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丁克的原因(魏岩+张诗雨)

合集下载

对丁克家庭的原因英语作文

对丁克家庭的原因英语作文

Title: The Reasons Behind My Choice for a Childfree Lifestyle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ve had a lot of time to think about the future, and one topic that has been on my mind is the choice of whether or not to have children. Iv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 would prefer to live a childfree life, often referred to as a DINK Dual Income, No Kids family. Here are the reasons that have led me to this decision.Firstly, the financial aspect is a significant consideration. Raising a child is an expensive endeavor, from the moment they are born until they are able to support themselves. The costs of healthcare, education, and daily necessities can be overwhelming. By choosing not to have children, my future partner and I can allocate those resources to other areas of our lives, such as travel, hobbies, or even saving for retirement.Secondly, I value my personal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Having children requir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which could limit my ability to pursue my own interests and career goals. I want to be able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my life without having to consider the needs of a child. This includes the flexibility to work late, travel on a whim, or simply enjoy a quiet evening at home without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arenthood.Thirdly, I am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overpopulation. The Earths resources are finite, and the increasing global population puts a strain on these resources. By choosing not to have children, I can do my part to reduce the demand on the planets resources and contribute to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Additionally,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and make a difference without having children. I am passionate about volunteer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 and I see these activities as a way to give back and help others. I also plan to mentor young people and support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ther ways.Lastly, I have seen the challenges that parenthood can bring, both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from observing others. The emotional, physical, and financial stress can be immense, and not everyone is equipped to handle these challenges. I believe that its important to be honest with oneself about ones capabilities and to make the decision that is best for ones own wellbeing.In conclusion, my choice to pursue a childfree lifestyle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personal values, 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a desire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in other ways. I understand that this decision may not be for everyone, but for me, it feels like the right path.。

产生丁克家庭的原因英语作文

产生丁克家庭的原因英语作文

产生丁克家庭的原因英语作文The phenomenon of DINK (Dual Income, No Kids) famil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rise of DINK families:1. Changing societal norms: In many societies, there has been a shift in attitudes towards marriage and family. More people are choosing to prioritize their careers, personal fulfillment, and independence over starting a family. This shift in societal norms h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uples opting to remain childless.2. 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Raising children can be expensive, requiring a significant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terms of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basic necessities. Some couples choose to remain childless in order to maintain a certain standard of living,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or save for their own retirement.3. Career aspirations: Both partners in a DINK family may have demanding careers that require long hours, frequent travel, or relocation. Balancing these career aspirations with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arenthood can be challenging, leading some couples to delay or forgo having children altogether.4. Personal choice: Some couples simply do not feel a strong desire to have children and prefer to focus on their relationship, hobbies, and personal pursuits. They may feel fulfilled and content with their liveswithout the added respon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of raising children.5. Environmental concerns: With growing concerns about over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some couples choose to remain childless as a way to reduce their carbon footprint and minimize their impact on the planet.Overall, the decision to become a DINK family is a personal one that can be influenc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societal norms, 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career aspirations, personal preferen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s the trend towards DINK families continues to grow, it highlights the diverse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s and couples choose to structure their lives and families in the modern world.。

丁克家族的看法原因英语作文

丁克家族的看法原因英语作文

英文作文:Thoughts on the DINK Family PhenomenonThe DINK family, or "Dual Income, No Kids," represents a unique lifestyle choice that has gained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This type of family consists of two working adults who choose not to have children, prioritizing instead their personal growth,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freedom.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people opt for the DINK lifestyle. Firstly, with the rising costs of raising children and the economic uncertainties, some individuals prefer to focus on building their careers and saving for their future. Having no children means they can allocate more resources towards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retirement planning.Secondly, the DINK family allows for more flexibility and freedom in lifestyle choices. Without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arenthood, these individuals can pursue their passions and interests more vigorously. They may travel more, engage in hobbies, or simply enjoy their leisure time without the demands of childcare.Moreover, the DINK family现象的出现reflects a shift in societal values. Increasingly, individuals are prioritizing their own happiness and fulfillment over traditional roles and expectations. They value personal growth, intellectual pursuits, and social connections over the traditional marker of success –having children.However, there are also criticisms of the DINK lifestyle. Some argue that it may lead to isolation and a lack of purpose in life, as parenthood often brings a sense of fulfillment and meaning. Others worry about the long-term impact on society, as a decreasing birth rate may lead to demographic challenges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In conclusion, the DINK family现象is a reflection of changing societal values and individual choices. While it may have its advantages, such as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personal freedom, it also raises concerns about isolation, purpose in life, and the long-term impact on society. Ultimately, the decision to become a DINK family is a personal one that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based on individual values and circumstances.中文作文:对丁克家族现象的看法丁克家族,即“双薪无孩”家庭,近年来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生活方式选择。

丁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丁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丁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丁克(Double Income, No Kids)家庭是指没有孩子的双职工夫妻。

以下是丁克未来的发展趋势:
1. 社会接受度提高: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和女性地位提升,更多夫妻选择不要孩子,并且这种选择逐渐得到社会的接受和理解。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选择成为丁克家庭。

2. 生活方式多样化:丁克家庭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金钱,更容易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发展。

未来可能会看到丁克家庭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旅游、投资、创业等。

3. 经济影响:丁克家庭不需要为子女教育和养育费用而花费大量财力,可以更好地积累财富。

他们可能有更多的储蓄和投资机会,未来可能成为人口红利的受益者。

4. 人际关系:由于没有子女,丁克夫妻在家庭之外,可能更加注重与朋友、亲戚和社会的交流。

未来可能会看到丁克家庭在社交活动和社会组织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5. 老年关爱:丁克家庭在老年时期可能面临没有子女照顾和经济保障的问题。

因此,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丁克家庭关注养老问题,并通过保险、投资等方式为
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准备。

总体而言,丁克家庭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多样化和自由,但也需要注意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丁克年轻人的趋势

丁克年轻人的趋势

丁克年轻人的趋势
丁克(DINK)是指"双收入,无孩子"的年轻夫妇,这一概念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

丁克年轻人的趋势是指年轻夫妇决定在结婚后暂时或永久性地选择不要孩子。

下面是一些关于丁克年轻人趋势的观点:
1.经济压力:丁克年轻人普遍面临高房价、高教育成本等经济压力,选择不要孩子可以减轻这些压力,让他们享受更多的自由和经济独立性。

2.个人追求:丁克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因此不愿意在生育孩子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3.生活方式:丁克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简约、自由、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享受饭局、旅行、购物等消费活动,不愿意为养育孩子的责任过早地束缚自己。

4.人口老龄化:随着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丁克年轻人的趋势可能会导致人口减少,进而对社会福利和养老问题产生影响。

5.环境保护:一些丁克年轻人认为,过多的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选择不生育子女是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丁克年轻人的趋势并不代表所有年轻人的选择,依然有很多年轻夫妇选择要孩子。

此外,丁克年轻人的趋势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所不
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盘点丁克家庭的好处和坏处

盘点丁克家庭的好处和坏处

盘点丁克家庭的好处和坏处丁克家庭在国外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简单来说就是过夫妻二任世界,而选择不要孩子的人群。

近年,国内选择丁克家庭的人群也在逐步扩大。

那丁克家庭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这就来帮你分析一下。

丁克家庭的好处1)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资给自己。

看书、看电影、玩游戏、旅行、随你的便。

2)在人生的某些时候,你终于不用受到家庭或社会的“强束缚”:我是这样定义“强束缚”这个词的,是说你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机制来决定。

比如抚养孩子的压力,孩子结婚的压力等等。

3)你会面临更小的财政压力:除了极少数土豪之外,很多父母在生孩子之后,都不太敢买一些华而不实但让人心情愉悦的好东西了,而事事都要先考虑怎么让孩子过得更好。

4)你会有更大的社交世界:既然精力不用放在孩子上了,孤单的你就需要找更多的朋友,他们可能只是想蹭你饭,但其中或许也会有几个交心的一辈子好基友,总之,生了孩子之后,以你为中心的社交可能会受很大影响。

丁克家庭好处的具体体现1)不受10月怀胎之苦;2)不在手术台上遭罪;3)每天不用给他换尿片,不用给他擦大便;4)身边没有吵闹的人,安静些;5)睡觉的时候不会被孩子的哭声闹醒;6)睡觉也不会提心吊胆的担心孩子会不会滚下床;7)去哪儿也不会带上个累赘;8)不用花钱在孩子身上;9)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业;10)不用给孩子存钱上大学;11)不用开家长会;12)身材可多保持几年;13)和老公过二人世界直到老去,多甜蜜呀;14)妈妈不用尝生孩子的痛;15)和老公有一个温馨的二人世界;16)培养孩子等等等的一系列费用全免了养孩子省下的钱够每年旅游的出国的都差不多够了;17)不用受孩子长大后叛逆期的气以免以前进入更年期OMG;18)生孩子会留下难看的疤不生也就没了;19)房间不用多一间了筷子不用多一双了;20)普通父母有的烦恼,你几乎都没有了。

丁克家庭的坏处1)废话,不生孩子,人生不完整啊。

生孩子养孩子和自己亲生孩子相处,这些经历你就都完全无法体会到了。

丁克简介

丁克简介

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 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

仅从单词字面意义解释,意思是:双收入,没有孩子。

那么被动选择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吗?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因为被动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经济,个人发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因此,最合理的定义是:双职业,能生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

成为丁克的首要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

其次,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现实生活中,也正是这些认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体,能够较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经营与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选择丁克家庭九大理由1觉得世界太乱,社会竞争太残酷,不希望孩子也来受苦、重蹈覆辙。

2.职场竞争激烈而又必须把握,不希望放弃长期努力的事业成果。

3.希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两人世界快乐足矣。

4.对于婚姻稳定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暂时不想要孩子。

5.受经济条件制约,现在还不足以给孩子安稳健康的生活条件。

6.觉得人生的快乐多种多样,没有儿女承欢的天伦之乐一样也有别的幸福。

7.当代养育孩子非常艰巨,而且不一定有回报,孩子本身也未必感到快乐,所以宁可不养。

8.不认为人生的价值仅仅是养育后代。

9.过去认为“养儿防老”,可现在的孩子,比如我们年轻一代有几个留在父母的身边的?又有多少老年人在家靠保姆照顾着!“丁克”出现原因曾经数千年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所以,“丁克家庭”很难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家庭里,这一观念却大有市场。

证据之一是,从90年代初到90代末,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里,“丁克家庭”的数量正稳步上升,其成为某个特定阶层的婚姻时尚,也就在所难免。

社会化视角下的丁克现象

社会化视角下的丁克现象

社会化视角下的丁克现象社会化视角下的丁克现象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变迁,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生育观念——丁克(DINK,即双收入无子女)现象。

丁克族群由于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实力,他们选择不生育子女,追求自由、独立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社会化视角出发,探讨丁克现象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和原因。

一、丁克现象的现状与特点现代中国社会中,丁克族群逐渐增加。

一方面,经济发展和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加使丁克夫妇有能力维持两个人的家庭经济,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发生转变,对于婚姻、家庭的认知与之前的传统观念存在差异。

丁克族群更加注重个人的需求和发展,相对不太愿意为了家庭的责任而牺牲个人的追求。

二、丁克现象的社会影响1. 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丁克现象挑战了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中,子女是养老的依靠和延续家族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丁克族群的出现使得部分家庭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从而引发对于传统家族价值的重新思考。

2. 性别角色的转变:丁克现象中,男女双方更加注重平等和合作,相互承担家庭和事业的责任。

这种转变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反映了社会进步和男女权利平等的价值观。

3. 社会资源和压力的重新分配:随着丁克族群的增加,社会资源的分配也将更趋均衡。

不需要为子女教育、养育等支出,丁克夫妇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自己的发展和享受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丁克族群无法通过子女分担养老责任,社会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

三、社会化因素对丁克现象的影响1. 教育背景与价值观:丁克族群往往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他们对于个人追求和自由观念有着更为强烈的主张。

高教育程度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与机会,相对不太愿意经受传统家庭责任的束缚。

2. 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丁克夫妇通常拥有双重收入,可以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个人自由。

相比于需要承担子女教育、养育等费用的夫妇,丁克夫妇的经济压力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克的原因一、时代背景1. 历史发展的必然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正是人们一直践行“否定之否定,在不断的否定中前行”的唯物主义法则,才由此解放了思想,推动了革新,保持了不断进步的趋势。

丁克,正是人们对生育的否定,对几千年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文化的质疑与反抗,且不说这个否定是否会被再否定,但是他反映的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顿悟与突破,对一直以来认为繁殖是人类本能的一种否定,证明除了被动的执行计划生育来降低人口数量之外,人们更能够主动地掌控自己的生育计划,来实现自身的需要,也顺应国情的需求。

从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四世同堂” 的大家族到“三口之家” 的家庭结构,以至裂变为享受人生的“ 丁克” 一族,传统的家庭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的挑战,由单一的家庭模式走向多元化复杂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2. 时代文化背景就国际范围而言,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出现了青年夫妇放弃生育的现象。

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个人必须生育,但是只有在现代化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由选择。

因此,从时代文化背景来看现代社会对个体己经没有了必须传宗接代的压力,父辈们有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内容,年轻一代们更有了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实现的梦想与追求,人类对个体生命的过程有了新的理解,生儿育女己不再是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价值观1.中国人的婚育观念变迁自古以来,中国人十分重视婚姻的生殖功能、讲究多子多福,把生育子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看作是婚姻的主要目的。

从中国古代主体地位的三从四德——已婚妇女依附于丈夫,是丈夫的玩偶,没有独立人格,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无不深深植根于已婚妇女的生育观中。

维新派志士,从“保国存种”的高度出发,在《仁学》等著作中放言高论,首开近代“婚姻家庭变革”之先河。

辛亥革命前后,“婚姻革命”、“家庭革命”的思潮风起云涌。

女英杰秋瑾,作家何大谬、金天翮等人,对传统婚姻和家庭的观念大加挞伐,呼吁人们摆脱家庭的禁锢,寻求自由的天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派知识分子,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观,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暴风骤雨般的冲击,对近代婚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经过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思想焕然一新,对做人的主权尤其重视。

他们推崇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极力的批判婚姻道德与习俗。

民国一系列法令的颁布,从法律上保障了女性应有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为女性的婚姻观、生育观的树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如1931 年《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的正式实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西方文明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开始冲击、渗透到中国文明里(尤其是西方不生育文化的影响)。

经济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带来文化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变化,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促使了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的深刻变革。

年轻人极易接受新鲜事物,在他们看来婚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他们更看重的是生活的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宽松、价值评判体系标准多样化、提倡反思的时代。

2. 家庭关系重心由亲子关系向夫妇关系的转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在婚姻契约中不仅包含一种关系而是包括两种相互关联的社会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

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的三边,是不能短缺的。

而现在中国家庭关系的重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夫妇关系地位逐渐上升,注重横向家庭关系这一新型家庭关系,他们不让抚养孩子迷失了自己,抹杀了自己的独立性。

3. 三自主义和个人主义选择丁克意味着主动放弃生养孩子的义务,享受没有孩子的二人世界,因此,很自然的被不认可的人们带上了三自主义“自私、自利、自由”的帽子,而这“三自”与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不谋而合,这也正是丁克在欧美国家最先诞生的原因之一在欧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主流中,人们把自我追求和自我感觉放在第一位,加之民众对个人选择的尊重,丁克选择作为一种趋于融合的支流,便很容易被周围的人群所接受,丁克对自己选择的执行也就更加顺利无碍了。

因此,丁克提前出现在欧美国家,并迅速发展,出现团体与组织也就不足为怪。

自愿不生育者视自由和独立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在对待自我及其个性等终其一生都需竭尽心力的问题上,他们的立场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由为目标,而这种立场必定导向自私的处世方法与态度。

自愿不生育者的价值追求还体现在其生活方式中的其他方面,在他们看来,现代社会的婚姻不再具有稳定性,担心在分手的时候孩子将成为二人重获自由的最大障碍,他们拒绝担负沉重的责任,只为活得自我。

4. 女权主义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曾发起了一场到底要不要家庭的争论。

西方女权主义者认为“家庭是制约人的地方。

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家庭中夫妇双方通常都需要外出工作,但丈夫工作结束回家后可以休息娱乐,妻子回到家中虽然也很累,却必须洗衣做饭看孩子,克尽母职。

所以,女子何必结婚沦为家庭的奴隶呢?”而在丁克的选择中,女性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或者说正是由于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女性拒绝生育的意愿在婚姻的两性关系中才得以实现,也正是女性解放带来的双重角色,使得很多女性不得不在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中二选一,从而导致了丁克的产生。

在欧美国家,由于女权运动的先行,女性及早地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更早地面对了生育带给女性的诸多方面的影响生儿育女之后,承担家庭抚养责任,并放弃自我追求的往往是女性,很多妇女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归家庭。

由于生育带来的形体与容貌上的变化而降低个人社会地位的是女性,因生育影响性爱和谐而丧失家庭地位的,也依然是女性。

因此,女权运动带来的女性社会地位与角色的改变,而导致生育门槛陡然提高,是导致丁克家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中国的女性解放,则直至新中国诞生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催化下,较之欧美国家的女性解放之路,大大加快了瓦解进程,中国的丁克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地出现在各大城市。

三、经济发展水平马克思指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能力的增强,成了“丁克”产生的直接动力。

1. 思维和思路的开阔经济发展带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活跃,人们的视线更加宽阔,对新事物的期待与接受更加迅速工作与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也日益加剧,很多娱乐活动与消费场所也应运而生,人们开始进入一种大把赚钱再大把花钱的发泄状态,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由此而生的是人们发现,除了回家之外,还有很多可去的俱乐部与活动场所,除了养儿育女之外,人生还有很多可以自给自足,调整心理,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

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之中国,早了整整五十年,丁克在欧美国家的及早出现也就无可厚非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逐渐活跃起来,人们的业余生活日渐丰富,家庭在整个生活比例中,进入逐渐下降的趋势,人们对养儿育女的需求也就日益淡漠了。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随着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家庭的保障功能转向由社会承担,养儿老这一功能逐渐退化。

在“丁克”家庭来看,他们既没有“传宗”这个义务,也没有“养老”这个必要。

3. 抚养成本的提高研究表明,个人(尤其是妇女)的生育愿望与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大体上成反比关系,而抚养成本则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引发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经济因素,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一对夫妇的收入达到中等以上的水平(在恩格尔系数低于0.5的情况下),又受过高等教育,那么他们生育子女的单位成本和边际成本都会成倍增加。

当收入增加后,小孩的衣、食、住、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投入会大幅上升,小孩的教育支出会多许多倍,如不少家长倾向于选择教育质量好、收费高的学校,家长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监护和与其沟通,甚至要陪读、陪玩,等等。

之所以其抚养成本上升,是因为这些人随着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子女的重视程度及期望值大幅度上升了。

因此,经济条件越好的家庭,其承受的子女抚养压力就越大,而且这种时间与金钱上的高支出往往成为一种被套牢的不得不就范的现实,一旦他们不愿意接受这种现状,便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不生育。

另一方面,经济自身的增长,明显导致生存成本的增加,整个社会较高的基本生活水平使得有生存压力的人在面对生与不生的问题时,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低于平均抚养水平,而选择了不生。

因此,经济增长的速度和人口出生率成反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口出生率越低。

经济的增长无形中竟成为生育的障碍,其看似是一个悖论,但事实却正是如此。

此外,较之欧美国家,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国情,即教育领域的产业化与教育方式的应试化,恰好邂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重文轻劳的民众意识,于是,中国父母不惜将积蓄的全部贡献在孩子的教育事业上,为之劳心费神。

加之,中国父母对子女重情重义,不仅养大成人,还要帮助其结婚、买房、带孩子,因此,中国家庭花在孩子身上的金钱与精力是其他国家远不能比的,一旦人们看开孩子对于人生与家庭的意义,他们对丁克的跟随将比其他国家的丁克来得更坚决、猛烈些。

四、心理学角度解释“丁克”家庭之女性心理:(1)生孩子太辛苦,生完孩子更辛苦,本来事业能有所成就,结果全被孩子耽误了;(2)浪漫的两人世界还没享受够;(3)学习或者生活压力过大,年轻时没有时间生孩子,等到年长些,事业算有小成,比以前更忙,索性就不生孩子了;(4)有了孩子,一切浪漫、一切幻想都归于实际。

等孩子上了学,又要担心,上的学校好不好,孩子的功课怎么样。

好容易盼着孩子上了大学,又得担心毕业后,能不能找个好工作,找了工作又得担心干得好不好。

再接下来就得操心孩子的婚姻大事。

“丁克”家庭之男性心理:(1)没有能力负担孩子,如果生孩子,就要让孩子过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否则就不生;(2)不想让孩子受罪,所谓的“受罪”并不单指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3)不想被孩子打扰,如果有了孩子,我们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五、其它因素对生育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女性对产后体型担忧等考虑;晚婚;生理;追求夫妇二人浪漫世界;性别偏好;对子女质量的期望;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性别角色的差异认识比较模糊,尤其是女性丁克,对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不太认同;医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丁克”们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提供了技术保障,各种避孕措施;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个人想法(支持丁克)魏岩:我年轻,有主见,有学识,有自己的理想,我不想再为了孩子困住一生,困住自己的心灵与理想,我希望自己是自由的,年轻的,敏锐的,而不是处处容忍的,没有主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