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分类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睡眠障碍是指因多种原因引起的睡眠质量下降的一种病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有30%的人口受到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影响,并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而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睡眠障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睡眠障碍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展开讨论。
一、睡眠障碍的分类根据睡眠障碍出现的时间、表现的形式以及原因不同,睡眠障碍可以分为原发性睡眠障碍和继发性睡眠障碍两类。
其中,原发性睡眠障碍是指由于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引起的睡眠质量下降,如入睡困难、失眠等。
继发性睡眠障碍则是由于疾病、药物等外部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抑郁症等。
二、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任何疾病都需要一个正确的诊断,睡眠障碍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对于睡眠障碍的诊断应该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三个方面。
1. 病史在病史采集中,除了询问睡眠障碍的症状外,还应该了解病人的工作、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及是否有危险因素等。
在采集病史时还应该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这是睡眠障碍的一个常见原因。
2. 身体检查身体检查通常是通过医学设备对身体进行检测,以发现有无引起睡眠障碍的身体疾病及因素。
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很容易被忽略,但往往会导致患者呼吸暂停、打鼾、咳嗽等睡眠问题,因此可以通过进行喉部和鼻腔的检查来确认睡眠呼吸暂停的存在。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主要是通过对血液、尿液等生物学样本进行分析,以了解生物体内物质的含量和变化。
比如一些睡眠障碍和肿瘤生物标志物有关,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肿瘤性睡眠障碍。
三、睡眠障碍的治疗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案应该因人而异,结合具体病因、症状和患者的生活方式,从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治疗轻度睡眠障碍。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通常包括11大类,共88类型。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临床常见类型之首。
失眠1.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1)入睡性失眠:就寝后经30分钟,甚至1~2小时还难以入睡。
(2)睡眠维持性失眠:睡眠表浅、易醒、多梦,每晚醒3~4次以上,醒后不能再度入睡,每晚觉醒期占15%~20%的睡眠时间(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
(3)早醒性失眠:表现为时常觉醒、晨醒过早,离晨起时间还有2小时或更多时间就觉醒,且再次入睡困难或不能再次入睡。
2.按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种(1)一过性失眠:指偶尔失眠。
(2)短期失眠:失眠持续时间少于3周。
(3)长期失眠:失眠存在时间超过3周。
3.按病因可分为五类(1)躯体原因:过度疲劳、疼痛、咳嗽、心源性或肺源性气急、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心悸、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频等均可导致失眠。
以时常觉醒为主。
(2)环境因素:生活环境改变,如上、下夜班,乘坐车船、航空旅行的时差、寝室中的噪声或亮光均可影响睡眠。
一般短时间内能适应。
(3)精神因素:兴奋、焦虑或恐惧等常易造成短期的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
抑郁症患者睡眠中易醒、早醒。
24小时脑电图发现睡眠中可见觉醒期明显延长。
(4)药源性:有些兴奋剂如咖啡、茶、酒、麻黄碱、氨茶碱等均能引起失眠。
(5)特发性失眠:是指于儿童期起病的失眠,患者终生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
失眠的定义失眠(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失眠有两个基本因素:①正常睡眠被扰乱;②睡眠扰乱对患者白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失眠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实(觉醒过多)、睡眠表浅(缺少深睡)、早醒和睡眠不足。
其中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最多见。
入睡困难多见于青壮年,而早醒则多见于老年人,睡眠维持性失眠则多见于躯体疾病。
失眠的病因1.躯体因素①脑部疾患累及与调节控制睡眠各期有关的脑部结构,如下丘脑前部、丘脑、脑桥和中缝核等,影响了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的发生而引起失眠;见于脑血管病、外伤、脑炎特别是脑退行性病变等脑部疾患;②其它躯体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经期、更年期等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其引发的各种症状:疼痛、瘙痒、耳鸣、心悸、气短、尿频等均可引起失眠;③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失眠症状。
睡眠障碍科普ppt课件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表现为长期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等 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烦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失眠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总结词
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导致夜间反复觉醒或低 氧血症。
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入睡和起床时间,有 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热水澡 、听轻音乐、冥想等,有助于降低身体和 心理的紧张状态,促进睡眠。
避免刺激性物质
改善睡眠环境
如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以及烟草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会影响睡 眠质量,应尽量避免或限制摄入。
律的紊乱等。
睡眠障碍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年龄 段,并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
睡眠障碍的分类
根据症状表现,睡眠障碍可以分为失眠、过度嗜睡、睡眠呼吸障碍、不安腿综合征 等。
根据持续时间,睡பைடு நூலகம்障碍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类型,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对个体 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根据病因,睡眠障碍可以分为原发性(无明确病因)和继发性(由其他疾病或药物 引起)两种类型。
详细描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过 程中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导致夜间反复觉醒或低氧血症 。这种症状会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烦躁,严 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梦魇
总结词
表现为夜间做恶梦,伴有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常常导致惊醒。
详细描述
梦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做恶梦,伴有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这种症状常常导致惊醒,使患者感到极度不安和恐惧。梦魇的原因可能与心 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有关。
睡眠障碍证明报告

睡眠障碍证明报告1. 引言睡眠是人体恢复和重新充电的重要过程。
然而,有些人在入睡或保持睡眠过程中会面临困难,这被称为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日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本报告将详细讨论睡眠障碍的定义、类型、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2. 睡眠障碍的定义睡眠障碍是指人们在入睡、保持睡眠或获得充足睡眠方面的困难。
这可能导致日间功能受损,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心情不稳定等。
根据国际统计分类(ICSD-3)的定义,睡眠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失眠:包括入睡困难、保持睡眠困难、早醒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嗜睡:包括睡眠过多、突发性睡眠发作等。
•循环性睡眠节律障碍:包括睡眠-觉醒失调、时差综合征等。
•不良睡眠行为:包括睡眠恐惧症、睡眠相关疾患等。
3. 睡眠障碍的症状睡眠障碍的症状因具体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3.1 失眠的症状•入睡困难:难以在晚上入睡。
•保持睡眠困难:多次醒来,难以重新入睡。
•早醒:早上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
3.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鼾声:伴有间歇的鼾声和呼吸暂停。
•氧气饱和度下降:血氧水平下降,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白天嗜睡:由于夜间睡眠质量不佳,导致白天频繁出现嗜睡症状。
3.3 嗜睡的症状•突发性睡眠发作:在白天无法控制地入睡,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中。
•睡眠过多:晚上睡眠时间正常,但在白天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
3.4 循环性睡眠节律障碍的症状•睡眠-觉醒失调: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与日常生活不协调。
•时差综合征:由于时区变化导致的睡眠-觉醒模式的紊乱。
3.5 不良睡眠行为的症状•睡眠恐惧症:对入睡过程或睡眠环境感到恐惧。
•睡眠相关疾患:如夜惊、噩梦等。
4.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4.1 行为治疗•睡眠规律调整:建立统一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避免午睡和长时间床上活动。
睡眠障碍分类全解

(2)行为问题所致昼夜节律失调性 睡眠障碍
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的生理状况所致,
· 时差变化型 · 倒班工作型 · 睡眠时间主动延迟
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的生理状况所致昼夜节律障碍
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其他的昼夜节律障碍
5.异态睡眠(以异常动作或情感体验
为主伴做梦、活动复杂多变)
(1)觉醒障碍(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醒转)
发作性思睡 、瞌睡
注意力集中困难、频繁的意外事故
记忆减退 、工作学习效力差
自主行为
睡眠障碍评估
临床会谈,直接观察 个体主观感受 --爱泼沃斯睡眠量表(ESS) --视觉类比量表(VAS),日记 --疲劳严重度量表(FSS) 客观的评估(生理/行为)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清醒维持试验(MWT) --Actigraphy 临床表现 --精神运动警戒性试验(PVT) --数字符号替代试验(DSS)
谵妄,昏迷,死亡
· 阮病毒基因129的多态性和178的密码子突变 · 治疗:不清楚
附录B:睡眠障碍的鉴别诊断中常见的 其他精神/行为障碍
心境障碍 焦虑障碍 某些躯体形式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某些通常起病于婴幼儿、儿童或青少年期的障碍 (如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人格障碍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不仅造成夜间的睡眠困难,而且会导
致白天的疲乏无力和犯困,或会在夜间发生异
常事件
睡眠障碍对警觉性、注意力会产生不利影响,
从而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医学不良后果。
有警觉性损害的人不一定有过度睡眠,但有过
度睡眠的人都会有警觉性损害
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症、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等睡眠障碍临床表现、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症、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异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其他睡眠障碍等睡眠障碍临床表现、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睡眠是人类的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将其分为7大类,包括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症、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异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其他睡眠障碍。
失眠症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但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睡不着觉就叫做失眠。
ISCD-3要求诊断失眠必须包含三大要素:持续的睡眠困难+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出现相关的日间功能受损。
也就是说,不是客观原因让你无法睡觉,而是主观的持续性睡不着,并且影响了日常的生活。
ICSD-3将失眠分为3类:短期失眠、慢性失眠、其他失眠,特点总结如下。
表1:三大类失眠的特点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指睡眠期间的呼吸异常,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以发生。
按照目前ICSD-3的标准,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分为4大类: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障碍、睡眠相关低通气障碍、睡眠相关低氧血症障碍。
表2:4类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枢性嗜睡症中枢性嗜睡症包括以日间嗜睡为主诉,并且排除了其他睡眠障碍作为原因的疾病。
中枢性嗜睡大致包括以下4种:(1)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是一种表现为慢性日间嗜睡、猝倒发作、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的临床综合征,应对患者采集全面的病史、睡眠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寻找发作性睡病的证据。
(2)特发性嗜睡:没有原因的主观嗜睡,症状类似发作性睡病,但往往没有猝倒发作。
(3)Kleine-Levin综合征也称为“复发性嗜睡症”,表现为反复发作严重嗜睡,伴随认知和行为紊乱,症状发作可以持续几天到几周,发作间期睡眠和行为正常。
(4)慢性睡眠不足:在现代社会中很常见,可能缘于工作需求、社会责任等压力,而导致的慢性积累性睡眠不足,包括睡眠时间的不足和睡眠质量的下降,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损害。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睡眠障碍是指个体在睡眠时间、质量或睡眠行为方面出现异常的症状和体征。
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睡眠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睡眠障碍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ICSD-3是由国际睡眠医学会(AASM)和国际睡眠研究学会(ESRS)联合制定的,它对睡眠障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包括睡眠呼吸障碍、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癫痫发作、不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睡眠相关的抽动障碍、睡眠相关的癫痫发作、睡眠相关的头痛、睡眠相关的心脏活动障碍、睡眠相关的循环障碍、睡眠相关的行为障碍等。
ICSD-3对于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都有详细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的描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而DSM-5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它对睡眠障碍进行了更多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描述,包括不同类型的失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睡眠相关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
DSM-5对于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更多地考虑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更有参考价值。
除了ICSD-3和DSM-5,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针对特定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比如对于睡眠呼吸障碍,国际上还有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的睡眠呼吸障碍诊断标准(AASM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还有其他专业学会发布的诊断标准。
这些诊断标准都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结合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睡眠史、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睡眠监测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睡眠障碍分级

睡眠障碍分级
睡眠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睡眠模式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诊断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分级系统被开发出来。
本文将介绍睡眠障碍分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分级方式。
基本原理
睡眠障碍分级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睡眠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症状来进行分类。
通过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医生可以确定睡眠障碍的类型和等级,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分级方式
睡眠障碍的分级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分级方式:
1. 简单分级法:将睡眠障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睡眠障碍表示睡眠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中度睡眠障碍表示睡眠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重度睡
眠障碍表示睡眠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工作
和社交等方面。
2. 类型分级法:根据睡眠障碍的具体类型来进行分级。
常见的
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过度嗜睡症等。
通过对
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进行分级,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治疗相应的问题。
3. 症状分级法:根据患者的睡眠症状来进行分级。
比如,分为
入睡困难、夜醒频繁、睡眠浅、噩梦多等不同症状的等级。
通过对
症状进行分级,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具体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重点。
总结
睡眠障碍分级系统是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睡眠问
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睡眠类型和具体症状来进
行分级,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失眠
适应性睡眠障碍(急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 (慢性失眠中的第二位原因)
矛盾性失眠(睡眠状态感知不良或错误)
特发性失眠
精神障碍所致失眠
睡眠卫生不良
青少年行为性失眠
·入睡相关性障碍 ·强制入睡性睡眠障碍
·混合型
·待分类型
内科疾病所致失眠
药物或物质滥用所致失眠
非物质滥用或确定的躯体疾病所致失眠(非器质性失眠)
原发性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躯体疾病所致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陈-施(Cheyne Stokes)呼吸模式 ·高原周期性呼吸 ·其他医学状况所致睡眠呼吸暂停,非陈-施
呼吸模式或高原周期性呼吸 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其他呼吸相关睡眠障碍
(阿片类) 婴儿原发性睡眠呼吸暂停 (新生儿)
新版国际睡眠障碍 分类(ISCD2)特奌
逻辑性、临床实用性提高 与国际疾病分类法通用性強
(与ICD-9和ICD-10)命名学相结合 有些根据共同症状分类
(如失眠和过度睡眠) 有些按照可能的病因分类
(如昼夜睡眠节律障碍可能是生物节律紊乱) 有些按照出现问题的器官系统分类
(如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
市6-7成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广州高、初中学生64%感到睡眠时间不够,
17%学生认为自己経常失眠
2.呼吸相关睡眠障碍
(1)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成人型、儿童型(诊断、治疗均不同) (3)睡眠相关的低通气/低血氧综合征 (4)其他呼吸相关睡眠障碍,待分类型
(1)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62 % 4.63 % 3.5 % 4.81 % 4.3 % 4.1 %
(3)睡眠相关的低通气/低血氧综合征
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特发性 先天性中枢型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婴幼儿期即可被诊断的一种独特SDB)
医学状况所致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肺部实质性病变或血管疾病所致睡眠相关低通气
器质性过度睡眠,待分类) 生理性过度睡眠(器质性过度睡眠,待分类)
4.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1)原发性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2)行为问题所致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1)原发性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老年人、hPER2基因异常) ·睡眠时相延后综合征(青少年、hPER3基因异常) ·睡眠-觉醒节律不规则型 ·自由节律型(nonentrained)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
(ISCD2)
安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 张景行
睡眠障碍分类意义
睡眠障碍分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睡眠障碍的 认识和临床诊断
绝大多数的睡眠障碍是能得到有效治疗 有些睡眠障碍尚未被认识 临床医生在询问病史时了解病人的睡眠状况是
很重要的 诊断性检查,如多导睡眠描记能作出明确诊断
/低血氧综合征 下气道阻塞所致睡眠相关低通气/低血氧综合征 神经肌肉或胸壁疾病所致睡眠相关低通气/低血
氧综合征
3.非呼吸睡眠障碍所致过度睡眠
(1)发作性睡病 (2)其他的过度睡眠
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PSG监测 睡眠潜伏期小于5-8分钟
(1)发作性睡病
(发病率 0.03%~0.16%)
原发性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待分所致昼夜节律失调性 睡眠障碍
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的生理状况所致,
· 时差变化型 · 倒班工作型 · 睡眠时间主动延迟
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的生理状况所致昼夜节律障碍 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其他的昼夜节律障碍
5.异态睡眠(以异常动作或情感体验 为主伴做梦、活动复杂多变)
(1)觉醒障碍(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醒转)
(2)通常与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异态睡眠 (3)其他异态睡眠
(1)觉醒障碍 (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醒转)
意识模糊性觉醒 睡行症 夜惊
(2)通常与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异态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老年男性 暴力行为)
·重叠异态睡眠障碍 ·分离状态
发作性睡病,伴猝倒症 发作性睡病,不伴猝倒症 发作性睡病,医学状况所致 发作性睡病,待分类
发作性睡病
症状:白天过睡眠、猝倒、睡眠麻痹、入睡前 或醒后幻觉---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诊断:整夜多导睡眠图(PSG),SL﹤8秒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5秒 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始发REM睡眠
生理性失眠,待分类型
失眠的流行病学概况
中国与发达国家失眠人群对比
中国6大城市成人失眠率 (2002)42.5% 中国成人失眠率 (2003)38.2% 美国成人失眠率 30% 英国成人失眠率 36% 法国成人失眠率 34% 世界成人失眠率 29%
学生睡眠不足值得重视
杭州1/3的大学生睡眠少于6小时 北京、上海、广州、長春、兰州、成都六大城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
1.失眠 2.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 3.并非由于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导致的过度睡眠 4.昼夜睡眠节律障碍 5.异态睡眠 6.与运动相关的睡眠障碍 7.单独症候群,正常变异和尚未定义的项目 8.其他睡眠障碍
附录A: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睡眠障碍 附录B:睡眠障碍鉴别诊断中常见的其他精神/行为障碍
治疗:EDS—莫达非尼、利他林 猝倒—羟丁酸钠 夜间睡眠紊乱--羟丁酸钠、唑吡坦
(2)其他过度睡眠
周期性过度睡眠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男:女 3:1 ·月经相关的周期性嗜睡
原发性过度睡眠,伴睡眠时间延长 原发性过度睡眠,不伴睡眠时间延长 行为问题所致睡眠不足综合征(个体长期睡不足) 医学状况所致过度睡眠 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生理疾病所致过度睡眠(非
反复发作性单纯睡眠麻痹 3%-6% 梦魇 儿童发病率15% 成人5%~7%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同国家中OSAHS患病率
美国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西班牙 瑞典 以色列
2%-4%
1.35% 1-4% 1-10% 3%
9.9-11.3% 1.4%
0.9%
中国OSAHS患病率
上海 河北 山西 长春 广西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