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人管好莱茵河

合集下载

莱茵河流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管理

莱茵河流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管理

莱茵河流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管理第一章:介绍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覆盖了瑞士、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总长度近1300公里。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宏观经济变革的不断发展,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也未能跟上环境变化的步伐。

此文将分析莱茵河流域的环境变化和水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章:环境变化1. 气候变化和降雨量的下降近年来,欧洲地区发生了频繁的干旱灾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莱茵河流域的水资源供应短缺。

阿尔卑斯山融雪的时间提前,使得河水流量变低,并影响到了植被的生长及河水蒸发水平。

2. 水污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和废弃物排放等行为日益增多,导致莱茵河水质恶化。

主要的水污染源包括农业、工业、城市污水和航运。

3. 湿地开垦和土地利用变化许多湿地被开垦用于城市建设和农业用地,这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流水量减少。

此外,由于土地开垦和拓展使得自然水文系统被破坏,这也是水污染、河水流量减少和土地侵蚀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调配由于莱茵河流域各国家的利益不同,水资源调配一直都是棘手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以推动各国共同解决水资源问题。

2. 水资源保护为了保护莱茵河流域的水资源,各国政府需要加大环保和执法力度,同时应引入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定量控制、水污染控制等,以便优化水资源利用和防止生态环境破坏。

第四章:解决方案1. 推进国际合作莱茵河流域国际水资源管委会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国政府应推进此组织的实施,以共同解决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建立水资源保护基金莱茵河流域各国政府可建立水资源保护基金,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提供经费。

此项措施可出示更多的环境保护职位,带动当地政策、商业、社会以及企业,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

3. 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通过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并制定市场价格,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国际跨界水环境管理经验探析——以莱茵河为例

国际跨界水环境管理经验探析——以莱茵河为例

国、 荷兰等 9 个国家 , 汇人北海 。 流域面积 l. 万 k 巾德 国约 1 万 8 5 m, 其 0
k 荷兰约 25万 k 2平均流量 22 0m/。流域内平均降水 11 0a m, . m, 0 3 s 0 m,
降水变化在 50 m 2 0 a 0 a ~ 0 0 m之间 】 。莱茵河水量 丰富 , 常年 自由航行 里 程超 过 7 0k 是世 界上 最繁 忙 的航道 之 一 。莱茵 河 流域 人 口约 0 m, 54 0万 , 0 日益增长 的城 市化特征 , 使人 口逐渐 向城市区域聚集 , 聚集 区 很 好地做到 了立 足时代 高度 , 高屋 建瓴地从追 溯历史进程 、 梳理 我国信 息化 发展脉络和预 测信息化发展趋势 这些方面来 把握中 国信息 化的基 本特点和经验教训 。本书在这方面 的成功 , 得益 于参编的诸多学者所从 事的工作属 于信息化前沿领域 , 他们对信息技术 带来的巨大变革有着切 身体会 , 息化实际 问题有着深切的体察 。 对信 观点鲜 明是本 书的第三大特点 。本书并 不满足于对现有 资料 的转
述, 而是有着 自己鲜 明独到 的观点 。这些 观点是在综合分析 了大量 资料 的基础上概括归纳 出来的 , 因而具有 较强 的合理性 。观点 的独 到鲜明尤
点笔墨 放在了信息技 术的应用领域 、 应用环境 、 推进信息技术创新 的政 策环境等方面。对信息化问题的基本理论做 了简略阐述 , 而是详细论述 了信息化推进过程巾的问题和经验。同时 , 用大量篇幅对不同行业 、 同 不
地域的信息化实践进行介绍和评价 , 并枚举 了信息化开展较为成功的几
个 大 型 企 业 集 团 的案 例 。
目前我国信息化 建设已取得 了一定成果 , 积累了一些经验 , 但仍存 在许 多问题 和困难 , 尚在摸索 中前进 , 因此 《 中国信息化》 也并非十全 十 美。例 如在第 7 推进 中国信 息化的重点任务” . 章“ 中 著者列举 了今 后应

莱茵河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莱茵河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莱茵河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启示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2年第01期一、莱茵河流域的合作机制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R)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实施流域综合管理,提倡工程、非工程措施并举,技术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并重;将公众参与作为决策、实施的必要前提;着力拓展河流空间,维护河流的生命活力,注重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莱茵河保护委员会采用部长会议决策制,下设3个常设工作组和两个项目组,进行委员会决策的准备和细化,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

委员会常设的秘书处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每年仅召开各类会议就达60多次。

各部门相互协调,先后实施了诸如“莱茵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计划”、“高品质饮用水计划”、“莱茵河防洪行动计划”等项目,并采取了拆除不合理的航行、灌溉及防洪工程,重新以草木替代两岸水泥护坡,以及对部分裁弯取直的人工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等措施。

此外,委员会还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生活污染物排入莱茵河并防止突发性污染。

二、莱茵河流域的管理启示直面问题。

莱茵河国际合作始于1950年,污染问题是当时下游国家(荷兰)最为关心的问题,由此倡导成立了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提出了防止化学污染以及其他水污染的对策;1986年瑞士的化工厂火灾,直接引起了对生态环境为主体的“莱茵河行动计划”的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保护、维持和改善莱茵河重点河段生态和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公众参与。

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如水资源的管理,防洪风险区划定后的税收政策调整,防洪预警与撤退等。

作为国际河流,上下游之间只有达成一致的决策,才能有效地实施,这就要求政治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从全流域的共同福祉来考虑问题。

法律保障。

莱茵河流域的许多协定属于国际法范畴,各国在签署协定后就有共同遵守的责任和义务。

莱茵河流域的国际合作和污染控制

莱茵河流域的国际合作和污染控制
■E 蹦

璺 醢可 瓒建誊豆 冒啊啪
环境 风险不断增 加 , 比如气候 变化 和环境事故 的影 响
段和分配经费与效 益的优先政 策手段 。

越来 越大 , 这也是 重视 环境福 利政 策 的重 要 因素 。 福
利政策 的范围越来越 大 , 也促使环境 福利政 策越来越
受到重视。 二、 环 境福 利的定 义与政策分 类。环境福利是受
种公共物品, 而社会福利是私人物 品, 这是 一个大的
倍 的差距 。 针对环境不公平和不平等 的问题 ,
府 亦 了 日 幺 的 祈 管 日 编 但 倍 枢 1 日 日
差别 。 环境福利针对的对 象不仅仅是家庭 , 也针对一 个
地 区, 而社会福利只针对某一 个家庭和个人 。 环境福利 强调预 防是 预防性 的政 策 , 而社会福 利是一 个收入 不 平 等的结果 。 政策引起 最低水平的环境状态 和差距 , 从而 引起 了环境 福利的需求 和问题 。 政策 的内容 有三
污染的法律 法规。
用。由于莱 茵河功 能多样 , 沿岸各 国利益 冲突不断 , 再 加上环境 和防洪 问题 , 制定保 护莱茵河 的综 合方法 十
分必 要。 莱 茵河是欧洲最 大的河流之・ , 1 9 5 0 年 ̄ J 1 1 9 7 0
年, 莱茵河爆发了严重 污染事件, 在2 0 世纪8 0 年代得到
到r 陕速 发腱, f I 』 足 ̄ l t J ;  ̄ l f , ' J 环保意识却没有跟 上, 莱 菌 / 艾 支流沿岸的很 多 肯 『 5 将未经任何处理 的废 水
法进行对比并统一意见 第一年的努力 到 n戊 效, 权 威部 门的综合方 法使莱 菌河的水质 叮在科学 础上进

【教育资料】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5.1《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以莱茵河鲑鱼的故事为例》学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5.1《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以莱茵河鲑鱼的故事为例》学案学习专用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以莱茵河鲑鱼的故事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2.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准备:为什么从国际性河流理解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又为何选择莱茵河鲑鱼作为案例?请观看世界国际性河流的分布图。

通过这幅图,能够看出国际性河流的哪些特征。

世界国际性河流数量多,流域面积大,涉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沿河各国如果只顾自己的私利,必然容易出现环境问题,而这些河流一旦出现环境问题,又必然会跨越国界影响到更多的国家,这就要求进行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莱茵河是国际性河流中在历史上经历过破坏又得到成功治理的典型案例,鲑鱼的回归之路上一定有许多可取之处等待我们学习。

明确相关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让我们认识一下与国际性河流有联系的课程标准。

河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可以联系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作为流域,可以联系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后作为国际性河流我们还要知道如何通过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来解决国际性河流流域的合理开发。

这些都是高考的核心考点!怎么通过国际性河流的研究来理解这些考点呢?同学们可以查找必修与选修的相关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做好学习准备。

高考复习中,如果能经常带着问题查找跨越章节、甚至跨越课本的相关内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真正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的炉火纯青了!高考中你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探究活动:材料一:认识鲑鱼 鲑鱼也叫三文鱼,成年鲑鱼生活在大海中,但是每年都有部全球国际河流域的分布分鲑鱼洄游到莱茵河繁衍后代。

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鲑鱼的存活可是国际公认的判断水质优良的重要标尺。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一、引言莱茵河是欧洲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家,是著名的工业区和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莱茵河流域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

为了综合管理和修复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探讨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分析其启示和经验。

二、莱茵河流域的环境问题莱茵河流域面临着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导致莱茵河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

同时,由于干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莱茵河流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威胁。

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三、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 政府协调与合作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需要各国政府的协调与合作。

相关国家成立了莱茵河流域委员会,通过定期会议和协商,共同制定管理策略和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政府的协调与合作为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对莱茵河流域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莱茵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和《莱茵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规范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保障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3. 技术手段的应用莱茵河流域的综合管理中广泛应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生物工程和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废水,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水质的提高。

同时,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莱茵河流域的生态修复模式1. 水生态修复莱茵河流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复水生态系统。

首先,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禁止破坏性的渔业活动和捕捞方式,保护原生鱼类资源。

其次,修复湿地和河岸带,增加生物多样性,为水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境。

通过生态修复,莱茵河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

2. 水资源管理莱茵河流域采取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莱茵河的治理

莱茵河的治理
行动计划”的第一条,即鲑鱼2000计划。莱茵河沿岸 国家为去除鲑鱼溯游障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①莱茵河三角洲地区:从2008年到2012年,哈灵水道 将开放部分泄水闸。累克河已在拦河坝旁新建三条水 道。
②下莱茵河地区:进一步改造、降低鲁尔河、乌珀河 和齐格河支流水系的堰坝,计划修建实验性设备以保 护鱼类免受涡轮伤害。
河国际委员会(ICPR)。1963年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伯尔 尼公约》,成为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1976年,ICPR通过 了《防止莱茵河化学污染国际公约》。在该公约的指导下,
ICPR的工作之一就是确定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剧毒物质最高 排放值。当年欧共体加入签约方,签署《伯尔尼公约》补
充协议。1987年,各国部长批准实施“莱茵河行动计划”。 1995年ICPR作了结构性重组,将防洪纳入其工作范畴。 1998年召开第12届莱茵河部长级会议,通过“防洪行动计 划”和《新莱茵河公约》。
(1)治理污染方面 虽然ICPR成立较早,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当
时整个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不足,1950-1970年的20年里ICPR 的主要工作是奠定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很少采取实质性 的治理措施,签订的一些协议也没有产生实际的作用。莱 茵河水质的实质性改善是在1987年通过“莱茵河行动计划” (RAP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主要是三个:水污染、生态破 坏和洪水灾害。生活废水与农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莱 茵河流域约有5000万居民,其中莱茵河要为沿岸2000多万人口 直接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莱茵河流域还是欧洲重要的农业和 林业区。自古以来从康斯坦茨湖到波恩的莱茵河流域及其支流 的峡谷地区就是葡萄的重要种植地。更重要的是,莱茵河流域 还是欧洲工业的中心地区。20世纪50年代,莱茵河沿岸国家开 始了二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大量化工厂被建造,不仅对莱茵河 的工业用水激增,而且许多企业将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彻底的污 水排入莱茵河。除此之外,化工厂爆炸和泄露事故的频繁发生 也是莱茵河被污染的重要原因。并且,工业革命开始后,电力 成为紧需资源,各国将目光投向莱茵河。水电站建设导致大量 水生生物丧失栖息地。水电站建设还造成洪水灾害频繁。建造 河坝的直接后果是原有的洪泛区面积大大减少,发生洪水的危 险大大增加

莱茵河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莱茵河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莱茵河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莱茵河战役是盟军为突入德国境内进而完全消灭纳粹德国而进行的一次会战,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莱茵河战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莱茵河战役的经过莱茵河战役是二战期间正义的一方为了彻底消灭德国纳粹而进行的一次联合战役,也是压死希特勒的最后一根稻草,纳粹再也没有了反抗的余地最终失败,正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下面将简单介绍莱茵河战役过程。

莱茵河战役过程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995年1月起初按兵不动的美国受到了来自的德国的猛烈攻击,以较弱的兵力对抗德国。

盟国要求战略撤离,但是有人认为不能放弃。

后在法军和美军的努力下,抵达科尔运河,这也是战役中最辛苦最缓慢的过程,但很快将德军包围,德军退居莱茵河的另一端。

战事进入2月,在取得科尔马胜利之后,盟军达到了最整齐的时候,面对德国依旧强大的防线,加拿大的军队向北部开始发起进攻,这是德军认为对方一定不会进攻的地点,疏于防守的德军让盟军在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随后,发动了“手榴弹行动”对德军的交通网进行轰炸,这样德军便没有了及时的补给,指挥机构也十分混乱。

在此之后,盟军的进攻就更为顺畅,德军的弹药也濒临枯竭,三月末盟军成功地渡河,将德军击败。

莱茵河战役过程中,德军的错误判断让自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使自己的防线完全失利。

但是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在此之前德国已经在战场上失去了优势,后勤补给不足,开始动摇的人心,都预示着这场战役中德军的失败。

莱茵河战役的背景莱茵河战役历史背景是发生在二战时期,这时邪恶轴心国已经节节败退。

在这次战争中,盟军可以说是以绝对的优势开始的较量,尽管德国依然是处境艰难,进退维谷,但是德军依然没有屈服,选择在战场上洒最后一滴血的德国士兵依然是没能保住自己的家园。

阿登战役可以说给了德军当头一棒,让其锐气大减。

而且莱茵河战役之前,其实德军的意志已经不再坚定,后方也是粮草不足,不能正常的供给,可是希特勒对此却是充耳不闻,这个独裁者更是听不进去任何一句谏言,哪怕是关乎到国家存亡和自己的性命也是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个人管好莱茵河
广东省深圳水务局在3年时间里,花掉5个亿治理一条短短的福田河,但效果并不好,同时,只有700名公务员的深圳水务局,一年竟然需要1.3亿元的人员支出费用,平均年薪高达20万元。

700名水务局公务员,花5个亿治理不好一条小河,但是,流经9个欧洲国家的莱茵河,仅有12个人在有条不紊地管理着。

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莱茵河是沿途好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现在的工作人员只有12人。

这是一个民间组织,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在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也没有惩罚机制的前提下,12人之所以能够管好莱茵河,一是各成员国对污染的认识都很明确,认为一个流域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彼此息息相关;二是决策会议少,执行会议多。

莱茵河委员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各国部长参加的全体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决定重大问题,各国分工实施,费用各自承担。

但是执行讨论的会议一年要开70多次。

最重要的就是制度的精心设计和有效性,虽然主席轮流转,秘书长却总是荷兰人。

因为荷兰是该河最下游的国家,对于治理污染最有责任心和紧迫感,在河水污染的问题上也最有发言权。

我们从来不缺少文件、制度、人力甚至资金,缺少的是有创意的、人性化的、精心设计的有效制度和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到实
处的协调执行力。

要想治理好包括福田河在内的
中国江河污染,莱茵河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