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面面观
长白山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结果与讨论
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开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以下 问题:
1、资源利用率低: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游客数量 少,影响力有限。
2、缺乏系统规划:旅游景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与整合,难以形成协同发 展的良好格局。
3、文化传承不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重视不 够,游客难以深入了解开封市的历史文化。
参考内容
引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开封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 包括北宋皇宫、清明上河图、龙亭大殿、铁塔公园等著名的历史古迹和艺术瑰宝。 然而,当前开封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尚不充分,很多潜在价值仍未得到充 分利用。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开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以期为开封 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进行研究。首先,收集与开封市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其次,制定调 查问卷,选取开封市内的旅行社、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址等关键对象进行实地 调查,了解当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 据分析,为文章提供有力支持。
长白山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 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长白山区的文化和旅 游资源
引言
长白山区作为中国东北的瑰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长白山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渐受到。本次 演示将深入探讨长白山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市场调研与游客吸引力分析、产 品策划与创意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以期为长白山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 利用提供参考。
4、森林公园:长白山区的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为游客提供了接 近大自然的机会。
长白山旅游发展现状

长白山旅游发展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白山市抚松县之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火山群之一。
长白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长白山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长白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里有中国第二高峰长白山天池,以及壮丽的瀑布、湖泊和森林。
长白山还是中国大熊猫和东北虎的重要栖息地,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爱好者。
此外,长白山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深受游客的喜爱。
长白山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目前,长白山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旅游设施,包括旅游观光区、度假村和酒店。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缆车或步行进入景区,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如滑雪、登山和骑马。
同时,长白山的旅游服务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行体验。
长白山的旅游开发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旅游业的发展为长白山周边的农民和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旅游业也带动了当地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长白山的旅游业也为当地的餐饮、住宿和交通等相关产业带来了发展机会。
然而,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长白山景区的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大量的游客流量和车辆排放给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其次,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
最后,长白山旅游业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长白山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总体来说是积极向好的。
长白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长白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长白山的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的推动,以实现长白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长白山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有哪些创新方向

长白山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有哪些创新方向长白山,作为中国东北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
然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创新生态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长白山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方向。
一、深度体验型生态旅游产品1、生态研学之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设计多样化的生态研学课程。
例如,为中小学生提供观察野生动植物、了解生态系统的科普课程;为大学生和成人游客提供关于地质地貌形成、生态保护策略等深度研究的课程。
与当地科研机构、高校合作,邀请专业的科研人员担任导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知识。
2、生态农耕体验在长白山周边的农村地区,开辟生态农耕体验区。
游客可以亲自参与播种、除草、采摘等农事活动,了解传统农耕文化,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有机农产品。
这种体验不仅能让游客亲近大自然,还能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3、森林康养度假利用长白山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的空气,打造森林康养度假产品。
提供森林漫步、瑜伽冥想、森林浴等活动,让游客在宁静的森林环境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改善健康状况。
二、个性化定制生态旅游产品1、私人专属生态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私人专属的生态导游,根据游客的兴趣、时间和体力,定制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和活动安排。
导游不仅具备丰富的生态知识,还能提供贴心的服务,让游客拥有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
2、主题生态旅游推出各种主题的生态旅游,如观鸟主题、摄影主题、登山主题等。
针对不同主题,提供专业的设备和指导,满足游客的特定兴趣爱好。
3、亲子生态旅游套餐设计适合亲子家庭的生态旅游套餐,包括儿童生态游戏、亲子手工制作、亲子科普讲座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旅游中增进感情,同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三、融合文化元素的生态旅游产品1、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将长白山地区的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入生态旅游中。
游客可以参观民俗村落,体验传统的民族歌舞、手工艺制作,品尝特色美食,感受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长白山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旅游品牌设计分析

长白山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旅游品牌设计分析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境内地势最高、植被最茂盛、动植物最丰富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长白山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更因其丰富的地域文化而备受瞩目。
从长白山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其旅游品牌进行设计分析,以期为长白山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长白山的地域文化特色长白山地域文化是指长白山地区独特的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现象。
长白山地域文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神话传说丰富长白山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神山之一,燕京八景之一的长白山仙境更是在古代诗词和传说中博得各路文人墨客的赞美。
长白山所传承的神话传说非常丰富,其中关于长白山神兽的传说尤为著名。
这些神话传说为长白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旅游品牌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2. 民族风情浓厚长白山地区不仅是多个国家的边境地带,而且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因此长白山地域文化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浓厚。
长白山地区的民族文化表现在服饰、建筑、饮食、音乐舞蹈等方方面面,为旅游品牌的设计提供了多元元素。
3. 道教文化底蕴深厚长白山素有“神秘的仙境”之称,这与长白山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密切相关。
长白山地区有众多道教文化遗迹,如观音堂、老君山等,这为长白山增添了独特的道教文化底蕴,为旅游品牌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长白山旅游品牌设计分析基于长白山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可以对长白山的旅游品牌进行设计分析,力求将地域文化的特色融入品牌设计之中,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1. 品牌名称品牌名称是品牌的灵魂所在,长白山作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山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在品牌名称中融入长白山的神话传说元素,如“神秘长白”、“长白仙境”等,以展现长白山的神秘色彩和仙境般的美景。
2. 品牌标识品牌标识是品牌的核心视觉元素,应能够鲜明地传达品牌的文化内涵。
长白山地域文化的特色包括神话传说、民族风情和道教文化,因此在品牌标识的设计中可以融入长白山的神兽形象、民族图腾或道教符号等元素,以彰显长白山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白山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长白山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境内最为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之一。
长白山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同时也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长白山这片土地上,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景观画卷。
长白山地处高纬度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首先,长白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而备受赞誉。
山峰耸立,峡谷纵横,瀑布悬挂,湖泊荡漾,构成了山水画卷的主题。
其中,长白山主峰白云峰高达2691米,云雾缭绕,似白云飘飞,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
其次,长白山还拥有众多的温泉资源,如长白山天池温泉、火山温泉等,游人可以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亲身享受温泉泡汤的乐趣。
此外,长白山还拥有独特的冰雪资源,每年冬季都会举办各类滑雪和冰雪运动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除了自然景观,长白山还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首先,长白山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土地上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如朝鲜族、满族、鄂温克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传统乐器、歌舞和服饰风格,丰富了长白山地区的文化内涵。
其次,长白山还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修建过龙云寺、玄天村等无数古建筑,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见证了长白山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辉煌。
同时,长白山还保存了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游人可以欣赏到细腻的刺绣、精美的工艺品等独特的手工艺品。
长白山自然和人文的完美融合,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景观更具魅力。
在长白山的自然景观中,人文元素融入其中,使得人们在饱览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例如,游人可以在登山过程中欣赏到边鼓、边舞等传统艺术表演,更能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在探访古建筑时,人们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加深对长白山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长白山自然和人文的完美融合,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机遇。
长白山不只是中国境内旅行者的热门目的地,也吸引了众多的国际游客。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探索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探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与解决文化产业瓶颈的关键所在。
两类产业同是第三产业,具备融合基础。
近年来,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结合实际浅析东北两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标签: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东北地区1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查找近12年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关的指标数据,分析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2004年至2015年,东北三省的国内旅游收入从920.32亿元增长至6498.37亿元;旅游企业总收入实现由1145185.16万元到5336255.757万元的增长;旅行社营业收入2004年为368525.2万元,2015年为3636229万元,增长近10倍;星级饭店营业收入从327400.5万元增长至1608420万元;旅行社数量由1572个增加到2576个;旅游星级饭店数量2004年为825个,而2015年为752个,数量减少了73个;星级饭店从业人员数由97948人减少至67900人,旅行社从业人员数由17562人增加到18855人。
近12年间,在反映东北三省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指标数据中可以看出,除旅游星级饭店和星级饭店从业人数略有下降外,其余指标均呈现增长趋势。
旅行社营业收入增幅最大,营业收入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
1.2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在2004年到2015年12年间文化机构经营收入由30951千元下降到25313千元;文化市场经营收入由316245 千元增长至599431千元,12年来的增幅并不理想;艺术表演团体经营收入增幅明显,实现13795万元到150369万元近12倍的增长;艺术表演团体表演收入由13795万元增长至150369,实现了近11倍的增长;博物馆由2004年的135个增加到497个;文化机构数减少,由39269个减少到21066个;演艺团体数由215个增加到了363个;文化从业人数从2004年的110396人减少至84627人;演艺从业14517人减少到12191人;文化事业费由95175万元增加至346857万元。
长白山下的民俗和旅游

长白山下的民俗和旅游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中国东北部边境上的长白山,峰峦叠嶂,景色如画,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
在长白山下,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长白山的民俗文化非常独特,象征着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文特质。
这里的民俗文化涵盖了宗教、饮食、服饰、艺术等方面,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长白山的宗教信仰方面,主要有蒙古族的萨满教、朝鲜族的巫术及汉族的道教、佛教等多种宗教信仰。
在长白山下,美食十分丰富,有着各种美味的特色菜肴,如辣白菜、酸疙瘩、碌葛糕、油饼等。
这里的饮食中也有许多的酒文化,特别是汉龙白酒,是长白山的代表性酒类,是一种以高粱酿造的白酒,酒味圆润,醇厚,口感丰富。
长白山的服饰文化也是非常独特的,这里的服饰有鲜明的本土风格,颜色鲜艳亮丽,款式古朴大方,是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代表。
朝鲜族的传统服饰汉boksh、汉族的蓝田青等都是长白山下独有的服饰。
在长白山的艺术方面,有着极具东北特色的木版年画、布袋戏、蛤蜊调等多种形式的传统艺术,其中木版年画是长白山下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木版年画的画面纹路,多采用动物、动植物、神话传说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形象逼真,色彩鲜艳,深得游客喜爱。
长白山下的旅游资源也是颇具吸引力的,包括自然风景、文化古迹、特色民俗等方面。
长白山自然风景优美,有着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美誉,并有许多自然景点值得探索,如天池、长白山风景区等,著名的长白山天池是中国三大天池之一,是一个由火山口形成的湖泊,天池四周景色优美,被誉为“人间仙境”。
另外,长白山下还有着许多古代建筑、石窟、寺庙、古城镇等文化古迹,如栾城—清教寺、长白山长春王陵、延边文物博物馆等。
此外,在长白山下还可以体验各种具有特点的旅游活动,如冬季滑雪、红色旅游、自然探险等。
总之,长白山下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东北地方独特的文化特质,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和探索的地方。
对长白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对长白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长白山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然而,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运营模式,对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实现长白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加强生态保护。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坚决制止砍伐乱开发行为,并加强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其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长白山旅游资源丰富且多样化,但长期以来由于开发水平不够,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导游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推动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再次,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周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实现长白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同时,还应该加强旅游宣传力度,提高长白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最后,引入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长白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引入科技创新,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
例如,可以开发智能导游系统,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需求,优化旅游线路规划和资源配置;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长白山的自然和人文魅力。
综上所述,要实现长白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引入科技创新。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长白山的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长白山能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旅游业的典范之一,为后代留下一处美丽的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面面观2012-08-10 09:17:50
2012中国长白山国际旅游节正在火热进行,电视剧版《非诚勿扰》在长白山北景区新山门服务区开机也为长白山增加新卖点。
今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斥巨资邀请陈楚生、谭晶、汪峰、陈好等10余位明星为2012长白山国际旅游节和《非诚勿扰》电视剧开机献艺助兴。
汪峰的一曲《春天里》更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由我国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的MV(音乐电视片)《大美长白山》的外景录制工作也刚刚结束,这部MV先后在天池、瀑布、地下森林、高山花园、大峡谷等长白山的特色景观带拍摄,展现出长白山的壮阔和唯美。
近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白山文化建设,制定并实施了《长白山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着力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相继与文化单位、企业合作制作推出了原创音乐《大美长白山》、长篇动漫《乌龙院·长白山传奇》、电视专题片《长白山》等文化精品,电视剧版《非诚勿扰》也于近期在长白山开机。
为了进一步提升长白山旅游的文化内涵,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在挖掘整理长白山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规划建设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长白山画家村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组织开展长白山国际雪文化旅游节、长白山户外帐篷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全面带动吉林省
的旅游产品、影视拍摄、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产业向长白山汇聚,通过新型旅游业态和多种艺术形式,全面解读和展现长白山文化。
“生态”、“魅力”、“和谐”,是长白山文化的核心所在。
为了打造“长白山”这一吉林标志性文化符号,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水准,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功能服务配套型、生态文化融和型的新型旅游产业转变升级,打造“休闲养生地,大美长白山”品牌形象,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深度开发长白山休闲、度假、养生、滑雪等高端旅游产品,加快“环长白山生态休闲观光带”建设,大力开发生态游、自驾游、慢旅游、深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真正让“冷资源热起来、热资源火起来”。
“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促进文化旅游相融合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
再小的生态不破坏,再大的利益不动摇,加快推进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建设,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加强对空气、水系的监测治理,实施松花江源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恢复生态植被和自然景观。
截至目前,长白山保护区连续5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大保护”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了把长白山建设成为国际级生态旅游度假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在旅游服务基地、景区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等招商领域实施重点项目128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长白山旅游业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速发展高起点、高附加值的旅游相关产业,使旅游业尽快形成吃、住、行、娱、游、购一条龙服务体系,促进长白山旅游的大发展。
”吉林财经大学李教授认为,当今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正在受到消费者旅游自由度增大的需求刺激。
长白山旅游业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不断扩展旅游服务领域,延伸其社会功能。
如今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以往那种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希望同科学技术、经贸活动、历史考古、人文地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活动紧密地结合。
因此长白山旅游项目要逐年推新。
如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考察珍惜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与条件)、原始森林旅游、天池怪兽之谜游、《红楼梦》之旅等旅游项目。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晗表示:长白山以综合开发、合理利用长白山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目标,调整旅游这一产业结构,加快旅游发展步伐,依靠科技来振兴长白山旅游事业。
因此,要坚持景区精品化,人员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立志将景区打造成国际一流的5A级景区。
这几年,在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功能方面加大投入,对服务景点、服务栈道、山门等设施进行改造,提高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并坚持服务层次、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徐晗还表示,应积极开展多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旅游项目。
即依据长白山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地周围的经济、社会承受能力,按照旅游者的不同旅游类型的需求,开展定向性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根据长白山旅游
业发展情况,应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冬季之旅、会议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天池怪兽探秘及经贸旅游。
随着国内外旅游者的需求在量上和质上的不断提高和变化,旅游的形式和内容会越来越像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扩大影响,造成有力的投资环境,通过观光、购物、娱乐、民族风情、科学考察等全天候旅游,广招游客,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纵览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喜人。
今年上半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9亿元,同比增长1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179.6%;长白山景区旅游总人数达28万人(次),同比增长31.5%;景区旅游收入实现0.76亿元,同比增长53.5%。
全区旅游总收入实现14.7亿元,同比增长25.6%。
预计到“十二五”末,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0亿元,长白山景区全年旅游人数达到200万人(次),长白山将成为东北亚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长白山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将随之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