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思考
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是维护安全生产秩序、防范事故风险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不灵活、执法监督不到位等方面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执法标准不统一安全生产涉及众多部门和领域,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并不清晰,执法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
有的执法单位对同一违法行为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执法效果不一。
此外,一些地方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随意裁量的现象,导致执法不规范、不公正,容易引发争议。
因此,需要加强各级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统一的执法标准和流程,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透明。
二、执法力量不足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执法人员数量有限,导致执法范围有限,难以覆盖所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一些执法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执法效率不高,难以有效履行执法职责。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执法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适时增加执法人员数量,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执法手段不灵活在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中,一些执法单位过于僵化,执法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有时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违法行为采取相同的执法手段,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处理。
此外,部分执法人员对于新兴安全生产领域的执法手段不够了解,导致执法效果不佳。
因此,需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对不同情况下的执法手段选择和运用能力,确保执法工作的科学有效。
四、执法监督不到位执法监督是确保执法公正、规范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执法监督存在一定的盲区和不足。
一些地方对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监督不到位,导致执法行为失去有效约束力;同时,一些执法监督机构职责不清、效能不高,无法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容易引发执法舞弊和权力滥用。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日期:浅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兴安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是法律赋予安监部门的重要职责,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政府的权威和安监部门的形象。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依法治“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基层的行政执法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就目前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执法人员缺乏对行政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凭经验机械片面地理解适用法律法规的条款,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差;二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还不够规范,立案、备案、听证、复议、结案等程序不到位,甚至有一定的随意性;三是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理解重视不够,多数模式上习惯于重检查而轻监察,重行政手段而轻执法手段,行政执法中也是重实体而轻程序,重结果而轻过程。
四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相对滞后,对执法人员责任心不强,执法不严谨,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要积极主动更新法律知识结构,对法律法规的掌握要全面系统,除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外,更应学习和掌握《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立法法》等基本知识;二是安监部门要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廉政制度,使行政执法立案、备案、行政复议、应诉、结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规定;三是健全法制机构或落实专职人员。
安全生产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精改版)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的素 质和能力,确保执 法行为的准确性和 有效性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 产执法的法律法规 体系,为执法行为 提供有力的法律保 障
加强社会监督:鼓 励社会各界对安全 生产执法进行监督 ,促进执法的公正 性和规范性
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责任,建立 责任清单和问责机制
执法程序不规范: 安全生产执法的 程序不够规范, 存在随意性和主 观性,影响执法 的公正性和权威 性。
执法力度不够: 安全生产执法的 力度不够,对违 法行为的处罚不 够严厉,导致违 法行为得不到有 效遏制。
执法程序缺乏统一标准 执法过程存在随意性 执法程序缺乏透明度 执法程序缺乏监督机制
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不够严格 对安全隐患的排查不够细致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 对事故责任的追究不够彻底
安全生产执法的 实践与探索
某企业安全生产 执法实践:通过 严格执法,有效 提高了企业的安 全生产水平
某地区安全生产 执法探索:通过 创新执法方式, 有效解决了执法 过程中的难题
某行业安全生产 执法成功案例: 通过联合执法, 有效打击了非法 生产行为
某单位安全生产 执法典型案例: 通过精细化执法, 有效预防了安全 事故的发生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公平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和执法能力
定期开展执法人员交流活动,促进 经验共享和业务提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执法人员考核机制,对不合格 人员进行淘汰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执法态度不端正 存在违规操作和违法行为 对法律法规掌握不够深入
安全生产执法存在问题

安全生产执法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执法中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准确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安全生产执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执法中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准确等问题。
具体来说,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执法中往往存在“知行不一致”的现象。
在法规和法律的规定下,他们往往选择曲解法律、扭曲事实,偏袒某些企业,或者对某些企业“法外施法”,使得安全生产的执法不公正。
此外,一些地方的执法人员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
他们往往对违法行为“布丁眼睛”,对关系紧密的企业不敢开罚单,对一些违法行为不予追究。
这种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公信力和威慑力。
其次,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尽管我国对安全生产规范和执法力度进行了加强,但一些企业和个人依然存在违法行为,这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尤其是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忽视安全生产问题,采取违法违规的行为。
例如,一些危险品企业未按照规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一些建筑工地未按照要求进行安全防护。
这些违法行为的存在使得安全生产执法形同虚设,实际效果很有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执法的监督机制。
要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确保执法人员执行执法程序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督,确保他们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其次,要提高安全生产执法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要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素质。
同时,要确保执法工作的科学性,依据科学数据和法律法规进行执法。
最后,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要建立健全违法行为查处的机制,并对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综上所述,我国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全国各地随着市、县、乡镇三级安全监察执法网络逐步建立,企业的生产经营监督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随之在九十年代末期出现了我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局面,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国家领导人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仍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虽然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尝试,加大了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各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行政执法规范运行。
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发展与安全的矛盾使行政执法难以到位。
近年来,有些地方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刀阔斧上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在一部分领导同志头脑中“重发展、轻安全”思想明显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担心安全检查多了、要求严了,影响软环境,怕留不住客商,影响投资热情,所以人为限制各种安全执法检查;二是一味追求速度,不按程序办事,怂恿投资商“先上车、后买票”,甚至“只上车、不买票”,造成“先天性”安全隐患;三是为违法违规者说情,有的甚至直接干预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处罚;四是给执法部门领导加压,要求采取各种变通手段,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等等,致使执法人员在履行安全检查、调查处理、行政处罚等职责时很难到位。
二、法制建设滞后,给行政执法带来困难。
一是目前的安全生产的立法和细则滞后于实际工作。
二是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及时修改。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如何监管缺乏具体法规。
三是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法律条款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有法难依”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三同时”如何具体实施没有配套规定。
四是法律、法规规定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许多法规、规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造成了有的地方执行起来容易,而有的地方执行起来困难。
浅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兴安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是法律赋予安监部门的重要职责,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政府的权威和安监部门的形象。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依法治“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基层的行政执法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就目前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执法人员缺乏对行政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凭经验机械片面地理解适用法律法规的条款,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差;二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还不够规范,立案、备案、听证、复议、结案等程序不到位,甚至有一定的随意性;三是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理解重视不够,多数模式上习惯于重检查而轻监察,重行政手段而轻执法手段,行政执法中也是重实体而轻程序,重结果而轻过程。
四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相对滞后,对执法人员责任心不强,执法不严谨,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要积极主动更新法律知识结构,对法律法规的掌握要全面系统,除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外,更应学习和掌握《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立法法》等基本知识;二是安监部门要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廉政制度,使行政执法立案、备案、行政复议、应诉、结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规定;三是健全法制机构或落实专职人员。
目前大部分地方未设法制机构,有些虽设有但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
二、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做到公正、合理、客观,正确行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至关重要。
一是执法要公平公正,此权乃国家民众所给,此法为国计民生所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可偏私。
浅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浅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全国各地随着市、县、乡镇三级安全监察执法网络逐步建立,行政执法工作迫切地摆在各级安监组织面前。
各地虽然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尝试,加大了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各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行政执法规范运行。
这些问题主要有:一、发展与安全的矛盾使行政执法难以到位。
近年来,有些地方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刀阔斧上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在一部分领导同志头脑中“重发展、轻安全”思想明显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担心安全检查多了、要求严了,影响软环境,怕留不住客商,影响投资热情,所以人为限制各种安全执法检查;二是一味追求速度,不按程序办事,怂恿投资商“先上车、后买票”,甚至“只上车、不买票”,造成“先天性”安全隐患;三是为违法违规者说情,有的甚至直接干预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处罚;四是给执法部门领导加压,要求采取各种变通手段,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等等,致使执法人员在履行安全检查、调查处理、行政处罚等职责时很难到位。
二、法制建设滞后,给行政执法带来困难。
一是目前的安全生产的立法和细则滞后于实际工作。
二是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及时修改。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如何监管缺乏具体法规。
三是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法律条款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有法难依”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三同时”如何具体实施没有配套规定。
四是法律、法规规定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许多法规、规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造成了有的地方执行起来容易,而有的地方执行起来困难。
三、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制约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一是随着烟花爆竹和职业危害监管职能列入安监部门,各级安监机构的监管范围越来越大,而各级安监执法机构力量非常薄弱。
《对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
![《对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4561cefad6195f302ba680.png)
《对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对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思考对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思考主站发布时间:xx-08-2909:44阅读次数:――湖北荆州松滋市安监局法规科长江大洪一、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形势近年来,从我市的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来看,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联合执法为切入,以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为保证,以公众和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
总体来说,随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资料显示,全国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地、县,以及乡镇基层组织的委托执法等五级安全生产执法体系,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体制的快速转轨、企业家急需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从业人员和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正处于硬碰硬的攻坚阶段。
一是经济高位运行带来安全问题。
xx年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gdp增长11%左右。
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背后是超载、超限、超负荷、超能力组织生产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之地方安全监管水平和企业自身管理粗放,由此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且居高不下。
世界经济理论及发展历程趋势为:当国家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时,高速的经济发展很难避免工业伤亡事故的增加和大范围波动。
按照国家统计局xx年4月通报的数据表明,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24.6619万亿元,xx年中国人均gdp为30100元人民币,折合美金4350元,正处于事故频发期。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给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二是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大企业故意减少安全投入,小企业有意不重视安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
山西洪洞县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新窑煤矿,长期非法盗采国家资源,始终没有得到查处。
xx年“12.5”矿难致使105名矿工遇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思考一、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形势近年来,从我市的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来看,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联合执法为切入,以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
总体来说,随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资料显示,全国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地、县,以及乡镇基层组织的委托执法等五级安全生产执法体系,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体制的快速转轨、企业家急需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从业人员和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正处于硬碰硬的攻坚阶段。
一是经济高位运行带来安全问题。
2007年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GDP 增长11%左右。
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背后是超载、超限、超负荷、超能力组织生产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之地方安全监管水平和企业自身管理粗放,由此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且居高不下。
世界经济理论及发展历程趋势为:当国家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时,高速的经济发展很难避免工业伤亡事故的增加和大范围波动。
按照国家统计局2008年4月通报的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24.6619万亿元,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为 30100元人民币,折合美金 4350元,正处于事故频发期。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给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二是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大企业故意减少安全投入,小企业有意不重视安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
山西洪洞县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新窑煤矿,长期非法盗采国家资源,始终没有得到查处。
2007年“12.5”矿难致使105名矿工遇难。
2007年8月13日,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堤溪大桥在施工中坍塌,64人死亡,是我国建桥史上罕见事故。
大桥的施工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严重违反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和质量标准,盲目加快工程进度,擅自变更原设计的施工方案,现场管理混乱,施工质量差,为工程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些严重的安全生产问题,不仅使国家的财产得受到损失,连起码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三是瞒报事故现象屡屡发生。
一些企业和不法分子以身试法、铤而走险,2007年3月28日,北京地铁十号线苏州街车站工地发生塌方,6人被埋,施工方曾试图对外封锁消息。
后经证实,施工方为中铁十二局,是一家中央企业。
消息传出,令人吃惊。
据统计,2007年1至2月煤矿发生了19起重特大事故,其中有6起被瞒报。
3月中下旬又连续发生3起恶意瞒报重特大煤矿事故的事件。
事故发生后有关责任人隐瞒不报,破坏现场,销毁入井记录和资料,转移尸体,相关人员逃匿。
四是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依法维护安全生产权益的意识普遍增强。
群众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投诉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群众信访、上访的热点之一。
二、当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消极执法或行政执法不作为等行为依然存在,对违反安全生产行为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现象也依然存在,各地之间、各级安全生产执法机构之间的执法工作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软、硬件还缺乏坚实的基础,纵观全省、全国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生产执法难的问题。
(一)长效机制未建立完善,从而影响执法监管。
有些地方政府对群众反映的安全生产问题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少数职能部门放松日常监管,依赖专项行动,经常性的工作靠突击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建立解决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工作比较被动。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派出了240多人组成的15个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到17个省进行为期100天的督查。
在基层发现了412处违法违规的问题,发现了308处重大安全隐患,并且对75个生产经营单位当场责令停产整顿。
督查中发现许多企业的根本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有的企业前几年就查处过,又恢复生产,严重影响安全生产执法形象。
(二)技术规范和相关条文不健全,从而影响执法监管。
依法行政讲究的是科学执法、规范执法。
然而,当前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对某一行为施行行政方式无明文规定。
如:建筑项目“三同时”要求,高危行业有法规,一般企业如何进行“三同时”,不进行“三同时”如何处罚,如何前置指导关;又如《安全生产法》中相关条款已经和近期颁布的法律法规不配套,如何保障公平、公正执法,等等问题极大地损害了现场执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各行各业的安全审批实施细则,均无明确的定义及标准,致使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技术规范,由此无端造成工作的被动。
(三)行政处罚不规范,从而影响执法监管。
有些地方较普遍地存在不按行政处罚程序办的问题。
遇到上级领导打招呼、批条子时,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
而行政处罚不经集体讨论决定,行政复议不经复议小组核审,仅只少数领导说了算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外,处罚程序不完善。
常常以“特事特办”或“办公会议”的形式,去代替执法,导致处罚幅度难掌握,人情难推却,执法难到位。
甚至出现对于同一违法单位的同一违法行为,部门与部门之间、特别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处罚尺度明显不一。
到现场取证材料,如照相、摄像以及现场采集的实物证据等,未依规定编号、归档或登记的,更时有发生。
行政处罚的主观随意性及不规范性,已经影响安全生产执法的合法性、科学性与准确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影响执法监管。
以情代法、以罚代法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部门利益,包庇袒护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甚至为企业通风报信,外省有些职能部门已经发生违反党风廉政建设的典型案件。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单位放松了对执法人员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个别执法人员放弃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五)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从而影响执法监管。
个别地方和少数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重经济、轻安全,盲目引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淘汰生产工艺的企业,形成了引进容易、规范难;上车后补票难、关停更难的困难局面,对执法工作不支持,甚至干预执法,各类安全生产问题和隐患久治不愈。
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消极保自己的“帽子”、“票子”,不敢碰硬、不敢执法、不愿执法。
不少基层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存在“查了也处理不了”的顾虑,松滋市委书记多次提出“安全执法无禁区、安全监管无特区”,有效克服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但纵观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对开发区不敢查,对重点保护企业不敢查,领导不点头的不敢查,查过一次但处理不了的不敢查,造成工作被动。
问题的根源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要领导安全意识淡薄,只追求政绩,不考虑对安全生产的损害,表面上经济指标上去了,实际上给当地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
(六)企业管辖层次不清,从而影响执法监管。
虽然安全责任“属地管理原则”三令五申,但实际中却无法得到落实到位。
一个省属或地区级企业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其所在地的政府以及安监部门不是进行处罚,而是多方面进行协调;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投资的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基层安监部门门只能想办法打些擦边球,不能认真履行职责。
这个尴尬的执法困境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在我国,行政级别高,意味着权限大,行政资源丰富。
由于有这样的级别距离和权力限制,地方政府官员、安监执法人员跟他们连平等对话都做不到,更谈不上监管执法了。
三、影响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主要因素安全生产执法不单纯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问题。
目前,我们安监系统执法难不是一个个案,从许多资料反映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一)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是影响安全生产执法的根本因素。
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基层地方政府的决策导向。
不少地方领导仍认为GDP是硬指标,安全生产是软指标、没指标;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健时不要。
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年年层层下达的招商引资硬指标,最后只能引进安全生产“老大难”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手段名目繁多:政府降低门槛招商引资不让查,借助权威机构不许查,出台土政策不准查,为企业挂牌保护不能查;所以,基层安监部门在执法中不得不有所顾虑,存在着对新建开发区不敢查,对重点保护企业不敢查,领导不点头的不敢查的怪现象。
(二)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是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直接动因。
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人(企业法人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工具(技术装备和生产水平落后)两大重要要素,是当前安全生产执法面临的现实基础。
一些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具体表现在:一是土法上马的小企业偷天换日,蒙混过关,屡禁不止。
二是大企业将减少投入作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捷径”,这里既有企业受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受土小企业违法生产的不正当竞争挤压,造成价格扭曲的因素。
三是结构性调整战略没有规划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些地方开门迎客,“不问出身”的短期行为严重,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依然红红火火,经多次整顿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诸多工作障碍是影响安全生产执法的主要因素。
在体制方面,一是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逐级弱化,国家兼任安委会主任的是政治局常委,省里是省长,地区级是常委,到了县乡级就是党委班子最后一位,管安全成了烫手的“山芋”,形成了办事无权威、干事无地位;二是安监执法时刻受到地方“制肘”。
安监部门是地方政府部门,不是一条边管理体制,难免受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影响大,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
目前,我国县(区)一级的安监部门受“位子”、“票子”的影响,往往造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
在机制方面,一是缺乏事前监督机制。
许多安全生产违法问题都是决策不当造成的,仅靠安全生产执法的事后监督,难以奏效,应加强事前防范,预防为主,完善安全生产前置把关部门责任追究制。
二是部门联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国家局倡导和推广部门联合执法,的确在对下发动和增强行动效果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但在具体执法工作中,还没有形成联动制度,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和执法责任分工制。
三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对安全生产做得好的企业缺乏鼓励和重奖措施,对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企业缺乏处罚和追究措施,极大降低了安全守法成本,也对企业做好安全工作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特别是长期从事安监执法的一线人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待遇低,我作为基层一名监管人员,对每天24小时提心吊胆的心理压力和对支付长年不关通讯工具的经济压力,以及爬山涉水的身体压力深有体会。
在法制方面,一是行政处罚难到位、抓手少,影响了执法力度。
有的企业存在安全隐患和问题,而法律法规多数规定先整改,企业就产生了侥幸心理、冒险主义,在安全生产生产问题上能拖就拖、逢检查就躲,想法设法与监管人员玩“猫与老鼠”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