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公开课)
【公开课教案】二、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新文化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②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③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④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可选取相关的电影或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将新文化运动和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得出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并从整体上梳理出近代先进的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②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了解与分析,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创设情境;重点:新文化的内容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导入:师:中国近代历史上,我们的祖国饱经外国列强的凌辱,而我们的先辈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康有为、孙中山可以说是他们杰出的代表,辛亥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新的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就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老师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背景做一介绍,其中介绍新文化运动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用表格,用以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
在讲授历史背景时要着重讲授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同时袁世凯却图谋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于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新文化运动爆发】1、袁世凯大搞复辟帝制,复古尊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课件

陈独秀认为思可想以。救治中国一观事切物黑的暗科的学是观什点么。?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 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论》
主张 推倒陈腐、雕琢、 内容 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 通俗的新文学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 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除旧
布新
思反对想专制
反对愚昧
反革对旧命道德
提倡文学 宣传
批判封建文化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第四篇章
万象更新--话影响
第四篇章 万象更新--话影响
1922年徐志摩和自己 的旧式妻子张幼仪离婚。
这是中国的第一桩离婚 案!
获得新生 合伙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 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总裁
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第四篇章 万象更新--话影响
现象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 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 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 青年》。青年得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 知识分子的觉醒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 一棒。
材 料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 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
一 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
太贫”。……
材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 料 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 二 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 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 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李鸿章
洋务运动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孙中山
辛亥革命
_器__物 失败 变革
_制_度_
失败
变革
同学们,接下来 该怎么办?
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 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 的思想” ——陈独秀
素养探究一
独学+展示
2.背景 结合材料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2023•青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教儒家伦理的旧思想、
旧文学仍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突破
3.(2023•云南)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
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C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
4.(2022秋•中宁县期末)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
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A.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C
B.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对待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课件

学习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阵地、内容 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 和作用。 3、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 其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倒行逆施。这使中国的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脑子里实在 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的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温故知新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是什么? 2、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局限性? 3、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孙中山的最大 贡献是什么? 4、二次革命出现的原因,结果? 5、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失败的根本原因? 6、北洋军阀分化成了哪三个派系、各系首领是 谁?各控制哪些地区?
十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核心
民主科学是核心,新道德和
新文学促进民主与科学传播。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道德有利于解放思想,民 主与科学推动社会进步和科 学发展,新文学促进文化普 及繁荣。因此新文化运动既
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
文学革命。
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 自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改为《 新青年》 开始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及主要阵地 • 运动中心:
上海、北京
• 主要阵地:
北大校徽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新 青年》迁到北京出版
北京大学
一所文理科综合性 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 学堂 ,创办于1898年,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严复任校长 。1917年1 月,蔡元培任校长,对 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 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 大学转变的基础 。
新文化运动 公开课

2.文中鲁迅将斗争的矛头指向谁?
除旧布新 材料三: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 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 欲脱蒙昧(mèi)时代——则急 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 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新青年》第一卷第1号)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救治国家的两味良药 是什么?
——1919年《新诗年 2选.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人们
的思想解放。
万象更新
材料九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 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 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3.新文化运动为此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蔡元培北(大(1校属8长6兔7年)
北大文科学长 陈独秀(1879
年)
北大教授 胡适(1891年)
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 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 人。
——胡适
统编历史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新文化运动
——重铸国魂
胶州市第十八中学 宋淑艳
史家之言
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 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 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 文化运动。
取其 精 华
去其 糟 粕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担当意识 “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 “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
价值理念
维护专制的封建礼教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课件共48张PPT(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李青)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 2005 年,病榻上的钱学森面对前来探望的 自由之思想。 温家宝,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 辜鸿铭、王国维、黄侃、钱玄同、 不出杰出人才?” 并说:“回过头看,这么多 梅贻琦、吴宓、刘半农、赵元任、 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 钱穆、刘文典、金岳霖、叶公超、 和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这就是著名的 傅斯年 …… “钱学森之问”,也被称为“世纪之问”。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 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 “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急先 锋”。不久,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声援。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二:林纾炮轰北大
林纾批北大:“覆孔孟, 文字须有根底,即谓古文者, 铲伦常,废古文,用土语 白话之根底,无古文,安有白 作文”。 话?
——林琴南的《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经 济
留学风潮盛行,西方民主思 想进一步传播;
思想文化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直接原因
尊孔复古逆流
“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 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巨大的 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 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 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 想,须办杂志。让我办十年 杂志,全国思想全都改观!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请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们的理 想和奋斗目标。
观察二: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象
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6 年 1915 年 11 月 登 基 洪 选他为中华 1915 年 组 成 1915 年 接 筹安会,鼓 受 日 本 宪皇帝 帝国皇帝
想一想:袁世凯尊孔复古的目的是什么?与辛亥革命后何种思 潮相悖?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公开课教案_0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新课学习。
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出背景2: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独裁专制材料三: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学生观看视频《袁世凯祭孔祭天》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出背景3: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引导学生,设问:从以上探究中,你发现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了吗?从国际和国内角度、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分析背景;从广度和深度分析原因。
二、【拯救】——新文化运动的历程1、要求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P40——P41找到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并速记。
课件用表格形式展示检测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要求2:根据四个检测材料,分别概括,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三)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材料(四)毛泽东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为了扩大宣传, 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宣传马克思主义三:【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生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学生回答,归纳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并速记。
检测学生。
学生根据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生代表展示,其他小组纠正、补充。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学会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公开课(6)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1947年春,全国大饥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国民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争着兑换“金圆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
1948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二十五万元的关金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价新文化运动
实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 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 积极: (1)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为五四运动 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2)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 中国的政治、文化等产生深刻影响。 (3)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逐渐成为拯 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激进,片面否定一切中国文化 消极: 肯定一切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粗暴否定)
传动员作用。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 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 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 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 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 可抵抗这个潮流。” ——1918年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 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 迅:“吃人的礼教。”
课堂讨论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 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 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象征,只有 德,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 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维 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护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材料中的“潮流”指 什么?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的新思想?
潮流: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思想: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3.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 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 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 对的好,一切都好。” ——毛泽东
文化运动。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 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 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 儒家传统思想 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 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 是哪位?”结果如下:
兴起标志
旗帜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新 文 化 运 内容 动
前期
“民主”、“科学”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 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 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 暗。” ——陈独秀 材料中所称的“德先生”和 “赛先生”究竟指什么?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 ——科学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黎元洪 1 孔子 1 庄周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康有为 3 汉武帝 1
①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②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③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后期
意义
思考: 新文化运动“新”在什么地方?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推荐书目和影片
• 巴金的《家》《春》《秋》 • 电视剧:《家-春-秋》 • 王耀辉的《海归时代》
想一想: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 实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材料四
这次爱国运动,卷入 的阶层,亦非常广泛, 可谓地无分东西南北, 人无分男女老幼,均 行动起来了。 ——钟兴永《发扬五 四青年爱国的爱国精 神》
1.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为五四运动起了宣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材料三:
仔细 观察漫画, 思考: 什么 是靠不住的, 为什么?
靠不住的 (漫画)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 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 (2)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 的本质,呼吁推翻旧制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 言文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倒旧文学, 建设新文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 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3)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 文学,建设新文学。
结合以上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 激进,片面否定一切中国文化,肯定一切 局限性: 西方文化
汉 乐 府 民 歌
天为命上 地竭无邪 合,绝, ,冬衰我 乃雷,欲 敢震山与 与震无君 君,陵相 绝夏,知 !雨江, 雪水长 ,
天啊!我要和你相 爱,一辈子也不断绝。 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 长江、黄河都干枯了, 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 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 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阶级:辛亥革命后大量留学生回国, 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 益壮大。
政治
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经济 阶级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思想 文化
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直接原因
尊孔复古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兴起 1915年,《 标志 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 代表 人物 大钊、胡适、鲁 迅、蔡元培等 指导 思想 民主与科学 北京大学
运动 中心
北京大学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原因:①蔡元培实行 “兼容并包”、“思想自
由”的办学方针;
②《新青年》 “思想自由”: 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
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 文化的阵地。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三、高扬民主科学大旗(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 立综合性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辛亥革 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 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材料一:
1914年9月 25日,袁世凯颁 发祭孔告令说: “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 极。” 28日, 率领官员到孔庙 举行祭孔大典。 同年12月,在天 坛举行祭天仪式。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1)陈独秀 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成为自主的、进步的、 科学的新青年 ③、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 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2)李大钊 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政治:反动政治势力妄图恢复帝制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
时间
1895--1911
平均投资
687万
平均办厂
17家
1912--1918
2300万
29家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荣氏兄弟
汉口申新第四纺纱厂大门
【材料三】
由于留日学生人数多,能量大,编的书刊种类多,内容 新,所以对于当时启迪民智,制造革命舆论的影响非常 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进 程。 ——王晓秋《辛亥革命与留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