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上模刀具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折弯机刀具种类及用途【大全】

折弯:金属板料在折弯机上模或下模的压力下,首先经过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塑性变形,在塑性弯曲的开始阶段,板料是自由弯曲的·随着上模或下模对板料的施压,板料与下模槽内表面逐渐靠紧,同时曲率半径和弯曲力臂也逐渐变小,继续加压直到行程终止,使上下模与板材三点靠紧全接触,此时完成一个弯曲。
设计钣金件,首先得搞清楚各种折弯刀的用途,考虑清楚所设计的钣金件能用什么样的刀具将其折弯成型。
1. 折弯刀的主要类型如下图(1):图(1)2. 各种刀具的主要应用折弯类型。
直刀一般优先用于只折一道弯并不用考虑避位的弯折,见图(2):但如果出现以下等情况就需要考虑避位,见图(3)由图(3)看到,折弯明显干涉,此时就要考虑用另外类型的折弯刀来折弯。
图(3)左侧的情况可视情况优先选用小弯刀来避位,见图(4)而图(3)右侧的情况就要选用尖刀来避位了,但同时也要注意,由于尖刀的头很尖,所以它的强度比较差,所以它不能用于厚板的折弯,一般1.5mm以上的板厚都不使用尖刀,而在工艺安排上,再想办法,例如把压铆螺母工艺安排在折弯以后等。
见图(5)也有这样的情况,当小弯刀也无法避位时,就要选用大弯刀来避位,如图(6)但有时也会出现大弯刀也无法避位,那就要需增加工艺:先在折弯线上压一条印——如图(7),为了更好的折弯,可此道折弯先折到一定角度,避免碰刀,然后在把边压至90度——如图(8),而一般情况,压印工艺可以应用到折弯不能一次完成,这样当第二次折弯时,折弯线能更好按原来折弯印成型,否则容易出现二次折弯而造成折弯偏位,或折弯角度控制不好的现象。
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这样的问题,在满足要求的情况尽量避免出现采用这样的工艺,因为这样没有直接折弯的效果好,而且尺寸和角度都可能有偏差。
折弯机还可以用于工件压死边,先把工件折弯到30度,再用平刀把工件压死,但一般可用普通冲床完成的压死边尽量不安排到折弯机,因为冲床压死边的效果相对比较好点。
折弯及折弯刀具

折弯刀具介绍及在制定折弯工艺时的注意要点:
1.折弯刀具的分类:
1.上模:
模具类型主要用途
直刀加工大于或等于90°的角度
弯刀加工大于或等于90°的角度
尖刀加工大于或等于30°的角度
直刀弯刀尖刀
2.下模:
模具类型主要用途
单V下模 1.当V型角度等于88°(参考值)时,可以折弯等于或大于90°的角度;
双V下模 2.当V型角度等于30°(参考值)时,可以折弯等于或大于30°的角度;
单V下模双V下模
3.折弯刀具的分割:
正常情况下刀具(上下模)的标准长度为835mm;为便于折弯不同的长度,常将整条刀具分割为以下几段:10+15+20+40+50+100+100+200+300=835
4.板材厚度与下模槽宽的关系(一般槽宽为板厚的6倍):
特殊情况如果要选用小槽折弯,应该每刀展开加大0.2mm.
5、最小可折弯尺寸(折弯尺寸含板厚):
一般最小可折弯尺寸:L型槽宽/2+板厚
Z型槽宽/2+2*板厚参考值:
L型折弯 Z型折弯
6.U型折弯:
U型折弯应采用弯刀,目前我们常用的弯刀分小,中,大三种:
U型折弯尺寸范围:
B≤A<90 B≤A<120 B≤A<135
8≤A ≤B <45 8≤A ≤B <70 8≤A ≤B <80
注:A 尺寸为不包含材料厚度尺寸
请大家修订完善。
05折弯规程

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确保生产线人员对折弯机进行安全操作,提高公司的折弯工艺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折弯钢制零部件。
三、内容1、设备与工具1.1 设备:油压机,折弯上、下模具。
1.2工具:游标卡尺(0-150mm),直钢尺,万能角度尺,扳手,手锤等。
2、工艺准备:2.1 按照材料性质和厚度,调整压力设备工作参数,做好设备开机前保养。
2.2 开始工作前,应检查设备及电源开关、脚踏及手动开关等是否正常,液压油是否充足。
2.3 设备启动后,应给设备规定部位注入适量润滑油脂。
然后空运转1—2分钟,上滑板满行程运动2—3次,如发现有不正常声音或有故障时应立即停车,将故障排除,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操作。
2.4 安装上、下模,升起滑块,放好下模,上模安装要两端平行,模口顶端成一直线,从滑块口槽外侧向里将上模推到滑块中心位置使机床受力均衡,并固定螺栓。
点动开车,使上模缓慢进入选好的下模口内,调整下模,使上模中心对正下模口中心,固定好下模。
2.5 熟悉所要加工零件的图纸形状、技术要求、掌握关键要点。
2.6 按图样及数量要求检查材料、工量具等。
2.7 折弯材料表面不允许有严重的擦伤、划痕、杂质、锈斑,表面清洁。
3、工艺过程:3.1 按照图纸要求和材料选择合适的上模和下模。
3.2 折弯上模:加工时主要根据加工零件的形状选用相近的上模具,公司现有上模包含:R5、R8、R10、R12、R15、R20、R50。
3.3 折弯下模V宽:压底折弯一般选择:V=8t(t板厚=3~8mm)、V=10t(t=9~10mm)、V=12t(t>10mm);对空折弯 V=上模肩宽+4t。
3.4计算折弯线位置:(参考)90°折弯时,T:材料厚度; R:中性层(取0.5T位置)折弯圆角半径; A:折弯圆角展开尺寸 A=3.14×R/2;折弯线尺寸:L3=L1+A/2;展开尺寸: L=L1+L2+A如果折弯角度不是90°,其A尺寸就要按折弯比例打折扣。
折弯刀模选用指引规范

1.0 目的:指引折弯人员更加合理选用刀模具,提高刀模使用寿命,降低刀模非正常损耗2.0 作用:缩短折弯刀模选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3.0 适用范围:钣金折弯工段4.0 内容:4.1 折弯常用上刀模有:88°直刀(R1)、30°尖刀/直尖刀(R1/R0.5)、88°弯刀(R1)、88°直弯刀(R1/R0.5)和拍平模以及专用上刀模。
4.2 折弯常用下模有:单/双V下模,角度为30°和88°,V4,V6,V7,V8,V10,V12,V16,V25(mm)4.3 折弯刀模的选用一般依据图纸审核后对折弯刀序的编排来进行折弯刀模的选用。
4.4 根据角度选用上到模:4.4.1当加工角度大于或等于88º时,可选用小于88°的上刀模(如:直刀、尖刀/直尖刀、弯刀、直弯刀等)。
4.4.2当加工角度小于88º时,应选用30°的上刀模(如:尖刀/直尖刀)。
4.4.3当需压死边时,应选用尖刀/直尖刀折成锐角(一般为30º),再用拍平模拍平压死边。
4.4.4当板厚超过3MM时,应避免使用尖刀/直尖刀,以防损坏刀具。
4.5 根据外形需要加工U形时。
ab当b-a≧5mm时,可选用直尖刀、直刀、直弯刀、弯刀。
当1mm﹤b-a﹤5mm时,可选用直弯刀、弯刀。
当b-a﹤1mm时,可选用弯刀。
注:100mm﹥a、b﹥6mm均为内尺寸。
需要加工Z形时,通常选用直刀、尖刀/直尖刀、直弯刀以及弯刀。
抄送:□总经理□市场部□工艺技术部□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品质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文控中心4.6下模选用.4.6.1通常以6倍板厚选用V槽的大小。
4.6.2根据角度选下模:角度大于或等于88º时,可选用88º、30º的下模;角度小于88º时,选用30º的下模(测量上刀模有效高度:上刀模于上刀夹受力面到到刃距离)。
折弯模具常识-1

折弯模具常识一般分类上模按模具结构分有:直刀、尖刀、弯刀/鹅颈刀、避位刀、特殊刀上模按折弯功能分有:90°、30°、R角、压平、异形(防盗门框类)下模按模具结构分有:双V、单V、组合下模下模按模具功能分有:V5/V6/V8/V10/V12/V14/V16/V18/V20/V25/V30,30°深V槽,压平模等组合下模模具分段:正常情况下刀具的长度为835mm;为便于折弯不同的长度,常将整长的刀具分割为以下几段上模:10+15+20 +40+50+100+100+200+300=835mm下模:10+15+20+40+50+100+200+400=835mm以上成为标准分段,也有厂家按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其他尺寸的分段模具注意事项:①折弯模具是采用的钢材(一般为42CrMo )经特殊热处理(整体淬火HRC47±2)制作而成,具有硬度高,不易磨损,承受压力大等特点,但每套模具都有他承受的极限压力:吨/米,所以在使用模具时要选用模具的长度,即每米要加多少压力,绝不能超过模具所标注的压力。
② 为了不损坏模具,我们规定了在对原点时,一定要用300mm 以上长度的上下模进行对原点.对好原点后才可以使用相同高度的上模、下模。
严禁使用分割小模进行对原点,而且对原点一定要按机器内部的原点压力为准。
③ 在使用模具时,由于各种模具的高度不一致,所以在一台机器上选用模具时只能用同样高度的模具,不能用不同高度的模具。
④ 在使用模具时,要根据金属板料的材质硬度、厚度、长度来选用合适的上、下模,一般按5~6T 的标准使用下模,长度要比板料长一些,当材质越硬、厚度越大的料,应用槽较宽一点的下模。
⑤在折弯锐角或压死角时,应选用30度上,先折锐角、后压死边。
在折弯R 角时,应选用R上模和R下模进行。
⑥在折弯较长的工件时,不要用分段模具,减少接刀压痕,而且选用单槽的,因为单槽的下模V槽外角R大,不易产生折弯压痕。
钣金折弯加工

2.1折床刀具的介绍折床的刀具有上下模之分。
一个整刀的长度为835mm,分割上模的长度分别为:300、200、100、100、50、40、20、15、10。
分割下模的长度分别为:400、200、100、50、40、20、15、10。
1上模有:GXW8867(小弯刀角度88度高度67)、GDW8890(大弯刀角度88度高度为90)、GZJ3090(直尖刀角度为30度高度为90)、GZJ3095(直尖刀角度为30度高度为90)、GZJ8895(直尖刀角度为88度高度为88)、GZJ3067(直尖刀角度为30度高度为67)、GDC55(断差上模高55)、GYPX65(压平上模高度65 )、GR3.0(R3圆弧刀高度为95)、GWT88120(弯头刀角度88度高度为120)。
2下模有双V和单V的。
刀具有:GV48860(单V下模V槽为4 角度为88 高度为60)、GV68860(单V下模V槽为6 角度为88 高度为60)、GV88860(单V下模V槽为8 角度为88 高度为60)、GV108860(单V下模V槽为10 角度为88 高度为60)、GV208860(单V下模V槽为20 角度为88 高度为60)、GV258860(单V下模V槽为25 角度为88 高度为60)、GV308860(单V下模V槽为30 角度为88 高度为60)、GV63060(单V下模V槽为6 角度为30 高度为60)、GV103060(单V下模V槽为10 角度为30 高度为60)、GV43060(单V下模V槽为4 角度为30 高度为60)、GV208825(单V下模V槽为20 角度为88 高度为25)、W6108846(双V下模V槽为6和10 角度为88 高度为46)、W8128846(双V下模V槽为8和12 角度为88 高度为46)、W12208846(双V下模V槽为12和20 角度为88 高度为46)。
另外还有压平下模、断差下模、夹易模等。
折弯模具标准

折弯模具标准折弯模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质选择:折弯模具通常采用T8、T10、42CrMo等材质制成。
其中,T8和T10适用于一般需求,42CrMo则适用于高强度、高韧性及良好的耐磨性能的要求。
2. 淬火硬化:模具淬火后的硬度一般在HRC52-60之间。
不同的模具类型和应用场景对硬度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3. 模具分段:折弯模具通常分为上模、下模、导轨等部件。
上模和下模根据工件的形状和折弯角度有所不同,常见的有直角折弯、圆弧折弯、U型折弯等。
导轨则用于引导工件在折弯过程中的运动。
4. 模具尺寸:标准折弯模具的长度通常为835mm、800mm、550mm 等。
此外,根据工件尺寸和折弯机类型,模具尺寸也可以定制。
5. 模具形状:根据工件形状和折弯角度,折弯模具有多种形状,如90度、88度、86度、60度、45度、30度等。
6. 尖端R角和尖端角度:尖端R角有0.2R、0.6R、0.8R、1.5R、3.0R等不同选择。
标准尖端角度有90度、88度、86度、60度、45度、30度等。
7. 模具组合:根据不同工件的形状和折弯顺序,折弯模具可以组合使用。
例如,在折弯锐角或压死角时,应选用30度上模,先折锐角,后压死边。
在折弯R角时,应选用R上模和R下模进行。
8. 适用范围:折弯模具适用于各种品牌折弯机床,如阿玛达(Amada)、天田(Tokyo)、小松(Komatsu)、东洋(Toyokoki)、比利时(LVD)、贝勒(Beyeler)、村田(Murata)、德国通快(Trumpf)、德国海穆勒(Hammerle)、瑞士百超(Bystronic)、芬兰芬宝(Finn-Power)、爱克(AccurPress)等。
9. 非标定制:根据客户提供的图纸要求,可以定制非标准折弯模具。
例如,特殊形状的折弯模具、段差模、无压痕模、集装箱模、铰链模等。
折弯模具标准涵盖了材质、尺寸、形状、角度、组合等多个方面,根据工件需求和折弯机类型选择合适的模具,可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折弯加工。
折弯机上模下模是什么及模具如何分类

以下为折弯机上模下模是什么及模具如何分类,一起来看看吧。
1、折弯机模具有L型、R型、U型和Z型模具2、折弯机上模有90度、88度、45度、30度、20度和15度的不同角度。
下模一般分为400毫米、200毫米、100毫米、50毫米、40毫米、20毫米、15毫米、10毫米,总计835毫米。
3、折弯机下模具有4~18V双槽和单槽,槽宽不同,还有R下模、锐角下模、压扁模等。
4、上下模分为分段和整体:上模一般分为300mm、200mm、100mm、100mm、50mm、40mm、20mm、15mm、10mm,整体为:835毫米。
折弯机模具六大特性1、折弯机模具具由钢制成,经过特殊热处理。
它具有硬度高、不易磨损、承受压力大的特点。
但是每套模具都有其极限压力:吨/米。
所以在使用模具时,应选择模具的长度,即每米应该增加多少压力,并且压力不能超过模具所标示的压力。
2、为了不损坏模具,我们规定必须使用长度大于300mm的上下模具进行原点。
在原点校正后,可以使用相同高度的上下模具。
严格禁止使用分隔的小模块执行原点,并且原点必须基于AMADA机内的原点压力。
3、在使用模具时,由于各种模具的高度不同,同一高度的模具只能在机器中使用,而不能使用不同高度的模具。
4、当弯曲锐角或按死角时,应选择30度,首先弯曲锐角,然后按死角。
弯曲R角时,应选择R上模和R下模。
5、当弯曲长工件时,不要用分型模来减小刀具的压痕,而要选择单凹槽,因为单凹槽下模V形凹槽的外角R较大,不易产生压痕。
6、在选择上模时,我们应该知道模具的所有参数,然后根据我们需要成形的产品的形状决定使用什么。
上模的选择与折弯件最后的形状也有关系,直刀、弯刀的选择以不撞刀为标准,C型的工件开口距较大的话用直刀弯刀都可以,开口距较小就只有用弯刀了,数控机床能模拟折弯,选刀比较方便。
一般1.5的板子88°刀差不多了工作原理液压折弯机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铰链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