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合)

合集下载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参考]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参考]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

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 1.26万亿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

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 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宏观名词解释总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宏观名词解释总结

对外经济贸易⼤学815经济学综合宏观名词解释总结对外经济贸易⼤学815经济学综合宏观名词解释总结适合科⽬:815经济学1. 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国或地区)在⼀定时期内运⽤全部⽣产要素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产总值是⼀个地域概念。

2. 国民⽣产总值国民⽣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产总值是⼀个国民概念。

国民⽣产总值核算的⽅法有⽣产法,⽀出法和收⼊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平变动状况的⼀种价格指数,⼀般是⽤通过对若⼲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进⾏加权平均来编制。

⽤公式表⽰为:CPI=(⼀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平。

它不是⼀个实际产出量,⼀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产要素投⼊,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的⽐率。

⽤公式表⽰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产总值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泛,能⽐较准确地反映⼀般物价⽔平的变动趋向。

6. 相对收⼊消费理论相对收⼊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从⽽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固定⽐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费为收⼊的固定⽐率,故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但当经济景⾊变动时,短期消费函数有着不同形态,例如原先收⼊为Y 1时,消费为C 1,当收⼊由Y 1减少时,消费不遵循C L 途径,⽽是循C S1途径变动,1111Y C Y C t t >,即平均消费倾向变⼤,反之,当收⼊由Y t1逐渐恢复时,消费循着C S1的路径变动,直到达到原来的最⼤⽔平,当经济稳定增长时,⼜⾛Y C L β=的途径,如此,便形成了长期与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长期:Y C L β=,短期:cYC C s +=0 。

微观与宏观结合 个人与组织共赢---培训小结

微观与宏观结合 个人与组织共赢---培训小结

微观与宏观结合个人与组织共赢---------2012年6月份培训小结本次培训除了带给我与同学重聚的欣喜,更多的是知识更新和理论的充实。

******老师的《商业伦理》引导我深入思考企业伦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管理经济学和商务战略》教我用经济学思维看公司战略;跟着******老师,我学着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对企业价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投资机会和风险;另外,还学习并充实了税法、领导力、沟通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小结如下:一、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企业独具特色,以区别于其他企业。

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实际上正是组织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特征。

它吸引企业全体同仁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并把这个目标和价值观念深深扎根于企业每个成员头脑之中,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处理责任、权利和利益之间各方关系时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企业伦理作为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渗透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

《200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伦理观念,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的发展。

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

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还有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顾及的事。

不少企业经营者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

但不管怎样,企业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责任的同时,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这样的企业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

宏观政策的配合使用题库43简答题

1.什么是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哪一种政策内在时滞更长—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哪一种政策外在时滞更长?为什么?What are the inside lag and the outside lag? Which has the longer inside lag monetary or fiscal policy? Which has the longer outside lag? Why?答:(1)内在时滞是指从经济发生变动到认识采取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再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外在时滞是指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影响之间的时间间隔。

(2)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较长。

因为一般来说政府行动较为缓慢。

比如在美国,支出或税收变动需要总统和参众两院的批准,这样从发现冲击到制定政策并开始执行之间需要特别长的时间。

而货币政策由于从决策到执行所需的环节较少,其内在时滞较短。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时间较长。

因为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才能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的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

而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对总需求进而对产出产生影响。

5. 经济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指什么?为什么决策者会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规则的优点是什么?What is meant by the “time inconsistency” of economic policy? Why might policymakers be tempted to renege on an announcement they made earlier? In this situation, 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a policy rule?答:(1)前后不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的DEA方法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的DEA方法

收 稿 E嘏 :, 1O 一2 l 2i l0 0 洋价 方
喜 幕 ’' 古学 挤理 院 教 _ 后研 方 : 优 的 论 洼应 r量 音 嘉 墓 餐 ; 男内 大 经管 学 酎授陴 ’ 向 统 化理 ’ 与 用 综 蒙 士 究 u0期 )
20 0 2年 3月
系 统


Vo . O,No 2 12 .
M a ., r 200 2
Sy t m sEn n erng se gi e i
文 章 编 号 :0 149 (0 2 0 —0 00 1 0 — 0 8 2 0 ) 2 0 3 5
宏 观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综 合 评 价 的 D A 方 法 E
马 占新 , 焕 文 唐
( 内蒙古大学 经薪管理学院 , 蒙古 呼和浩特 1 内 0 0 2 101
2 大连 理 工 大学 管 理 学 院 , 宁 大 连 l 2 ) . 辽 10 4 6

要 : DE 方法 为 基 础 , 用 文 [ ] 的 相 关蛄 论 蛤 出 了一 种 用 于 区域 经济 发 展 评 价 的 D A 方 法 , 科 A 应 1中 E
井 对某 省 】8 —1 9 年 的 宏 观经 l 发展 状 况进 行 了试 评 价 计 算 结 果 表 明 谊 方 法 用 于 宏观 经 济发 展 状 97 95 弃
况综 奋 评 竹 是 有 效 的 , 许 结 果 能 够 反 映 该 瘩 宏观 经 ' 发 展 的 实 际 情 况 评 存 关键 词 : EA 方 法 ; DE 有 效  ̄ E 方 法 ; 序 集 D H A HD A 循 中 圈分 类 号 : O F ] 文 献 标 识码 A
宏观经薪的走势和金融危机产生 的原 因. 3 也应用该方法探讨 了城市经济 发展状况 。但就应用 D A方法 评价 文[ ] E

宏观经济政策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及两种政策的配合

宏观经济政策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及两种政策的配合

r需上升k△Y /h;h大,r上升的幅度就比较小;h小,
r上升的幅度就比较大。给定I和NX的利率弹性d、n
(IS曲线的斜率既定),r上升的幅度小,I和NX减少
得少,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好;r上升的幅度大
,I和NX减少得多,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差。
可编辑ppt
10
第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相同,收入弹性k不同。
或者说利率r0不变,则Y增加△Y=Y2 -Y0=KG△G;但 Y增加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货币市
场的均衡被打破,货币需求的增加导致r上升; r上升
反过来又影响产品市场,使I(NX,C)减少,产生挤出
效应,即G增加通过r上升“挤出”了I(NX,C),AD
又因此而减少,结果Y最终只能增加到Y1;挤出效应
可编辑ppt
3
r(%)
r1 r0
0
(图-1)
G
E0
LM
E1
挤出效应
E2
IS1
IS0
Y0
Y1
可编辑ppt
Y2 Y(亿元)
4
财政政策首先作用于产品市场,然后影响货币市场
中的货币需求(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进而影响利
率,而利率变动又会影响产品市场,…,直至两个市
场都重新恢复均衡。
G增加△G,产品市场AD增加,若不考虑货币市场
效应越大,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得就越少,政策
效果越差。反之,IS曲线越陡峭,效果越好。
(KIS=-{[1- β(1-t)+m]/ (d+n)})
可编辑ppt
6
r │ Y1Y0│/ │ Y2Y0│
r │ Y1Y0│/ │ Y2Y0│
小,效果差

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一、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开始是用于机构工程学,意指机械、机械装置、机械结构及其制动原理和运行规则等;后用于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用于说明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

随着概念和内涵的延伸,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把社会经济体系比作一架大机器或动物机体,用“机制”说明经济机体内部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方式和原理。

因此,管理机制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应是指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体)、管理要素(客体)间相互协调和作用方式以及运行规则。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是一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世界各国所采取的措施都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属性。

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各个国家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发展历史的不同,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差异。

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之间产生了相互的影响和渗透的趋势。

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方面,世界很多国家推行的是“三方原则”的管理体制或模式。

即国家一雇主一雇员三方利益协调的原则。

这一原则必然建立起国家为了社会和整体的利益,通过立法、执法、监督的手段来实现;行业代表雇主或企业的利益,通过协调、综合管理来实现;工会代表员工的利益,通过监督手段来实现的相互督促、牵制和协调、配合的机制。

二、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在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法规,治理事故隐患,降低伤亡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多年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提出了人民政府“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

1950年5月,政务院批准的《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试行组织条例》和《省、市劳动局暂行组织通则》规定:各级劳动部门自建立伊始,即担负起监督、指导各产业部门和工矿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综合提升模拟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综合提升模拟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综合提升模拟卷附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投资项目资本金的缴纳方式是( )。

A.一次认缴,一步到位B.逐次认缴,逐步到位C.一次认缴,建设期内按年度均摊到位D.一次认缴,并根据批准的建设进度按比例逐年到位【答案】 D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 )总水平变动的指数。

A.居民消费B.居民收入C.居民投资D.价格【答案】 D3. ( )是指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动而使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A.市场风险B.信用风险C.流动性风险D.操作风险【答案】 A4. 国际重复征税的直接起因是税收管辖权的( )。

A.分离B.独立C.交叉D.外延【答案】 C5. 根据《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具体规定,关于闲置土地认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B.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C.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3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D.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答案】 C6. 产权类型中,属于基础的是( )。

A.所有权B.收益权C.支配权D.使用权【答案】 A7. 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整顿矿业秩序B.提高防御各种灾害的安全网络能力C.不断强化环境污染防治D.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一次性利用【答案】 D8. 在国民资产投资中,GDP中不包括( )。

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货物和服务净出口D.国家贷款总额【答案】 D9.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对增加就业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ide 1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宏观经济学教程强调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结论1、市场机制不完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1、市场出清2、完全理性3、完全信息假设前提总量分析法个量分析法研究方法国民收入(N I )决定理论均衡价格理论中心理论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最优配置解决问题整个国民经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Slide 2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ž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2.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3.是什么导致了失业?4.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5.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6.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Slide 3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ž1、经济增长问题ž2、失业问题ž3、通货膨胀问题ž4、经济周期问题ž5、国际收支平衡问题Slide 4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ž1.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ž2.三种市场的划分•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ž3.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厂商、政府Slide 5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国民收入及其衡量收入-支出模型I S -L M 模型A D -A S 模型rP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Slide 6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五、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ž经济大萧条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创立了宏观经济学ž萨缪尔森的第三次综合:1948年,《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与混合经济(主流经济学)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供给学派(拉弗)•理性预期(卢卡斯)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发展而来•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发展而来Slide 7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ž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ž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核算方法ž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ž四、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ž五、名义GD P 与实际G D P Slide 8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一、国内生产总值ž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五个总量指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一个。

ž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ž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定:Slide 9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一、国内生产总值1.G D 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是以当年或不变价格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2.G D 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310240180100产品销售价706080100增加值2401801000中间产品价值服装棉布棉纱棉花•强调最终产品,目的在于避免重复计算。

Slide 10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一、国内生产总值3.G D 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假定生产1000亿元,只卖掉900亿元,则G D P 仍是1000亿元,其中的100亿元,为存货投资。

•这种说法的含义就是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产品(当前重复交易)的价值。

4.G D 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Slide 11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 D P 。

ž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值。

是一个国民概念。

•不论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得的,都计入G N P5.G D 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的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ž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 D P 中。

6.G D 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Slide 12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关系1.基本含义•总产出:就是GD P •总收入:生产GD P 的要素所有者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租金、正常利润)•总支出:全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Slide 13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2.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关系•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因为产出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生产该产出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产出品的价值增值都要全部转化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从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的去向无非是两个:销售+存货。

而销售是最终消费者的支出,存货是生产者的支出。

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总产出就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总收入≡总产出(GD P )≡总支出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关系Slide 14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三、G D P 的核算方法1、增加值法(生产法)ž一个生产单位的增加值(V a l u e A d d e d )是指这个生产单位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收入减去从其他生产单位购进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310240180100产品销售价706080100增加值2401801000中间产品价值服装棉布棉纱棉花Slide 15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2、支出法(最终产品法)ž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整个社会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

žGDP=C+I+G+(X-M )•个人消费支出(C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包括房租租金);不包括建造住宅(或购买新住房)的支出•投资(I)=固定资产投资(企业+ 家庭)+ 存货投资=非政府个体国内总投资(私人投资)=净投资+ 重置投资(即折旧)=是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不是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不包括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支出•净出口(N X ):出口减进口的净值(X -M )三、G D P 的核算方法Slide 16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3、收入法(生产要素所得法)ž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得到的收入相加,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žG D P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G D P 的核算方法Slide 17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ž总收入的构成:•工资(包括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利息(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特指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对非赢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及企业间接税(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资本折旧三、G D P 的核算方法Slide 18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1.国内生产净值(N D P )/国民生产净值(N N P )ž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

•因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所以要在G N P 或G D P 中扣除折旧。

žN D P =G D P -折旧;N N P =G N P -折旧Slide 19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2.国民收入(N a t i o n a l I n c o m e ,N I )ž狭义: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žN I =N D P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贴•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虽构成产品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应扣除。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Slide 20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3、个人收入(P e r s o n a l I n c o m e ,P I )ž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žP I =NI -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4、个人可支配收入(D i s p o s a b l e P e r s o n a l I n c o m e , D P I )ž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žD P I =P I -个人所得税,žD P I =C +SSlide 21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五、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ž1、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假设全社会只有两部门:消费者和企业,不存在税收和进出口,假定没有折旧。

•即GD P =N D P =N I ,都用Y 表示。

•(2)图示:Slide 22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 (3)从G D P 的计算得出国民收入公式ž根据支出法,Y= 消费支出C +投资支出I =总支出ž这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计算国民收入,ž国民收入Y =总支出=总需求= C + Iž根据收入法,Y =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总收入ž这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计算国民收入,另外,总收入有两种去向:消费与储蓄。

即总收入=消费用途C +储蓄用途S 1、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C +I =Y =C +S ,→I =S ,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

Slide 23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ž根据投资与储蓄的定义得出。

žI =S ,表示在国民收入会计角度不论经济状况如何,储蓄和投资都相等。

•是事后的实际发生的均衡;•不是事前均衡问题,即不是计划(意愿)储蓄=计划(意愿)投资。

因为储蓄由消费者提供;投资由企业进行。

个人的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不同,计划储蓄与计划投资不可能一致。

从而形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均衡,引起经济的收缩和扩张。

(4)I =S 恒等式的解释1、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Slide 24管理学院鲍林Copyright2、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两部门+政府部门ž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Y=C +I +G •政府的转移支付事实上将转化为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因而只在C +I 中考虑,而不将它单独列出。

ž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Y=C +S +T •设用T 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 r 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 表示政府净收入,T = T 0-T rž所以C +I +G =Y =C +S +T →I +G =S +T →I=S +(T -G )•其中,T -G 是政府的储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