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第月习题及答案半期

1)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是什么?1. 无症状心肌缺血或加拿大心脏学会I-II级心绞痛:左主干病变应行血运重建但不适宜冠脉大桥;PCI可能适用于非前降支近段病变,病变血管负责中等面积存活心肌血供。
S III级心绞痛: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血管上存在一处或多处适宜介入病变,预计成功率高。
或合并静脉桥血管病变或多处狭窄不适宜再次行外口手术,非介入检查没有缺血证据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两到三支病变其前降支近段存在明显狭窄,且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功能不全;3.不稳定心绞痛及NSTEMI患者:如果患者无严重伴发疾病且冠脉病变适宜PCI,应尽早行PCI治疗4.STEMI患者。
2)冠脉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主要包括哪些?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基本病情评价: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知情同意,术前用药,器械和人员准备。
3)请描述现代冠脉介入治疗病例操作的完整步骤?(一)PCI适应症(二)早期策略1. 直接PCI2. 转运PCI3. 补救性PCI(二)患者的风险评估1. 患者基本情况及基础疾病因素(1)年龄(2)性别(3)心脏功能(4)糖尿病(5)肾功能(6)合并疾病2. 冠脉病变解剖因素(三)术前准备(四)PCI策略以及手术支持1. 药物支持(1)硝酸甘油(2)肝素(3)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2. 器械支持(1)临时起搏(2)IABP(3)血栓抽吸和远端保护装置(4)左心室辅助装置(五)术后用药、监测和随访1. 术后用药(1)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抗凝治疗(3)术后水化(4)其他二级预防用药;1)抗高血压治疗;2)调脂治疗3)糖尿病治疗4)ACEI5)ARB 6)醛固酮拮抗剂7)beta受体阻滞剂2. 术后监测(1)症状(2)生命体征(3)心肌损伤标志物。
(4)血肌酐(5)心电图3. 术后随访。
二、PCI操作过程(一)手术入路的选择1. 经股动脉途径2. 经桡动脉途径3. 肱动脉途径(二)导引导管置入(三)导引导丝的准备和置入(1)导引导丝的准备(2)导引导丝的送入(四)球囊扩张(五)支架置入和后扩张(六)撤出介入器械并处理穿刺技术三PCI效果评价(一)造影成功标准(二)手术成功标准PCI达到血管造影成功标准且在住院期间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如死亡、MI、急诊CABG);(三)临床成功①近期临床成功包括解剖形态成功和操作成功,术后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和体征缓解;②远期临床成功是近期成功的延续,术后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和体征缓解持续6个月以上。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展望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2—3429(2009)04-0014-03
循 证 护 理 (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 临 床 护 理
人员 护 理病 人 的一个 实 践过 程 … ,是新 的 医学 模 式 下 护 理
临床误诊误治 2OO9年 4月第22卷第4期 Clinical Misdiagnosis&Mistherapy,April 2009,Vo1.22,No.4
异 常 ;行 腹部 彩超 检查 示 :胆 囊 壁 毛 糙 ,双 肾 、输 尿 管 、膀 胱 正 常 。拟 “腹 痛待 查 ,十二指 肠 溃疡 ”收住 消 化 内科 。继 续 予 头孢 曲松 抗 感染 ,奥美 拉唑 抑 酸 、护 胃等 治疗 ,进 一 步 完 善 检查 。心 电图检 查示 :窦 性 心 动过 速 ,广 泛 前 壁 sT—T改 变 。考 虑 急性 心肌 梗死 。急查 肌钙 蛋 白 0.58 ng/mL(发 光 法 正 常参考 值 0~0.08 ng/mL),明确 诊 断 为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转 心 内科 予抗 凝 、扩 冠 等治 疗 ,病 情稳 定 ,出院 。
【例 2】 男 ,62岁 。 因上腹 部疼 痛 不 适 10小 时 入 院 。 患 者疼 痛 以 上 腹 部 为 主 ,阵 发 性 加 重 ,伴 有 全 身 出汗 、恶 心 、呕 吐 ,当地 诊 所 予 抗 感 染 、解 痉 、抑 酸 等 治疗 ,效 果 差 。 既 往身 体健 康 ,无 高 血 压 、糖 尿 病史 。查 体 :体 温 37.8 ̄C, 血 压 150/90 mmHg。精 神差 ,痛苦 貌 ;全身 皮 肤 、黏 膜无 黄 染 ,淋 巴 结 不 大 ;两 肺 呼 吸 运 动 对 称 ,呼 吸 音 清 ;心 率 90/min,未 闻及 病 理 性 杂 音 ;腹 软 ,上 腹 部 深 压 痛 ,无 反 跳 痛 ,肝 、脾肋 下 未触 及 ,Murphys征 (一),双 肾 区 无 叩 痛 ,无 血 管杂 音 。急查 血 白细 胞 11.2 x 10 /L,中性粒 细胞 0.79, 红 细胞 4.85×10 /L,血 小 板 150×10 /L;上 腹 部 彩 超 检 查未 见 明显 异 常 。拟“腹 痛 待 查 ”收入 急 诊 科 。入 院后 查 心 电 图 示 :窦 性 心 律 ,V ~ sT段 抬 高 。 查 血 肌 钙 蛋 白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 99.7 U/L,天 冬 氨 酸 转 氨 酶 127 U/L,肌 酸激 酶 1 091 U/L,乳 酸 脱氢 酶 306 U/L。诊 断 为 急性 前 壁 心 肌 梗 死 ,转 入 心 内科 ,予 尿 激 酶 150万 单 位 溶 栓 、低分 子 肝素 抗凝 等综 合 治疗 。病 情 稳定 后 出院 。 2 讨 论 2.1 临床 表现 急 性 心肌 梗 死 多是 在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的基
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历程介入医学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此前的60~70年代已有零星的采用介入技术诊治疾病的报道,但并未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上和实践中形成新“学科”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放射学的泰斗、北京医科大学教授、本刊总编辑汪绍训医生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以《沿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道路前进》为题(刊于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年第15卷第81页)发表述评,将“介入医学”称之为“手术性或介入性放射学”,并将“介入放射学”高度评价为是“放射学园地中光彩夺目的一朵奇葩”。
时隔不久,我国放射学的泰斗、上海医科大学一级教授荣独山医生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以《手术放射学概述》为题(刊于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年第15卷第304页)阐述了“介入医学”的概念,将作为一门国外刚兴起的新兴学科较为全面、系统地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给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
当时荣教授根据“介入医学”的特点和诊治范围,称之为“手术放射学或介入性放射学”。
几乎在同时,卫生部委托时任贵阳医学院放射科主任的刘子江教授(刘子江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为介入放射学组创始人)首次以卫生部的名义举办了十几期介入放射学学习班,为各地培训了数百位介入放射学专家(目前已大部分成为各地介入放射学的学科带头人)。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发布卫医司发(90)第27号文——《关于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刊于本刊1991年第25卷增刊上),确定以是否能很好地开展介入放射学,以及加上具有相应的人才、管理程序是放射科从医技科室转为临床科室的标准。
同期还刊发了卫生部官员的文章《放射学科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本刊述评《迎接介入放射学发展的新阶段》。
1996年11月,时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分会主任委员的刘玉清院士受国家三部委(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委托,在京召开了“中国介入医学发展战略及学术研讨会”,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介入医学”的概念,并将“介入医学”与“外科学”、“内科学”并列,称之为“三大医疗技术之一”。
2023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2023申国颅内动脉粥样砸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摘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症状性ICAS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旦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症状性ICAS患病率更高。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改进了研究设计方案,基于中国人群重新评估了血管内治疗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ICAS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该文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来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 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真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学中的构成比因人种和国别而不同,在欧洲和北美该比例为10%~16%,在巴西约为39%,在亚洲则高达65%1]。
近20余年来,虽然ICAS的药物治疗从冠状动脉领域借鉴了大量经验,但北美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卒中复发(stenting vs. aggressive medi c 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 SA MMPRIS)石ff 究的结果显示,即使进行了积极的强化药物治疗,仍高约10%的ICAS患者存在卒中复发[习。
此外,在真实世界条件下,ICAS相关卒中复发的风险也高达20%以上[3-4)。
如何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ICAS的介入治疗为此应运而生。
中国作为全球ICAS高发地区,号|领着全球ICAS临床研究的方向。
本文拟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未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i阐述。
1循证医学证据I CAS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主要来自S AMMPRIS研究、颅内球囊扩张支架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the Vitesse intracranial stent study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V ISSIT)研究和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 hina angiopla 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evere stenosis,CASSISS)研究[57。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一、概括《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一文旨在探讨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对于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如何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医疗实践,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使读者深入了解如何在面对具体病患时,利用循证医学的思想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临床决策的科学化、个体化。
本文将强调,循证医学不仅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的关键途径。
本文将概括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1. 介绍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医学领域,循证医学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实践理念和方法。
强调在医疗决策过程中依据最新、最可靠的科研证据进行临床实践。
其核心思想是将科学证据与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践方法。
它强调医生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和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通过科学分析和评价各种临床数据,循证医学能够确保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有助于减少医疗决策中的主观性和偏见,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循证医学有助于医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决策,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最优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循证医学的应用也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不必要的医疗开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其科学严谨的方法和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不断推动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文章将对循证医学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循证医学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应用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临床实践证据的方法论,旨在通过评估和应用最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指导医疗决策。
以下是循证医学的一些应用:
1. 临床决策支持:循证医学提供了临床实践中的最新证据,帮助医生在治疗方案选择、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指导临床实践指南: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制定临床实践指南,为医护人员提供一致化的诊疗方案和管理建议。
3. 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循证医学可以评估不同疗法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帮助医疗机构和决策者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最佳医疗服务。
4. 优化病人治疗方案:循证医学可以根据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结果,为个体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5. 促进医疗创新:循证医学可以评估新型医疗技术、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而促进医疗创新和进步。
总的来说,循证医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并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推论原则和循证医学证据_近期介入治疗临床试验的启示

推论原则和循证医学证据:近期介入治疗临床试验的启示HypothesisandEvidence:ImplicationsofRecentPCITrials胡大一t杨进刚z中同循证医学杂志,2007,7(5):333.336前任美国心脏病学院主席Nissen在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血栓风险时曾指出,我们不应该在90%患者没有任何充分的证据证实其正确性之前就应用某种治疗措施,即无意识推论原则:如果从来没有研究过一个患者群或一个风险人群,就绝对不能假设他们会和其他人群一样获益;同时也应注意,短期临床试验结果不能用于说明长期的临床获益。
本文将结合近期在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和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transcathetercardiovasculartheraputics,TCT)大会相继公布的临床试验,对临床上的有关介入的三个错误认识予以评述。
l心肌梗死后是否常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1.1推论一对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通过药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迅速恢复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relatedartery,IRA)的前向血流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病死率。
从理论上推测,已失去再灌注时机的患者恢复IRA的前向血流可改善生存率和左室功能。
1.2动脉闭塞研究介绍纽约大学医学院Judiths.Hochman等在去年美国心脏学会上报告,随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动脉闭塞研究(OAT)的结果显示…,STEMI患者在发病3~28天后择期开通IRA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不能改善患者的死亡、再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44);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北京100730)作者简介胡大一,男(1946年~),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同济医院院长。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

13 方 法 .
对 照组 患 者 只 给予 常 规 护 理 , 括 宣 教 、 压 包 扎 以及 包 加
协 助 进食 、 便 、 排 洗漱 等生 活护 理 。 观察 组 在此 基础 上实 施循
证护理。 1 . 定 循 证 问 题 . 1确 3
【 sr c】Obe t eT n et aetee eto vd n e b sdn r n p l ai n itre t nteay o ooay Ab ta t jci oivsi t h f c f ie c — ae us ga pi t n o nevni hrp f rnr v g f e i c o o c
ta ht f o t l o p( h nta nr u P<00 )tecmfr l e c r f bev t ngo pw r inf a t ih r h ntecnrl oc og r .5,h o ote l oeo srai ru ees ic nl hg e a ot v s o o g i y t h o
者 感 到 腰 痛 。 其 是 老 年 患 者 , 数 合 并 骨 质 增 生 和 腰 椎 病 尤 多
符 合 陈灏 珠 《 脏病 学 》 第 5版 ) l 心 病 诊 断标 准 , 心 ( 中【 J 冠 并 经 过 心 电图 、 心脏 B超和 心肌 酶 学确 诊 ; 除 不 能平 卧 、 排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续 性 房 颤 、 肢 动 静 脉 血 栓 、 重感 染 、 液 持 下 严 血 动 力 学 障碍 患者 。
选择 2 0 0 9年 6月~ 0 0年 6月我 院 收治 的 9 21 0例 冠 心病 介 入 治 疗 患者 , 5 男 0例 , 4 女 0例 ; 龄 2 ~ 8岁 , 均 年 2 8 平 ( 74 52 岁 ; 状 动 脉 造 影 术 ( AG) 1 , 状 动 脉 腔 内 成 5 .± .) 冠 C 3 例 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 着 诊 疗 手 段 的 迅 速 发 展 , 量 新 药 物 、 技 术 的 问 世 大 新
分 析 又 是 1种 定 量 的 文 献 分 析 方 法 l 。 5 一 1 Me . t 析 的 临 床 意 义 : 过 对 具 有 相 同 目标 的 多 个 独 a分 通
及 其 在 临 床 的 推 广 应 用 , 学 信 息 量 的 爆 炸 性 增 长 , 何 在 医 如
三 、 于 Mea分 析 关 t
、
循 证 医 学 的 概 念
所 谓 循 证 医 学 ( vd n eb sd me iie,E M) 是 指 遵 循 e ie c ae dcn B ,
科 学 依 据 的 医 学 , 倡 在 个 人 经 验 和 已 存 在 的 客 观 科 学 依 据 提
维普资讯
中华放 射学 杂志 20 年 1 02 0月第 3 鲞 笙 塑 6
垦 0, ! . Q ! 】
!!
, :
.
专 论 .
循 证 医 学 及 其 在 介 入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单鸿 姜 在 渡
R T所 需 的 人 力 、 力 和 时 间 往 往 超 过 1个 单 位 的 承 受 能 C 财
济 的 医疗 服 务 , 越 来越 成 为 人们 的 共识 。 已 循 证 医 学 有 3大 要 素 l : 1 收 集 最 新 最 好 的 科 学 研 究 4 () 一 依 据 : 般 是 通 过 基 础 医 学 研 究 和 以 病 人 为 中 心 的 随 机 化 双 一
免 单 个 小 样 本 所 致 的 偶 然 性 , 而 帮 助 解 决 专 家 间 对 同 一 问 从 题 研 究 结 果 的 分 歧 ; 3 相 对 于 一 般 的 文 献 综 述 报 告 或 多 或 ()
盲 f 实验 , 到 更 敏 感 、 准确 的疾 病 诊 断方 法 , 有 效 、 临床 找 更 更
更安 全 的治 疗 手 段 , 及 更 方 便 、 价 廉 的疾 病 防 治 方 法 。 以 更
() 练 的临 床经 验 : 用 临床 医 师积 累 的临 床经 验 , 速地 2熟 运 迅
对就诊 病 人 的健 康状 况 做 出综合 评 价 , 出可 能 的诊 断 以及 提 拟采 用 的治疗 方 案 。 () 诊病 人 的 特 殊情 况 : 针 对 每个 3就 即 病 人 就 医 的选 择 对 疾 病 的 担 心 程 度 , 及 对 治 疗 手 段 期 望 以 的 不 同 , 采 取不 同的治 疗措 施 。 而 二 、 证 医 学 的 基 本 评 价 方 法 循 实际 工 作 中 , 底 哪一 类 的研 究 结论 更具 科学 性 和 更具 到
最 短 的 时 间 内 找 到 最 新 、 有 价 值 、 可 靠 的 证 据 来 改 进 医 最 最
立 完 成 的 研 究 结 果 进 行 整 合 后 , 资 料 再 分 析 具 有 以 下 4个 其
方 面 的 积 极 意 义 : 1 增 大 了 原 研 究 结 果 的 统 计 功 效 ; 2 避 () ()
疗 、 学 、 研 和 预 防工 作 , 是 循 证 医 学 产 生 的时 代 背 景 。 教 科 这 采 用 循 证 医 学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所 得 出 的 f 研 究 结 果 , 指 导 临床 来 医 疗 卫 生 决 策 的 制 定 , 范 医 疗 服 务 行 为 , 供 更 加 高 效 经 规 提
Me t 析 是 指 用 系 统 合 并 的 方 法 对 具 有 相 同 研 究 目 的 a分 的 多 个 独 立 的研 究 结 果 进 行 比 较 和 综 合 分 析 的 1种 研 究 方
基 础 上 作 出 医 疗 决 策 , 导 结 合 个 人 经 验 和 临 床 研 究 依 据 处 倡 理 病 人 。 简 言 之 , 是 1 把 临 床 实 践 建 立 在 已 知 事 实 或 即 种
证 据 基 础 上 的 方 法 , 循 证 ” 括 了 “ 求 ” “ 循 ” 重 意 “ 包 寻 和 遵 两
义 。
法 。 国 内 有 学 者 称 其 为 “ 萃 分 析 ” “ 分 析 ” “ 料 再 分 荟 ,元 ,资
析 ” Me 。 t 析 的 核 心 是 对 以 往 研 究 结 果 进 行 系 统 的 定 量 分 a分 析 ; 于 以往研 究 结 果 大多数 来 源 已发 表 的 文献 , 此 , t 由 因 Mea
一
力 , 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控 制 规范 的 小样 本 临 床实 验 则更 具 可 操 作性 , 而
联 合 多 个 小 样 本 试 验 结 果 , 对 其 作 出 系 统 评 价 ( R , 更 并 S )则 具 实 用 性 , 得 出 的 综 合 性 结 论 与 大 规 模 多 中 心 的 R T也 所 C 基 本 相近 。实现 系统 评 价 所用 的 主要 方法 即 是 M t分 析 = ea
少 地带 有 主观 评价 , t 析 的 结 果 更 具 可 靠性 或 客 观 性 ; Me a分 () t 析还 能 引 出新 的临 床 见解 。 4 Me a分 2 Mea 析 的 程 序 : 1 确 定 Me . t分 () t a分 析 的 研 究 目 的 , 确 定 单 个 研 究 报 告 的 人 选 标 准 、 献 检 索 方 法 、 要 采 取 的 统 文 所 计 学 分 析 方 法 ;2 查 找 文 献 , 其 中 尚 包 括 该 研 究 领 域 那 些 () 这 方 法 可 靠 、 因 其 他 原 因 未 被 发 表 的 文 献 或 研 究 报 告 ; 3 按 但 ()
介 入 治 疗 学 已 成 为 现 代 临 床 治 疗 学 中 日 趋 成 熟 的 1门 分支 学科 , 证 医 学则 是 近 1 循 O年 来 临 床 实 践 中 方 法 与 评 价
领 域 的 热 门话 题 l’ 。 认 识 与 实 践 循 证 医 学 的 概 念 、 法 及 】 方 其结 论 , 有 助 于介 入治 疗 学 的规 范 化发展 。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