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决策博弈分析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_基于博弈模型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
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60%,上缴税收占50%以上,并且在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制约因素也日益突现出来,其中融资难就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困难之一。
针对“企业想贷款,银行紧放款”的现象,我们试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其放贷风险,进而建立实用的信用评级模型,提出针对性强的控制措施,真正实现银企的双赢,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二、博弈视角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分析根据企业融资的非对称信息理论,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使用者在企业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
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和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的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即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可能通过弄虚作假,如编制虚假会计报表、伪造企业良好业绩等行为来骗取银行贷款。
而银行只能根据融资企业传递的信息来判断该中小企业属于“好企业”(概率为P)还是“差企业”(概率为1-P),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
如果判断失误,即拒绝好企业的贷款申请或接受差企业的申请,则银行的潜在不良资产将会上升,从而承担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
银行接受的效用分析如下:银行接受贷款申请的净收益为P×1+(1-P)×(-1)=2P-1;银行拒绝贷款申请的净收益为P×(-1)+(1-P)×0=-P。
当2P-1> -P 时,则银行选择接受贷款申请,此博弈达到精炼贝叶斯均衡(1,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基于博弈模型分析■卢艳玲之道观察经济集体经济中国ZHONGGUOJITIJINGJI1);当2P-1<-P时,则银行选择拒绝贷款申请,此博弈达到纳什均衡(0,0)。
银行信贷的博弈论分析

银行还要对借贷资金 的用途 , 投资项 目进行 审慎调 及 查, 以确定投资项 目的期 望收 益率 R的大 小 , 以确 保借 款
者 到期 有 足 够 的资 金 偿 还 本 金 和利 息 。
( ) - 动态博弈分析
当银行通过调查和评估 , 确定借款者的信 用等级很高 , 声誉价值 f 很大 时, 银行 的追缴成本 c也会相对 较小 , 而 从 ( +d— )>一1 r c 。这样的借款者通常可 以顺利得 到贷款资
收 稿 日期 :0 1—1 0 21 2- 3
第 2期
杨
慧, 贾利云
银行 信 贷 的博 弈 论分析
为 容忍的支付 一1 大于追缴的成本 ( + r d—c 。 )
1 9
定会选择贷款 , 因为贷款 的支付 r 大于不贷款的支 付 0 。
银行信 贷的博弈论分析
杨 慧 , 贾利 云2
( . 州 大学 体 育 学院 , 1郑 河南 郑州
摘
400 2 河 南化 工职 业技 术 学院 , 500;. 河南 郑州 4 04 ) 502
要: 在银行信 贷过程 中, 银行有意愿 出贷资金 , 借款者有意愿借入资金 , 然而二者之间的信贷业务往往 不是顺
金。
博弈 的主体双方是银行 和借款 者 ; 借款者 借款 一般 是 出于投 资项 目需要资金 , 并且 该投资项 目未来 能够 带来期
望收益率 R 贷款 的贷款利率为 r并且有 R大 于 r否者该 , , , 项 目就没有投资价值 。
我们 假设借款者的声誉 可 以量 化 , 给声誉 确定 一个 价
银行知道借 款者会选 择履 约 , 此时银 行在第 一 阶段一
值 ff ,与一个人 的信 用等 级正相 关 , 信用等 级越 高 f 大 ; 越 而借 款者的信用等级也和违约率 有关 , 负相关 ; 而 , 二者 从 f
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博弈论分析

当政府监管、 信贷资金有违规行为时, 政府获得的预 期收益为 y ct —+,信贷资金的拥有者得到的预期收益为
一
就 上 市公 司而 言 , 采取 两 种行 为 “ 只 违规 ” “ 违 和 不 规” 两种策略 , 也只有 两种可选 择的结果 : 管发现 政府 “ 监
d ;
信贷资金违规” 不监管信贷资金” 如果现行信贷资金 和“ 。 监管制度是完备的, 则信贷资金的拥有者“ 违规” 不违 和“ 规” 总能依法鉴别。但国家的监管制度并不是完美的, 所
违规 的行为下产生 的 。显然 。 这两 种情 况都是不现 实 。
为去年股市楼市上涨 的重要推 动力 。虽 然银行信贷 资金 入 市可 以起到繁荣资 本市场 的作用 ,但 同时银行信贷 资 金入 市的负面影响也很 多 , 别是信贷 资金违 规入市 , 特 加
以信贷资金的拥有者的“ 违规” 也有未发现的时候。由于 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一次博弈会出现以下四种结果: 是信贷资金违规 、 政府没有监管 , 二是信贷资金违规, 政府监管发现 违规行 为 , 是信 贷资金没有违 规、 三 政府产
为政府和信贷资金拥有者, 各有两种战略选择 : 监管与不 监管, 违规与不违规 , 两者之间存在着混合纳什均衡。
迓规
不 适 规
其三 , 假定信贷资金的拥有者为风险中性者 , 监管的
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 , 政府和信贷资金的拥有者之间 存在信息不对称。 其四, 政府和信贷资金的拥有者所采取的行为是具
控制上 市公司和证券投资机构贷款 , 而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
【 关键词】 信贷资金 ; ; 弈; 违规 博 政府监管 【 中图分 类号】 F4 60 【 文献标 识码】 B
信贷扩张背景下信贷集中行为的博弈与实证分析

信贷扩张背景下信贷集中行为的博弈与实证分析姜江胡振华摘要:本文对信贷扩张对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现象的影响进行模型与实证研究。
将信贷扩张与信贷集中纳入同一个博弈分析框架中,探讨外生性信贷扩张如何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刻画出信贷集中的内在利益驱动和外在约束。
并借鉴应用于“收入不平等”研究的基尼系数,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信贷集中风险度量模型,结合深圳市农业银行的实际信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扩张后的基尼系数高于信贷扩张前的基尼系数,即信贷扩张后的信贷集中程度高于信贷扩张前的信贷集中程度。
关键词:信贷扩张;信贷集中;基尼系数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008-03作者:姜江,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胡振华,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12信贷扩张是指金融机构放宽贷款的标准,以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贷款,从而导致快速信贷增长,以满足社会投资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金融危机恶化导致欧美主要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时刻,中国政府为了保增长,开始反周期调控,“国十条、金九条”等政策相继密集出台,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大势下,央行信贷规模控制全面放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以来中国的信贷呈现井喷性扩张(如图1),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9.59万亿元,几乎是200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的两倍。
商业银行也经历了“无钱可贷———有钱难贷———争抢项目”的悲喜过程。
对于主要的商业银行而言,在“向谁贷款”“贷什么款”的问题上难免会有一定国家政策导向。
而实际上政府也明确这批天量贷款的产业导向,政府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重点支持“铁公基”等基础建设行业,而各省各地市民制定了类似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因此,政策和产业导向使得银行大量的资金流向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由此进一步加剧了信贷集中现象。
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博弈研究

的 信贷 博 弈 过 程
中小企 业首 先 向银 行 申请 贷 款 并 提供 有 关财
多种 所 有制 中小企 业 已经 成 为 国 民经济 支 柱
之一 , 展 中小 银 行 是适 应 时代 的需 要 。因此 , 发 发
展 以中小企 业为 主要 服 务 对 象 的城 市 商业 银 行 有
务报 表和项 目风 险报告 , 银行来 决定 是否 放贷 。在
小企 业 在 我 国经 济 建 设 中作 用 的发 挥 。为 了解 决 这 一 问题 , 文 从信 息 经 济 学 的 角度 对 城 市商 业 银 行 与 中小 企 本 业 的信 贷 博 弈 进 行 了研 究 , 进 行 分析 , 城 市 商 业 银行 选择 占优 战略 进 行 了 阐述 。 并 对 关 键 词 : 市 商业 银 行 ; 贷 风 险 ; 城 信 中小企 业
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 的信贷博弈研究
蒋 学众
( 苏银行 徐州分行, 苏 徐州 江 江 2 10 ) 2 0 3
摘
要 :中 小 企业 在 我 国经 济 建 设 中起 着 不 可低 估 的作 用 , 是 城 市 商业 银 行 的 主 要 服 务 对 象 。但 是 由 于 也
中 小企 业 的 特 点 , 市银 行 和 中小 企 业之 间存 在 着更 为 严 重 的 信 息 非 对 称 , 而 加 大 了银 行 的 风 险 , 限制 了 中 城 从 也
济体制 的逐步 形成 和完善 , 中小 企业 的经济 活力 和
中小企业 在贷 款过 程 中存 在着 较 大 的信 息 非对 称 性, 因此 , 与不 贷 ?城 市商 业 银行 陷 人 了两难 境 贷 地 。由于我们 可 以把 城 市 商业 银 行 与 中小 企业 之 间的信 贷行 为和信 贷 过 程 看作 是 两 者之 间的一 种 博弈 , 因此 , 解 这 一难 题 , 化 我们 就 可 以通 过 对 银 行 一企 业信贷 博弈 进行分 析 , 以此来 寻找城 市商业 银 行信 贷风 险管理 的着 眼点和 出发点 。
从博弈视角解析信息非对称下中小企业信贷难题

从博弈视角解析信息非对称下中小企业信贷难题摘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间的信贷关系进行分析。
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给出唯一纳什均衡解;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给出企业道德风险系数的范围;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探讨贴现率对于贷款的影响。
最后,提出改善中小企业信贷困难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息不对称博弈0 引言中小企业信贷困难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难题, allen n. berger(1998)等学者提出:中小企业最大的融资障碍或许是信息的不透明,因中小企业供应商、客户这些重要信息通常不公开[1]。
beck,t.,demirg(2006)等学者认为,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的“模糊”[2]。
即银行很难确定中小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通过项目成功所得)或是否愿意偿还贷款(存在道德风险)。
本文致力于研究企业自身能力因素和道德因素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并给出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难题的有效建议。
1 博弈分析1.1 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假设:①参与人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策略分为贷款和不贷款;中小企业的行为策略为守信和不守信。
②假设企业有一收益率为r的项目,项目自有资金为a,预向银行申请贷款额为b,银行的贷款利率为i,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手续费为c,因实施项目企业必须付出的人力物力等成本费为f(r)。
如果银行同意贷款,企业守信,那么企业预期收益e1=(a+b)r-bi-c-f(r),银行预期收益为e2=bi;若企业选择不守信,则企业的收益e1=(a+b)r+b-c-f(r),银行的收益为e2=b。
给出静态博弈收益矩阵如下:表1博弈收益矩阵■在此博弈收益矩阵中,中小企业出于效益最大化考虑和“投机心理”,会做出不守信的决策。
而商业银行在得知中小企业不守信时,将做出不贷款的决择。
因此,此静态博弈的唯一纯战略纳什均衡为{不贷款,不守信}。
中小企业银行信贷博弈模型构建论文

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信贷博弈模型构建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融资难的问题却普遍存在,这无疑极大阻碍其发展。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关系,分析了贷前分开均衡和合并均衡存在的条件,以及贷后从银行考查与否和企业骗贷与否两方面给出了银企在多次信贷中的复制动态过程。
并探讨了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条件,为银行在完全市场条件下的贷前信号博弈和有限理性下的贷后进化博弈中,如何有效规避信贷风险提出了改进思路。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ir difficult in applying loads retards thei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ignaling game model and an evolutional game model respectively due to diff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s and banks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 of credit. then it solves the conditions for equilibrium for the first model, and makes a duplicated analysis on the game theoretical model utilizing the evolutional game theory.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d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sme-bank relationship sty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banks to reduce credit risk,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关键词:信贷市场;信号博弈;进化博弈key words: credit market;signaling game;evolutional game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32-030 引言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现象,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银行与企业信用贷款博弈分析

属,但不能飙察到先行助者的颓型。但是 ,因餍参舆人的行助是颓犁相嗣的,每侗参舆人的行勤都傅遁着 有网 自己颓型的某獯信息 , 後行勤者可以通遇靓察先行勤者所遗挥的行助束推断其颧型或修正封其颧型的 先黢信息 ( 概率分布 ) ,然後再送挥 自己的最傻行勤 ;由于先行勤者知道 自己的行扇有傅遮 自己特徵信息 的作用 ,就舍有意澈地迭挥傅遁封 自己有利信息的某棰行勤东揭示或掩盖自己的真寅面 目。因此 , 博弈的 遇程不馑是参舆人迭挥行助的遇程 ,而且是参舆人不断修正其判断的遇程。 精燎具檠斯纳什均衡是不完全信息勤憋博弈均衡的基冷概念。精燎其篥斯均衡要求,给定有 其它参 舆人的颧 的信念 ,参舆人的策略在每侗信息集朗始的 “ 後绩博弈”上耩成具某斯均衡;并 日,在所有可 . 能 的情 况下 ,参舆人 使用 具桨斯 法则 修正有 嗣其它 参舆 人 的颓型 的判断 。于 是可 以给 良好和信署差的企柴连行判定 和匾别封待上 法獾得有力 的理输支持,使得
其在连行贷款决策睛缺乏科擘依攮和恰富的檩牵。 本文 分析企柴申请贷款和银行放贷行禺的特徵出骚 , 封信用贷款中银行和企柴的行禺造行了不完全
本文属因家 自 然科 学基金项 目 ( O7520 和 7 220 ) N . 60 1 0601 的睹段 性成果和後绩成果 ; 0 是江 西省普通 高校人文社科重黠研
究基地一 金融卺展舆凰 险防筢研 究中心 ,以及 “ 金融深化遏程 中信 用凰 险的测度和控制剑新圈睬”的研 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月
文章编号 :6 142 (06)60 8 - 17 -2 9 2 0 0 -0 6O 5
银行信贷决 策博弈分析
曹 洁
( 华南 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广东 广州 500 ) 106
摘 要: 在信贷市场上, 贷款企业在经营和资金运用方面都比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 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I , ' 损害银行利益.  ̄ - 1 题 这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一定程度上使银行不愿对缺乏相应信息的企 业提供信贷支持, 从而产生“ 惜贷” 行为.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 论述银企之阃信贷博弈关系, 分析造成银行“ 惜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6期
20 0 6芷
广州大学学报( 然科学版) 自
Ju a o unzo nvrt( a rl c neE io ) orl f a ghuU i sy N t a Si c dt n n G ei u e i
Vo . No 6 15 . De . 2 0 c O6
作者简介 : 曹
洁 (9 1 女 , 18 一)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西方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
维普资讯
第6 期
曹 洁: 银行信贷决策博弈分析
A表示 申请 , 根据贝叶斯法则 , 可以得到
e ̄ a): cl
选择对企业进行贷前审查. 博弈的第一阶段 : 然人 |首先行动 , 由自 『 v 选择 企业 的信用 情 况, 企业 的资信 状况 好 的概 率 为
阶段 , 银行处于信息劣势的位置, 为了更有效地防 止企业的逆向选择 , 保护银行 自身利益 , 银行可能
假设信贷市场上 只有两类 型企业 , 资信好 的
企业( ) G 和资信差 的企业 ( 申请银行贷款.资
收稿 日期 : 06— 3—1 : 修回 日期 : 06— 6—1 20 0 0 20 0 0
.
P AI )= AI ( G P( B)=1P( )+P B)=1 , G ( ,
P( A)= G . GI P( )
‘
.
企业可以选择 向银行 申请贷款作为融资渠道 , 也 可以选择其他的融资的渠道.当企业不申请贷款,
同理 : BI P( A)= B) P(
银行通过 上述分析可知, 前来 申请贷款 的企
的材料任 , 会对 自己的经 营情况 进行粉饰或者伪造 , 一般无法按期归还贷款, 使银 行蒙受损失 , 其粉饰成本 F 如较 高的抵押物价值 ( 和伪造会计报表等 ) .此外 , ] 假定资信差的企业
不伪装一定得不到贷款.
贷” 的成 因, 图找 出相应 的对簸. 试
关键词 : 惜贷 ; 弈 ; t 博 信.不对称 ; 向选择 ; - 逆 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 : 2 ,2 F2 4 3 文献标识码 : A
信好 的企业( ) G 会在 申请贷款时向银行提供 真实
1 申请 贷款 阶段博 弈
1 1 博弈的基本假设 .
该博弈中的双方是银行和企业, 并且双方都 是理性的经济人 , 即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 由于信贷市场 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 对企业来 说: 银行的贷款成本 , 如存款利率 、 同业拆借利率 、
进一步假定 代表贷款本金 额 , 代表贷 款 r
贷款收益等都是公开信息. 对银行来说 , 企业的风 利息率 ( 表示贷款利息 ) , 分别表示 两 即 , 险状况 、 资信、 现金流量 、 经营管理水平 、 归还贷款 企业获取贷款后 的投资收益率 , 企业得 到贷款后 的可能性等信息并不公开 , 加上企业可 以伪造和 获得投资净利润均为 , 表示企业不守信所带来 粉饰各种资料 , 使银行 对其实 际风 险状况 的判断 的名誉损失 ( 包括以后难 以从银行取得贷款及其
即收益为 一 银行为了避免向 该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了便于 期就会损失本息 , 为 分析 , 我们进 行海萨尼转换 ( a ay Tas r a H r ni r f m . 资信差的企业贷款 , s no 一般采取贷前审查 的方法.假 tn , i ) 引入一个虚拟的参与人——“ o 自然人” N . 定贷前审查不会错判资信好 的企业 , 是资信差 (a 但
失准甚至错误. 银行若遇到资信好( 有还款能力 )
合作企业的不信任所带来的交易损失 ) . 的企业 , 风险相对低 ; 但若碰上资信差 ( 无还款能 银行对资信好的企业贷款到期可以收回本息 力) 的企业 , 风险就高…. ( + )收益为 W ; 向资信差 的企业贷 款 , 1 r, r若 到
< ) 当银行选择不审查 , 1; 视该企 业为资信好 同意
提供贷款 .K O< 1 为银行贷前 审查概率 , ] ( K< )
银行做出贷款审查需要付出成本为 I S .
13 博 弈行 动顺序 .
段是不完美信息动态贝叶斯博弈.
12 模型中其他相关假设 .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 企业 向银行 申请贷款
e o< 1 , ( P< )则资信差 的企业概率为 1 P 并假 一 , 定资信好的企业一定归还贷款本息 ; 资信差 的企
‘
( 竺 !) 2 (
P( )¥ AI )+ B)¥ AI G P( G P( P( )
.
业赖帐, 造成贷款损失+ 博弈的第二阶段 : 企业是否向银行 申请贷款.
t e .由 自然人首先 行动 , u ) r 选择参与人企业的信 用情况 , 企业知道 自己的类型 , 而银行只了解信贷 市场上这两类企业 的分布概率 , 不知道他们 的实
际收益情况 .因此 , z J 银行 和企业 在 申请贷款 阶
的企业 能够 被准确 识别 出来 的 概率 为 q 0<g (
企业与银行就结束该博弈 , 双方收益为( ,) 0 0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