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4--选择题的常见解法(2011)

合集下载

材料型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材料型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做好历史选择题的基础
1. 牢固掌握历史基本知识;
微观上:掌握具体史实的时、地、人、因、过、特、果。
宏观上:掌握教材三或四级结构(章、节、目、点)
2 .准确理解史的内涵、外延;熟知一些 基本的规律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 三审题干(咬文嚼字)——明确题目要求
一审: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选择范围 二审:审关键的词句——明确中心内容及内涵、外延 三审:审整体——明确考查意图
材料型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近年来历史高考选择题越来越侧重结合历史学科的主干 知识创设新情境、新问题,考查学生依据已有的历史知 识分析、理解、概括、判断、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这 些变化正好与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吻合,因此材料型选 择题越来越成为高考的重点。
• 材料型选择题 :
• 材料型选择题一般是由材料(文字、图画、图表 等)与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 料表明的含义的正确理解。 • 类型: (一)文字型材料选择题 (二)表格型材料选择题 (三)图片型材料选择题 (四)地图类材料选择题 • 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对考生 能力要求比较高,既要求考生具有阅读和分析材料的 能力,又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 历史发展规律,以获得正确的答案。
B. 威海卫战役 D. 台湾保卫战
解析:从表格所示信息可见双方互有损伤,而且规模较 大,符合题意的只有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主要 在陆上进行。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下令“避战保 船”,致使中方损伤远超日方,材料信息与之不符 。台湾保卫战开始于《马关条约》签订后。
【试一试】:1、右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
3、(2012年福建高考文综20) 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流行歌谣唱到: “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 为图景就成了图7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常见解法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常见解法
r z 1 ≥ O, z( 一 )
值、 特殊 数 列 、 殊 函数 、 殊 图形 、 特 特 特殊 角、 殊位 置 特
等.
解: 由 1≥ O
【 3 ( 08 全 国 ) 函数 Y一 - - 与 函数 Y= 例 】 20 , 若 厂z ()
点评 : 直接 法是解 答选择 题 最 常用 的基本 方 法, 低
用是 解 选择 题 的 常 用 方 法.
质、 定理 、 法则 等知识 , 过推理运 算 , 出结 论 , 通 得 再对 照
选择项 , 中选出正确答案 的方法叫直接法 . 从 【 1 (0 8 全 国) 例 】 20 , 函数 一
义域为 ( ) . B { z 1 .z{≥ } D { l4 z 1 . z o ≤ ) z 1 z O 可得 选 项 c ≥ 或 ≥ . .
【 2 (0 8 江 西) 例 】 20 , 函数 —tn + s 一 l n ax i 眦 z t c a
—i 在 间号, 内 图 大 是 ) s 区 ( ) 的 象 致 ( . 眦l
4 代入法 : 各个选 择项 逐 一代 入题 设 进行检 验 , . 将 从 而作 出正确判 断 的方法 叫代入法 , 又称 为验证法 , 即 将 各选择 支分别 作为 条件 , 去验证命 题 , 能使 命题成 立 的选择支就是正 确答案 .
交 点 还 可 以 在 圆 内 , 可 以在 圆 外 . 此 , 圆 与 过 圆直 也 因 从
径 两端点所作的两相交直线 的关 系来看 , 可将勾 股定理
加 以推 广 .
味 求 快 则 会 快 中 出错 .
l ̄z n / +l的图象关 于直 - 一 对称 , 厂 z =( 则 ()
A. 2- eX 2 B. ez C. 州 e D

2011高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析: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析4物理分析法

2011高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析: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析4物理分析法

2011高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析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析4物理分析法1. 整体法与隔离法:这种方法通常指两种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另一种情况是从全过程来考虑问题.例3.1.1.用轻质细绳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3.1.1.所示.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恒力,最后达到平衡,下面四张图中,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析与解:在这题中,先以a 、b整体为研究对象,它们只受重力和上面一根丝线的拉力,因此上而这根丝线应坚直,于是B 、C 、D 三答均错.因此三答均被排除而选A 。

例3.1.2.质量为1.0kg 的小球从高20m 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 。

小球与软垫接触的时间为1.OS ,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m /s 2)A .10NsB .20NSC .30NsD .40NS析与解:取小球从开始下落到接触软垫而停下这整段时间来研究,接触软垫之 前小球下落时间为t 1=g h /21=2s ,重力的冲量为20NS ,方向向下;类似地,小球反弹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冲量为向下的10Ns 。

在全过程中小球的动量变化为零,假设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小球接触软垫时受到的冲量 I 应满足: I-20NS -10NS=0,即I=30Ns ,答案选C 。

2. 等效法(等量代换法):在这种情况中,通常用已知的代替未知的、用简单的代替复杂的。

例3.2.1.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杆MN ,如图3.2.1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三点a 、b 、C 的强场大小分别为Ea 、Eb 、Ec ,三者相比A .Ea 最大 B.Eb 最大 C.Ec 最大 D.Ea=Eb=Ec析与解:感应电荷的电场我们无法知道,但根据金属球内合电场为零及细杆所带电荷产生的电场大小,我们可用施感电场来代替感应电场进行考虑,显然最靠近MN 的C 点施感电场最强,因此感应电场也最大,答案选C 。

历史高考材料选择题的解题技法-精品文档

历史高考材料选择题的解题技法-精品文档

历史高考材料选择题的解题技法材料选择题是近些年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是通过利用新材料、创造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考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下面,笔者通过几年的高考指导,浅谈一下该题型的解题技法。

技法一:要善于提取有效(核心)信息,剔除无效(次要)信息。

例:2003年10月,美国高盛集团发表全球经济报告声称,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BRIC”)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到本世纪中叶,“金砖四国”将统领世界经济风骚,中国可能会在204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在2033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2010年12月28日,金砖四国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这表明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逐渐丧失B.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D.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日益壮大【解题思路】该题有效信息是金砖四国经济力量壮大,次要信息是美国地位受冲击,排除A。

核心信息是经济力量而非政治多极化,排除C。

题干与B无关,故选D。

此技法运用的基础是语言阅读能力,要善于把握核心信息,甄别最大干扰项——次要信息。

次要信息最大特点是在材料中有影子,但不是主要论述的对象,最具有诱惑性。

技法二:要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例: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已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解题思路】材料论述的是“受孔子(孔教)约束范围之广”,四个选项全部符合事实,但只有B符合材料。

材料选择题的出题特点是,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从某一角度去设问,所以必须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此类题最大的干扰是该选项的表述符合事实。

但与题干无关。

材料题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材料题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
(定向词)
(定法词) (定位词)
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
(定向词)
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定位词)
(定法词)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 统一与稳定; 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 税收制度的变革 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 精耕细作; 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 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 高产作物的推广; 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 耕地面积增加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 人地关系紧张; 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 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 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 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 起彼伏。 ;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例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
(定向词)
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定位词)
(定法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定向词 )
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定法词)
(15分)
(定位词) (定位词)
例4:[2016·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定位词)
例2(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 (定向词) (定法词) 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定位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 (定向词) (定法词) 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定位词)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 (定向词) (定法词) 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定位词)

2011选择题常见错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1选择题常见错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都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④ ③都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 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A

总结:本题是两大会议的比较,如 果对题干的内容不了解,就无法比 较,就会混淆是非
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选择题中有哪些常见的错 、 误 2、减少错误的方法 、
通过例题介绍, 通过例题介绍,了解学生的解题过 思路, 程 思路,最后教师总结
【想一想能告诉我你的方法吗】 想一想能告诉我你的方法吗】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 确的是
本题中学生因审题不清,容易出现主 次颠倒的现象,找不到题干出现的主 要原因,从而判断失误 解法:可以用理论定位的方法,找到 解法:可以用理论定位的方法, 题干中最关键的一段话, 题干中最关键的一段话,作为结果然 后对备选答案进行原因辨别, 后对备选答案进行原因辨别,不难发 现责任感的产生主要是民族危机的出 现这一原因
混淆是非、 因果倒置 答非所 混淆是非、 主次颠倒、 问 、主次颠倒、 以偏概全
、 2、减少错误的方法有哪些?
定位法 时间定位、教材定位,理论定位、 时间定位、教材定位,理论定位、关 键词定位、 键词定位、 吻合度定位 辨别选项法:
辨别是否符合题干内容 辨别是否否符合史实 是否表述正确
模拟演练
1、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 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 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 20 年代分为若干板块, 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 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 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1949年 A.《共同纲领》封面(1949年)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1954年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1977年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197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中考数学选择题常用解法

中考数学选择题常用解法

浅析中考数学选择题的常用解法摘要:要在数学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离不开扎实的数学知识与灵活的答题技巧.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中考数学选择题的特点,其次介绍了中考数学选择题的常见解法技巧. 关键词:中考数学选择题特点解题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基础弱的学生一定要用好教材,了解初中三年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脉络,整体把握知识,最基础的是教材上所有的黑体字(定义、定理)、例题.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中考考什么题型就练什么题型,自己哪些知识薄弱就加强练习,选择题要重点训练,力求快速正确地解答.每年的中考数学试卷变化都不大,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时,回归基础是最重要的.将课本上的知识脉络好好地过一遍,查缺补漏.打好基础后,再结合中考试卷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中考试卷中的选择题型应该注重训练快速解答技巧.对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技巧,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纠错—总结—归纳—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同时,也要注重变通思路,多多尝试一题多解.此外,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1.中考数学选择题的特点第一,中考数学考试中,选择题丢分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做后面的大题可得满分,可是做选择题一错就是好几道,十几分没有了,对最终的分数有直接影响.怎样选正确答案,学生很茫然,没有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好方法.第二,选择题是标准化试题的一种,具有题目小、答案简明、解法灵活等特点,是一种要求学生从四个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它的代号填入指定的位置上的一种题型.第三,中考选择题不用体现解题过程,可以根据选择题的结构灵活运用解答方法和技巧,快速准确地解答选择题,既得到了分数又节省了时间,是考试得高分的关键.2.中考数学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2.1直接法根据选择题的题设条件,通过计算、推理或判断,最后选择答案. 这种直接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判断或推理而得到的答案的解选择题的方法被称为直接法.例1:抛物线y=x■-4x+5的顶点坐标是(?摇?摇?摇?摇)a.(-2,1)?摇?摇?摇?摇b.(-2,-1)?摇?摇?摇?摇c.(2,1)?摇?摇?摇?摇d.(2,-1)本例是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可用直接法解,用顶点坐标公式即可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所以应选c.例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6cm,ab=12cm,则ad的长为(?摇?摇?摇?摇).a.14cm?摇?摇?摇?摇b.16cm?摇?摇?摇?摇c.18cm?摇?摇?摇?摇d.20cm本题可采用直接法来解,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56cm,得出ab+ad=28cm,由ab=12cm,得ad=16cm,所以应选b.例3:方程(x+1)(x-2)=0的两个根为(?摇?摇?摇?摇)a.1,2?摇?摇?摇?摇b.1,-2?摇?摇?摇?摇c.-1,2?摇?摇?摇?摇d.-1,-2本题可用直接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左边是两个因式的积,右边是0,故每个因式至少有一个因式为0,x+1=0或x-2=0,得出x■=-1或x■=2,所以应选c.2.2间接法选择题的命题结构决定了解选择题时,除了使用直接法外,还可以经常使用间接法,间接法又称试验法,可分为结论排除法、特殊值排除法、逐步排除法和逻辑排除法等.结论排除法的通常做法是将题目中的四个选项一个一个地代回原题进行分析,不合理的答案会和原题不匹配,最后找出正确的答案.例4:北京站出发的一列货运火车,匀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始匀速行驶,几小时后,火车在下一车站停下,装完货以后,又开始匀加速前进,几小时后再次开始匀速行驶,那么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近似图形是(?摇?摇?摇?摇)a b c d解析:由于火车并不是匀速行驶,因此很快排除d,又由于火车从车站出发有个匀加速过程,因此可排除a,火车在途中有匀速行驶过程,可排除c,故选b.2.3其他选择题解法技巧2.3.1排除法.排除法是针对解选择题的特点而采用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解法.是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并依据已掌握的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结构,将明显不正确的选项在第一时间内排除,那么就可以将剩下的唯一的选项作为正确的答案.有时候不可能将其他三个选项都排除掉,但可以排除一两个选项,缩小选择范围,从而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2.3.2特殊值法.这一方法是做选择题比较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一些利用公式计算的选择题,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可以将选项依据题目中的要求,选取最符合条件的某个或某几个殊值带入原题进行推算或推理,也可以做出特殊图形进行观察.这类问题常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题目中包含一些常识性的条件,而所求的结果是某些结果或数值.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对问题特殊对待,因为这些特殊图像或数值往往是该题的答案.2.3.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得出结果.中考数学题中探索性的问题应用猜想的方法比较奏效.在猜想过程中,根据题目要求和答案,采取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尝试、猜想、总结再尝试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答中考数学试题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各试题的解答时间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尤其是在解答选择题时,可以根据中考数学选择题的特点实现快速解答.当然,快速答题离不开丰富而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相信,只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利用不同解答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训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学生就一定能够在中考数学考试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解答选择题.参考文献:[1]王军.浅析数学选择题的教学功能[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3,7.[2]韩春见.从中考数学看填空题的解法[j].初中生世界,2010,z4.。

材料分析论证题解答技巧

材料分析论证题解答技巧

材料分析论证题解答技巧(2011高考全国卷文综41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到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一、关于评分细则1、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

,表述不清楚2、评分细则(一)(满分12分)1.观点明确(2分)。

观点表述完整且合乎逻辑。

(2分)注意点:(1)必须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观点的明确,可能是在开头,也可能是作为结论,都应给分。

观点可以多样,或赞成或反驳或一分为二,但不可以有明显错误,也不应当自相矛盾。

(2)观点的表述应当完整,逻辑严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x 2 y 2 z 2 xy yz zx [( x y ) 2 ( z y ) 2 ( z x ) 2 ] 75 . 2
故正确选项为 B. 注:特殊值代入法.令 y 0 ,则 x 5, z 10 ,所以
x 2 y 2 z 2 xy yz zx 25 100 50 75 .
50 0 0 ,则持股最多的股东所持股份占总股份的最大百分比是(
A. 25 0 0 答 A. B. 30 0 0 C. 35 0 0
) .
D. 40 0 0
分析:除了最大股东外,其他 9 个股东中的任意 6 个所持股份要不少于 50 0 0 ,所以这 9 个 股东所持的股份要不少于 75 0 0 ,因此最大股东所持的股份最多为 25 0 0 . 例 5.已知 a 0, b 0, 且a b 2 ,则( (A) ab 答:C. ) (C) a 2 b 2 2 (D) a 2 b 2 3
1 f (a ) n ( 设 f ( x ) 0 ,且导数存在,则 lim n ln f ( a ) n
A. 0 B. ∞ C. ln f (a ) D.
) .
f (a ) f ( a)
作者:huzm 第 3 页 共 26 页
(A) a, c, d , e, b
(B) a, d , e, c, b
(C) a, e, d , c, b
(D) a, c, d , e, b
注:取 a 3, b 1 ,则 c 2, d
5 , e 3 14 .
例 7. (200711) 当 x 1 和 x 2 时, A. m 2, n 3 C. m 2, n 3
1 1 , y 0 0 ,则点 ( x0 , y 0 ) ( ,0) 在 x 2 y 2 1 内,这时直 2 2
注:特殊值代入法.取 x0
线 x0 x y 0 y 1 变为 x 2 .由此便知正确选项为 A. 例 4.(2010)若某公司有 10 个股东,他们中任意 6 个股东所持股份的和都不少于总股份的
(二)特殊函数
例 1. (2003) 函数 y f (1 x) 与 y f (1 x ) 的图形关于( C ) . A.直线 x 1 对称. B.直线 x 1 对称.C.直线 x 0 对称. 称. 分析:记 g ( x ) f (1 x), h( x) f (1 x) ,由于 D.直线 y 0 对
1
qq q q q
2 3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n ( n 1) 2
n 1 2 .
1
n
注:特殊值代入法,取 n 1 ,则数列为 1, 2, 2 ,插入的数为 2 (1 1) 2 .即只有选项 A 满足.
作者:huzm 第 2 页 共 26 页
例 3. (2003) 设点 ( x0 , y0 ) 在圆 x A.不相交 C.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间的距离小于 2 答:A. 分析: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根据题意可知 是d
2
所以, (m n) x (2m n) x 1 ,于是比较系数得 m n 1, 2m n 1 , 解得 m 2, n 3 .
m n n 1 0 m 2 2 ,解得 m 2, n 3 . 注:特殊值代入法.令 x 1 得 2 3 ,令 x 0 得
称.故正确选项为 C. 注:作为选择问题,利用特殊值代入法处理本题是最有效 的 . 如 取 f ( x ) x , 则 y f (1 x ) 1 x 与
y f (1 x) 1 x 是两条关于 y 对称的直线.
例 2. (2009)设函数 g ( x) 在 x 0 点某邻域内有定义.若 lim A. g ( x) 在 x 0 点连续,但不可导 C. lim g ( x ) 存在,但 g ( x) 在 x 0 点不连续
(一)特殊数值
例 1. (2005) 已知 x
y 5且z y 10 ,则 x 2 y 2 z 2 xy yz zx (
) .
A. 50 B. 75 C.100 D.105 答:B. 分析:本题是 2005 年的一道考题,主要考查了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根据题中条件,如何将 平方项及交叉乘积项与两数之差联系起来是求解本题的关键. 由于 x y 5, z y 10 ,所以 z x 5 ,从而
分析:取 a b c d 1 ,则 y
1 3 1 ax bx 2 cx d x 3 x 2 x 1 , 3 3 1 y x 2 2 x 1 ( x 1) 2 0 ,即函数 y x3 x 2 x 1 单调递增. 3
sin x 的高阶无穷小 ( x 0) ,从而是 x 的高阶无穷小.正确选项为 D.
作者:huzm 第 5 页 共 26 页
注 1:特殊值代入法.取 g ( x )
x 2 , x 0, x g ( x) 则 lim 1 ,但选项 A,B,C 都不成 x 0 sin x A, x 0,
x 1 m n 恒成立,则( A x 3x 2 x 1 x 2
2
) .
B. m 3, n 2 D. m 3, n 2
分析:考查分式运算,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等.
m( x 2) n( x 1) (m n) x (2m n) x 1 m n , x 3x 2 x 1 x 2 ( x 1)( x 2) x 2 3x 2
x 0
f (x ) f ( x) 等于( B ) x
(A)
(B)
(C)
1 1
(D)
1 1
注:取 f ( x ) x ,则 lim
x0
f ( x ) f ( x) xx lim x 0 x x
例 5. (2006)
1 n
2 (n 1, 2,3, ) ,则 f (0) ( n
D. 3
) .
1 2 f (0) lim f ( ) lim 0 , f (0) lim n n n n n
即正确选项为 C.
1 f ( ) f ( 0) n 2. 1 n
注:作为选择题,本题的简单方法是取 f ( x ) 2 x ,则 f ( x ) 满足题中条件,且 f ( x ) 2 , 特别地有 f (0) 2 . 例 4.设 f (0) 1, , 为常数,且 0 ,则 lim
例 2. (2006) 设 n 为正整数,在1 与 n 1 之间插入 n 个正数,使这 n 2 个数成等比数列,则所插入 的 n 个正数之积等于( ) .
n
A. (1 n) 2 答:A
B. (1 n)
n
C. (1 n)
2n
D. (1 n)
3n
分析: (本题是代数题.考查了乘方运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设 此 等 比 数 列 的 公 比 为 q , 则 q n 1 n 1 , 即 q n 1 n 1 , 所 以
A. cos( x y ) sin( x y ) sin y C. sin( x y ) sin y cos( x y ) 答:A. 分析:特殊值代入法例如,取 x
π 2π ,y ,则 6 3
sin y
3 1 3 , sin( x y ) , cos( x y ) ,可知正确选项为 A. 2 2 2
例 8. 设0 x
π π 3π , y , 则 sin y, sin( x y ), cos( x y ) 从小到大的次序为 ( ) . 2 2 4
B. sin y sin( x y ) cos( x y ) C. sin y cos( x y ) sin( x y )
x 0
x g ( x) 1 成立,则( x 0 sin x
) .
B. g ( x) 在 x 0 点可导 D. x 0 时, g ( x) 是 x 的高阶无穷小
【分析】 本题是微积分中极限部分的无穷小比较问题, 考查了极限四则运算及高阶无穷小的 概念. 因为 lim
g ( x) x g ( x) x g ( x) x 1 ,所以 lim lim 1 1 0 ,即 g ( x) 是 x 0 sin x x 0 sin x x 0 sin x sin x
π 2π ,y 也可! 3 3 1 3 ax bx 2 cx d ( 3
) .
注:取 x
例 9.(2010)若 a, b, c, d 成等比数列,则函数 y A.有极大值,而无极小值 C.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 答:D.
B.无极大值,而有极小值 D.无极大值,也无极小值
作者:huzm 第 4 页 共 26 页
作者:huzm 第 1 页 共 26 页
选择题的几种常见解法 一、特殊值代入法 注 1: 当寻找对一类量都成立 (或一样) 的结论时, 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量得到相应的结果. 这 一组具体的量可以是数值、函数、矩阵、向量、图形、甚至位置等. 注 2:对于选项是函数等式或函数不等式的问题,可以通过取具体的点排除掉错误选项.
1 2
(B) ab
1 2
ab 2 2 2 分析:因为 ab ( ab ) 1 ,所以 a b (a b) 2ab 4 2ab 2 . 2
2
2
注:特殊值代入法.取 a 0, b 2 ,则排除选项 B,D.取 a b 1 ,则排除选项 A. 例 6. 今有 a, b, c, d , e 个球 . 己知 a 球比 b 球大;c 球的半径是 a, b 两球半径的平均值;d 球的表面积是 a, b 两球表面积的平均值; e 球的体积是 a, b 两球体积的平均值,则这五个球 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是 ( a, b, c, d ,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