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PS 面板终端客户的分布
中国中小型显示面板数据

国内中小尺寸LTPS/AMOLED面板厂商产能发布时间:2014-12-30从全球来看,据研调机构WitsView统计,全球低温多晶硅面板产能,将由2013年的580万平方米,扩展至2016年的1170万平方米,产能面积成长2倍以上。
WitsView资深研究经理范博毓指出,2015至2016年,主要面板厂陆续规划新增低温多晶硅(LTPS)产线,集中在5.5与6代线产能的扩充。
在智能手机终端领域,中国大陆是全球主要的制造基地,占到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
所以在智能手机用LCD面板方面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2014年智能手机用LCD面板预计达到3.71亿片,2015年将达到5.22亿片,到2018年将达到6.45亿片。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日益发展,低端非晶硅显示面板所占市场份额日益减少,而LTPS显示面板、Oxide显示面板以及AMOLED面板所占的市场份额日益扩大。
2011-2016年智能手机用a-Si面板PPI增长趋势 a-Si面板市场份额在不断受到挤压萎缩外,除了LTPS面板,中小型Oxide液晶面板的增长率也较快。
特别是日本夏普的IGZO面板量产后,供应给华为、小米等大陆手机品牌厂商的产能逐渐增大,未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显示面板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大。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用Oxide面板PPI大多处于300-450之间,未来这一PPI 段位将逐渐向上延伸市占率。
2011-2016年智能手机用LTPS面板PPI增长趋势据Displaysearch数据统计和预测,以2014年为界限,2011-2014年期间,150-200PPI、200-250PPI、250-300PPI这三个段位手机用LTPS 显示面板PPI急速减小。
从2014年起,300-350PPI成为LTPS显示面板的主流,但未来两年,350-400、400-450以及500PPI以上的LTPS 显示面板的市场份额急遽增加。
中小型Oxide液晶面板的增长率也较快。
研调:面板业启动LTPS扩产潮,市场竞争料趋激烈

研调:面板业启动LTPS扩产潮,市场竞争料趋激烈由于2015 年到2016 年主要面板厂陆续规划新增LTPS 产线,集中在5.5 与6 代线产能的扩充,对此,TrendForce 旗下光电事业处WitsView 资深研究经理范博毓预估,整体LTPS 产能面积将由2013 年的580 万平方米,一路扩展至2016 年的1,170 万平方米,亦即产能面积将膨胀2 倍以上。
WitsView 指出,由于中小尺寸产品需求热度不减,加上手机规格持续提升的带动下,拥有LTPS 产能就等于抢下未来中高阶手机市场的入场券,亦因而吸引更多面板厂竞相投入LTPS 产能的投资,竞逐中高阶产品的开发。
范博毓表示,LTPS 产品生产难度更高,需要花更多时间在良率的提升。
LTPS 产线在量产后,取决于面板厂技术水准的高低,需要花费半年至三个季度的时间提升良率,意味新增产能实际在市场发酵的时间有可能会递延。
但小尺寸手机市场在2014 年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阶段,强调高CP 值的中阶手机大量问世,开始压缩小尺寸面板的获利空间,势必会对投资LTPS 的后进厂商造成一定的压力。
以目前主要中高阶手机面板供应商来观察,WitsView 认为,日系供应商日本显示器依然在LTPS 全球产能有30%以上的市占率,除了稳定供给苹果外,势必要寻找其他出海口去化庞大的产能。
日本显示器拥有技术能力的领先优势,结合旗下台湾显示器的销售管道,近年已逐渐在中国市场打开能见度。
但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也让日本显示器不得不采取积极的降价策略,除了以先进者优势试图抢占更多的中高阶市场占有率外,也能一举拉开与后进者的差距。
至于2015 年韩系供应商三星显示器在自家高阶手机需求放缓下,势必开始积极外卖AMOLED 手机面板;同时在a-Si 制程的持续演进下,部分面板厂也会尝试挑战ppi 400 以上的a- Si(非晶矽制程)-Full HD 机种;再加上日本显示器积极的降价策略的带动,WitsView 预期2015 年小尺寸手机面板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竞争分析了解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竞争分析了解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IT行业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
为了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了解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市场份额、产品定位、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对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一、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衡量一个公司在市场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占有量的指标。
在IT行业,市场份额往往与公司的规模和影响力密切相关。
目前,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有苹果、微软、谷歌等。
苹果在智能手机和电脑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表现出色,其独特的设计和用户体验一直是其竞争优势。
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领域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市场份额,而谷歌则在搜索引擎和云计算领域独占鳌头。
二、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一家公司在市场上定位自己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IT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各有特色。
例如,苹果注重创新和独特的设计,提供高端的用户体验;微软注重功能和易用性,提供广泛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选择;谷歌注重互联网技术和搜索引擎算法的优化,提供高效的搜索服务和云计算平台。
三、创新能力创新是IT行业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都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苹果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著称,每年推出的新产品都备受关注,并带动了整个市场的变革。
微软也在不断推出新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谷歌则通过不断研发新的搜索算法和推出新的云计算服务,提供更好的技术和服务。
四、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是一个公司在市场上树立起的声誉和形象。
在IT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品牌影响力巨大。
苹果以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忠实的用户群体而闻名,其产品上市时就能引起一股购买热潮。
微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软件巨头,其品牌影响力也非常强大。
谷歌以其卓越的搜索技术和云计算服务,赢得了全球用户的信赖和好评。
总结:竞争分析是了解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市场份额、产品定位、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合适的竞争策略提供参考。
2024年人机界面HMI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人机界面HMI市场规模分析引言人机界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简称HMI)是指人和机器之间进行交互的界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普及,HMI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
本文将对人机界面HMI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市场概况人机界面HMI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行业。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人机界面HMI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稳定的速度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1. 技术进步的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机界面HMI的技术不断演进。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为人机界面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2. 应用扩展HMI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汽车、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
随着这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对HMI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扩展。
3. 用户体验的重视随着人们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对于友好、直观的人机界面的需求也在增加。
厂商们不断努力改进HMI的设计,使其更加易于使用和操作,以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需求。
市场前景和趋势1.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互联和远程控制。
这为人机界面HMI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远程操控家电、汽车、安防系统等,因此对于智能、方便的HMI解决方案的需求将会增加。
2.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人机界面HMI的形态。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技术,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响应用户的指令。
这将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 触摸屏的普及随着触摸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触摸屏在人机界面HMI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触摸屏不仅提供了更直观、更便捷的操作方式,还节省了物理按钮的成本和空间。
LTPS投资升温量产难关待破_孙鸿凌

中国电子报/2014年/6月/6日/第001版LTPS投资升温量产难关待破本报记者孙鸿凌近日,中国大陆又有两条6代LTPS生产线投资计划落地,一条是华星光电将在武汉建设6代LTPS(低温多晶硅)生产线,另外一条是友达昆山的液晶面板项目最终确定从8.5代线改为6代LTPS生产线。
与产能需求日趋饱和的8.5代线相比,LTPS不但代表了最先进的中小尺寸面板生产技术,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清华大学教授高鸿锦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虽然不担心中国大陆8.5代线产能过剩,但是再大规模投资高世代线必须要谨慎。
至于6代LTPS技术,现在我国技术储备还不成熟,厂商建线不能一哄而上。
我们要鼓励具备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的面板厂商先行,这才是我国液晶产业比较好的发展模式。
”电视面板需求疲软厂商转攻中小尺寸原本规划在中国大陆投资7.5代线项目的友达,在2011年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将其昆山龙飞光电项目升级为8.5代线。
然而,3年时间过去,中国大陆8.5代线快速崛起,而友达昆山项目却进展迟缓,这不得不让其改变策略,正式宣布将昆山8.5代线改为6代LTPS生产线。
然而,友达“弃高转低”的举动也让业界产生了疑问,中国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的产能真的过剩了吗?昆山龙腾光电执行副总李宏明对《中国电子报》记者分析说:“友达在大陆投资8.5代线的本意是就近供应,但是目前大陆已建和在建的高世代线已经多达8条。
如果友达继续拼这个市场,压力会比较大,而且投资回报率也不好。
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情况,友达在大陆建设6代LTPS 生产线不但有技术优势,而且市场潜力也比较大,把握性也会比8.5代线高很多。
”近年来,中国大陆不断加大8.5代线投资力度,让“产能过剩”的舆论不绝于耳。
一方面,电视面板利润逐步下滑,厂商日子并不好过;另一方面,全球8.5代线日益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大尺寸面板需求逐渐趋于饱和。
为增强液晶面板赢利能力,加快布局中小尺寸市场已成为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龙腾光电等厂商的普遍做法。
液晶显示行业研究报告

液晶显示行业研究报告篇一:中国液晶显示屏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核心内容提要市场规模(Market Size)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
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
本报告的第三章对液晶显示屏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
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
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市场份额是企业判断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无数大中型企业讨论和制定市场战略的重要依据。
对市场份额的研究,又分为总体市场市场份额和目标市场市场份额,本报告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中国市场即为总体市场,而某些特定的省、市则为目标市场。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
显示面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显示面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显示面板行业产业链概述显示面板行业上游企业包括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组装零件供应商。
显示面板下游应用市场包括电视、智能手机及电脑与平板市场。
电视市场为LCD显示面板的主要应用市场,由于电视尺寸逐渐增大,电视对LCD显示面板的需求面积占比逐年提高。
智能手机市场为OLED面板最大的应用市场。
2018年,全球88%的OLED面板流向智能手机市场。
二、显示面板行业市场规模显示面板行业周期性强。
从供需角度分析,新显示技术的诞生会形成短暂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及机构布局显示面板行业。
新投资带来显示面板行业产能迅速扩张,导致生产过剩、价格下跌及产业衰退的情形,但价格下跌亦会推动显示面板需求扩大,衰退期产能缩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又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如此循环往复。
在价格方面,2015年18.5寸的LCD电视显示面板由54美元大幅下降至38元,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高达1050亿美元,并开启新一轮的上涨趋势,而2017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攀升至1200亿美元。
但是随着价格的上升,显示面板的市场规模回开始回落,到2019年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回落至1000亿美元。
三、显示面板行业政策分析显示面板行业为国家重点扶持行业。
2012年8月,中国科技部颁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并提出“着力突破液晶显示和等离子显示的产业瓶颈和行业模式。
培育一批液晶显示和等离子显示龙头和产业集群”。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颁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明确指出将新型显示器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年3月,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联合颁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并强调“加强4K/8K显示面板创新,发展高精密光学镜头等关键配套器件。
”四、显示面板竞争格局2020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8.04亿片(玻璃口径),同比-3%。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一、技术发展历程在2013年FPD峰会上,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将显示技术进行了一个分类,将CRT 和PDP归类为真空显示;把TFT-LCD、AMOLED、柔性显示等归类为半导体显示。
半导体显示是指通过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最小显示单元的显示技术统称。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TFT阵列等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显示单元状态;二是主要应用非晶硅(a-Si)、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材料(Organic)、碳材料(Carbon Material)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材料;三是主要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
与半导体显示技术和产品相关的材料、装备、器件和相关终端产业链统称为半导体显示产业。
王东升总结LCD替代CRT、PDP的原因为“TFT-LCD脱颖而出是因为它顺应了半导体技术替代真空电子技术这一历史大趋势。
”1.1从CRT到LCD/PDP:平板显示与球面显示的竞争1897年CRT诞生,CRT包含一个能够通过电子束触及磷光表面创造出图像的真空管。
之后,此项技术被用于早期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图像,一直到20世纪80-90年代CRT逐步被LCD显示所替代,到目前为止CRT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1964年首个LCD(液晶显示器)和首个PDP(等离子显示器)双双问世。
LCD技术使得平板显示成为可能。
1972年首台液晶电视的诞生。
2005-2006年LCD液晶显示的销售份额超过CRT,成为显示主流技术,到2010年市场上已基本没有CRT产品。
CRT被淘汰的原因:由于本身重最重且很厚,加之结构(阴罩技术的限制)三基色荧光粉不能做小,因此无法实现屏幕大型化和轻便化以及像素性高清晰显示(只能达到800×600像素),还有闪烁、X射线辐射、几何失真、清晰度和亮度不高等缺陷。
CRT无法在新兴市场-笔记本电脑屏幕取得竞争优势,不能适应大屏化、轻便化与高清化的要求,同时非常成熟的技术也无法取得更多的技术红利,迫使厂商在性能不完全占劣势的情况下完全停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蘋果與中國大陸品牌使用73%的LTPS與Oxide面板
眾所皆知,一直以來蘋果對於iPhone智慧型手機面板的要求非
常之高,連AMOLED面板都無法滿足蘋果的需求,而只有使用低溫多晶矽面板才能符合蘋果要求,也就因為如此,蘋果iPhone成為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最大的採購商。
根據NPD DisplaySearch預期,2 014年蘋果針對iPhone 5、iPhone 5S與iPhone 5C將採購9,600萬片面板,以至於即將到來的iPhone 6將採購9,800萬片面板,這樣出貨量將占所有低溫多晶矽以及金屬氧化物面板37%的出貨比率,成為這類高解析度液晶面板的最大使用者。
除了蘋果之外,中國大陸品牌廠商也大幅度使用Full HD解析度的智慧型手機液晶面板。
包括小米、華為、Oppo、聯想、步步高以
及其他中國大陸品牌商,於2014年合計將占所有低溫多晶矽以及金屬氧化物液晶面板36%的出貨量。
因此,兩者加起來一共貢獻73%
的比率。
NPD DisplaySearch指出,2014年低溫多晶矽以及金屬氧化物
液晶面板出貨量占所有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量26%,年成長率達8%。
至於非晶矽液晶面板的出貨量則持續萎縮中。
預計2014年,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總出貨量將可達4.67億片,而金屬氧化物液晶面板出貨量達4,200萬片。
除了蘋果自己本身控制自己採購之外,許多液晶面板廠商相繼看中中國大陸手機廠商的需求,因此夏普的高解析度金屬氧化物液晶面板已經出貨給小米等公司。
日本顯示器公司則是透過台灣顯示器公司布局中國大陸市場,友達及群創的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出貨量亦有不錯的成績。
至於,中國大陸本土面板廠商天馬,也在中國大陸廈門設置5.5代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生產線,並獲得不錯良率且開始量產中。
總之,隨著中國大陸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市場愈來愈蓬勃發展,面板廠商將持續注入低溫多晶矽產能投資。
預估到了2016年底,全中國大陸將至少有6座6代線以及1座5.5代線生產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的工廠。
表一、採用低溫多晶矽與金屬氧化物TFT面板之廠商比率
Source : NPD DisplaySearch,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