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鲁教版语文五上《猴王出世》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WORD教案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WORD教案

猴王出世班级姓名一、结合你掌握的资料完成下段话。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代的()。

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八到十二回写();十三至一百回写(),小说重点塑了()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英雄形象,主要人物还有()()()等。

除了《猴王出世》外,我还知道有关孙悟空的故事有()、()等。

二、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生字词,试试能不能给下面括号前的字注音。

猕()猴;石窍();石碣();瞑()目;镌()刻三、读通读顺课文,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并给下列词语写一句话。

迸裂喜不自胜天造地设四、文中美猴王的个性特点十分鲜明,在书中勾画出描写石猴言行的重点句子,批注感受,并写出你认为石猴有什么特点。

五、名著的语言也非常有特色,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一)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二)众猴随后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六、拓展练习。

(一)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读《西游记》,你认为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神?写写读后感。

参考答案一、《西游记》、明、吴承恩、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孙悟空、唐三藏、猪悟能、沙悟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

二、mí qiào jié míng juān。

三、略。

四、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猴王出世导学案

猴王出世导学案

猴王出世导学案
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究。

本文档将根据标题《猴王出世导学案》,为您提供一份针对与《猴王出世》相关的导学案,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话题。

导学目标:
1. 了解《猴王出世》的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 探究《猴王出世》所传递的人性哲理和道德思考。

3. 分析《猴王出世》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价值观。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 引入《猴王出世》题目,询问学生对该话题的基本了解。

2. 提问:你认为猴王出世指的是什么?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测,引导学生思考该话题的重
要性和意义。

第二步:了解《猴王出世》
1. 分组讨论:请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查找和整理《猴王出世》
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主要角色的信息。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所整理的资料,其他小组进行
补充和讨论。

3. 整理归纳:由班级共同整理出《猴王出世》的基本信息概括,并在课堂公布。

第三步:探究人性哲理与道德思考
1. 提问:在《猴王出世》中,你认为有哪些涉及人性哲理和道
德思考的情节或角色?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2.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自主阅读和
研究与该问题相关的章节,找出相关的情节和角色,并进行深入分
析和讨论。

猴王出世导学案.doc

猴王出世导学案.doc

语文学科导学案班级_ 五年级__ 姓名日期_ __课题: 猴王出世学习目标:1. 认识8 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浏览课文,感知内容。

随堂笔记: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两个问题,你注意了吗?谁来读一读?(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答案吧。

)知识链接:《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

四研读课文,感受形象。

☆默读课文“1、2、4”三个自然段,看看这只猴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他和其他的猴子一样吗?(划出句子,写写批注)五、总结拓展。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 导语: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吗?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了。

2.齐读课题: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如此精彩,你们最喜欢哪个部分?我们来演一演。

(注意动作语言的描写。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不太好理解,你可以借助文下注释,大体了解文章内容就可以了。

)我遇到的问题:我的补充:本组共同问题: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当堂反馈:1 导学案整理 2.纠错本整理达标、测评书写等级( ) 达标等级( ) 批阅日期( )基础题。

提升题:三、修改下列病句。

1. 看了《上下五千年》这套书,长了不少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或句子。

2. 自然老师给我们讲昆虫、植物、动物。

juān kèmíyuán shíqiáo wán li è()()()()3. 大家尽情享受着这自由欢快而愉快的时刻。

r én ér w úx ìn b ùzh īq ík ě4.蒙蒙细雨瓢泼似地倾泻下来。

猴王出世导学案

猴王出世导学案
四、拓展延伸。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
1.自学生字、词,如“迸裂”“避暑”“顽劣”“抓耳挠腮”等词语。
2.知道“名曰”“石窍”“造化”“人而无信”“序齿”“力倦神疲”等词语的意思。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石猴是怎么出世的?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习内容
猴王出世
主备教师
邹旋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迸裂”“避暑”“顽劣”“抓耳挠腮”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感受孙悟空最初的形象,体会石猴的特点,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难点弄懂词语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悟空的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导案
学案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那个人物是谁?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3、揭示课题《猴王出世》
二、合作交流,回报展示。
1.分小组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句子。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石猴是怎么出世的?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朗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
5.小组合作交流,代表汇报。
6.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三、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白话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的白话文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超市作业: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

猴王出世导学案

猴王出世导学案

猴王出世导学案一、引言在世界上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位被称为“猴王”的神秘角色。

猴王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许多作品的重要元素。

本导学案将带领你深入了解猴王的来历、故事和文化意义。

二、猴王的来历1. 大闹天宫猴王最为人所熟知的形象大概要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根据此书所述,孙悟空是由一块天地灵石中诞生的。

在五行山下长大的他,一直以极高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众多妖怪之首,最终得到了菩提祖师的传授,成为了仙石猴。

2. 流传民间猴王的形象并不仅仅停留在《西游记》中,它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文化之中。

在不同地区的民间传说中,猴王具有各种各样的形象和神力。

三、猴王的故事1. 猴王与观音菩萨根据传说,猴王曾经得到观音菩萨的教诲和帮助。

在很多版本的故事中,猴王与观音菩萨的相遇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他通过观音菩萨的指点,修行成仙,并在斗战胜佛和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聪明和勇敢。

2. 猴王的独特能力除了智慧和勇气,猴王还具备着许多特殊能力。

他能够七十二变,可以变化成任何形状和样貌。

他还熟练地使出了自己的金箍棒,可以轻易战胜任何敌人。

四、猴王的文化意义1. 自由与叛逆猴王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由和叛逆的追求。

他顶天立地,不受任何束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2. 聪明和机智猴王的聪明和机智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品质。

他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

这种聪明和机智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理想。

3. 反对不公平和欺骗在许多故事中,猴王与妖怪们的斗争背后,都是对不公平和欺骗的反抗。

他通过智慧和勇气,帮助弱小者赢得公正的待遇和尊重。

五、你的思考与输出1. 猴王的形象和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2. 你是否认为猴王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意义?3. 如何将猴王的形象和文化意义传承下去?六、总结通过本导学案,我们了解了猴王的来历、故事和文化意义,并思考了猴王形象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猴王的形象代表着自由、聪明和反对不公的理念,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学案(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学案(精品)

《猴王出世》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美。

二、重点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感受孙悟空最初的形象,体会石猴的特点,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难点: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导学问题1.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标出。

顽劣.(lüè liè)享.受(xiăng hēng)疲倦.(juăn juàn)喜不自胜.(shèng shēng)迸.裂(bèng bìng)遮.蔽(zhě zhē)3.熟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4. 读课文,思考:猴王是怎样出世的?5.从本文章你学到了什么?四、参考资料1.视频:猴王出世动画(优酷网)音频:美猴王孙大圣(百度音乐)2.图片:花果山、美猴王(百度图片)3.资料(百度文库):(1)作者简介:根据推论,西游记是由一位位大的文学家作最后的整理工作。

至于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是谁,一般都认为是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山阴人。

善诗文,有秦少游之风,又擅长谐剧,着杂剧几种,名震一时。

吴承恩曾参加科考,但屡试不中,四十多岁才补为贡生。

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着有《射阳先生传》。

一般认为,西游记应是吴承恩晚年的作品。

虽然各种刻本都没署名作者,但由西游记的结构观之,绝对经过一位伟大文学家之手,并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厚的学问整理而成,吴承恩是较为大众所接受的通说。

(2)《西游记》简介:《西游记》,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

猴王出世导学案

猴王出世导学案

猴王出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8)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本文,我们要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掌握其主要内容,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猴王形象的生动刻画,展现其机智、勇敢和顽皮的性格特点,从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还要通过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赏析,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猴王出世》,我们要激发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并把握猴王出世的整个过程及其象征意义,是学习的重点。

猴王不仅代表了机智勇敢的形象,还蕴含了传统文化中对于领导者的期待与塑造。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石猴出世的神奇和猴王探洞过程的有趣,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这需要我们细心体会作者的用词和句式,感悟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理解猴王形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通过克服这些重难点,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猴王出世》的艺术魅力,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 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出世后,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寻源,被群猴拜为_______的故事。

3. 石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石猴生活的山是()A. 花果山B. 梁山C. 景阳冈D. 五行山2. 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A. 凭借自己的勇猛打败其他猴子B. 因为他是第一个跳进水帘洞的猴子C. 他找到了水帘洞外的宝藏D. 得到了神仙的点化3. 下列哪一项不是石猴的特点?()A. 活泼可爱B. 敢作敢为C. 胆小怕事D. 聪明机智三、简答题1. 简述石猴是如何成为美猴王的。

《猴王出世》教案

《猴王出世》教案

《猴王出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猴王出世》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2)分析课文主题,领悟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猴王出世》的关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知识。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习重难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导学反思
一、自主学习
1.通过网络或上图书馆了解有关《西游记》的资料。
2.我会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未遂獐鹿猕猿顽皮瞑目
石窍石碣镌刻抓耳挠腮
3.我能根据上下文或注释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围圆灵通瞑目所在造化天造地设
家当序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反复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5.课文通过讲述(哪儿)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了(谁),它在与猴群玩耍时因敢于
而,表现了石猴、、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1.石猴从哪来?石猴当初是什么样?
2.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1*《猴王出世》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
课题:21*《猴王出世》课时:1课时小组评价
编制:五年级语文组审核教师评价
学习内容
21*《猴王出世》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三、当堂训练
A、基础 ) 窍( )
----( )----( )----( )----( )
2.读了课文你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把它们抄写下来吧。
B、拓展训练:
1.《西游记》中还有哪些主要人物?你能总结一下他们的性格特征吗?
2.看到《西游记》这三个字,你联想到了那些四字词语?把它们抄写下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