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总结提升(世界古代史)
九上历史第一、二单元【古代史复习案(学生版)】

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案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文明)第一课古代埃及1.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代中国或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位于北纬20°到40°之间的大江大河流域,分别是北非、西亚、南亚、东亚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
体现了世界文明具有性。
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没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2.古代埃及(1)发源地:古埃及是奴隶制国家,发源于东北,古埃及被认为是“”。
存在时间距今远达7000多年。
(2)文明成就:历法:;文字:;医学:;建筑:。
(3)金字塔的历史价值(评价/地位):①是的象征;反映了发展的较高水平;③是的结晶;(4)法老:古埃及的国王称为,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神权色彩浓厚,拥有无限和无上。
3.启示(认识、观点、结论):(1)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2)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考古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1.发源地:“两河”,是指西亚的和。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文明成就:文字:文字(人发明);历法:;数学:;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1)实质:是一部维护阶级利益的法典。
(2)地位:。
(3)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严格的;实行制;活跃)。
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字法典,刻在上,该法典内容丰富全面。
(4)影响: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源远流长。
4.启示(认识、观点、结论):(1)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2)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考古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
(3)建立法治社会应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课古代印度1.发源地:流域,在地理上指今天的。
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是繁华的大城市。
2.文明成就:数字起源于印度;制度、教。
3.种姓制度:(1)实质:。
(2)内容: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如:国王、官员、武士),第三等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小结[五篇范例]
![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小结[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9a692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4.png)
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小结[五篇范例]第一篇: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小结2015届历史学考复习资料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宗法制:1、实质:按宗族血缘关系的办法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2、重要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基本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时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2)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3)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为大宗。
(4)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5)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了同样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6)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4、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中国人宗族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认祖归宗)二、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3、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政治上设置官员,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
4、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5、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稳定政治秩序,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三、分封制和宗法制之间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关系纽带。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秦朝(政治上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定基础;民族融合;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人民渴望统一;秦始皇雄才大略)二、皇帝制的创立:秦统一后,秦王嬴政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首创皇帝制度。
初中历史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每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文明1. 古代文明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最早的古代文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埃及、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现了苏美尔人的文明,埃及出现了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印度河文明,黄河流域出现了华夏文明。
2. 古代文明的特点古代文明的特点包括城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和发明,宗教的建立等。
3. 古代文明的成就古代文明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城市。
古代文明还在数学、医学、建筑、艺术、宗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4.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在古代,古代文明通过贸易、战争、婚姻等方式进行传播和交流。
古代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中国古代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2.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初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封建社会的萌芽阶段。
周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形态。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分裂和割据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土地私有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社会结构分层等。
2. 封建经济封建经济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和商业相对落后的一种经济形态,贵族和地主占有了大部分土地和资源。
3. 封建政治封建政治是以君主专制为主,皇帝掌握着最高的统治权力,封建等级制度严格,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存在着极大的阶级矛盾。
4. 封建文化封建文化包括宗教、礼仪、思想、教育、文学等,体现着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1.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是世界上科技发明最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
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一二三四单元笔记

第一单元早期的人类文明第1课人类历史的开端一.人类的起源1.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的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距今约三四百年)1)早期猿人2)晚期猿人(元谋人.北京人)3)早期智人4)晚期智人(山顶洞人)↓现代人二.氏族社会1.氏族出现后,人类先进入母系氏族,后进入父系氏族2.在氏族社会,决定男人女人权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贡献的大小三.人类的种族1.三大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2.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一.四大文明古国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中国(黄河流域)2.四大文明古国兴起的共同点:地处大河流域二.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木乃伊三.两河流域的古国:古巴比伦1.建立者:阿摩利人2.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3.法典的历史地位:是人类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性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四.古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制定)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互不往来.互不通婚)第3课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一.希腊的城邦主要城邦:斯巴达最大的城邦雅典典型的奴隶制共和国伯利克里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带到最高峰二.罗马的兴盛和衰亡1出现罗马城→罗马共和国建立→统一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迦太基发生三次布公元前8世纪匿)→罗马帝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2..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了罗马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3.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成为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第二单元亚欧封建文明第1课亚洲封建国家一.日本大化改新(孝德天皇的年号)1.改革的背景(国内因素。
国际因素)2.改革的时间:646年人物: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3.改革的内容: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没收贵族私有领地和部民,土地和部民成为国家的公地和公民。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史的研究方法。
古代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文字学和人类学三大方面。
考古学是通过对古代遗址、器物、人类和动植物化石等的发掘和研究,来揭示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文字学是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史书和碑文等,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人类学是通过对古代人类的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研究,来探索古代社会的人类活动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单元,中华古代史与文化。
中华古代史与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在这些历史时期中,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甲骨文、礼乐制度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孔子、老子等;秦汉时期的统一帝国和汉字、汉服、汉食等;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诗词歌赋、绘画等;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
第三单元,世界古代史与文化。
世界古代史与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在政治、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成就,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法老、尼罗河文明等;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奥林匹克运动会、哲学、文学、艺术等;古印度的吠陀文献、佛教、雕塑、绘画等;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巴比伦法典、数学、天文学等。
第四单元,历史的时空交错。
历史的时空交错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明之间往往会产生交错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例如,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和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贸易;蒙古帝国的兴起,将东西方文明连接在一起;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世界各地的文明交流和变革。
历史的时空交错,既是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也是世界历史的丰富多彩之处。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综述世界古代史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东西方文明在和平交往中伴随着暴力冲突,东西方文明猛烈地碰撞、交融。
(1)政治: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等大河文明先后步入奴隶制社会;5世纪中后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古希腊、古罗马开创了民主政治和法制的先河,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法制制度的源头。
(2)经济:大河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农耕经济,海洋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商品经济;9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起,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3)文明交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等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诞生并向外传播;阿拉伯人在文明交流中扮演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世界古代史核心考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概述】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佛教等,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知识要点】1.古埃及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古巴比伦王国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将社会分成四个等级,称为“种姓制度”,分别是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种姓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4.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提倡众生平等,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岳麓历史初三上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岳麓历史初三上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
初中频道整理的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大家是否都掌握了呢?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
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辈份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
这时实行族外婚制,就是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
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
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
这时氏族财产公有,实行原始共产主义。
母系氏族公社分为初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史前时期的人类知识点解析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1、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城邦的出现何时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邦?古代印度文明又称什么文明?(前2300年哈拉帕文明)2、雅利安人入侵及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前15世纪后,从中亚南下的雅利安人陆续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亚非文明古国知识点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地区的迈锡尼为核心,故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西方古代文明由此发轫。
前2000年之前地区艺术的分立发展显示了早期不同传统的存在,其中最显著的是米诺斯文明。
而在那之后的证据显示了一个政治统治在一段短时期或者两个时期内覆盖了整个地区,克诺索斯发现的贡品名录可能表明权力的中心始终位于那里。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岳麓版初三上册历史欧洲文明的起源知识点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1)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背景:就国内而言,各种矛盾尖锐(贵族与部民、奴隶、平民的阶级矛盾;贵族豪强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皇室、留学中国的改革派与当权的豪强贵族守旧派的矛盾),政局混乱;从国际来看,是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九年级岳麓版上册历史知识点:中古亚欧文明第5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马可波罗游记》是世界旅游文学的瑰宝,书中既描绘了雪山大漠的壮丽景观,又画记录了城镇都市的优美风情,对于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大都、苏州、杭州等,都细致描绘,让读者如亲临其境。
九年级历史上册_世界古代史部分1-3单元复习提纲

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所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1.时间:11世纪前后。
城市为获得自治权,不断进行反对封建主的斗争。
琅城起义是城市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2.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都是当时西欧兴起的著名工商业城市。
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四、拜占廷帝国的败落1、拜占廷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而得名。
2、拜占廷帝国继承古希腊罗马文明,5世纪至6世纪初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君士坦丁堡因繁华富丽而被西欧人视为天堂。
3、6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繁用兵,导致民穷财尽。
4、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
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一、希波战争与亚历山大东征1、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波斯入侵希腊,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奋起抗敌,希腊与波斯的战争爆发,史称“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2、亚历山大东征: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
次年,在伊苏斯之战击败波斯皇帝亲率的波斯主力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经过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二、罗马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1、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
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等国家。
2、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
经过近一个世纪,马其顿王国、希腊、塞琉古王国先后被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