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

合集下载

初发性或维持性睡眠障碍

初发性或维持性睡眠障碍

07
适当进行运动, 但避免在睡前 进行剧烈运动
08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焦虑和压力过

09
建立良好的睡 眠习惯,如睡 前阅读、冥想

10
寻求专业医生 的帮助,如有 需要,可尝试 使用药物治疗
谢谢
噪音:环境 噪音过大可 能导致失眠
光线:光线 过强或过暗 都可能影响 睡眠质量
温度:过高 或过低的温 度都可能导 致失眠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差 可能导致失 眠
失眠症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
01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等,具有镇静、抗焦虑作用
02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04
脑部病变:脑部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等可能导致失眠
心理因素
01
压力过大:工作、学习、 生活等压力可能导致失眠
03
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可 能导致失眠
02
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 情绪可能导致失眠
04
心理适应能力差:心理适 应能力差可能导致失眠
环境因素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避免在睡前使 用电子设备, 减少蓝光对睡 眠的影响
保持规律的运 动,提高身体 素质和睡眠质 量
避免在睡前摄 入咖啡因和酒 精,以免影响 睡眠质量
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 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学会放松,进行深呼吸、 冥想等放松技巧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 质,增强抗压能力
初发性或维持性 睡眠障碍[失眠 症]的健康宣教
x
目录
01. 睡眠障碍的概述 02. 失眠症的成因 03. 失眠症的治疗方法 04. 失眠症的预防措施

睡眠障碍最终版课件

睡眠障碍最终版课件

控制饮水
睡前应控制饮水量,避免 夜间频繁起床上厕所打断 睡眠。
心理调节与情绪管理
放松训练
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 放松等放松训练,有助于 缓解紧张和焦虑,促进睡 眠。
情绪调节
学会调节情绪,如通过冥 想、瑜伽等方法来放松身 心,保持情绪稳定。
心理治疗
如若睡眠障碍严重且持续 存在,可能需要寻求专业 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 疗法等。
诊断注意事项与误区
注意事项
诊断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 活习惯等个体差异,以及是否存在其 他疾病对睡眠的影响。
误区
避免将正常的睡眠变化视为病态,同 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
03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治疗 方法之一,主要通过使用安眠药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等来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睡眠障碍研究涉及医疗、保健、康复等多个领域 ,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睡眠障碍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 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睡眠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睡眠障碍的症状与影响
症状
睡眠障碍的症状包括失眠、多梦、夜惊、打鼾、呼吸暂停等,这些症状会影响 个体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进而影响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
影响
睡眠障碍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 忆力下降、情绪波动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睡眠障碍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确定睡眠障碍的诊断需符合特定 的标准,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 量、睡眠障碍持续时间等。
诊断流程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易醒、早醒等。

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睡眠障碍进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入睡困难。

患者需要在上床后30分钟内入睡,如果持续困难超过30分钟,则可被诊断为入睡困难。

二、睡眠不深。

患者在夜间睡眠中出现频繁的浅睡眠,易醒,或者睡眠质量明显下降,表现为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三、多梦。

患者在睡眠中出现频繁的梦境,或者梦境内容过于真实、深刻,影响睡眠质量。

四、易醒。

患者在夜间睡眠中出现频繁的醒来,难以重新入睡,导致整夜睡眠质量下降。

五、早醒。

患者在凌晨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导致早晨醒来时间明显提前,影响睡眠质量。

六、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症状,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主诉、睡眠日记、睡眠监测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或药物因素对睡眠的影响,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七、治疗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改善睡眠环境,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以提高睡眠质量。

八、预防措施。

睡眠障碍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预防睡眠障碍的发生。

总之,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诊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预防。

患者在发现自己存在睡眠问题时,应尽早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睡眠障碍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睡眠障碍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在近年发生率明显提高,且对应群体年龄跨度不断增大,睡眠障碍可对患者机体状态、精神状态等均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人们生理、心理状态又对其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出行安全、学习与工作效率等。

因此,本文将及时进行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等知识全面科普,旨在促使人们提高对其了解度、对自身健康重视度并及时进行不良行为、习惯、认知等改善。

一、睡眠障碍基础介绍睡眠障碍主要是指患者睡眠量失常、睡眠中行为异常,睡眠量失常包含睡眠量明显增加、不足,睡眠量增加指嗜睡、昏睡、病症发作性睡眠等,睡眠量不足主要是指患者睡眠时间不足5h,通常有早醒、晚睡、入睡困难、浅睡等特征。

睡眠中行为异常主要是指患者在睡眠状态中表现出说梦话、梦游、梦魇、磨牙、夜惊等各项症状,其均为睡眠障碍症状表现,对患者睡眠质量及后续精神状态等均产生影响。

日常中部分人们认为失眠与睡眠障碍为同一种症状不同称呼,其实睡眠障碍中包含失眠,失眠仅为睡眠障碍中具体一种症状。

二、心理健康与睡眠障碍关联性人们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间具有密切关联性,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强迫症、躁狂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患者群体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较高,其睡眠障碍严重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此类精神疾病促使患者心理常产生一定扭曲、失落等,促使中枢神经抑制与兴奋功能产生严重不协调现象,进而患者生物钟也随之紊乱,产生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症状。

而患者长期睡眠障碍易促使其大脑负荷量显著增加,神经细胞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更新与修复,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产生失调现象,易促使患者产生神经系统、心理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与睡眠障碍二者间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易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对患者不良影响。

三、睡眠障碍病症心理治疗1、睡眠障碍症状认知治疗长时间睡眠障碍对患者身、心状态均产生严重影响,促使其精神压力明显加大,进而产生相应不合理信念或认知,譬如对失眠危害性过分夸大、基于现状设定不合理睡眠时间、意图控制自身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时间、错误分析导致自身睡眠的原因、严重缺乏睡眠感等,不合理信念或认知不仅对患者睡眠质量无明显改善效果,同时对其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日常行为等也产生不良影响。

睡眠障碍护理PPT课件

睡眠障碍护理PPT课件

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身体抵抗力
谢谢
02
症状:失眠, 多梦,易醒, 白天精神不振
03
原因:工作压 力,家庭矛盾, 作息不规律
04
护理目标:改 善睡眠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过程
评估睡眠障碍原因: 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 原因,如环境、心理、 生理等因素
01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 评估结果,制定针对 性的护理计划,包括 改善睡眠环境、调整 作息时间、减轻心理 压力等

睡眠障碍护理措施
改善睡眠环境ຫໍສະໝຸດ 保持安静:减少 噪音,保持室内 安静
调整光线:保持 室内光线柔和, 避免强光刺激
适宜温度:保持 室内温度适中, 避免过冷或过热
舒适床品:选择 舒适的床垫、枕 头和被子,提高 睡眠质量
减少电子设备使 用:避免在睡前 使用电子设备, 减少蓝光刺激
调整作息时间
制定规律的作息 时间表
02
睡眠时间评估:通过睡眠监测 设备了解患者的睡眠时间
03
睡眠效率评估:通过计算睡眠 时间与躺在床上时间的比例来 评估睡眠效率
04
睡眠障碍改善评估:通过患者 自述、家属反馈等方式了解睡 眠障碍的改善情况
05
心理状况评估:通过心理量表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护 理效果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评估结果分析
01
确保充足的睡眠 时间
避免晚上使用电 子产品
保持良好的睡眠 环境
避免白天长时间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的小睡
提高睡眠质量
缓解心理压力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02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 身体素质
04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避免孤独和抑郁
05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睡眠是人类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过程,充足的睡眠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睡眠障碍的困扰,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探讨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以及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1. 失眠:失眠是指难以入睡、保持睡眠或早醒的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 嗜睡过多:嗜睡过多是指患者在白天感到无法控制的昏昏欲睡,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容易打瞌睡。

3. 睡眠呼吸暂停症:睡眠呼吸暂停症是指睡眠时出现多次呼吸停止的情况,常伴有鼾声和觉醒。

4. 夜惊:夜惊是指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醒,可能有尖叫、哭闹、出汗等症状。

5. 睡行症:睡行症是指患者在深睡眠状态下起床并进行各种活动而没有意识。

二、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1.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无药物治疗方法,通过改变个人的行为和习惯来改善睡眠。

例如,确保有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在床上做除睡眠之外的活动,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安眠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然而,应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期,避免依赖和滥用。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解决潜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改善睡眠障碍。

常见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眠治疗等。

4.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通过外部刺激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例如,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可以佩戴睡眠呼吸机来维持正常的呼吸。

5.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睡眠障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

中医药通过调理人的体内环境,平衡阴阳,以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枸杞子等。

6. 运动治疗:适量的体育锻炼被证明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睡眠障碍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睡眠障碍科普知识

关于睡眠障碍科普知识
2. 失眠症:失眠症是指难以入睡、睡眠中断或早醒,并且这些问题会导致白天疲劳、注意 力不集中等问题。失眠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精神压力、焦虑、抑郁、药物或酒精的使 用等。
关于睡眠障碍科普知识
3.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或变浅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的 情况。这可能导致频繁的觉醒,影响睡眠质量,并且与高血压、心脏病等健康问题有关。
4. 睡眠行为障碍:睡眠行为障碍包括梦游、夜惊、噩梦等。这些障碍可能会导致睡眠中的 异常行为或情绪反应,对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5. 睡眠的重要性:睡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 、免疫力和情绪稳定性。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增加患抑郁、焦虑、肥胖、心血管 疾病等问题的风险。
关于睡眠障碍科普知识
睡眠障碍是指人们在入睡、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或睡眠行为方面遇到困难的一类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科普知识:
1. 常见的睡眠障碍: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睡眠行为障碍、嗜睡症 、不规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这些障碍可能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早醒、睡眠6. 睡眠障碍的治疗:对于睡眠障碍,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方法。这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 、睡眠环境调整、压力管理和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等。对于严重的睡眠障碍,可能需要专业 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总之,睡眠障碍是常见的问题,对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了解睡眠障碍的知识可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睡眠问题。如果遇到持续的睡眠障碍,建议咨询医生以 获取专业建议和治疗。

睡眠障碍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睡眠障碍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睡眠障碍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睡眠障碍都有哪些症状一、轻度睡眠障碍轻度睡眠障碍并不是一直都发生,只不过是偶然的,对生活质量影响还不大,仅仅只是影响到精神状态,会感觉到比较疲惫,而在经过生病又或者是受到刺激之后,可能也会出现短暂性睡眠障碍,这类的睡眠障碍就需要调整心态,加强自我锻炼,大部分都会自我改善,也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危害,所以在出现这一类的轻度睡眠障碍时,也无需过于害怕,只要在生活中稍微的注意一下,就能够有效缓解。

二、中度睡眠障碍如果睡眠障碍的时间已经超过三天,并且还伴有一些异常的现象,比如比较焦虑比较劳累,也会妨碍到正常的生活,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危害到个人的健康,也会造成一些并发症,比如头晕目眩又或者是心悸等等,更容易会增加中风疾病。

中度睡眠障碍想要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出现之后就不应该忽视,必须要尽快接受治疗。

三、严重睡眠障碍如果存在严重睡眠障碍,也会遭受到莫大的痛苦,就算可以选择服用药物,可是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也会形成依赖性,更容易会造成医源性的疾病,引发焦虑症又或者抑郁症,必须要选择专业的治疗。

病情可维持数年之久,而在面对压力时,睡眠障碍就会更严重,最终还形成习惯,其实这也是严重的一大表现。

睡眠障碍症怎么治疗1、失眠会有特定的原因,比如倒时差或因为焦虑、抑郁等原因,这时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是优于药物治疗的,因为药物治疗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依赖,所以首选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纠正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以及进行有效的睡眠限制、缩短卧床时间、增加对睡眠的渴望,从而提高睡眠效率,还要刺激控制法,是在产生睡意时才睡觉,不在床上或卧室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比如看电视、玩手机等,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认知行为疗法还包括松弛疗法和音乐疗法,总体是让失眠者能够尽可能的放松身心,以达到能够入睡的作用。

3、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卓类、褪黑素类、Z药以及抗焦虑和精神病药,最常应用的苯二氮卓类,比如安定类、艾司唑仑等,这些药物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疗效减退和对药物进行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障碍 Sleep Disorders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徐沙贝
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
2006年,亚太睡眠学会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
杭州6城市进行的普通人群调查显示,睡眠障碍发生率高
达57%,其中半数以上的症状持续超过1年以上。 只有13%的人曾经与医生谈及过睡眠问题。 即使已感到日常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曾经因此而就诊的比 例也仅为21%。
焦虑患者几乎都伴失眠,广泛性焦虑障碍常慢性
迁延。 易导致镇静药物、酒精的滥用与依赖。
失眠的病程睡眠障碍,突发情境性紧张(新学校、考试、 新工作、住院等)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时差、倒班)
短期失眠:1-3周
适应性睡眠障碍(失恋、离婚、工作压力等)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时差、倒班)
医生面对头痛、头昏、胃肠道不适、胸闷、乏力、高血压
等患者时,往往忽视对患者睡眠情况的了解。 患者不讲,医生也不问
别。 WHO调查显示医生对半数失眠患者未能识
识别率、正确诊断率、治疗率均低
睡眠的意义
通过机体内在的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吻合的节律生物钟来调节和发生 人一生约1//3时间在睡眠,是不可缺少的生理过 程。 生长、发育、代谢调节作用
胸部和腹部呼吸动度:区分中枢性与阻塞性 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病情的轻重 心电图:潜在的心脏疾病 体位体动、肢动、鼾声、阴茎海绵体容积等
正常成年人睡眠生理
正常睡眠周期分5个阶段,每个周期90-110分钟,每夜有46个周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I期睡眠(思睡期),占总睡眠时间约5%
往往会轻视失眠带来的危害。
尤其是老年人,女性,鼾症、多种药物使用、 酒精滥用者。 个体差异:要达到白天工作能力所需要的睡 眠时间有个体差异。不能单看睡眠总时间, 还要看入睡时间﹑睡眠之中醒来时间或次数 ﹑以及睡眠效率等指标 。
主观体验易于夸大:入睡前的焦虑可导致第 二天患者夸大失眠的严重程度。
异相睡眠(睡眠状态感知觉障碍)(DSM IV-TR 原发性失眠) 特发性失眠(DSM IV-TR 原发性失眠)
精神障碍所致失眠 占40%以上
不良睡眠卫生习惯(DSM IV-TR 原发性失眠) 儿童行为性失眠 药物或物质所致失眠 躯体状况所致失眠 待分类的非器质性失眠 待分类的生理性(器质性)失眠
晚餐后不饮酒(睡前4小时)、咖啡或茶(睡前6小时), 不吸烟 尽量避免白天小睡
非药物治疗
失眠的治疗
心理治疗 认知治疗:建立正确认知
不以8小时作为正常睡眠标准, 只要次日精神充沛即为正 常(错误认知:我必须睡足8小时,否则我身体就垮了) 不过分关注失眠不良后果而导致担心失眠而恐惧(错误认 知:只要我的睡眠有一点不好,我白天就没有精力做任何事)
睡眠和觉醒节律紊乱;
睡眠时间绝对值的增加;
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
睡眠障碍的分类
美国睡眠医学会,2005年:国际睡眠 障碍分类第二版(ICSD-2)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2000年:DSM IV-TR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ICD-10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二版(ICSD-2)
美国睡眠医学会2005年发布 8大类 失眠(Insomnias)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 Sleep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中枢性睡眠过度(Hypersomnias of Central Origin (Not Due to a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 Sleep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 or Other Cause of Disturbed Nocturnal Sleep))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异态睡眠( Parasomnias) 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Sleep Related Movement Disorders) 单独症候群, 正常变异和尚未定义的项目(Isolated Symptoms, Apparent Normal Variants,and Unresolved Issues) 其他睡眠障碍(Other Sleep Disorders)
精神障碍所致失眠
占失眠的40%以上 精神病所致失眠 心境障碍所致失眠
焦虑障碍所致失眠
惊恐障碍所致失眠
酒精中毒所致失眠
抑郁、焦虑障碍所致失眠
青中年起病相对多见,女性多见。 家族史是危险因素。 90%以上抑郁患者在某个时期会伴失眠。
失眠常是抑郁障碍的前驱或首发症状; 抗抑郁治疗后失眠常在抑郁缓解之前即可改善; 年长患者和抑郁程度严重者,失眠往往更重。
特发性失眠
罕见,国内文献未见报道。 病因不明,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缝核、 蓝斑等启动睡眠的结构处神经递质失衡有关。 起病于儿童早期,甚至是出生后即出现,持 续一生。 有些患者有家族史。难产、早产可能是危险 因素。 轻症者多心理功能正常,重症者易导致抑郁、 偏执样人格。 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放松疗法、谨慎使 用催眠药物可能有所帮助。
处于半睡半醒之间 眼球活动缓慢 张力性肌电稍降低 易被唤醒
II期睡眠(浅睡期),占总睡眠时间约50%
大脑活动减慢 呼吸均匀 眼动基本停止
III/IV期睡眠(深睡期),占总睡眠时间约25%
对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起重要作用 张力性肌电明显降低 很难唤醒
快速眼动睡眠(REM),占总睡眠时间约20%
心理生理性失眠
多于20-30岁起病,女性多见。 占失眠的约15%。 父母过度关注睡眠或健康问题可能是危险 因素。 常慢性化,持续数年至数十年。 易导致药物、酒精、咖啡等滥用。
注意可能潜在的焦虑与抑郁。
异相睡眠
睡眠状态感知觉障碍(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国内鲜见报道。 主观感觉失眠或睡眠过度,但是无客观证 据。多导睡眠图测试时,患者简称入睡困 难、半夜易醒,睡眠时间短;但是实际测 试结果与其主诉明显不符,其睡眠时间与 结构正常。 多起病于青中年,女性多见。 部分患者对于睡眠或躯体症状有疑病观念。 易导致焦虑、抑郁、药物滥用或依赖。 抗焦虑药物有效。
失眠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起效慢,需要坚持)
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纠正影响睡眠的行为
作息时间规律, 按时入睡,按时起床无论是否仍有睡意 隔音、遮光、温度适中、舒适、安全的睡眠环境
睡前不过饱或饥饿
临睡前不剧烈运动、不争吵激动 不卧床阅读或看电视
每日适度规律运动(可安排在下午,不要在睡前2小时内)
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日常生活方式所致的睡眠障碍(失眠或睡眠 过度)
咖啡因、烟草、酒精的过度使用 睡前兴奋剧烈或烦心的活动、聚会、过度用脑
嘈杂、过亮、不舒适的睡眠环境
就寝时间不固定
常伴有物质滥用或依赖,易导致心理生理性 失眠。 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睡 眠卫生习惯
适应性睡眠障碍
由于急性应激因素或环境改变(新学校、 考试、新工作、离婚、失业等)而导致的 暂时性失眠或睡眠过度。 每个人都可能遭遇过,无性别差异。 随着应激因素的减弱或解除,或适应能力 的增强,症状随之缓解。 通常短暂,1周至数月。 与心理生理性失眠的鉴别在于:前者有明 确的应激源。
失眠的危害
是许多躯体疾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 高血压 慢性疼痛 胃肠道疾病 糖尿病
工作效率下降、迟到次数与旷工时间增加 工作事故、车祸
1986年1月28日凌晨3AM左右,技术人员睡眠不足,仅睡2-3个小时后就 匆忙起床,犯下了致命的判断错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到70 秒钟就爆炸了。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由于夜班操作工人连续值班近13个小时,睡眠不足,极度疲劳,导致一 连串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而引起的。 2005年11月14日凌晨6时许,司机睡眠不足,疲劳驾驶,山西沁源货车 撞上晨练学生致21人死亡, 30人受伤。


DSM IV-TR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2000年发布 3大类
原发性睡眠障碍
睡眠异常
原发性失眠 原发性睡眠过度 发作性睡病 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异态睡眠
其他精神障碍所致的睡眠障碍 其他睡眠障碍
躯体状况所致的睡眠障碍 物质诱发的睡眠障碍
每周至少3次,(持续至少1个月)
失眠的危害
患病率约30%,慢性失眠10%以上
经济快速发展 使愈来愈多的人睡眠不足而出现慢性睡眠剥夺。
常为精神障碍的前驱症状或首发症状之一,是许 多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物质滥用或依赖 自杀 躯体形式障碍
约40%伴有精神障碍
大脑对白天的经验进行整合、固化记忆,恢复精力 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 眼球向各方向快速跳动,肢体肌肉放松、张力性肌电最低
睡眠生理
觉醒
睡 眠 时 相
正 常 人
睡眠小时数
REM睡眠
觉醒
睡 眠 时 相
失 眠 患 者
睡眠小时数
REM睡眠
睡眠障碍的定义
多种因素引起(生物、心理、药物、精神 活性物质、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 神疾病等); 睡眠发动与维持的异常;
失眠的定义
难以入睡 就寝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 难以维持睡眠 夜间醒转2次或2次以上,觉醒时间超过15%,多梦 早醒 总睡眠时间<6小时,在起床时间之前2小时即醒且无法再入睡 长期非恢复性睡眠(睡眠质量差) 同时,日间至少有以下一项损害:
乏力不适 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记忆力下降 社会功能、职业能力或学习表现下降 情绪紊乱或易激惹 日间思睡 动力缺乏或精力不足 工作或驾驶时容易出错 失眠导致紧张、头痛或胃肠道症状 关注或担心睡眠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