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图教学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地图是一种用来描绘和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工具。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作为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地球表面的结构、特征、成因等方面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入的认识。
本篇文章将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地图以及如何增强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地图是遥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地理技术处理和分析的基础,同时地图也是地理教学中元素之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方便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地图往往是孩子们容易接触到的地理概念,它既是一种直观工具,也是一种知识呈现方式。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比照地球地图的常见形态如计学图、分形地图等,从而将地壳板块构造、大陆形态、岛链地形等与他们所熟悉的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地图是一种基本的地理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许多独立的、封闭的单元都能通过地图的绘制而相互关联起来,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认知方式,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立体视觉和想象力,更好地加深他们对地理概念、现象的理解。
3. 加深学生对地球表面特征探究的兴趣探究地球的表面特征是地理教育的一大方向。
地图作为一种地理工具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地球的表面,培养学生爱好地理的兴趣。
地图展示了大量地球表面特征的信息,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运用地图进行研究,发现地球的各种地貌和生态景观,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地球特征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球表面特征的理解和探究兴趣。
二、科学、有效的运用地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地图的科学、有效地教学:1. 简化地图,并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将地图信息加以分类、分层、排列,使得学生在观看地图时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观念和地理技能。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可以用于教学设计、教学示范、教学辅助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用于教学设计。
在讲授地形地貌的时候,可以通过地图来展示各种地貌类型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通过地图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用于教学示范。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地图,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地理问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通过地图来向学生展示一些地域特征,比如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地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地图,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地图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其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1. 直观呈现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地图能够以图形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生物分布、人口分布等。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2. 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的关系地图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地球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空间的组织结构,认识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3.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读地图,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分析地图时也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2. 分析地理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设计相关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上的信息解决地理问题。
通过城市分布图,让学生分析城市布局的规律,从而了解城市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3. 识别地图符号和比例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地图上的符号和比例尺,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信息和比例关系。
4. 地图制作与读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地图,培养他们的地图制作能力和读图能力,增强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5. 地图应用技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使用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图工具,培养他们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地理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三、相关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地图的直观呈现和实地考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地理现象。
2.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通过电子设备展示地图上的信息,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地图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地图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法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摘要】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帮助传授地理知识,还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实际运用案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地理信息。
地图也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和技能,激发了他们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教学、运用、作用、地理知识、传授、理解、认知、促进、案例、培养、思维、技能、启发、兴趣、探索欲望、发挥作用、教学工具、学习效果、影响。
1. 引言1.1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地图以图像形式展示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通过地图展示,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中,地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地图,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比如地形地貌、气候分布、人口分布等等。
地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2. 正文2.1 地图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中的重要性地图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图是一种具有视觉化效果的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现地理空间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地图,学生可以在二维平面上看到整个地球的地理情况,了解各个地方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地图中的符号、比例尺、方向标志等元素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时更加直观和具体。
地理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地图的辅助。
教师可以借助地图展示一些地理概念,例如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特征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地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和人文现象,加深对地理空间的认识。
初中地理教学地图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地图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非常广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地图的种类地图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物质要素地图、人文地理地图、经济地图、政治地图等。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地图种类。
例如,在讲解地理地貌时可以用地形地图、气象地图和地景图,讲解经济时用经济地图等。
二、地图的制作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地图册和幻灯片。
在制作地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图例的设计。
图例是地图制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说明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地图内容。
2. 图型的制作。
图型的制作需要注意色彩鲜艳、协调美观等因素。
另外,在制作图型时应注意地图的比例尺、图面大小等。
3. 标注和注释的设计。
标注和注释是解释地图内容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字体大小、颜色等,同时要准确明了地呈现地理信息和地理概念。
三、地图的使用1. 介绍地图。
在使用地图时先要介绍地图的种类、内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理解作铺垫。
2. 展示地图。
在展示地图时应该先让学生熟悉地图上的各种符号、颜色等,然后才能让学生理解地图的含义。
3. 引导学生说明。
在展示地图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和现象,并发现地图上的规律和问题。
4. 与其它地图的比较。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图内容和地理概念,可以引导学生与相似的地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学会综合考虑问题。
在使用地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控制讲解的深度和难度。
地理知识涉及面较广,讲解时应该控制深度和难度,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并理解地理知识和概念。
2. 注重地图的合理配合。
在使用地图时,其他体系的地图应该与其相互配合,而不是孤立的使用。
3. 结合实际。
使用地图的目的是理解地理信息和规律,因此应该把地图内容引向现实,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地图作为一种视觉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地图来引导学生发现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特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
本文将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的角度进行讨论。
首先,地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直观的工具。
通过地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各个地区的位置和分布。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向学生展示各个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讲述气候分布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各个气候带的位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和全球气候分布的规律。
其次,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学生可以发现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地形地貌时,教师可以使用等高线地图,并要求学生观察不同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和形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地形特点。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地图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地理学科是一个极其综合的学科,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地图作为一个综合性工具,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和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口分布时,教师可以使用人口密度图和人口金字塔图来辅助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此外,地图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与历史、文化、经济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地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其他学科的互相影响。
例如,在讲述世界历史时,教师可以使用地图来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最后,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地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地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1. 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理解能力。
地图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起来,通过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地图教学法,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地图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地理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地图来解决一些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通过展示地图进行知识讲解。
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展示地图的方式来呈现地理景观和地理环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2. 进行地图分析和讨论。
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地图中的各种信息,比如地图上的地形、气候分布、人口分布等,让学生通过地图来了解各种地理现象。
3. 进行地图绘制和标注。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并在地图上标注各种地理信息,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 进行地图解释和演讲。
可以让学生进行地图解释和演讲,让学生通过自己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将地图上的信息呈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映到地图上,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来理解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三、地图教学法的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图。
在进行地图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图,比如选择地图的比例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选择,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图。
2. 注意地图教学的方法和形式。
地图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展示地图、讨论地图、绘制地图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地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进行地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理解地图上的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地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地图是地理学的一种基本工具,也是交流、理解、表达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
地图教学法是利用地图及图表等多种图形来分析、解释、表达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特征等,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空间现象,加深认识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本文主要探讨地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地图教学法的优势(一)地图直观、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喜欢接触和掌握地图,更容易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
(二)地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空间现象,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三)地图教学法可以启示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推断、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地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评价等,使学生具有分析、综合、评价地理信息的能力。
(一)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教师通过问题式教学法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通过对问题的周密讨论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发现和探究有关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解释台阶地形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地区存在台阶地形?”来引发学生观察地图,发现台阶地形在哪些地形上容易形成,台阶地形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从而深入体验台阶地形的特点及它的形成机制,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配合图片、统计图表等多种图形教材呈现地理现象。
在教学中,通过地图配合图片、统计图表等多种图形教材呈现地理现象,能够更直观、生动地表现地理现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教学气候时,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地图中的温度、降水等分布图,配以日照时间、湿度等统计图表,以及多张图片来直观展现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具体了解气候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发展的影响。
(三)通过地图教材进行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地图教材,让学生在掌握地图技能的同时,进行学科的巩固和知识的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图教学
发表时间:2017-09-27T17:00:08.4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6期作者:王翠萍
[导读] 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
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
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
王翠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沟中学255100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
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
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
关键词:读图识图用图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地图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材,所以没有地图的课堂就不能称之为“地理课”。
因为地图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地图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地图教学:
一、教会学生感受地图
地图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学生早有耳闻,陌生是因为很难读懂一些地图,更谈不上运用地图。
所以,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图,那么就要借助挂图、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白地图有哪些种类。
除了我们常见的政区图,还有参考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
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
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
因此应教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
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
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
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
1.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和分布的规律性。
阅读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从表层的信息获取其内在的联系,找出其规律性。
2.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是反映地理现象、数量分布情况的地图。
阅读时,可通过观察图上的数据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的走向特点。
如看等温线图→读出气温约度→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地理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所占比重较大,运用较广。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布图,应确定其观察和分析的重点。
如看地形图,应重点看地势特点、重要地形单元及其分布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
如对于某区域的海陆位置,应重点让学生辨认和评析该区域所濒临的海洋、距海远近、位于大陆的相对位置等。
对于某区域的纬度,应着重让学生观察该区域所跨的纬度范围,辨认该区域与特殊纬线的空间关系。
4.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旨在用简单形象的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因此看这类图时,应重点注意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三、教会学生认识地形图
地形图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对于初中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学会判读几种常见的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图,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地形图的重中之重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看似课本没有过多的介绍,但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图。
而分层设色地形图就是作为一个引图来指导学生以后怎样看懂分层设色图,虽然是不同的分层设色图,但大同小异,所以我就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谈谈。
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要有不同颜色,其次在图幅右下角或下部都有等高线分层设色表即每种颜色代表的海拔,对照表格就能看出哪种颜色表示多少高度,同时也能推断出不同的颜色代表哪种地形类型。
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学习使学生又能判读出不同的分层设色图。
在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教学中,每节课都要借助分层设色图来了解各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分布特点。
由此可见,学好分层设色地形图对以后读图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会学生运用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习地图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抓住地图这个树根以后,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继续不断地“浇水施肥”,那么地图在学生心中就会发芽开花乃至结果。
参考文献
[1]韩娟新课程理念下板图板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蔡文华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4,(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