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悯农
小学语文古诗《悯农》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古诗《悯农》教材简析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民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民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
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农一年级课文原文

悯农一年级课文原文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中心思想: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诗人把农民的辛苦和果实硕大与农民的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向人们揭示了食物的珍贵,突出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深同情,并向人们发出了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呼声。
《悯农》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悯农》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二、学生自学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
《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悯农》是唐代诗⼈李绅写的⼀⾸脍炙⼈⼝的感叹诗。
这⾸诗写出了烈⽇下农民⾟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切收获都是劳动⼈民⾟勤劳动的成果。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悯农》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悯农》原⽂ 悯农 [唐]李绅 锄⽲⽇当午, 汗滴⽲下⼟。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苦。
注释: ⽲:⾕类植物的统称。
餐:⼀作“飧”。
熟⾷的通称。
译⽂: 农民在正午烈⽇的暴晒下锄⽲,汗⽔从⾝上滴在⽲苗⽣长的⼟地上。
⼜有谁知道盘中的饭⾷,每颗每粒都是农民⽤⾟勤的劳动换来的呢?【篇⼆】⼩学⼀年级语⽂《悯农》教案 教学⽬标 1、能运⽤学过的识字⽅法,⾃主认识8个⽣字,会写4个⽣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知道粮⾷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热爱劳动,热爱劳动⼈民。
教学重点 1、运⽤学过的识字⽅法,⾃主认识8个⽣字,会写4个⽣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课前准备 学⽣准备:访问农民或到农⽥体验劳动⽣活,或查阅资料,了解⼤⽶是怎么⽣产出来的。
教师准备:⽣字卡、挂图、朗读录⾳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借助画⾯,引⼊课题 孩⼦们,我们今天吃的⼤⽶饭是怎么来的?(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
悯:哀怜。
悯农:同情农民。
⼆、教师范读,学⽣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 三、学⽣借助拼⾳,⾃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家帮帮忙(抽学⽣上台展⽰)。
2、觉得哪些字的读⾳要提醒⼩朋友们注意,教⼀教⼤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农”的读⾳。
4、你⽤什么好办法把这些⽣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悯农

mǐn nóng 悯农
了解作者
李绅,字公垂。
他是唐代宰相、诗人。
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
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
20首,已失传。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农活
上午下午
流汗大汗
一粒颗粒
辛苦艰辛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了《悯农》,看
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你呢?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读了《悯农》,看
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你呢?
诵读古诗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_5

《悯农》教学设计(鄂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1、“农”、“当”的写法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
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
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
(……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二、观察图画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
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
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古诗诵读 悯农-鄂教版

古诗诵读悯农教材分析《悯农(二)》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悯农》组诗中的第二首,入选苏教版小学年级语文下册“勤劳篇”主题单元。
诗歌通俗易懂,意在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设计理念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低年级的诗歌教学应从朗读体会入手,反复咀嚼、品味、朗读。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学生以读促悟,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说教法学法1、教法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同时运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2、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基本教学过程:1.知诗人向学生介绍本课两首古诗原题就叫《悯农》。
《悯农》是其中的第二首,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同时强调李绅是我们无锡人,他的诗很有名气。
2.解诗题学《悯农》这首古诗前先弄懂诗题“悯农”的意思。
3.明诗意难点的突破:诗句意思的理解,我配以图片及语言讲解,帮助学生明白诗意。
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思考。
当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够大概说出意思就行了。
4.诵诗句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采用多种形式读,以及古诗新唱等方法,帮助学生朗读感悟、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其中。
说到动情处,我配乐吟唱,出示画面,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也入情入境,充分地体会诗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诗人的感情。
《悯农》课件鄂教ppt

作者背景
• 作者姓名:李绅 • 生卒年月:公元814年—846年 • 字号:字公垂 • 所处时代:唐朝 • 出生地:亳州谯县 • 官职:宰相 • 作品:《追昔游诗》、《忏悔诗》等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唐代中期 创作地点:今河南洛阳
02
悯农诗歌赏析
诗歌内容
1 2
农民艰辛
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耕耘、收获的场景,表现 出农民的艰辛和不易。
图片插图精美
课件中使用了精美的图片和插图,不仅提高了课件的视觉效果,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中的意境和情感。
多样化互动设计
课件中设计了多种互动环节,例如拼图游戏、拖拽练习和点击答题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
01
学生参与度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
视频内容展示
诗歌朗诵视频
提供《悯农》这首诗的朗诵视频,通过专业的朗诵技巧和背景音乐,帮助学 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农业生产视频
展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种植、施肥、除草、收割等环节,让学生更加 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艰辛。
05
总结与反思
本课件总结
涵盖内容全面
本课件包含了作者介绍、生字词学习、诗句解读、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等方面的内容,较 为全面地展现了《悯农》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
结构严谨
本诗以“起承转合”的方式进行构思,使诗歌结 构严谨、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03
悯农精神内涵
悯农精神的含义
悯农精神的含义
悯农精神是指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尊重农民的劳动和贡献,以农为本的观念 和思想。它体现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和对农民处境的关注,是一种具有人文关 怀和道德情操的文化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诗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 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 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 的血汗?
学习古诗
读了《悯农》,看 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你呢?
mǐn nóng
悯农
了解作者
李绅,字公垂。他是唐代宰相、诗人。他一生
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
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
20首,已失传。
学习古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学习古诗
农民 农活
学习古诗
上午 下午
学习古诗
流汗 大汗
学习古诗
一粒 颗粒
学习古诗
辛苦 艰辛
学习古诗
悯 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学习古诗
锄禾日当午,
学习古诗
汗滴禾下土。
学习古诗
谁知盘中餐,
学习古诗
粒粒皆辛苦。
学习古诗
悯 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学习古诗
读了《悯农》,看 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