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学案打印版2011.9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 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 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2、了解巴金的创作
3、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去赞美飞蛾和怀念夸父呢?从文章可找到答案吗?
2、我们该如何理解文中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导学案设计Word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导学案设计Word版

8*、将心比心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人物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提示: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要结合上一篇课文的学法,边读边想,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爱心方面的名人名言或小故事。

课时:建议用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正确地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zhāzā)了两针也没扎进血管里。

(2)、旧社会,劳动人民在苦海里挣扎(zhāzhá).(3)、她扎(zāzhā)了一束很漂亮的花。

2、我能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关爱()宽容()尊重()鼓励()3、课文共三个自然段,我要课文中批注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课文中写了两件将心比心的事:(1)、—————————————————————(2)————————————————————————————————。

从课文中我体会到“将心比心”就是:———————————————————————————。

4、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做批注。

我要和同学交流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5、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后与同学交流。

——————————————————————————————————阅读中我能做到:□边读边在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作批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注意到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

□对文中的好词好句格外留意,并能背诵或抄写下二、拓展阅读购买上帝的孩子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

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

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抚养大的。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文档资料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文档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内容预览:8、《短文两篇》学案巴金【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3、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4、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旸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皓月:露台:旸谷:二、合作研讨⑴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⑵ 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⑶ 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⑷ 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⑸ 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⑹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⑺ 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⑻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短文两篇》优化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掌握下列字形并给加粗字注音:旸谷__________ 姮娥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 浸__________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学案

新建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题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科语文备课人张淑平授课班级四年级甲班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

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板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读学习目标)三、出示自学指导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四、自主、合作、探究: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看看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理解大陆漂移)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谈读后感受)4、复述这个故事。

五、成果展示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

1、我给大家介绍陆游这位伟大的诗人。

2、我能给大家朗诵古诗。

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用/做标记。

3、重点学习生字:豚()疑()逐()凝().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六、课堂检测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导学案

8﹡大象保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娃娃。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熟悉、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我会理解这些字词。

2.我会读出这些字词。

温顺汲水暮色咆哮贪婪狡猾逃窜杂乱肉饼忠诚铁链难熬逼迫勒紧绽放忠心耿耿皮开肉绽不知所措气喘吁吁夺眶而出3.我会分辨形近字。

级()尸()捡()柏()趴()汲()户()检()拍()扒()4.反复朗读课文,我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只名叫加芝柏的(),奋不顾身地保护()的故事。

二.让学生围绕以下学习提纲,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1.梳理全文。

(1)大象给谁当保姆?大象为什么当保姆?(2)大象是怎样当保姆的?找出大象保护娃娃的段落,小组内以不同形式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这部分写了几幅场景,并从中体会大象的精神。

(3)在小组内读出大象保护娃娃这部分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谈谈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2.感情朗读。

文中最精彩的8至17段,小组间抽代表比赛,看是否读出了大象的英勇与奋不顾身,是否读出了鬣狗的凶残与狡猾。

比赛结果是:3.精神领悟。

当主人知道大象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时,他们是什么心情?此时的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三.课堂检测。

1.写出近义词:温顺—不知所措—焦虑—随意—2.写出反义词:忙碌—嚎啕大哭—安静—温暖—3.按要求改写句子:(1)大象用鼻子把娃娃拢到脚边。

改为“被”字句:(2)大象难道不是人类的好朋友吗?改为陈述句:。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导学案(人教版)

8《台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自读课文,注音或释词。

凹( ) 凼( ) 硌( ) 涎( )水揩( )嘎( ) 黏( ) 撬( ) 筹( )划过瘾( )尴尬( ) 唿( )嗒熬( )住憋( )住门槛(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课堂探究1、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4、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5、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或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又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赏析。

当堂检测一、读写训练请用第三人称复述最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要求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

二、达标检测1、选择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凹凼(dàng)门槛(kǎn)涎水(yán)摔跤(jiāo)B.泥浆(jiāng)着落(zhuó)淌汗(tǎng)烟瘾(yǐn)C.旺盛(shèng)黏性(nián)尴尬(gān)胯骨(kuà)D.醒悟(xǐng)晌午(shǎng)嘎叽(gā)扁担(dan)2、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第8课语文导学案

第8课语文导学案

8*论教养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 )箴.言( )自吹自擂.( )允.诺( ) 妨碍.( )矫.揉造作( )愚蠢.( )尴.尬( ) 絮絮叨.叨( )积淀.( )谚.语( )大发雷霆.(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彬彬有礼:涵养:恪守: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箴言:絮絮叨叨:疲惫不堪:随机应变:2.作者链接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习目的】1.了解孙中山的早期活动;2.掌握同盟会成立的基本史实;3.了解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课前预习案】一、孙中山的早年活动1·团体简介:孙中山,名文,号逸仙。

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以后遂以〝〞名世。

他是伟大的。

2·早期活动:①思想转变:1894年,孙中山上书,遭到拒绝后,看法到,只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干挽救中国;②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结合华裔,成立,提出〝〞的宗旨,召唤〝〞。

③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武装起义,结果音讯败露,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有哪些?〔提示:可以从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等方面思索,勾勒在课本上即可〕2·同盟会组建的目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和机关报区分是什么?〔在课本上划好,并标好答案〕3·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划在课本上〕4·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合称。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指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点思想。

【课堂活动案】交流与探求1: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知识网络】【反应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需倾覆满洲政权,树立民国〞。

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A.林那么徐B.严复 C.孙中山 D.洪秀全2、2021年是孙中山降生150周年。

他在檀香山树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集团是〔〕A.同盟会 B.兴中会 C.义和团 D.强学会3、1895 年,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展开筹款、联络会党等秘密任务,预备在哪儿发起武装起义,树立革命据点〔〕A.北京B.南京C.天津D.广州4、他是中国人昏睡未醒之际,奋起撞击警世洪钟的敲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必修三教学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主备:安丽敏审核:刘仲时间:2011-9-2【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2.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知识点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_____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经_______传入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平民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印刷术推动了欧洲运动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3.火药:,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火药传入欧洲,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的时代。

【解读】火药的发明历程:①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②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③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

④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解读】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和这些伟大发明未得以充分利用的根本原因:⑪条件:①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的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②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业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唐代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

④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药的发展。

⑫未得以充分作用的原因:这是由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知识点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约成书于,采用记数法。

其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

后来,演变为算盘。

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解读】“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

知识点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天象观测记录:中国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星表是《_________》,它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2.天文观测仪: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__ _、等。

【解读】浑仪:上古时称璿玑玉衡,简称玑衡。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

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

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

知识点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历法: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商朝改进为“殷历”。

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三百年。

2.四大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其中,《》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知识点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中医学奠基之作是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 _______》。

2.东汉的集大成的中医专著《》,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 _________ 》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被誉为“”。

【解读】中医学与近代医学的不同:中医学强调人的健康需要身、心、社会三者的统一,还强调个体和整个宇宙的和谐。

而西方近代医学则习惯把人体器官系统看作相互独立、各司其职的部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宪章,确认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建立了世界上公认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医学的科学融合。

【核心突破】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予以重视及相关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4)主观因素: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

例题: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农业发展的需要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析:A 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但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并为生产服务,属于实用科学。

我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时代,天文学之所以得到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主要得益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2例题1:关于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②《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③《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④《本草纲目》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1)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廉价的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制造出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

例题2: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这段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因素4.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例题3:四大发明中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例题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知识巩固】1.若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从理论上讲,你可以看到哪些技术的运用()①用活字印刷术印刷麻纸书籍②利用火药开山采矿③运用指南针航海④翻阅《授时历》计算日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

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

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3.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

”下列在宋朝时传入欧洲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是()A.指南针 B.地动仪 C.造纸术 D.火药4.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印刷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火药将欧洲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C.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5.2006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1周年,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

这项技术是()A.指南针的应用 B.造纸术的应用 C.火药的应用 D.牵星术6.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7.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8.中医博大精深,名医辈出,著述甚丰。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痫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9.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C.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慧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庆历五年前后,布衣毕升创造了胶泥活字印刷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

15世纪中叶,德国古登堡用活字印《圣经》,比我国晚400多年。

郭守敬等人参照前代历法,运用数学新成就,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修成新历,忽必烈赐名《授时历》,当年颁行天下。

现在国际通用公历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于1582年颁行,比《授时历》晚了300年。

材料二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欧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被称之作“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中“李约瑟难题”指什么?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知识清单】清单一①西汉②蔡伦③阿拉伯人④隋唐⑤毕升⑥文艺复兴⑦宗教改革⑧唐末⑨司南⑩地理大发现清单二①东汉②十进位值制③算筹④明清清单三①太阳黑子②石氏星表③浑仪简仪清单四①夏小正②授时历③齐民要术清单五①黄帝内经②张仲景③伤寒杂病论④本草纲目⑤东方药物巨典【基础练兵】1.D 《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制的,故排除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