测量围,有0-3、0-5、0-10mm三种。
三、径百分表径百分表由百分表和表架组成,用于测量孔的形状和孔径,径百分表的构造如图1-6所示。
图1-6 径百分表1.活动量杆 2.等臂杠杆 3.固定量杆 4.壳体 5.长管 6.推杆7.9.弹簧 8.百分表 10.定位护桥径百分表的活动测头,其移动量很小,它的测量围是由更换或调整可换测头的长度达到的。
径百分表的测量围有以下几种:10-18、18-35、35-50、50-100、100-160、160-250、250-450mm。
用径百分表测量孔径是一种相对量法,测量前应根据被测孔径的大小,在千分尺或其他量具上调整好尺寸后才能使用。
四、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1、游标卡尺:⑴结构:主尺、游框、游标、外量爪、量爪、测深尺、锁紧装置、微调装置等。
⑵读数原理:利用主尺刻线间距与游标刻线部距之差,提高人眼对主尺毫米刻线的细分能力。
⑶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应将测量面擦干净,检查两测量爪间不能存在显著的间隙,并校对零位。
②移动游框时力量要适度,测量力不易过大。
③注意防止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特别是测量器具与被测件不等温产生的测量误差。
④读数时其视线要与标尺刻线方向一致,以免造成视差。
⑤尽量减少阿贝误差对测量的影响。
⑥测量时量爪的位置要正确,避免图3-1所示的错误。
图3-1 游标卡尺量爪错误的测量位置⑷测量练习:用游标卡尺测量一轴套类零件,并在图3-2中标出相应的实际尺寸及游标卡尺的主要度量指标。
2、外径千分尺:⑴结构:尺架、测量面、微分筒、固定套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隔热垫等。
⑵工作原理:通过螺旋付传动,将被测尺寸的直线位移(即丝杆的轴向位移),转换成微分筒的角位移。
⑶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必须校对零位。
②手应握在隔热垫处,测量器具与被测件必须等温,以减少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③当测量面与被件表面将接触时,必须使用测量力装置。
④测量读数时要特别注意半毫米刻度的读取。
⑷测量练习:选用适当测量围的外径千分尺对以上轴套零件的外尺寸进行测量,将实测值标注在相应尺寸线上(外径千分尺测量的尺寸打上括弧),并注明所用外径千分尺的主要度量指标。
3、量具的维护与保养:⑴应与腐蚀性物质隔离,防止表面锈蚀。
⑵不得作工具使用。
⑶不能将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的锁紧装置锁紧后作卡规使用。
⑷不要测量运动着的工件。
⑸使用完毕要擦净测量面并涂上专用防锈油后置于盒保管。
⑹使用有效期满后,要及时送计量部门检修。
五、检测基本知识检测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产品的合格性作出判断的全过程。
其一般步骤为:①熟悉产品的相关质量标准与技术规;②阅读产品图纸,明确检测项目;③确定检测方案及检测仪器;④对产品进行检测,取得检测数据;⑤进行数据处理,填写检测报告或有关单据并作出合格性判断;⑥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返修或报废),对合格品作出安排(转下道工序或入库)。
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就结构持征而言,轴径测量属外尺寸测量,而孔径测量属尺寸测量。
在机械零件几何尺寸的检测中,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测量方法和器具较多。
根据生产批量多少、被测尺寸的大小、精度高低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测量器具和方法.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一般用光滑极限量规对外圆和孔进行检测。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专用测量工具,用它检测零件时,只能确定零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围,不能测量出零件的实际尺寸。
一般精度的孔、轴,生产数量较少时,可用杠杆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径千分尺、游标卡尺等进行绝对测量,也可用千分表、百分表、径百分表等进行相对测量.对于较高精度的孔、轴,应采用机械式比较仪,光学比较仪,万能测长仪,电动测微仪,气动量仪,接触式干涉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测量。
四、实验步骤1.观察减速箱中孔轴配合的类型;2.分别用游标卡尺测量和外径轴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5次,并比较测量结果;3.试用83块一套的量块进行尺寸组合;实验一孔轴配合的认识及基本技术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预习测问(未完成本部分容者不得参加实验)1、填空:(1)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
(2)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和辅助加工的称为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