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之欧阳地创编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刘琴林晓纯一说教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模块1第五章第四节教学内容。
知识点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内容抽象复杂是本节的特点。
在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学生已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必修(一)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内容。
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本节是在学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在知识模块上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以后学习第三模块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打好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等知识还未学习到,对有关物理和化学知识不熟悉,还不能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过程,对于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课,对学习后面的生物学知识意义重大。
因此,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知识基础、理解水平和认知规律,我们将本节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目标a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b说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对它的认识;c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c收集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2技能目标a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的方法。
b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动态演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c通过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d通过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e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f通过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之欧阳文创编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刘琴林晓纯一说教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模块1第五章第四节教学内容。
知识点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内容抽象复杂是本节的特点。
在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学生已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必修(一)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内容。
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本节是在学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在知识模块上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以后学习第三模块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打好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等知识还未学习到,对有关物理和化学知识不熟悉,还不能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过程,对于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课,对学习后面的生物学知识意义重大。
因此,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知识基础、理解水平和认知规律,我们将本节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目标a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b说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对它的认识;c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c收集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2技能目标a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的方法。
b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动态演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c通过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d通过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e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f通过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之欧阳数创编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刘琴林晓纯一说教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模块1第五章第四节教学内容。
知识点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内容抽象复杂是本节的特点。
在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学生已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必修(一)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内容。
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本节是在学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在知识模块上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以后学习第三模块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打好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等知识还未学习到,对有关物理和化学知识不熟悉,还不能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过程,对于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课,对学习后面的生物学知识意义重大。
因此,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知识基础、理解水平和认知规律,我们将本节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目标a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b说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对它的认识;c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c收集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2技能目标a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的方法。
b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动态演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c通过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d通过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e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f通过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第一章:光的基本概念1.1 光的定义与特性1.2 光的传播与反射1.3 光的折射与色散1.4 光的强度与颜色第二章:光的组成与光谱2.1 可见光谱与紫外线光谱2.2 红外线与伦琴射线2.3 光谱分析与应用2.4 光的能量与频率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发现与发展3.1 光合作用的历史回顾3.2 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3.3 光合作用的生物机制3.4 光合作用的意义与价值第四章: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4.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2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3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4 气体成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五章:光合作用的应用与价值5.1 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5.2 光合作用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5.3 光合作用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5.4 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六章: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6.1 光合色素与光系统6.2 光化学反应与电子传递链6.3 ATP和NADPH的6.4 碳固定与Calvin循环第七章: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7.1 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7.2 光合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3 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7.4 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第八章:光合作用的生物技术与应用8.1 光合作用的植物工程8.2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生物技术8.3 光合作用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8.4 光合作用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第九章: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9.1 光合作用测定方法概述9.2 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应用9.3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9.4 激光技术的应用第十章:光合作用的未来展望10.1 光合作用研究的挑战与机遇10.2 人工光合作用的探索与应用10.3 光合作用相关的创新技术10.4 光合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第十一章:光合作用与人类健康11.1 光合作用产物对人体的好处11.2 光合作用与食品安全11.3 光合作用与保健品开发11.4 光合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十二章:光合作用与植物生理12.1 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12.2 光合作用与植物抗逆性12.3 光合作用与植物病虫害防治12.4 光合作用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13.1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提升13.2 光合作用与节能减排13.3 光合作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3.4 光合作用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14.1 光合作用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14.2 光合作用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14.3 光合作用在生物降解中的应用14.4 光合作用在生态修复与建设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光合作用的教育与普及15.1 光合作用的教学资源与教材15.2 光合作用科普教育的意义与方法15.3 光合作用教育的挑战与对策15.4 光合作用普及活动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光与光合作用展开,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高中生物】5.4优秀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从容说课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真实地显示出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
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高中生物学课本将为学生提供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讨论这一部分史料。
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性实验,并借助投影机、三棱镜和新鲜菠菜叶片滤液和新鲜胡萝卜滤液等材料做好绿叶中色素吸收光谱的演示实验,通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尝试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去调查和收集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并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命科学。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四教学流程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讲述: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由自身遗传物质决定,外因主要为光、二氧化碳、温度、水、矿质元素等。
农业生产主要通过调控光、二氧化碳、温度、水、矿质元素等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产量。
1.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讲解参考案例——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进行变量分析、理清步骤,根据结果分析得到结论。
参照案例思路,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施实验方案,力求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效和实用措施。
(1)实验原理利用真空渗入法排除叶内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2)控制变量自变量的设置:强、中、弱三种光照。
因变量的检测: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无关变量的控制: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放入黑暗处待用。
(3)实验步骤①选取生长健全、年龄近似、厚薄均匀的成长叶片数片,用直径约1cm的打孔器打小圆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②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慢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重复几次。
③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叶片,放入烧杯中,放在暗处备用。
这些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部沉到水底。
④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
⑤分别放入10片叶片,然后进行不同强度的光照。
观察浮起叶片的数量。
阅读、分析、回答。
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4节第二小节。
本节主要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知识。
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内容。
本节是在复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在知识模块上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以后学习第三模块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打好基础!但是,学生对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过程,对于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指导学生复习好这一节课,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⑶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⑷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⑸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⒉能力目标⑴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⑵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⑵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五、教具准备:课件、微课、导学案六、教学与学法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加以讲授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法:在学法指导上采用知识迁移法,逻辑推理分析与总结方法等。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标题: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性质和光的来源;2.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3. 掌握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光的性质和来源;2.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实验材料:水果、酵母、糖、试管、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光和光合作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知道光从哪里来吗?光对生物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光的来源:太阳是地球上光的主要来源,通过光的传播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2. 介绍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和传递能量;3.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4. 解释光合作用的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2. 实验步骤:a. 将一些水果剁碎并放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酵母和糖;c. 将试管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并用白纸盖住试管;d. 观察实验的变化,记录下来;e.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能才能进行。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讨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 提出问题:你认为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短文;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 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这一
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初中生
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科学史、物质和能量转变、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三个
角度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
原理和应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
化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本节与其他章节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以及整个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必修一的重
点内容之一。
(二) 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合作交
流、建立模型、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
(2)通过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对比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
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源m]
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不断
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的生物学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也做
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他们具备物质转变和能量变化等相关的化学知识。在
前面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
设计原则,使本节课有关实验的理解也得以顺利进行。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
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但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这样抽象性的问题还是难以理解,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也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解决。
三、教法与学法
a.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像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
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
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帮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
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b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探究活动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3.探究学习法: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重点是教学过程。我将之分四个环节进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练习反馈-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会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提出一些问
题:(1)你们对光合作用的知识还有哪些方面的了解(2)谁能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光合作用只有几句话,科学家用了200多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
的实验才总结出来的,现在我们就沿着科学家们探究光合作用的足迹,来体验他们认识问题
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顺利的导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探究新知(约15分钟)
合作探究: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我们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请大家结合课本P101~P102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表格中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投影展示,表格总结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经典实验 光合作用知识的建构 实验设计的成功之处
海尔蒙特的实验 植物需要水 控制实验条件
普利斯特利实验 植物吸收CO2,放出O2 设置对照组、现性化实验现象
控制实验条件
英根豪斯试验 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萨克斯试验 植物在光下制造出淀粉 控制单一变量等
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组等
梅耶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 依据是“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 植物在叶绿体中释放出O2 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
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组等
鲁宾和卡们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同位素标记法
自主探究:从这些实验中总结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尝试写有出光合作用的
反应方程式。
精讲点拨: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发生在一个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全程的动态过程。根据
刚才的观察,你们说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呢分为演示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动态变化,
并指导学生观察。光反应在哪里进行水在光反应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色素吸收的光能除了
使水分解以外,还有能量去哪了还有一部分转移到了ATP中,即利用光能把ADP和Pi合成
为ATP。刚才的一系列变化都需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演示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动态变化,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暗反应在哪里发生利用了哪
种原料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首先CO2与一个C5结合形成两个C3,这
一步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请大家仔细观察,经二氧化碳固定所产生的C3又发生了什么
变化呢C3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了(CH2O),这一步称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这一步除了
形成(CH2O),还有什么产物这一步学生很容易忽略。还有C5。C5作为一种中间产物,在暗
反应的固定阶段用到,同时在暗反应的还原阶段又产生,这对于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保证暗
反应不会缺乏原料,能够持续进行下去。还原阶段需要哪些条件需要相应的酶催化,还需要
光反应提供的[H]作还原剂以及ATP供能。刚才的一系列变化需不需要光有光无光都可以进
行。
光反应与暗反应关系的比较 列表比较法:用表格形式归纳,是内容简洁明了。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所需条件 必须有光 有光无光均可
进行场所 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物质变化
①水的光解 2H2O 4[H]+O2 ②ATP的形成 ADP+Pi+能量 ATP ①CO2的固定
CO2+C5 2C3
②C3还原
2C3 葡萄糖
能量转换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储存的化学
能
联系 物质联系: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
能量联系: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
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三)练习反馈
通过学案上的习题进行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加以指导。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出课后探究
课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梳理知识的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总反应式:
光反应:
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