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合集下载

赤壁赋原文

赤壁赋原文

赤壁赋【作者】苏轼【朝代】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北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54,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话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

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 《赤壁赋 》 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下面内容由小编 为大家介绍《赤壁赋》原文与翻译,供大家参考! 《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zhào)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zhú) 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cé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 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赤壁赋宋代: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创作的一篇赋,作于他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这篇文章记叙了苏轼与朋友们在赤壁下泛舟游玩的情景,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文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苏轼《赤壁赋》全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赤壁赋》全文译文及赏析

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精选《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苏轼是宋代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原文吧!《赤壁赋》——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复习学案◎《赤壁赋》历年各省市高考名句默写(2004—2013)1.(2013新课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2013北京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天津卷)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2013山东卷)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5.(2013湖北卷)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

6.(2013四川卷)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7.(2012四川卷)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2大纲)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9.(2012山东卷)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10.(2011辽宁卷)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

11.(2011湖南卷)清风徐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12.(2011浙江)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13.(2011重庆卷)歌曰:“桂棹兮兰浆,___________。

”14.(2010四川卷)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15.(2010福建卷)挟飞仙以邀游,__________ 。

16.(2010安徽卷)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17.(2010广东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18.(2009山东卷)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

19.(2009福建卷)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

20.(2009江苏卷)综一苇之所知,。

21.(2008安徽卷)寄蜉蝣于天地,。

22.(2008北京卷)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23.(2008福建卷),抱明月而长终。

24.(2008广东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25.(2008湖北卷)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

26.(2008江苏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27.(2008全国Ⅰ卷)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28.(2007安徽卷)挟飞仙以遨游,______ 。

29.(2007福建卷)_______ ,水光接天。

30.(2006福建卷)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31.(2006湖北卷)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

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32.(2006湖南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006江苏卷)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34.(2005全国Ⅱ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

35.(2005浙江卷)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36.(2004高考Ⅱ卷)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37.(2004湖北卷)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

◎翻译下列句子。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海之一粟。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其根本在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如果把文言文中的字词理解透彻,做题就易如反掌了。

我们除了要积累学习过的教材上的知识,还要积累我们平时训练题目中学到的知识。

“在训练中积累”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抱有“为做题而做题”的错误思想,而要像学习课文一样来精读,来仔细梳理。

因此我们设计了“文言文精读方案”供师生共同研习,以期给考生提供一种复习文言文的新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2分)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祐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 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

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一)文言文精读特色练习第二段:1.“至吾阵.而乱行者”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两句中的“阵”意思并不一样,前者为;后者为。

2.“吾亦如.公令”中的“如”与成语“如.法炮制”中的“如”用法相同,译为。

3.“士卒帖然”中的“然”与《琵琶行》中“恬然自安”中的“然”用法相同,都是。

4.“左右皆望公”中“左右”为古今异义词,在文中译为。

第三段:5.“求为军吏”一句中的“为”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为府吏”一句中的“为”用法和意义相同,都是。

6.根据前后文推断,“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一句的“侵”译为。

7.“于是天子心贤公”一句中的“贤”,其用法是。

第四段:8.“或闻孔道辅死”中“或”解释为 ;“闻”解释为 。

9.“以告曰”在句式上属于 。

10.“彼其心所以事君”中“所以”译为 。

第五、六段:11.“明年二月辛未”中“明年”为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 。

12.“公以疾薨”中的“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中的“以”用法相同,都是 。

13.“与人不疑”中的“与”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均译为 。

14.“及就之,温如也”中“就”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一样,均译为 。

(二)高考题型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 .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C .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D .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B. ⎩⎪⎨⎪⎧ 武康为公令于军徘徊于斗牛之间 C.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3分) ( ) A. ⎩⎪⎨⎪⎧ 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 ⎩⎪⎨⎪⎧ 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 ⎩⎪⎨⎪⎧ 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 ⎩⎪⎨⎪⎧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 .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 .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

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 .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

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3分)(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4分)(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3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