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地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例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

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

例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第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

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地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

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以下方法供参考:(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案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案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案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案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 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 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M兰》、《教师圆舞曲》。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2010学年中学音乐第13 册教学建议(二)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教学目标:(一)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三)聆听《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及《鼓浪屿之波》,能够说出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四)聆听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能够想像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教学重点:学唱《七子之歌——澳门》、欣赏《东方之珠》教学难点:《七子之歌——澳门》中第8小节和“母亲”前休止符的节奏把握。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地咬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和《青春舞曲》,并背唱这两首歌。

(三)聆听《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及《新疆之春》,能够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能够认识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

(四)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教学重点:学唱《牧马之歌》和《青春舞曲》、欣赏《新疆之春》教学难点:《牧马之歌》中变音记号处的音准,“哎嘿,啦啦哩啦啦啦哩”的演唱;《青春舞曲》第3、4小节的正确演唱;《新疆之春》主奏乐器分辨和曲式结构的分析。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的一段歌词,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伏尔加船夫曲》、《我的太阳》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男低音、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初步了解相关吉他的音乐知识。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套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掌握基本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演奏技巧-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增强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教学内容第一课:音乐的基本概念- 音乐的定义和分类- 音符和节拍的基本概念- 音高和音阶的概念- 乐谱的基本结构第二课:音乐节奏的研究- 节奏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节奏的读法和记号- 利用身体动作感受和演示不同节奏形式第三课:音乐表达方式- 音乐的情感表达-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声音的表达技巧和效果第四课:音乐欣赏和评价- 听歌曲的方法和技巧- 音乐的风格和流派- 分析和评价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第五课:合奏和合唱- 合奏和合唱排练的基本原则- 不同乐器的配合和合奏技巧- 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教学活动活动一:音乐的分类游戏- 学生分组,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将音乐分类- 学生讨论和解释自己的分类方式活动二:节奏体验游戏- 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通过声音和身体动作表达节奏感-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对抗比赛活动三:音乐绘画- 学生听音乐,根据音乐的情感进行绘画创作- 学生展示作品并解释自己的创作理念活动四:音乐作品欣赏- 老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聆听并记录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听后感并进行讨论活动五:合奏和合唱表演- 学生分组合奏或合唱一首简单曲目- 学生通过排练和指导改进表演效果教学评价- 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和创造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培养其音乐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合奏和合唱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歌唱祖国》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

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

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

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

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1)我的中国心(2)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初步理解音乐中“重复”的手法。

教学目的:1、在观赏及仿照中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宠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唱唱的爱好。

2、通过精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通过创作简洁乐句,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开展的重要手法。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精确演唱这首歌曲。

2、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洁的乐曲片段。

教学难点:力求精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及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心情。

教学打算: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音程概念2、听三组音(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3、构唱四度音程:2-5、5-2、5-1.4、用构唱的音程进展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1、倾听范唱,找出有四度音程出现的乐句,并加以模唱。

2、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开展手法。

3、学唱重复局部的旋律。

4、模唱或听记最终一乐句乐谱。

5、初次完好演唱作品,发觉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刚好解决。

6、讲解曲式构造。

三、特点分析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

2、观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仿照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北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学问拓展以黄河为题,独立或及别人合作用“重复”的手法创作2-4个乐句。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观赏歌曲《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2、学习、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的:1、通过观赏民歌,初步理解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观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采纳比照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3、驾驭“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构造形式,并可以敏捷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1、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6篇(完整文档)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拟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共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便利大家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茶杯、碟子、碗筷演奏这首歌。

2、学唱:《杵歌》。

教具预备: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难点:理解高山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同学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走到凳子边坐好,跟着教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上课礼仪师生问好。

三、倾听倾听歌曲。

四、学唱歌曲1、师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数遍。

2、生听范唱。

3、跟着录音范唱学唱,多听。

4、师采纳听唱法教唱。

5、跟琴学唱。

6、集体齐唱。

7、师针对局部同学有难度的地方重点订正。

8、跟着录音范唱唱,跟着伴奏唱。

五、观赏《杵歌》:1、学生介绍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2、再次观赏《杵歌》。

3、随着歌曲做淘米的动作。

六、歌曲感想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杵歌》,从而知道了高山族民歌的特点并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同学们特别的了不起!盼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观看,将平常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八、宣布下课唱师生再见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体会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卧虎藏龙》的故事梗概。

教学重点: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影视音乐的观赏,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在音乐制造方面,要求学生能依据教材供应的材料参加音乐活动创编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担当肯定的角色,制造性地表现音乐。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导入。

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视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内容有严密联系的作用,主题音乐有统一影片风格的作用。

请同学们回忆下,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学生答复,师鼓舞。

七年级上期人音版 音乐学案第四单元(全单元)

七年级上期人音版 音乐学案第四单元(全单元)

七年级上期人音版音乐学案第四单元(全单元)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桑塔·露琪亚》《桑塔露琪亚》课标分析:本单元选择的欧洲民歌及民间乐曲,从内容上说,是学生通过教科书初次接触世界范围的民族风格或地域风格的音乐。

选编这些内容,不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是为了引导他们逐步地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在欧洲民歌中,意大利民歌、俄罗斯民歌苏格兰民歌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而在欧洲民间音乐中,一些欧洲特有的民间乐器所演奏的民间音乐,又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

因此,选择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可谓是在欧洲民歌中优中取优。

因为它们曾经在世界音乐文化活动中发生过并且在今后还将继续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欧洲的民间乐器中,西班牙吉他、罗马尼亚排箫都颇具民族特色。

用这些乐器演奏的民间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同样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而西班牙吉他曲《爱的罗曼斯》,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都是这类民间音乐中不可多得的代表性曲目。

选择这些曲目,一方面出于它们的经典性和普及性,也出于它们适宜学生的可接受性《桑塔.露琪亚》教材分析:《桑塔.露琪亚》这首歌的歌词,将夏日的美丽夜景展示在人们面前。

明月、银星、碧波微风、小船歌声、、海滩与女神....这一切都充满浪漫色彩,使人陶醉,使人们难以忘怀。

这首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

即:歌曲的结构为“一段体"(或称单二部曲式”)。

全曲共16小节,每8小节为一个乐段,每4小节为一个乐句,每两个小节为一个乐节。

依据歌词的需要,每个乐段的旋律都有次重复。

总起来看,歌曲多级进和小跳,因而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觉。

而有时出现的大跳旋律,又让人产生一种悠然自得、兴奋昂扬的情感共鸣。

歌曲的伴奏,有的使用乐队,有的使用钢琴,钢琴则模仿吉他的风格,从而增强了民间歌曲的音乐意境。

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可谓是雅俗共赏、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初步了解音乐中“重复”的手法。

教学目标:1、在欣赏与模仿中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2、通过准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通过创作简单乐句,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单的乐曲片段。

教学难点: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音程概念2、听三组音(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3、构唱四度音程:2-5、5-2、5-1.4、用构唱的音程进行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1、聆听范唱,找出有四度音程出现的乐句,并加以模唱。

2、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3、学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4、模唱或听记最后一乐句乐谱。

5、初次完整演唱作品,发现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6、讲解曲式结构。

三、特点分析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

2、欣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模仿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北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知识拓展以黄河为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用“重复”的手法创作2-4个乐句。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2、学习、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歌,初步了解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3、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1、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特点。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的结构形式,并能够运用这种形式创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并掌握民歌的流变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地图)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吗?(学生回答)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世界。

二、新课教学1、欣赏《包楞调》(1)教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教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楞楞楞”而得名。

(2)教师:请同学们跟随琴演唱以下音程:sol—do’ sol—re’ sol—sol’。

(3)教师: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包楞调》(出示谱例),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

(4)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两首歌中都使用了衬词。

2、欣赏《沂蒙山小调》(1)教师: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为歌曲划分乐句。

学生思考并划分乐句。

(2)教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乐谱,找出旋律发展的规律。

(3)教师(出示图例)介绍“鱼咬尾”。

(4)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编创旋律。

3、欣赏不同版本的《孟姜女》教师播放江苏和河北两个地区的民歌《孟姜女》的音响。

教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月牙儿五更》2、欣赏《乌苏里船歌》3、欣赏《走绛州》。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激发学生对关东支脉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聆听《月牙儿五更》等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关东支脉音乐的特点。

3、认识和了解《月牙儿五更》等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自信地演唱《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

教学重点:了解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有表情地演唱《乌苏里船歌》的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以东北平原为主,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大部分地区,去欣赏这些地方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新课教学1、教师:我们通过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找出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师播放音频《月牙儿五更》,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一类?学生回答。

3、教师:大家能不能说出这首《月牙儿五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简介板胡。

4、教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郭颂演唱了很多优秀的民歌,我们来欣赏一首由他演唱的《月牙儿五更》。

学生欣赏歌曲。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器乐作品都源于优秀的民歌,民歌是我们音乐创作的源泉。

5、教师:简介郝哲族。

我们来欣赏一首郝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请大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三部分。

教师:开头、结尾部分与中间段落有何区别?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曲的引子部分。

学生学唱,教师纠正。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音乐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下面就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学生欣赏合唱《乌苏里船歌》。

6、教师:我们已经欣赏了两首关东支脉音乐了,那么关东支脉音乐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与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7、教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总结的关东支脉音乐的特点是不是正确的,请大家欣赏一首流传于山西和陕北的由民歌改编的管弦乐合奏作品《走绛州》,大家思考这首《走绛州》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欢快活泼的。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乐器音色听辨的连线题。

教师小结: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这首《走绛州》也是根据汉族民歌《一根扁担》改编的,下面我们来欣赏由歌唱家演唱的民歌《走绛州》。

三、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关东支脉地区的音乐,我们了解了它的风格特点,也了解了很多的音乐创作都是源于民歌的。

希望在课下,同学们能够多去欣赏民歌,让民歌的灿烂文化一直发扬光大。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2、学唱京剧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目标:1、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和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韵味。

3、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了解传统京剧艺术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知道被称为中国国粹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的京剧艺术八大精神,它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发端于“四大徽班”进京,下面我们了了解一些进京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教学教师:今天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只是叫做京剧唱腔,京剧的唱腔分为两种:西皮和二黄。

那我们要怎么样去区分西皮和二黄呢?西皮一般较为明快高亢、刚劲挺拔,而二黄唱腔一般较为陈郁缠绵、稳健浑厚。

教师播放音频《猛听得金鼓响》《海岛冰轮初转腾》,请学生判断两个唱段分别为何种唱腔。

学生回答:《猛听得金鼓响》为西皮、《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二黄。

2、教师:在京剧表演中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会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称为行当,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分别介绍各行当。

教师:我相信大家现在对于京剧行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他们的行当。

(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3、教师:了解了这么多的京剧基础知识,我们一定要学以致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唱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部传统剧目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介绍)此剧由梅兰芳、李少春等主演,也是梅兰芳一生最后一出新戏。

学生总结。

4、介绍播放梅兰芳版《猛听得金鼓响》,请学生思考梅派唱腔特点。

学生:音色圆润明亮、位置比较靠前、尾音呈抛物线甩音。

介绍播放梅派其他版本的《猛听得金鼓响》,验证梅派特点。

5、教师:播放《猛听得金鼓响》,请同学们思考唱段使用了何种唱腔。

学生:西皮唱腔。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此唱段的唱腔属于西皮中的流水板式,简单来说流水板式跟1/4拍的形式很像,只有强拍没有弱拍,有板无眼,速度稍快。

学生跟随音频做节拍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吊嗓开声。

学生吊嗓,教师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演唱《猛听得金鼓响》。

学生跟随伴奏演唱。

6、教师: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唱段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学生回答。

教师:整段唱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出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将军豪气冲天之势?学生: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教师:唱这一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在适当的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演唱是否正确。

三、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大家对于京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仅欣赏了名家的演唱,还学唱了一个传唱度非常高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由衷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京剧、热爱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