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上)》的配套题库(第三章 《源氏物语》和《今昔物语》的时代)【圣才出品】
日本文学考研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考研复习笔记

日本文学考研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考研复习笔记序章日本文学的特征0.1 复习笔记【本章考点】1.日本文学的作用2.日本文学史发展类型的特征和结果3.日语的特征4.日本文学的向心倾向5.日本文学阶层的更迭6.文学家纳入集团倾向的内容和影响7.外来的4种世界观的概况8.日本土著世界观的特征9.外来世界观“日本化”的特点、影响、实例10.日本文学的世界观背景11.总结日本文学的特征12.总结日本文学史发展的特点【内容索引】一、文学的作用二、历史发展的类型三、语言及其文字表现四、社会背景五、世界观背景六、文学特征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一、文学的作用1日本文学的作用文学和造型艺术在日本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个时代的日本人主要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而不是抽象的思辨哲学中表现他们的思想。
2日本文化的倾向(1)日本文化不是建设抽象的、体系的、理性的语言秩序,而是在具体的、非体系的、感性的人生特殊场面中运用语言。
(2)日本人的感觉世界,与其说表现在抽象的音乐里,不如说主要表现在造型美术,尤其是具体的工艺作品上。
(3)日本文化整体同日常生活的现实密切相联。
3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不同(1)中国人从普遍的原理出发,然后到具体的情况,首先把握全体以图包揽局部。
日本人则执着于具体情况,重视其特殊性,从局部开始以图达到全体。
(2)在日本,文学代替哲学起作用,文学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代表日本的思想和感受性的历史。
而在中国,文学也成了哲学性的东西。
二、历史发展的类型1日本文学史发展类型的特征(1)无论哪一种文学形式,它不是新旧交替,即在一个时代成为有力的文学表现形式,由下一时代继承时被新的形式所取代,而是在旧的基础上补充新的。
(2)这种发展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出各个时代的文化。
如摄关时代的“物哀”,镰仓时代的“幽玄”,室町时代的“空寂”和“闲寂”,德川时代的“风流”——这样的美的理念,不仅不会随旧时代的衰亡而消失,而且为新时代所继承,同新的理念共存。
日本史复习资料

日本史复习资料壬申之乱:671年天智天皇去世,围绕皇位继承,在其弟大海人皇子和其子大友皇子之间进行了一场内战。
逃到东日本并得到该地贵族支持的大海人皇子占据优势,很快就打败了未能取得西日本贵族支持的大友皇子,后者兵败自杀。
673年,大海人皇子在飞鸟净御原宫即位,为天武天皇。
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利用民众反对近江朝廷门阀贵族统治,具有政变色彩的武装冲突。
大海人皇子平定“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对近江朝廷的胜利。
班田收授法:646年正月,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
班田收授法效法隋唐的“均田制”,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
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
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
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
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废除。
奈良时代:始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止于迁都平安京的794年。
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印度、伊朗的文化,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国家极力保护佛教,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
出现了“记纪万叶”,即《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
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天皇朝廷在实力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疆域。
实行班田制,广泛使用钱币,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交换兴盛。
政治上,天皇政权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是因为藤原家族的影响以及藤原家族与其他贵族之间的矛盾。
平安时代: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始于794年迁都平安京,止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
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发展,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后来建立了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
同时佛教得到发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发展了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日本文学史版日本文学史论文03

日本文学史版日本文学史论文03 《源氏物语》----------日本平安文化臻于烂熟阶段开出的妖艳之花平安文化的一朵妖艳的花-------《源氏物语》平安初期,日本的文化继续接受中国唐文化的浸润,影响,是日本汉风文化的最灿烂时期。
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除空海等僧侣随遣唐使赴唐求佛典,两国的交流逐渐减少,日本逐渐行成日本特色的平安文化,完成了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日本文化也逐渐走向成熟。
催生了物语文学,并走向繁荣,这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十一世纪出现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朝贵族文学开出的一朵妖艳之花。
在这以后,平安的王朝统治逐渐由盛转衰,《源氏物语》以后的许许多多的物语都无法超越它的高度。
《源氏物语》中的离愁别恨与世事的无常变幻《源氏物语》中写了皇子出身的源氏五十多岁跌宕起伏的一生。
其中被认为全书最为重要的“须磨卷”则是写源氏二十六岁时的事。
由于源氏与其政敌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犯下了罪过,惹恼了右大臣的一家。
原本在朱雀帝登基后,源氏及其靠山左大臣一家预示即将失势,在这种情况下,源氏感到情况对他不妙,主动隐退到荒凉的须磨浦去。
这次的离京名曰隐退实则是流谪。
这一事件,是源氏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政治上的蹉跌。
两年后,源氏被召回京。
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源氏与左大臣一家又重新得势。
从此,源氏顺势直上,出现了后半生的绝对富贵荣华。
因此这一卷是源氏前半生和后半生的转折点。
从源氏的一生来看,这一分界线意味着他前半生以爱为中心的生活的结束。
同时也是他步入壮年时期后作为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者生活的开端。
从全书看,在这之前,作品的前半部充满了源氏的任性和适情,青春享乐的气氛。
而在这之后,尽管源氏在政治上春风得意,但在私人生活方面却充满了内心的挣扎,陷入懊悔,不安与思考之中。
从而使后半部的整体归于低沉,灰暗的情调。
因此,从这一意义说,“须磨卷”在全书的转折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除此,“须磨卷”被认为是《源氏物语》的压轴卷也由于指这卷的文字写的最为情思缠绵,哀婉动人。
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上)》-第二章 第一个转折期【圣才出品】

第二章第一个转折期2.1 复习笔记【本章考点】1.9世纪在日本历史中的地位2.大陆文化“日本化”的具体表现3.简述空海的事迹4.《日本灵异记》相关内容5.3部敕撰诗集相关内容6.菅原道真与纪贯之相关内容7.《竹取物语》和《伊势物语》相关内容8.《万叶集》与《古今和歌集》的比较9.《万叶集》与《古今和歌集》的美学对照【内容索引】一、大陆文化的“日本化”二、《十住心论》与《日本灵异记》三、知识分子的文学四、《古今和歌集》的美学【主要内容】一、大陆文化的“日本化”1.概况自8世纪末平安朝迁都(794年)至10世纪初约100年间,是把引进的大陆文化进行“日本化”的时期。
这种“日本化”的结果在许多方面对之后的日本文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政治权力的某种性质和语言的语音体系及标记法,至今仍然被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
在日本文化的世界观的框架内,已分化了的文化现象的诸多类型和倾向,以及文化传统中的大部分的具体事例可以追溯到9世纪。
日本的文化历史可以大致区分为奈良朝和此前的历史,以及9世纪以后至今的时期。
总之,只考虑文献上的历史时代来作为大的区分的话,9世纪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具体表现(1)日本语方面①语音上,奈良时代日本语的语音体系中,区别发音包含8种母音,含有与今天不同的子音。
到9世纪,母音减至今天的5种,子音变化接近现状。
即日本语的历史以9世纪为界大致有前后两个时期的区别。
②标记法上,日本语的标记法的历史也存在9世纪以前和以后的区别。
9世纪建立“假名”体系,创造了假名并经常使用,取代了汉字作音标记,这意味着带有汉字的假名的发展。
(2)政治方面模仿唐朝制度建立的律令制权力机构明显地“日本化”。
藤原良男摄政不仅预示着摄关政治时代的必然到来,而且在日本政治方面典型地创造出固有的传统,即政治上的形式的权威和实质上的权力的分离。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今的日本政治生活,还往往超越政治领域及至许多非政治的组织。
此外藤原氏在这个时代逐渐掌握权力的方法是利用彻底的政治联姻和家族关系来接近权力,或在统治阶层内部搞阴谋和斗争。
[全]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册-加藤周一-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全]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册-加藤周一-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https://img.taocdn.com/s3/m/d5df1a96b4daa58da1114ab0.png)
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册-加藤周一-考研真题详解1『万葉集』は日本最古の歌集であり、()巻で( )余首の歌を収め、部立てとして基本的に( )、()、()の三つに分類されている。
(南开大学2010研)【答案】20、4500、挽歌、相闻歌、雑歌查看答案【解析】《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一部和歌集,共分为20卷,收录了约4500首和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挽歌、恋歌和杂歌。
2「和歌」とは、漢詩に対して、()までに発生した日本固有の詩歌の事を指す。
()、()、()、()などの総称だが、今では専ら短歌のことを指す。
(北京邮电大学2010研)【答案】奈良時代、長歌、短歌、旋頭歌、片歌查看答案【解析】和歌是相对汉诗而言的日本固有的诗歌形式。
歌体包括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等。
现在专指短歌。
3文字を持たない上代の人々は、神話や伝説、()などを口から口へと語り伝えたので、これを()という。
【答案】説話、口语文学查看答案【解析】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将神话、传说、说话等传承下去,这种方式称为口承文学。
4大陸から漢字が伝来し、漢字の音から万葉仮名と()が発明された。
【答案】宣命書き查看答案【解析】汉字从大陆传到日本,人们根据汉字的发音发明了万叶假名和宣命体书写法。
5記紀歌謡は()と()に採録された歌謡である。
【答案】『古事記』、『日本書紀』查看答案【解析】《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的歌谣被统称为记纪歌谣。
6『古事記』は()が暗誦、()が記録された。
【答案】稗田阿礼、太安万侶查看答案【解析】《古事记》是由稗田阿礼背诵,太安万侣记录而成的日本最早的历史书。
7上代の人々は、よいことばを使うと幸いが、悪いことばを使うと災いが来るという()信仰を持っていた。
【答案】言语查看答案【解析】上古时代的人们有言灵信仰,认为使用好的语言就会带来幸运,使用坏的语言就会招来灾祸。
8()は751年に成立したとされ、現存最古の漢詩集である。
源氏物语相关考题

源氏物语相关考题(实用版)目录1.源氏物语简介2.源氏物语相关考题的类型3.源氏物语相关考题的解答方法4.源氏物语相关考题的备考建议正文【源氏物语简介】《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该作品以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光源氏的成长、历练和爱情故事,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景以及贵族阶层的生活。
同时,《源氏物语》也被认为是一部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死轮回,传达了佛教思想。
【源氏物语相关考题的类型】《源氏物语》相关考题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知识理解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源氏物语》的基本情节、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掌握。
2.分析题:这类题目要求对《源氏物语》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命运等进行分析,以及对作品中的主题、象征意义等进行解读。
3.论述题:这类题目要求对《源氏物语》中的某个主题或情节进行深入的阐述和探讨。
4.翻译题:这类题目要求将《源氏物语》中的日文原文翻译成中文或其他语言。
【源氏物语相关考题的解答方法】1.知识理解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确保对《源氏物语》的基本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可以通过阅读原著或相关资料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2.分析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对《源氏物语》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命运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情节和文本来进行论述。
3.论述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对《源氏物语》中的某个主题或情节进行深入的阐述和探讨。
4.翻译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对《源氏物语》中的日文原文有较好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可以通过多读多练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源氏物语相关考题的备考建议】1.阅读原著:要想在《源氏物语》相关考题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对原著有深入的了解。
2.学习日语:由于《源氏物语》原文为日语,具备一定的日语阅读能力对于解答相关考题非常有帮助。
3.了解平安时代背景:掌握当时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日本文学文化课后练习

日本文学文化课后练习王璐琦10300540011 文博系1.绳文时代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请简述“绳文”一词的来历。
1)开始标志:神奈川县夏岛贝冢,出土最古的骨制鱼钩和大量的鱼骨,碳14测定为8千500年前,说明粗陶、弓箭、贝冢、渔具的出现,标志绳纹时代揭开序幕。
2)结束标志:绳文人被外来民族征服后,弥生时代来临3)词的来历:“绳文”一词来源于美国动物学家摩斯关于大森贝冢陶器发掘的报告。
1877年(明治10年)摩斯对东京的大森贝冢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研究。
谷田部良吉将它翻译为“索纹陶器”,后由白井光太郎改为“绳纹陶器”,接着又有了今天的“绳文陶器”之称呼。
二战后才开始使用“绳文时代”这个词。
2.《后汉书·东夷传》和《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关于“倭”的记载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该时代标志性的文化遗物是什么?1)弥生文化时代。
2)该时代标志性的文化遗物为“弥生式粗陶”。
3.请简述日本古坟时代典型墓制的心态、分布和陪葬品的特点。
1)形态:坟墓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后圆”。
2)分布:遍及本州岛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北海道则未发现3)陪葬品: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各类木器、贝器、铁器、石器、玉器,以及最具代表性的三角缘神兽镜。
4.“记纪”指的是日本哪两本历史书籍?请简述其成书背景及异同。
1)《古事记》和《日本书纪》2)《古事记》背景:日本和铜四年元明天皇命太安万侣编篆日本古代史。
后者将完成的内容〈古事记〉献给天皇。
此书记载了凭记忆记下来的一些旧事记中的故事以及一些数代口口相传的故事。
全书共三卷。
为日本最古的文学作品。
《日本书纪》背景:经壬申之乱而取得政权之天武天皇欲向外宣示自身之皇统而下令编撰,由舎人亲王等人于公元720年完成。
记述神代乃至持统天皇时代的历史。
全三十卷,采用汉文・编年体写成。
异同:二者均记载历史,但前者为口传故事可信度不高,后者则是正史。
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上)》-第四章 第二个转折期【圣才出品】

第四章第二个转折期4.1 复习笔记【本章考点】1.镰仓时代双重统治的形成及特点2.什么是“末法”思想3.镰仓佛教的特点、意义、代表宗派4.13世纪日本文化的特征5.法然、亲鸾、日莲、荣西、道元相关内容6.13世纪的净土教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相似点7.镰仓时代的歌论8.《新古今和歌集》相关内容9.鸭长明与《方丈记》相关内容10.慈圆与《愚管抄》相关内容11.说唱与说法相关内容(镰仓时代文学读者层的扩大)12.《平家物语》相关内容【内容索引】一、双重政府与文化二、佛教的“宗教改革”三、关于禅四、贵族的反应五、《平家物语》与《沙石集》【主要内容】一、双重政府与文化1.镰仓时代的双重统治(1)形成①保元·平治之乱11世纪末开始实行的院政是天皇家向藤原氏摄关家权力的反扑。
12世纪后半叶,后白河法皇企图通过保元·平治之乱独占实质性的权力。
积极支持法皇“政变”的武士栋梁代替摄关家直接接近了权力中枢。
平清盛当上了太政大臣。
②源平之乱和镰仓幕府源平之乱广泛动员了地方武士集团,而且内乱的领导者已经不是京都的贵族。
经过源平之乱,平氏灭亡。
源赖朝与平清盛不同,他不是在贵族统治体制内部谋求权力,而是在镰仓建立了武士的军事独裁政权——镰仓幕府。
新政权在内乱中得到支持源赖朝的地方领主(“御家人”)的武力支撑,并以从平氏那里没收来的全国的庄园作为主要的经济背景,根据武士的习惯制定新的法令,几乎独占了军事、征税、警察等行政权。
至此,从9世纪以来以京都为中心一直统治全国的贵族政权的时代宣告结束。
(2)武士新政权的特点①武士的新政权不是完全代替了贵族的旧政权。
权力虽然已经转移到武士的手里,但由于武士的领导者是特定的人物,因此需要得到在京都形成中心的天皇的承认,使其地位合法化。
源赖朝在形式上是宫廷任命的“征夷大将军”。
②源赖朝之后掌握镰仓政权实权的北条氏代替自封“将军”的做法,改为由京都迎接“将军”,形式上是监护人,实际上是企图行使实质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源氏物语》和《今昔物语》的时代
一、次の文学の固有名詞に振り仮名を付けなさい。
(国际关系学院2013研)
1.清少納言
2.「懐風藻」
3.防人歌
4.「蜻蛉日記」
5.柿本人麻呂
6.「古事記」
7.掛詞
8.「源氏物語」
9.大伴家持
10.東歌
11.「風土記」
12.紫式部
13.縁語
14.祝詞
15.紀貫之
【答案】1.せいしょうなごん2.かいふうそう3.さきもりうた4.かげろうにっき5.かきのもとのひとまろ6.こじき7.かけことば8.げんじものがたり9.おおとものやかもち10.あずまうた11.ふどき12.むらさきしきぶ13.えんご14.のりと15.きのつらゆき
二、穴埋め。
1.日本最古の長編小説は()で、作者は()ある。
成立は()時代の中期である。
(国际关系学院2012研)
【答案】『源氏物語』、紫式部、平安(中古)
【解析】《源氏物语》是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作者是紫式部,成书于平安时代中期。
2.「源氏物語」は、主人公()の一生を描いた前半の四十四帖と宇治十帖といわれる薰大将を主人公とする後半に分けられる。
(国际关系学院2013研)
【答案】光源氏
【解析】《源氏物语》前44帖的主人公是光源氏。
3.日本のシンデレラ物語と言われている物語は()である。
(东北财经大学2013研)【答案】『落窪物語』
【解析】《落洼物语》是平安时代成立的传奇物语,是日语版灰姑娘的故事。
4.平安時代の物語文学として、「作り物語」と呼ばれ、伝奇的な内容を持つ()や、「歌物語」と呼ばれ、和歌を中心とする比較的短く実在の人物に関する話を集めた()などが挙げられる。
十一世紀のはじめに入って、作り物語の伝統に立ちながらも伝奇に終わるのではなく、人間の生の真実に迫る作品が生まれた。
中宮彰子に仕えた女房()によって作られた()がそれである。
()帖の長編であるこの作品はまさに平安朝文学の集大成と言えよう。
(南开大学2010研)
【答案】『竹取物語』、『伊勢物語』、紫式部、『源氏物語』、54
【解析】传奇物语《竹取物语》和和歌物语《伊势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先驱意义的两部物语。
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共54帖,是平安朝文学的集大成之作。
5.現存最古の女流日記は()である。
(南开大学2011研)
【答案】『蜻蛉日記』
【解析】藤原道纲母的《蜻蛉日记》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女流日记。
6.仏教説話を中心としつつも、世俗説話をも収めて集大成とした中古最大の説話集は()である。
【答案】『今昔物語集』
【解析】《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平安后期的故事集,分为天竺、震旦、本朝3个部分,为日本规模最大的故事文学集。
7.『源氏物語』で、「物語の出で来はじめの祖」と評価された作品は()である。
【答案】『竹取物語』
【解析】《竹取物语》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斑竹姑娘》,是日本最早的物语故事。
8.『源氏物語』の前五帖は「桐壺」、()、()、「夕顔」、()である。
【答案】帚木、空蝉、若紫
【解析】《源氏物语》的前五帖分别是桐壶、帚木、空蝉、夕颜、若紫。
9.紀伝体で書かれ、道長の栄華に批判的な歴史物語はである。
【答案】『大鏡』
【解析】《大镜》是日本最早的镜物,用纪传体书写,主要描写藤原道长及其荣华富贵,同时批判性地阐述了摄关政治史的表里两面。
10.院政期の今様『梁塵秘抄』を選んだ人はである。
【答案】後白河院
【解析】《梁尘秘抄》是日本平安后期的歌谣集,由后白河院编著。
11.中国の唐代詩人のうちで日本の中古文学に影響を与えたといわれる詩人は()である。
【答案】白居易
【解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给日本中古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次の答えから正しいものを選び、記号で答えなさい。
1.貴族物語は次のどれですか。
(国际关系学院2013研)
A.「増鏡」
B.「栄華物語」
C.「平治物語」
D.「宇津保物語」
【答案】D
【解析】《增镜》和《荣华物语》是历史物语;《平治物语》是军记物语;《宇津保物语》是
贵族物语。
2.仏教説話や世俗説話を集大成し、近代小説にも影響を及ぼした説話集は何か。
(南开大学2011研)
A.日本霊異記
B.打聞集
C.三宝絵詞
D.今昔物語集
【答案】D
【解析】《今昔物语集》是说话文学的集大成,对日本近代小说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3.次にあげた人は日本文学の代表的な作者で、この人の作品名を後から選んで答えなさ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研)
菅原孝標女
A.方丈記
B.枕草子
C.更級日記
D.舞姫
【答案】C
【解析】《更级日记》是菅原孝标女的作品。
4.十二世紀前半には仏教説話・世俗説話を集大成した作品は()である。
(天津外
国语大学2009研)
A.宇治拾遺物語
B.今昔物語
C.源氏物語
D.栄華物語
【答案】B
【解析】《今昔物语集》是12世纪前半期佛教传说和世俗传说的集大成之作。
5.()は平安末期に成立の説話集である。
天竺、震旦、本朝の三部からなる。
(天津外国语大学2010研)
A.今昔物語集
B.日本霊異記
C.十訓抄
D.梁塵秘抄
【答案】A
【解析】《今昔物语集》成立于平安时代末期,分为天竺、震旦、本朝三部分。
6.『枕草子』は『源氏物語』とともに平安文学の双璧をなし、()を基本理念に据えた知的な感覚美の世界が、日記文学のもつ自照性を保持しながら展開される。
(天津外国语大学2010研)
A.あわれ
B.をか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