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伏己,后服人_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押题范文:先阅己,再越己,终悦己

作文模拟题一个人真正地做到阅己,才能更好地越已,而一个人也只有越已,才能更好地悦已,淡看人生的云卷云舒。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先阅己,再越己,终悦己禅宗眼中,人生有看山水的三重境界;在我看来,一个人也应该有先阅己、再越己、终悦己的三个阶段。
一个人真正地做到阅己,才能更好地越已,而一个人也只有越已,才能更好地悦已,淡看人生的云卷云舒。
因此,阅己、越己和悦己一个都不能少,应该按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
先阅己,是以审视自己为基础,找准努力方向。
弘一法师有言:“欲论人者,先自论。
欲知人者,先自知。
”自论者智,自知者明。
若不阅己,无法自论自知,则极不明智。
一只乌鸦看到老鹰抓小羊,十分羡慕。
于是,它成天学习抓小羊,苦练多日后开始尝试。
结果,抓住小羊的它,并无足够力量抓起,想放弃,爪子又被羊毛缠住。
最终,它被牧羊人捉住,送给孩子做玩具。
这个结局无疑极其可悲。
乌鸦没有审视自己,看不到自己不具备老鹰雄健翅膀和锋利爪子,就一味去模仿。
结果,它走向了错误的努力方向,非但没有抓到羊,反而让自己付出了丧失自由的代价。
再越己,是以超越自己为目标,做到先破后立。
在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我们要朝着正确方向去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韩非子》有言:“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自胜,就是超越自己,而这并不容易。
譬如一只凤凰,需要先主动浴火,才能涅槃;譬如一枚鸡蛋,需要先主动啄破蛋壳,才能变成小鸡获得新生。
人,也要经历千磨百炼,主动提升自我能力,才能破而后立,迎来升级后的全新自己。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沉寂8年又写出力作《晚熟的人》,再次惊艳世人。
夏伯渝双腿截肢,身患绝症,却利用假肢5次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69岁时成功登顶。
他们都用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突破自我,走向了人生的新高峰。
终悦己,是以愉悦自己为追求,觅得身心自在。
作家李敖说:“人生第一快乐是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
”可知越己可以带来惊喜,产生悦己的效果。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作文立意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作文立意曾国藩说过:“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对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师表,以及管理一个单位、一个区域,带领一个团队,都很有启发。
正己,就是自己首先身正,能够自觉修正、纠正、调正自己,为人处世能够正气、正道、正派、正义,然后才可以化人,也就是教化人、感化人、管理人、引领人、指导人。
尽己,就是自己要尽心、尽力、尽情,努力做好,努力尽到责任、义务,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态度很重要,如此才可以服人,让孩子感到父母是尽己了,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尽己了,让下属感到领导是尽己了,然后才可以使人信服你、服从你,佩服你!但是,一般而言,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要求别人的多,期望别人的多,而对自己往往“看不到”、“感不到”。
如此,则无法化人,也无法服人。
如作为家长,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学习,而自己工作之余,却习惯远离书籍,或花天酒地,或沉湎于牌桌游戏,或痴迷于麻将,如此等等。
没有与孩子同学习、同进步、同成长的想法,认为读书学习就是孩子的事情,自己用不着了。
同样包括孝敬公婆,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言行文明,遵纪守法等。
当然还是有很多父母能够做到以身作则的。
曾国藩的这番话,对家庭教育同样有很高的价值,希望与所有的父母共享共勉!作为管理人员和领导,如何能够有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正己不可缺,尽己不可无。
如果台上讲一套,台下另一套;人前说一套,人后又一套。
怎么可能“化人”?怎么可能“服人”?其管理效能高低,可想而知,即使一时有效果,也必不长久,也就走不远,登不高,做不大,强不了,最后也就赢不了!无论企业管理,还是行政管理,这是普遍规律,也是历史结论。
曾国藩,其后人发展成就蔚为大观,令人倾慕!其正己、尽己之论,可谓肺腑之言、金玉之言!志于修身、齐家、治国者,不可当耳旁风!尚美、向善、求真者,当细细品味,尽心尽力而为!。
先立己后立人的作文

先立己后立人的作文
咱老话说得好,“正人先正己”。
这意思就是,你想帮别人、影响别人,得先把自己整明白了。
你想想,要是自己都站不稳,还想去扶别人,那不就成了笑话嘛!就好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非要跳下去救落水的,这不是添乱嘛。
所以啊,先立己,那是相当重要。
先把自己立起来,意味着要知道自己想要啥,能做啥。
得有个目标,有个方向,不能像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比如说,你想成为一个画家,那你就得先好好练基本功,掌握各种技巧,了解不同的风格。
自己先有了真本事,画出让人称赞的作品,这才有可能去教别人画画,给别人指点一二。
还有啊,立己也包括让自己的品德过关。
要是自己整天谎话连篇、偷鸡摸狗的,还怎么有脸去教育别人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呢?只有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别人才愿意听你的,跟你学。
等自己立住了,有了底气,再去立人,那就顺理成章了。
你把自己走过的路,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别人,能让别人少走些弯路。
你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别人,带动别人一起进步,这多有意义!
就像我们的老师,他们自己学得满腹经纶,然后再把知识传授给我们。
医生自己医术精湛了,才能救死扶伤,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先立己后立人,这是个靠谱的道理。
自己强大了,才有能力去帮助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咱都先努力把自己立起来,再去想着立别人,咋样?。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先与后的辩证关系”导写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先与后的辩证关系”导写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先与后的辩证关系"导写+素材+范文4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生活中常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等熟语,强调的是“先"的优势。
同时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等熟语,强调的则是“后"的优势。
一“先”一“后”,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篇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等熟语都在强调着“先"的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这些谚语也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们强调的是“后"的优势。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以退为进,慢慢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先”与“后"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先和后”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战略思维,它们的辩证关系如下:先声夺人强调的是主动性和率先行动,通过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
这种策略注重的是在竞争或冲突中抢占先机,通过率先采取行动来获取优势。
先声夺人的优势在于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资源等,从而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而后发制人则强调的是观察和等待,通过了解对方的情况和弱点,再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战胜对方。
这种策略注重的是在了解对手的基础上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通过更精准的打击来获得胜利。
后发制人的优势在于能够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和弱点,同时更好地应对对手的行动。
在实际情况中,先声夺人和后发制人并不是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先通过先声夺人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然后再通过后发制人的方式了解对手的情况并制定出更有效的策略。
先己后人博爱,高分作文

先己后人博爱,高分作文善良是一种智慧,做人要有原则。
善良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善良的人懂得为别人着想,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这世界有两大力量,一股来自外部的推动力,即环境对我们心灵的浸染;另一股来自内心深处的反作用力,就是我们如何选择。
——题记:1.先己后人2.天下为公3.博爱他人“行善积德”四个字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最新时尚,古人认为只有施舍才能“扬名显亲”并且以此为乐,那时贫富差距悬殊很小,行善似乎仅限于上层阶级。
“先己后人”更多地表现了一种情怀或气度,讲求胸襟和抱负。
孔子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说明中国文化里还有非常强烈的入世精神。
我觉得中华民族是最懂得“中庸”二字的,也许正因为太过理性,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都围绕着“克制欲望,追求完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虽然有很多至今看起来颇有“消极意味”的事物,例如恪守孝道,服从家长,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个体生命的张扬和创造力。
同时,它又有无比强大的适应性,使中华儿女具备了容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忍辱负重、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美德遍布整个民族。
然而,尽管有种种优秀的文化特征,古老的儒家文化仍未摆脱专制主义。
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向往“大同世界”,为争取祖国独立、振兴中华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然而由于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残暴和腐败,没有实现,中华民族遭受到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苦难,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终于在20世纪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奋斗,给我们创立了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新中国,创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
中间经过了许多艰难曲折,但是我们毕竟胜利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可见中华民族拥有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人们在推崇、赞颂某些高贵品质之余,却忘了弘扬其背后的精神根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先伏己,后服人
一次偶然,我注意到南怀瑾先生的一本文集《心兵难防》,此书
阐述为人处世、安顿身心的生命智慧。南怀瑾先生认为,“心兵”是
“‘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在我们脑海里,随时都有矛盾乱
流”,是“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
我对南怀瑾的思想与文笔颇为叹服,其文字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晦
涩难懂,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相反是一种平淡,一种能沁入肺腑
的平淡。这次读其《心兵难防》更是有了深深的触动,隐约感到了那
坚守与改变中的秘密。
或许许多人都迷茫过。卢梭在其《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中谈到,
“由于千百种不断产生的原因的影响,由于在获取许多知识的同时又
接受了许多谬见,由于身体气质的变化和欲念的不断冲动,可以说,
人的灵魂也是被弄得几乎认不出来了”,所以我们要承认,我们灵魂
在改变,而且有些面目全非。那改变不好吗?也不见得。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不变难适世界潮流之势,所以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但
若随波逐流,只会失去自我。所以如何变是个很大的问题。
古时启蒙学堂读物千字文有这样一句“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
行维贤,克念作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简言概之:人性本纯洁,
改变实难免,遂要仿圣贤,克欲弃杂念。古人很聪明,很早就认识到
这点,随着社会改变是难免的,但是这种改变不是瞎改,而是要克念
2 / 2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仿圣,也就是说要先伏己,让这种改变是可控的。你只有克制了杂念,
真正控制了自我,才有能力大胆追求内心的自我需求,因为此时你所
做的改变和追求都是可控的。若不能克念,则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读完这本书后,我直接在扉页写道:先伏己,后服人。若不能伏
己,谁人能服?若能伏己,谁人不服?所以王朝有轮回,圣人恒坐道。
一个人应当勇于追随内心自我,但你的内心应该是可控的,不能
被杂念欲望所左右,否则没有资格以追随自我内心来解释自己非常的
行为。苏格拉底曾说,一个能左右自己的人方能左右天下。我也套用
一下,伏己之人方能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