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值在输尿管结石ESWL术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浅谈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浅谈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浅谈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全体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进行扫查,扫描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为180mA。

结果53例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均与手术结果基本吻合。

经曲面重建、多平面图像扫查,可发现上方输尿管呈扩张现象,下段输尿管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现象,管腔内径明显狭窄,膀胱壁部分区域不规则增厚。

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对病情鉴别与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大有裨益,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标签:多层螺旋CT;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结石为临床常见急腹症,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腹部有明显刺痛感,伴有血尿或胃肠道反应等。

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及时诊断与对症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2]。

就目前我国医疗水平来看,针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临床多以X线与B超为主。

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发现多层螺旋CT具有检测效率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在检测输尿管结石有着显著优势。

为此,本文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体研究对象后经手术均已证实为输尿管结石患者。

54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21~76岁之间,平均年龄(48.5±5.2)岁。

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腹痛、肾区叩痛与尿血。

1.2方法全体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进行扫查,扫描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为180mA。

受检前,患者口服1000ml水充盈膀胱,不适用造影剂。

螺距控制在1.5:1左右,扫描层厚5~10mm,重建层厚控制在1.25mm~2.5mm之间。

于患者T10椎体下缘至耻骨联合下缘间来回扫描,重点确定结石部位、大小、形状、CT值等情况。

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评价排泄性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B超检查提示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28例。

其中结石性病变23例,非结石性病变5例。

对所有病例均实行全尿路平扫、动脉期、肾实质期增强扫描及排泄期扫描。

扫描的所有数据由影像工作站完成图像后处理获得全尿路排泄期完整影像。

结果 CTU对23例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诊断准确,其中10例为肾结石,7例为输尿管结石,3 例为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3例为膀胱结石。

5例非结石性病变中,CTU明确诊断双肾盂、输尿管畸形1例,CTU诊断肾癌、输尿管癌各1例,膀胱癌2例,均经手术证实。

结论 CTU能够清晰地获得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以及膀胱在内的完整的泌尿系统图像,对诊断结石性病变准确率高,对于肿瘤病变可以通过多期扫描帮助确定肿瘤的良恶性质,且能显示肾癌、膀胱癌及其邻近组织的受侵情况,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具体和可靠的依据,是—种值得进—步推广的实用性影像技术。

【关键词】 CT尿路造影(CTU)泌尿系统疾病引言泌尿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病,其中以泌尿系结石病最为常见。

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和B超等[1]。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尿路造影(CTU)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CTU是指经患者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经肾脏的分泌功能使肾盏、肾盂及输尿管、膀胱充盈,利用CTU对包括靶器官在内的受检层面进行连续的薄层容积扫描,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可一次性获得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在内的整个泌尿系统成像立体显示的技术[2]。

CTU以其快速的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快捷的检查方法,提高了诊断率。

本文就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做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2月到2012年6月在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患者,经临床诊断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结石性病变23例,非结石性病变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24-84岁,平均57岁。

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

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 l ,3No.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李颖(),女,主治医师,辽宁丹东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主任。

输尿管结石是输尿管常见疾病,是引起腹绞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诊断主要依赖于X 线平片、超声及肾盂造影等,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显示较困难,CT 对输尿管结石有较高特异性,尤其螺旋CT 的三维重建对小结石及阴性结石的确诊具有很大价值。

现对我院确诊的26例输尿管结石进行分析,并就CT 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予以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

年龄29—74岁,平均50岁。

均以急性腰腹痛、镜下血尿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泌尿系结石引起肾、输尿管绞痛。

给予解痉止痛治疗及超声、腹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IVP 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26例患者均行螺旋CT 扫描,其中8例CT 图像行三维立体成像。

1.2检查方法采用GE Hispeed Nx/i 螺旋CT 扫描机,扫描层厚5mm,间隔5mm,螺距1mm,患者憋尿,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膀胱输尿管开口处,获得资源图像传至工作站,经计算机三维重建成像处理获得肾、输尿管图像。

2结果本组病例结石发生部位:右侧13例,其中右上段结石3例,中下段结石10例;左侧12例,其中左上段结石3例,中下段结石9例;双侧结石1例(位于右下段和左上段)。

本组病例结石多显示于中下段,占77%。

左右两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结石直径0.4~1.5cm,结石密度大部分呈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部分呈条状,长轴与输尿管走行一致。

其中8例CT 扫描资料三维立体成像处理,得到了IV P 一样的图像,且更清楚地显示出输尿管腔内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1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者伴发输尿管梗阻,CT 图像显示梗阻平面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杯状肾小盏变平、变凸;4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结石,CT 图像显示结石周围组织水肿,结石以上输尿管扩张;其余因结石较小,未形成梗阻,肾盂、输尿管无明显改变。

输尿管结石CT值>1000HuURL与ESWL的疗效对比研究

输尿管结石CT值>1000HuURL与ESWL的疗效对比研究

输尿管结石CT值>1000HuURL与ESWL的疗效对比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泌尿科 202150)【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镜微创碎石术和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CT值>1000Hu)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374例输尿管结石(CT值>1000Hu)患者,分别采用输尿管镜微创碎石术和ESW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输尿管镜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9%,ESWL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小于0.05,ESWL组的并发症情况要好于输尿管镜组。

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ESWL治疗的效果要好于输尿管镜微创碎石术,而且治疗的成本较低,操作比较简单,中段和下段结石的治疗,输尿管镜微创碎石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CT值>1000Hu;输尿管镜微创碎石术;EWSL;疗效【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23-01输尿管结石也被称为上尿路结石,在中壮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男性的发病率通常要高于女性,在临床的治疗中,主要有输尿管镜微创碎石术和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两种,究竟哪种方式治疗的效果更好,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主要对两种碎石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2年2月份到2014年8月份的输尿管结石患者526例,其中男性患者为341例,女性患者为185例,患者的发病情况为上段结石116例,中段结石为60例,下段结石为198例,结石的横径为0.5厘米-1.3厘米,纵径为0.4厘米-2.2厘米。

经过CT的检查发现,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CT值均在1000以上,中段结石的患者中,CT值在1000以上的有60例,下段结石的患者中,只有30例患者的CT值在1000以上。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输尿管镜微创碎石术和ESWL进行治疗,输尿管镜微创碎石术组患者187例,ESWL组患者为18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CT重建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作用_杨涟

CT重建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作用_杨涟
螺旋 CT 不受骨盆、骶椎及肠腔气体的影响,能够 检出 B 超检查中容易漏诊的小结石。本组 8 例 13 枚 B 超漏诊的患者,常规 CT 平扫发现结石 11 枚,2 枚因 结石太小经过 CT 薄层重建后正确诊断。
MPR 从冠、矢状位显示结石大小、部位,CPR 能在 同一平面内显示全程输尿管内多枚结石及肾盂、输尿 管积水等继发改变,尤其是可分辨结石与输尿管有否 嵌顿及其程度,对指导临床输尿管镜取石入路方向及 取石前扩张输尿管的程度有重要指导意义[7]。VR 能 直观地显示结石的解剖位置,为术前观察病变与周围 组织的解剖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影像资料。本组 48 例 患者均常规做 MPR、CPR 及 VRT 重建,47 例 73 枚结 石均能清晰显示结石的形态特征及其上方输尿管扩张 程度和肾盂积水。1 例患者单侧输尿管 4 枚结 石, MPR、CPR 能清晰显示结石的大小、数目及部位,VRT 由于表面遮盖仅显示了 1 枚较大的结石,因而对于多 发、较小的结石诊断必须结合 CT 平扫及 MPR、CPR 重 建综合分析。
螺旋 CT 平扫可以发现不透 X 线的阳性结石,也 可以发现 5% ~ 8% 透 X 线的阴性结石,并且可以从软 组织窗结石 CT 值范围初步预测结石成分,尤其是对 尿酸结石成分的预测,可以指导药物的溶石治疗。本 组 5 枚尿酸结石平均 CT 值范围为 400 ~ 550 Hu,临床 采用碱化尿液治疗,静脉滴注 0. 167 mol·L - 1 乳酸钠溶 液 1 周,4 枚结石成功溶解,通过尿液排出,后复查 B 超提示结石消失,1 枚结石经过内科治疗后结石仍存 在,后 改 为 体 外 碎 石 治 疗,对 排 出 结 石 重 新 测 定 CT 值,分析可能以尿酸成分为主,混有少量草酸钙。吕建 林等[3]通过对感染性结石的实验研究,认为植物药对 酸化尿液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临床上大部分结石 为以草酸钙为主的混合性结石,< 0. 5 cm 的结石可以 采用保守治疗,> 0. 6 cm 的结石大多采用碎石的方法 治疗[4]。碎石的方式根据结石的大小、数目及梗阻情 况分别选择 ESWL、经输尿管镜碎石及经皮肾镜碎石。 本组 43 例 7 枚感染性结石及 64 枚草酸钙结石平均 CT 值范围分别为 640 ~ 920 Hu 和 950 ~ 1 185 Hu,临 床分别采用体内外碎石治疗。本组行 ESWL 27 例,其 中 25 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2 例为输尿管中段结石。 对结石部位进行连续数百次的轰击后,在 X 线下观察 结石影是否变淡、拉长,不断调节碎石中心,轰击次数 共可以达到2 000 多次,24 例患者结石成功粉碎,一次 性结石粉碎率为 90% 。对结石影与治疗前没有变化 的 3 例结石患者,2 例 1 周后再次行 ESWL 后结石排 出,原因是结石形成时间较长,局部输尿管轻度感染,

Eswl治疗肾结石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024

Eswl治疗肾结石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024

Eswl治疗肾结石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024摘要:在过去的35年,ESWL在治疗肾结石方面被证实是一种高效、安全、入侵性小的手段。

各种各样的技术以及病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手术的成功。

我们利用已经发表了的研究:ESWL的疗效、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碎石率的策略等方面写了这篇回顾。

病人与技术的因素均影响治疗的效果。

皮肤到结石的距离、结石的密度与组成,结石大小、位置都影响结石的清除率。

逐渐递增电压,精准定位、正确的耦合剂使用都会提高碎石效果以及减少并发症。

通过讨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并注意技术因素,是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病人满意度的关键。

一、前言从1980年开始,ESWL就是一种安全有效、入侵性小的治疗尿结石的方法。

此后,碎石机技术不断精细化,适应范围也扩大。

对于患者来说,ESWL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方法,它提供了最小的入侵性操作,可以实现约75%的结石清除率。

与其他治疗方法一样,病例的选择以及技术使用对于达到最好疗效、最大化的结石清除率、最小化的结石并发症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管理方案,在进行ESWL治疗之前必须与患者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人必须要充分的考虑治疗的安全性与适当性。

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尿常规、血常规。

凝血检查对于评估治疗的适应症、并发症的风险和适宜性非常重要。

虽然ESWL治疗前不一定需要CT检查,但是它提供了能够影响决策的信息,尤其是关于ESWL预后的信息。

虽然ESWL的总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是只限于那些正确选择最优化治疗的方案的患者。

尽管输尿管镜与PCNL有着更高的结石清除率特别是对于较大结石,但是考虑患者的预期的意愿也非常重要。

患者对于结石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和偏好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研究还没有显示出明确的偏好。

泌尿外科医生认为SFR是治疗决策中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对输尿管支架的需求、术后下尿路症状、恢复活动及需要多种治疗方式都对患者的经历有所影响。

这篇回顾性文章的内容就是关于当下ESWL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并研究在提高患者预后的情况下降低风险的治疗策略。

探讨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9 例患者共计30 枚输尿管微小结石采用多排螺旋CT 技术进行扫描,在图像拆薄后重建并进行图像后处理。

于横断位比较并分析CTU、MIP、CPR、VR 以及MPR 图像上对微小结石CT 征象。

结果输尿管上段(腹段)结石11 枚,下段(壁内段)12 枚,中段(盆段)7 枚;小结石(3.5~5.0mm)20 枚,微结石(≤2cm)10 枚;单发输尿管结石28 例,单侧输尿管双发结石1 例。

结论对输尿管微小结石患者采用MSCT 及图像后处理能有效提升结石检出率,是进行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的一项可靠手段。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输尿管微小结石;图像后处理【中图分类号】 R2【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5-01在泌尿系疾病中,输尿管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由于该疾病发病急促,及时的临床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意义重大。

我院对收治的29 例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 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进行检查诊断,现将研究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29 例输尿管微小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 例共计30 枚结石。

男22 例,女7 例,年龄23~76 岁,平均(48.6±4.3)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1 枚,下段12 枚,中段7 枚;小结石20 枚,微结石10 枚;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比表现为明显绞痛症状17 例,仅存在腰部酸胀者11 例,无症状1例。

其中有8 例患者伴有对侧或同侧肾结石。

1.2 纳入标准①小结石:结石最大横径3~5mm;微结石:结石最大横径≤2cm;②以最大结石横径≤5cm 为多发结石;[1]③经输尿管镜、临床手术证实结果,或经影像复查未见结石,并且临床症状消失;④患者均经BUS 及MSCT检查。

泌尿系结石CT值的临床应用价值

泌尿系结石CT值的临床应用价值

泌尿系结石CT值的临床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8-09-26T10:09:13.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 1杨帆新乡医学院 453003 [导读] 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从肾至输尿管至膀胱,都可能会产生结石。

泌尿系结石通常以血尿1杨帆新乡医学院 4530032张会清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453003【摘要】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从肾至输尿管至膀胱,都可能会产生结石。

泌尿系结石通常以血尿、排尿不畅、腰痛或腹痛急性起病,需尽快诊断并进行有针对性治疗,以尽快缓解患者痛苦。

目前,在临床上较常用的诊断方式为CT及B超,相对于B超,CT可以清楚显示结石大小、具体位置,而不会受肠道气体干扰,并可通过计算CT值反映结石的化学成分、不同部位硬度,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叙述CT值判断泌尿系结石的成分、易碎性及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CT值临床应用价值由于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经济压力,人们越来越习惯伏案工作,缺少休息、锻炼的时间,长时间的工作下,饮水量减少,以及不当的饮食结构,加之身体本身原因,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对于不同大小、性质的结石,可以用内科保守或外科治疗,大多有效,但结石的高复发率依然也是难题之一。

但若有效防治,可明显减少复发率。

结石的具体成分、内在结构、大小、位置等特性,均影响其防治方法。

本文就CT值在诊断结石的成分上进行叙述,以期有助于帮助结石的个体化防治。

1 CT值判断结石成分的价值结石根据是否含钙,主要分为6类:尿酸、胱氨酸、磷酸镁铵、草酸钙、磷酸钙及碳酸钙。

可以说,CT是诊断结石的金标准,对于结石特性、肾积水等均可明确测定,敏感度高达95-100%。

CT值的衰减变化可反映结石成分,曾经有研究认为,根据CT值的高低排序,分别为磷酸钙、草酸钙、碳酸钙、尿酸,也有研究认为CT值由高到低分别为草酸钙、磷酸钙、胱氨酸、感染性结石、尿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