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状分析_罗森林

合集下载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况调查报告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况调查报告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况调查报告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况调查报告引言全科医师是社会健康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现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一、背景介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进行的系统性培训,旨在培养医生掌握临床、预防、康复等全方位的医疗技能。

全科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重要角色,能够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也能解决一些基本健康问题,是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关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和10次访谈记录。

三、调查结果1. 全科医师培训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科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技能、预防保健、卫生管理等方面,但对于康复技能的培训相对较少。

这导致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常常需要转诊至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造成资源浪费和患者的额外负担。

2. 全科医师培训时间长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科医师的培训时间长度普遍较短,通常为1-3年。

但从培养医生全面发展的 perspectory 上来看,这个长度实际上不够长。

需要更加充分的培养和训练,才能使全科医生具备全面的医疗能力。

3. 全科医师培训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全科医师培训机构主要包括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型综合医院等。

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这使得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对脱节。

4. 全科医师培训师资力量调查结果显示,全科医师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

少数培训机构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但大多数培训机构由于薪资待遇等原因,导致师资力量不断流失,且高水平医生教学不积极。

5. 全科医师培训评价体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科医师培训评价体系相对滞后。

常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缺乏对医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这导致部分医生可能在理论知识上成绩优秀,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不佳。

四、存在的问题1. 培训内容不全面,导致全科医师在康复方面能力不足。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医疗服务面临着重大挑战,全科
医学教育培训十分重要。

诚然,近年来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已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和问题。

首先,评价体系欠缺完备,导致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相较于全科医学专业,护理和其他医疗职业在教育培训上质量要低得多。

其次,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受到地缘政治环境约束,仍存在校
外限制。

许多院校只开设前瞻性课程,并非定量化专业课程,而且缺
乏及时密切的学生管理。

最后,改革有待加快,支持水平落后,全科
医学教育培训乏力。

为了改善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水平,必须加强专业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加强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提高师资力量等方面的
改革。

此外,应完善全科医学研究机构及社会咨询机构的建设,提升
实践能力,并提供科研支持,完善全科医学书籍和论文的出版发行系统。

总之,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作为实现全科医学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
部分,亟待进一步加强。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重组政策,改善专业
评价机制,支持学校实践活动,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之改革和发展。

全科医生培训情况汇报

全科医生培训情况汇报

全科医生培训情况汇报
近年来,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我院积极开展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

现将培训情况进行汇报。

一、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学知识、基本医疗技能、医患沟通技巧、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培训工作,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临床实践、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全科医生们得以全面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

三、培训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全科医生们的临床医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基本医疗技能得到了提升,医患沟通技巧得到了改善,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实际工作中,全科医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疑难杂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四、培训后续。

为了巩固培训效果,我们将继续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定期组织临床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五、培训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全科医生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不懈努力。

以上就是我院全科医生培训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和指导,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科医生需求分析与培训现状

全科医生需求分析与培训现状

全科医生需求分析与培训现状目前国家和社会对全科医学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全科医生需求分析出发,对全科医生的培训现状入手,提出了发展全科医学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标签: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的”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精神,本着”依靠领导、抓住契机、开拓进取、充实内环境、拓展外环境、创造特色”的专业建设原则,全国各大医学院都大力开展了全科医学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但从目前国内对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全科医生还相当缺乏,不能全部依赖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还需要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对相关医生进行科学培训,使得其他专业医生能够很好地向全科医生方向发展和转变,以此弥补我国全科医生人才的缺失。

1全科医生需求分析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上世纪60年代,全科医学由欧美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

1988年,台湾也正式将全科医学作为重要学科来发展。

据调查,英国、加拿大的全科医生约占医生总数的40%~50%,台湾每年有150~180名全科住院医生训练名额,约占全台湾医学院毕业生的14%,在所有科别中居第四位。

事实上国际有关研究表明,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疗体系可以解决>95%的疾病,只有3%~5%的患者需要经由全科医生,转诊给其他专科医生做进一步诊治。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实施者,是每个服务对象的健康代理人,其服务涵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对象及其所涉及的生理、心理、社会各层面的健康问题。

全科医生相对其他专科医生而言,是医学领域的通才医生。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不同之处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服务理念、对象、内容和范围等方面,还源于他们各自的医学教育背景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上的差别。

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状分析

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状分析
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提 出相 应改进对策。
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促进城市社 区卫生事业的发
我 国骨 干 全 科 医师 岗位 培 展。207年 卫生部下发 了各类全科 医师培训 大纲,并在 我国 0 中西部 2 2个地 区,计划 5年 针对社 区卫 生服务机构 中 “ 现从 训 现 状分 析 事 医疗工作的注册执业医师,并 同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主
【 btat A s c】 r
0 jci T vl t pat al tes ts bet e oea ae rcc y h t u v u i l a
qu ft e ta nngo o e g n rlp a tto e s M e ho W e i— oo h r i i fc r e e a r ciin r . t ds n tr iwe u iaiey 2 tan e , 1 t a hes n 1 ma a e eve d q a ttv l 2 r i e s l 0 e c r a d 4 n gr s i v li n t e ta nn n ovng i h r i ig. R e u t Thee wa a k o oe c ur s ls r s a l c fc r o - ssa u e bo t” t a e a d g n r r am e to y po ua in”;t e he c r n e e a te t n fke p lto l h b s so ln c n o a e fc iia a d c mmunt r ii g we e s tup i e to f l i ta n n r e n s cin o - y
维普资讯

l3 ・ 10

全 科 医学 教 育 ・

医院骨干医师培训情况汇报

医院骨干医师培训情况汇报

医院骨干医师培训情况汇报
近年来,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医院骨干医
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特向领导和同事们做一次医院骨干医师培训情况的汇报。

首先,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医院领导
多次强调骨干医师的培训工作对于医院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医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内容丰富多样,覆盖面广。

我们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
名专家学者来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涵盖了临床诊疗、医疗管理、医患沟通、医疗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提升了医师们的专业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此外,医院骨干医师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采取了
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学术讲座、临床实践、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让医师们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同时,医院骨干医师培训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医师的一致好评。

通过培训,
医师们的临床诊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后,医院将进一步完善骨干医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医师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工作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医院的
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培训工作,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张红霞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4期【摘要】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问题所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全科医师能力和待遇,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89-02一、引言全科医学起源于欧美,被称为家庭医学。

我国引入这一概念时间较短,是国家对卫生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相关的宣传工作都不到位,导致社会群众对全科医师的存在不甚了解,国家对全科医学的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

在此背景之下,加强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师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1.全科医学认识不到位,制度建立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全科医学和医师设置都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相关制度建立不完善,没有建立良好的准入制度,没有形成良好的统一模式。

全社会对于全科医学认识不具有普及性,我国的全科医师培训工作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不过目前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培训体制相比依然具有很大差距,上升空间很大。

2.没有认识到全科医学重要性,培训措施不到位。

全科医师对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性人事不到位,调查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员任务自身存在对于全科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也是影响个人参加全科岗位培训的最重要因素。

另有调查表明有些全科医师学院不愿意向其他人推荐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导致全科医学发展前景惨淡,同时这也受到医保体制、居民传统观念以及全科医师的工资收入等问题的影响。

3.上级对培训的监管不严格。

一些地区存在着领导对全科医师培训没有重视的情况,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培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进行全科医师培训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认识不到位,种种因素均早晨培训实施过程存在漏洞,培训质量差的问题存在,也导致培训学员对全科医师培训重视度下降,对此工作产生偏见,进而对其产生了抵触情绪。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对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由于部分医生没有及时转变思想,加之基地带教培训不具有针对性,从而对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为此,本文针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现状,重点分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师资培训、按需培训、重视公共卫生能力培训等角度分析了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的提高,并满足相关全科医生的岗位需要。

【关键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现状;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087-02目前,全科医生作为综合性的医学人才,在基层医疗机构负责预防保健、诊疗常见疾病以及进行健康管理等工作。

在诊断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综合诊疗,从而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的形势下,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疗卫生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基础上,全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将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1]。

另外,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下发了《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不仅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也对其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指明了方向。

此外,我省也在2011年底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比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以上文件规章的制定,将有助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发展[2]。

为此,笔者结合我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重点分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师资培训、按需培训、重视公共卫生能力培训等角度分析了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高一定的建议。

1.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笔者对我市基层卫生机构进行了调查,在全科医生中,本科学历者的比例为27.5%,中专以及大专学历者的比例则为69%;在职称上,90%的全科医生为初、中级职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学教育· 【编者按】 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于2007年8月启动首届骨干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本专题通过对参加培训人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定性访谈,分析了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培养现状,同时对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进行评估性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

作者单位:400015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罗森林);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何坪,李曼霞)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状分析罗森林,何坪,李曼霞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培养现状。

方法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22名、教师10名、管理人员10名和重庆市卫生行政相关部门人员4名进行定性访谈,以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 理论、临床和社区分段培训脱节,培训基地与师资“力不从心”,教学计划与大纲有缺陷,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

结论 教学计划和大纲有缺陷,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力,培训管理不力是影响培训工作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骨干全科医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72(2008)07A-1130-03O n -t h e -j o bT r a i n i n go f C o r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A n a l y -s i s o f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i nC h i n a L U OS e n-l i n ,H EP i n g ,L I M a n -x i a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l l e g e ,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1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p r a c t i c a l l y t h e s t a t u s q u o o f t h e t r a i n i n g o f c o r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Me t h o d s W e i n -t e r v i e w e d q u a l i t a t i v e l y 22t r a i n e e s ,10t e a c h e r sa n d 14m a n a g e r s i n v o l v i n g i nt h e t r a i n i n g .R e s u l t s T h e r e w a s a l a c ko f c o r e c o u r -s e s a b o u t "t h e c a r e a n dg e n e r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k e y p o p u l a t i o n ";t h e b a s e s o f c l i n i c a l a n dc o m m u n i t y t r a i n i n g w e r e s e t u p i ns e c t i o no f -f i c e s ,w h i c hw a s n o t s u i t e dt ot h ea c t u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m e d i c a l s e r v i c e p a t t e r n s ,t h e t e a c h e r s ′k n o w l e d g e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m a n a g e r s ′a w a r e n e s s ,t h e t r a i n i n g f o r m s a n dt h e t e a c h e r s ′a b i l i t i e s o f l e a d i n g -t e a c h i n g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d e f e c t i v e n e s s i nt h et e a c h i n gp l a n s a n dt e a c h i n gg e n e r a l o u t l i n e ,t h e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i nt h es e t u po f q u a l i f i e d b a s e s a n d t e a c h e r s ,a n d u n f a v o r a b l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r e t h e m a i nc a u s e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t h e t r a i n i n g . 【K e y w o r d 】 C o r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T r a i n i n g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五部委《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我国全科医师培训,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2007年卫生部下发了各类全科医师培训大纲,并在我国中西部22个地区,计划5年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现从事医疗工作的注册执业医师,并同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或5年及以上高年资医师”,开展为期10个月的骨干全科医师医师培训[1]。

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按照国家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于2007年8月启动首届23名骨干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通过实践发现在教学计划、实训安排、培训方式和培训管理上均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我们对参加培训人员、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性访谈,分析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培养现状。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22名参加2007年骨干全科医师培训的学员(有23名学员参加培训,1名学员因休产假未参加),学员来自20个区(县)的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39.13%,主治医师占21.74%,平均年龄32.6岁,平均工龄6.5年。

1.1.2 全科医学教育中心理论教师和基地带教师资各5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有3年以上从事本专业教学经验,平均年龄36.2岁。

1.1.3 来自10所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的管理者10名和重庆市卫生行政相关部门人员4名,平均年龄47.5岁。

1.2 培训形式与内容 严格执行2007年卫生部颁发的大纲,采取脱产培训。

理论培训1个月,完成“全科医学基础、医患关系与交流技巧、康复医学、心理卫生、文献收集及利用、常见症状鉴别诊断、临床岗前培训”6门课程160学时的教学,除“文献收集及利用”为上机考试外,其余课程均采取笔试考核。

理论考核合格后集中临床与社区实训9.0个月。

学员分别分配至10所经重庆市卫生局认可的临床实训基地和8所社区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轮转内科4.0个月、急诊科1.0个月、外科0.5个月、院前急救0.5个月、妇产科0.5个月、儿科0.5个月、传染科0.5个月,选科0.5个月和社区培训1.0个月,填写实训手册和基地鉴定。

最后结业综合测试理论和技能(抽查2项),完成培训计划。

1.3 方法 采用定性分组访谈岗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开展分析。

2 结果2.1 理论、临床和社区分段培训脱节 全科医师的理论、临床和社区基地各有其优缺点:(1)理论培训基地在高校,了解全科医学理论,但缺乏临床工作和社区实践。

(2)在三级医院的临床培训基地,培训能力较强,但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

(3)社区培训基地有丰富的社区实践经历,但培训能力较弱。

所以,当前理论、临床和社区分阶段培训没·1130·有充分发挥各培训基地优势,理论培训与实践教学脱节,难以达到骨干全科医师培训的目标。

2.2 培训基地与师资“力不从心” 临床基地多数为三级医院,其专科医疗与全科医师培训目标有冲突,71.5%的师资未系统学习过全科医学知识,带教老师不固定,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全科医学特点不突出。

88.0%的社区基地从未参与教学工作,无专门的管理部门,符合条件的师资较少,开展培训的能力较弱。

2.3 教学计划与大纲有缺陷 骨干全科医师培训与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计划相比,增加了实训时间和内容,强化了技能培训。

但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要的“重点人群保健”、“全科医疗”核心课程。

由于学员来自基层医院,临床理论知识较为缺乏,除加强实训外,仍需强化理论,以综合提高学员理论水平和社区卫生岗位的适应能力[2]。

2.4 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 83.9%的培训基地管理者未参加全科医学知识学习,缺乏具体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考评细则等,如学员身份、待遇及地位等。

尚未建立基地长效监督考核制度,普遍存在重培训机构准入、轻培训工作的现象。

因此,我国骨干全科医师通过理论、临床和社区培训分段培训存在有缺陷,培训基地和师资“力不从心”,培训计划和培训管理不完善是影响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培训效果的主要原因。

3 讨论近年有学者报道我国全科医师培训在培训形式、课程设置、师资和基地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3]。

本研究发现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培训在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

3.1 现有实训基地和师资对全科医师培训不适应3.1.1 轮转安排困难 突出表现为轮转科室多、时间短、要求高的矛盾。

除内科4.0个月、急诊1.0个月外,其余妇产科、外科、传染科、院前急救科及儿科均为0.5个月,轮转科室多而时间短,学员对科室情况刚熟悉就离开,不利于连续性管理病人。

特别是0.5个月的儿科培训放在儿童医院(因部分综合性教学医院没有儿科),由于分科太细,每科轮转只有1~2d,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3.1.2 学员的身份不确定 由于培训学员的身份在卫生部下发的培训大纲中没有明确说明,加之轮转科室多而时间短,所以,临床各轮转科室均将培训学员按实习生或参观者对待,未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管理病床,致使学员动手机会不多,不利于技能培训。

3.1.3 专科医疗与培训目标间冲突 三级医院大多为疑难重症,缺乏社区常见典型病例,培训内容专科性很强,虽然学员对这些内容比较感兴趣,但不符合全科医师培训目标和岗位要求,也不适用于社区基本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