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球村里去采风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教案2 新人教版

到民间采风去【课前展示】海南省的西北部,有一个仅有面积1317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小县叫临高县,全县通讲一种方言“临高话”,这种语言比较独特,至今语言专家也没弄清是从属何种语系。

临高方言只有口头语,没有反映本语言的文字。

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字。

用临高方言读书(汉文字),语音跟普通话差不多,懂普通话的人一般都能听懂,如普通话的“你去哪里”,临高方言改为“nikinali”,所以外地到临高工作的同志说,临高话一半是本地话,一半是普通话。

从语法结构看,一般把形容词、副词置于名词、动词之后,构成倒装的语法形式。

主要是定语与中心词倒装。

如:也有少量状语与中心词倒装,如:【创境激趣】临高方言和谐、含蓄、风趣,容易引起共鸣。

这种通俗朴实的语言,扎根于群众中,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对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播信息,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这种临高方言的语系归属,一直到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它是“西江黎话”(《琼台志》);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泰汉语的混合物”(德国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有人还说,“与缅甸语颇相似”(陈明枢《海南岛志》)。

但根据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分队和1980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民族识别调查工作组的调查,初步结论是,临高方言不是黎话,也不是“黎、泰和汉语的混合物”,而是具有“古越语的成份”,“属于汉藏语系峒泰语族壮泰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壮语十分接近”。

【自学导航】简析:本文介绍了小作者家乡临高独具特色的方言形态。

全文语言凝练,说明方法多种多样。

比如借助列图表、举例子、作比较等,明确地说明了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和联系。

在说明人们对家乡方言的研究状况时,又运用了引用的方法,使读者对临高方言的研究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春节”溯源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3-2地球村里去采风(第1课时)

3-2地球村里去采风(第1课时)
学生介绍太阳门
1.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这么巨大的石块是怎么运输的??
2.小结:对,他们的手工艺非常精湛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的赞美,而且这些民族服饰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板书:聪明才智
学生介绍比萨斜塔
1.提问:你们知道在比萨斜塔上进行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么?
2.小结:看来有些建筑不但因为自己独居特色的建筑风格受到世人的注目也会因为一些有趣的故事被人们记住。
3、板书文化遗产
学生介绍泰姬陵
1.提问:泰姬陵的建筑风格是什么风格?
2.小结:泰姬陵的建筑风格是因为当时在印度地区盛行伊斯兰教,看来很多建筑物的建筑风格会受宗教影响,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惊叹在气候炎热,雨水如柱的印度地区经过几个世纪的风吹雨打泰姬陵依然完好无损,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多大了。
板书:民族文化
2.提问:经过投票选举,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位?你们谁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啊?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批注
学生小结
小结: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每一个建筑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的建造了这一个个让后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奇迹,难道我们不应该骄傲自豪么!作为一个后人我们不仅应该赞叹也应该去保护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授课时间:第10周
课题
3-2地球村里去采风(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独具特色的建筑与民居,感受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差异。
2、培养学生分析社会事物的能力。
3、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建筑与民居的特点,认识它们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关系。
教学
重点
学习和了解不同特色的建筑与民居

3地球村里去采风

3地球村里去采风
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冰雪小屋
(3)交流你搜集到的其他民居资料
师出示相关的图片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各国千姿百态的建筑形式,感受民族文化、历史、地域、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感受各国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
三、总结2分
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欣赏,也可以补充
1、欣赏中国古今名胜建筑图片
中国民居
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地球之大,无奇不有。世界各地的建筑千姿百态,它们浓缩了人类的智慧与想象力,所展现出来的奇特与华美是我们所不能想象得到的。有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们从中去感受一下吧。
二、新授28分
1、世界各地具有特色的建筑
自读63页,了解莫斯科红场、美洲太阳门
教案
总第页
课题
主题二
地球村里去采风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
第1课时(共2课时)

学பைடு நூலகம்


1、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2、通过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体验活动等,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建筑风格、节日的习俗、服饰文化与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多元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
教具
文字资料、图片
具有特色的世界建筑
学法指导
通过欣赏、讲故事、神话、讨论交流、探究了解各国千姿百态的建筑形式,感受民族文化、历史、地域、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感受各国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




各具特色的建筑与民居
冰屋、水城高脚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研讨课教案_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研讨课教案_7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

2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继承和传承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

3.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养分。

二、教学设想:1、家乡素描3、节日溯源二、4、思考讨论三、教学过程:1、历史简介叶集区位于六安市西部,是六安市三个市辖区之一。

与河南省固始县交界,南依大别山、北临淮北平原,故有“安徽西大门”、“大别山门户”之称。

明永乐年间一叶姓人家在此立埠经商,叶集由此得名。

1998年12月,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2016年8月8日,成立叶集区,成为六安市辖区。

2、方言举例:A、“排场”一般指外露的铺张奢侈。

六安地区各地方言中含有体面、阔气、丰盛的意思,如:他结婚排场;又含有好看、漂亮、精致的意思,如:这姑娘长得排场,穿得也排场。

另外叶集方言中俏巴也是指漂亮、好、体面的意思。

如:她长的挺俏巴的。

这菜烧的俏巴。

B、“斗”普通话的涵义,方言中都具有。

在叶集方言中转义“做、吃”等的意思,相当于一个万能动词,如:斗饭、斗肉(吃肉)、斗架(打架)、斗棋(下棋)、斗烟(吃烟)、斗酒(喝酒)等等。

C、“日能”(弄)是窝囊、脏、乱的意思。

如:这个人真日能。

D、有些词很有地方特点,比如:“车子”叫拆子、“傻”叫来呆、“驼背”叫背锅子、“钥匙”叫锁耙子、“蝙蝠”叫鳖胡子、“帅”叫光棍,架相。

E、其他情况:猫叽(嘀嘀咕咕)、磨牙(小孩之间有纠纷)。

“就滴”通常是指是的、好的、行……等意思,如:这东西是你的答:就滴。

3、民俗风情a、春节农历每年的最后一晚为除夕。

除夕与次年的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民间习称“过年”,初一谓春节。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

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旧时为“送灶”之日,亦称“过小年”。

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去》设计及实录

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去》设计及实录

丽氛 围。欢快 而热烈 的音乐 与课文 内容 相得益 彰 ,很 快便 把 学生 引入学 习情境场 。接着 结合课 文 内容描 述夏之 景 , 生感受 到一种 直观 的视 觉冲击 ,很快进 入学 习兴奋状 态 , 完 全进 入课文所 营造情 境之 中。最终达 到批文 以入情 的效
多媒体使用策略: 接加以完成 。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众 :切 !
雅婷 :非也非 也 !中国人 讲究意 境,讲究 雅致 。 “ 一
只 鸭 ”未 免 太 俗 了 。我 看— — 众 :叫 什 么 ? 雅 婷 :就 叫 “ 江 水 暖 ” 。 春
众: “ 春江 水暖鸭先知 ”,妙 ! ( 大家不 约而 同竖起
了大 拇 指 。 )
思宇 :我 知道 了,给 雨花石命 名 ,不仅 要切合 内容 , 而且要给人 以美 的感受、美的联想 。 ( 评价 :雨花石 的命名 ,与 文学作 品、绘画 、雕 塑一
既 碗
人 的 诗 词 或 歌 曲 ,如 大 家 耳 熟 能 详 的 “ 是 一 颗 小 小 的 石 我
头 ……” ,也 可 以是 自己的原创 ,在诵读 歌唱 中诉 说对雨 花石 的热爱与眷念 。
【 动实 录 】 活

现将第二板块 “ 赏石”部分某小组的展示实录如下 : 玉兰 :雨花石聚 天地之灵 气 、孕万 物之风采 ,它是 一
并 表 述 喜欢 的 理 由。
1 充满整 个夏天 的是一种 紧张 、热 烈 、急促 的旋 律 。 .
( 热) 炎
2 课 后在小作本 上进一步修 改完善 “ 堂 反馈 ” . 课
( )的 内 容 。 二
2 火红的太 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麦浪翻滚着,扑 . 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 的汽车。 ( 照射 )

初二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家乡——欢歌的乐园到民间采风去作文

初二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家乡——欢歌的乐园到民间采风去作文

初二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家乡——欢歌的乐园——到民间采风去作文初二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家乡——欢歌的乐园_到民间采风去作文800字乐园,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为你感到自豪,我愿为你歌唱……那蕴满神秘的大山,那碧透人心的龙潭河水,那优美的传说,那朴素的风情,奏出了一曲充满生机的绿色旋律。

谁不知道乐园是山歌之乡?你看,农民都缠着头帕,穿着草鞋,一身山里打扮,一口浓重的乐园乡音。

虽然显得有点土气,但土家人的生活是美满的,心情是欢快的,嗓子是圆润的。

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党的政策是天平,左右两端都平衡……”那歌声汇入龙潭河,流进了长江、大海;那歌声从大山里飞出,越过千重关山,飞到武汉、北京……他们的歌声有泥土的气息,有乐园的韵味,有土家的风格,情真,质朴,生动。

我喜爱乐园,我爱乐园的歌。

当你走进乐园的村村落落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没有不喜欢歌的。

每年7月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乐园便举行山乡赛歌会。

男女歌手穿红着绿,云集乐园镇,这里霎时成了歌山歌海,热闹异常。

“乐园”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乐园。

歌声入耳,使人如醉如痴。

在赛歌会上,歌手们总要炫耀自己一番:“你歌没有我歌广,祖先埋在歌山上,大哥名叫歌师傅,二哥名叫歌秀才,我名就叫歌口袋。

”对方不等歌声落音,就接着唱道:“桑木扁担三尺长,挑起歌本到处唱,长阳唱到北京城,万首山歌献给党。

”若是男女对唱,则更是情深意长了。

女的唱道:“想唱山歌不怕羞,情哥哥你快抬头,先看山上花引蝶,再看溪边藤缠柳。

”男的唱道:“情妹唱歌哥抬头,歌声随着妹妹走,花引蝶来蝶恋花,藤缠柳来抱成球。

”男女合唱:“阿哥阿妹情意深,好比芭蕉同根生,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好比芭蕉心。

”阵阵歌声招来热烈的喝彩。

这一年一度的赛歌会,成了土家人的盛大节日。

其实平日里,土家人也同样爱唱歌,总是这山唱来那山和:“又有稻谷又有茶,采了头茶二茶发,割了早稻晚稻青,稻谷飘香麦抽芽。

”那一声声悠扬的歌声,飘过一山又一山,声声比糖水还要甜。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到民间采风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民间文化的基本概念。

2. 能够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收集民间文化素材。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民间文化知识进行写作。

1.2 教学内容1. 介绍民间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如何进行民间文化采风。

3. 分析民间文化素材的运用方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民间文化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进行民间文化采风的方法。

3. 能够有效地运用民间文化素材进行写作。

2.2 教学难点1. 如何深入理解民间文化。

2. 如何将民间文化素材巧妙地运用于写作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文化概念、采风方法和素材运用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采风和写作练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民间文化素材的运用。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民间文化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民间文化信息。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文化采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民间文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简要介绍民间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4.2 讲解民间文化概念1. 详细讲解民间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民间文化。

4.3 讲解采风方法1. 介绍采风的准备工作。

2. 讲解采风过程中的观察、采访技巧。

4.4 讲解素材运用方法1. 分析如何筛选和整理民间文化素材。

2. 讲解如何将素材巧妙地运用于写作中。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民间文化概念、采风方法和素材运用技巧。

2. 强调民间文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5.2 作业布置1. 完成一份民间文化采风计划书。

2. 选取一个民间文化素材,试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实践6.1 教学拓展1. 分享一些成功的民间文化写作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民间文化素材。

初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_到民间采风去700字

初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_到民间采风去700字

初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_到民间采风去700字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故乡的山,虽没有名山大川的巍峨,但也蕴含着江南特有的秀气。

山上绿油油的是庄稼,青翠挺拔的是松树,郁郁葱葱的是竹林。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走进这绵绵延延的大山,快乐的小鸟替你引路,幽香的野花为你提神。

抬头望望茂密的树冠,用力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站在山顶大声地和群峰交流......一切的一切,是那么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故乡的水,清澈:游鱼碎石,历历在目;柔和:涓涓细流,若趋若驻;悦耳:溪流潺潺,泉水丁冬。

常常是山傍着水,水依着山;山在水中走,水自山中流。

河中鱼虾成群,塘中鹅鸭戏水。

不愧为江南鱼米之乡。

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

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

你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

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

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

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

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等。

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会体验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故乡的物产是极丰富的,不说这里绝无仅有的历代王朝贡品--香榧,就是人们经常能吃到的东西,也别有一番风味:那一年四季都出产的笋--鞭笋、团笋、毛笋......再配上肉丝炒一碗家乡的年糕,便是最常见的待客点心了;还有山上长的罗汉豆,越冬的地瓜,都是孩子们最爱吃的东西。

故乡的饺子也与众不同,它用一种嫩草挤出的汁和着糯米粉做成,裹成的饺子皮呈鲜亮的青色,所以叫青饺,吃起来爽韧而不粘牙,又透着特殊的清香,真是味美无比。

正像某首歌中唱的:我的故乡山美、地美、水美,人更美,说起故乡的山水物产、风土人情来,真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各国民族服装的丰富多彩。
2、默读67-68页了解阿拉伯长袍、印第安人头饰、尼泊尔服饰的特点。
交流,同时出示相关图片欣赏。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看视频,欣赏世界各地服饰,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各国服饰的色彩斑斓、丰富多彩,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俗民风。
4、各国民族服饰的趣闻很多,,你了解到了那些,可以画画,也可以写写,和同学交流。
三、总结2分
各国节日融合了本国或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俗
看书判断填写
默读
引导学生感受服饰与各国人民的自然环境、审美、信仰有关。
看视频
写、画、交流
集体交流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视频
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默读归纳
小组交流
欣赏
很多国家的节日与节气时令有关
总第页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过渡:世界各地的民族服装数不胜数,各民族的服装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看67页,根据黄框提示的内容判断,把正确的说明序号填在括号中。
教案
总第页
课题
主题二
地球村里去采风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
第2课时(共2课时)




1、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2、通过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体验活动等,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建筑风格、节日的习俗、服饰文化与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多元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浓缩了人类的智慧与想象力,不同的节日与习俗有说明了什么?
二、新授33分
1、自读课文65-66页
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不同的节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
2、活动“各国节日知多少”你还了解到那些有趣的节日习俗,应该怎样看待世界各地的节日文化?
交流你搜集到的资料(包括各地节日的时间和意义、节日的有关由来、传说、故事、歌曲、习俗和庆祝活动等)
主要教法
欣赏、讲故事、神话、讨论交流
探究
教具
不同节日与习俗、服饰文字讨论交流、探究,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主题二
地球村里去采风
各具特色的民居文化习俗色彩斑斓的服饰




总第页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5分
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中,每个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节日习俗也千差万别。这是这种差别,造就了全球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大千世界的美妙无穷。让我们走进地球村,去体验和感悟世界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3、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等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
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节日的习俗、服饰文化与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多元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