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方法设计说明书 - 副本

合集下载

开滦吕家坨2.4Mt/a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稿_-_副本

开滦吕家坨2.4Mt/a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稿_-_副本

开滦吕家坨2.4Mt/a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稿_-_副本《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张志伟学号:201010014219班级:采矿B10-2 题目:开滦吕家坨2.4Mt/a课程设计评语:指导教师:赵启峰职称:讲师2013年 07月 11日设计感受在三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让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更让我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并且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让我掌握了矿井设计的基本步骤,也能够熟练的使用工具书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更能使自己对设计进行比较周全的考虑。

本设计矿区的煤层平均倾角在5.4°左右,煤层厚度大,煤层及地质赋存条件好,于是我采用了带区综合机械化开采,通过具体的技术比较和经济比较,选择了单斜井的开拓方式,并根据煤层赋存特点及经济条件,选择了胶带运煤、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

本设计的任务重,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绘制大量的CAD工程图,并且对一些内容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

在短短的三个星期时间内,可能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细致。

尽管如此,却能使我更加细心的进行设计。

在本设计的制作中,我一直都细心的编写说明书的每一部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设计,对于计算就更加严格计算每一个数据,对于每一部分设计自己都亲手完成。

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我顺利完成了城郊井工矿的设计。

最后,再次向我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们给予我的教育、理解、关心和支持使我不断进步。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目录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31.1 矿区概况 ------------------------------------------------- 31.1.1 井田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和交通位置--------------- 31.1.2 工农业生产和原料及电力供应----------------------- 41.1.3 矿区气候条件------------------------------------- 41.1.4 矿区水文情况------------------------------------- 41.2 井田地质特征 --------------------------------------------- 41.2.1 煤系地层概述、勘探程度--------------------------- 41.2.2 井田地质构造和地质变动--------------------------- 51.2.3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51.2.4 地温--------------------------------------------- 71.3 煤层特征 ------------------------------------------------- 71.3.1 煤层埋藏条件------------------------------------- 71.3.2 煤层群特征--------------------------------------- 8表1-3 煤层肉眼鉴别特征和结构特征一览表----------------- 81.3.3 煤层的围岩性质----------------------------------- 91.3.4 煤的特征---------------------------------------- 122.1 境界----------------------------------------------------- 12.2 工业储量 ------------------------------------------------- 12.2.1井田勘探类型 ------------------------------------- 12.2.2 矿井地质资源量----------------------------------- 12.2.3矿井工业储量 ------------------------------------- 12.3 可采储量 ------------------------------------------------- 22.3.1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 22.3.2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3.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1矿井工作制度---------------------------------------------- 1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参照大型矿井服务年限的下限(大于50a)要求,T取60a,储量备用系数取1.4,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A为:---------------------- 1 4.矿井开拓方式------------------------------------------------------ 14.1确定工业广场位置------------------------------------------ 14.2确定井田开拓方式------------------------------------------ 14.3确定开采水平位置、标高及水平垂高-------------------------- 24.4确定运输大巷布置及位置------------------------------------ 2 5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15.1煤层的地质特征 -------------------------------------------------- 15.1.1可采煤层的基本概况 ------------------------------- 15.1.2煤层顶底板地质条件 ------------------------------- 2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25.2.1带区斜长的确定 ----------------------------------- 25.2.2带区上山位置及布置方式 --------------------------- 25.2.3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 25.2.4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 ------------------------- 25.2.5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 25.3带区下部车场选型设计-------------------------------------- 35.4带区主要硐室的布置---------------------------------------- 35.4.1带区煤仓----------------------------------------- 45.4.2带区运料系统 ------------------------------------- 45.4.3带区变电所 --------------------------------------- 5 6采煤方法 ---------------------------------------------------------- 16.1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6.1.1带区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 16.1.2采煤工艺的确定 ----------------------------------- 16.1.3回采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以及推进方向---------------- 26.1.4回采工作面的破装运煤方式 ------------------------- 36.1.5劳动组织表 --------------------------------------- 36.2回采巷道布置---------------------------------------------- 46.2.1确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 ----------------------------- 46.2.2回采巷道支护 ------------------------------------- 66.2.3煤壁管理措施 ------------------------------------- 86.2.4确定回采巷道断面及其具体施工技术要求-------------- 9 7设计矿井基本的技术经济指标----------------------------------------- 1表7-1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1参考文献--------------------------------------------------------- 3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井田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和交通位置开滦吕家坨矿业公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内,西距唐山18 km ,北距古冶9 km 。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采矿B101题目:《采矿学》课程设计评语:指导教师:段绪华职称:教授2013 年 7 月 12 日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3)1.1 矿区概述 (3)1.2 井田地质特征 (4)1.3 煤层特征 (8)2 井田境界和储量 (9)2.1 井田境界 (9)2.2 矿井工业储量 (9)2.3 矿井可采储量 (10)2.3.1永久煤柱留设 (10)3 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3.1 矿井工作制度 (12)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4矿井开拓方式 (13)4.1 确定井筒位置 (13)4.2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 (13)4.3 确定开采水平位置,标高及水平垂高 (14)4.4 确定运输大巷布置及位置 (14)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14)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14)5.11 可采煤层的基本概况 (15)5.12 煤层顶底板地质条件 (15)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6)5.21 区段斜长确定 (16)5.22 带区上山位置及布置方式 (16)5.23 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16)5.24 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 (16)5.25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16)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17)5.31 带区下部车场选型设计 (17)5.4 带区主要硐室的布置 (18)5.41 带区煤仓 (18)5.42 带区绞车房 (19)5.43 带区变电所 (19)6采煤方法 (20)6.1 采煤工艺方法的确定 (20)6.11 带区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 (20)6.12 回采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以及推进方向 (21)6.13 回采工作面的破,装,运煤方式及其设备选型 (21)6.14 劳动组织表 (26)6.15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7)6.2 回采巷道布置 (28)6.2.1 确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 (28)6.2.2 回采巷道支护 (28)6.2.3 确定回采巷道断面及其具体施工技术要求 (28)7 设计矿井基本的技术经济指标 (29)总结 (30)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回坡底煤矿隶属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

采矿设计说明书(煤矿)

采矿设计说明书(煤矿)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大斗沟七矿位于大同煤田向斜中段的东南翼,地理位置居大同市西南,直距21公里,行政区属大同市南部区口泉乡,地理座标东径112°58'——113°05',北纬40°00'——40°03'。

1-1如图1.1.2 地形地貌大斗沟七矿位于大同煤田的北中部,井田范围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洪水冲刷切割剧烈东北向沟谷发育,切割深度一般在10—20m。

全区地形为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在井田中部,标高1426.6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主井口处,标高1190m,最大相对高差236.6m。

1.1.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

年平均温度为5.1℃,极端最高温度为39.3℃,极端最低温度为-35℃,年最高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温差在20℃左右。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最大降水量为62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259.3mm,最大日降水量79.9mm。

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

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

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

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上划分为8 度。

采矿设计说明书

采矿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 (1)1.1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采区概况及开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采区概况及开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采区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煤层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煤质 (4)3.3瓦斯、煤尘、自燃、地温等情况 (4)3.4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开采条件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水文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 (9)4.1采区工业储量计算 (9)4.2采区煤柱损失计算 (9)4.3采区可采储量计算 (10)第五章采区巷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采区说明书范本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采区说明书范本
表1-7勘探程度表
时间
施工单位
勘探程度
钻孔
利用钻孔
孔数
米数
孔数
米数
2008
204勘探队
精查
18
7091.68
18
7091.68
2008
204勘探队
精查
48
14189.11
44
12708.68
总计
245
89270.61
234
85435.30
1.2.4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6m3/min,根据邻井查询,该井属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燃发火期为6~8个月。
序号
煤层名称
层间距(m)
围岩
煤的牌号
硬度
视密度
稳定性
煤厚
(m)
倾角
顶板
底板
1
94#
20
泥岩
粉沙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2.6
14
2
95#
粉沙岩
粉沙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2.4
14
95

109#
中细岩
细砂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1.4
14
20
4
110#
中细岩
细砂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1.1
14
1.2.2
各煤层顶底板的厚度一般都大于8m,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底板多为砾岩及粉砂岩。
1.
1.2.1
本设计井田的地层走向为EW,倾向为S,平均倾角为17°。地层厚度为125m。表土及风化带厚度约20m,表土中无流沙岩。岩层多由细砂岩及中砂岩构成。详见图1-2煤层综合柱状图。

采矿工程本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本课程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摘要本采区为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为1550米,倾斜长730米,其面积为1131500米2。

该采区南北两侧分别以F1、F2断层为界,落差分别为20m和30m。

西至煤层露头,东至-300m标高。

地表标高+50m,表土层厚20m,含水不大。

煤层分化带深度30m。

本采区内共有三层煤,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回采工作面倾斜长度为200米,工作面日推进长度为6.0米。

采用三采一准的四六工作制度,一班割二刀煤。

经分析,各采区参数符合国家的各项规程,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目录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采区概况 (1)1.2 采区地质概况 (1)1.2.1 地质构造 (1)1.2.2 煤层 (2)1.2.3煤质及瓦斯情况 (2)1.2.4水文地质 (3)2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4)2.1储量 (4)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2.2.1工作制度 (4)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6)3.1 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6)3.2 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6)3.2.1技术比较 (6)3.2.2 经济比较 (7)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9)4.1 采煤方法 (9)4.2 回采工艺 (9)4.2.1回采工艺的确定 (9)4.2.2 工艺顺序 (9)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12)5.1 液压支架 (12)5.2 采煤机 (12)5.3 刮板输送 (13)5.4 转载机 (13)5.5 破碎机 (13)5.6 胶带输送机 (14)5.8 液压安全绞车 (14)5.9 液压泵 (14)5.10 移动变电站 (15)5.11 馈电开关 (15)5.12 磁力启动器 (15)5.13 喷雾泵 (15)5.14 端头支架 (15)6通风与安全 (16)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6)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7)6.3 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8)6.4 采区总需风量 (19)7巷道断面的选择 (20)7.1 区段运输平巷 (20)7.2 区段回风平巷 (21)8采区车场及硐室 (22)8.1 车场形式 (22)8.2 调车方式 (22)8.3 采区硐室 (22)8.3.1 变电所 (22)8.3.3 煤仓 (23)9采区生产系统 (25)9.1运输系统: (25)9.2通风系统: (25)9.3运料系统: (25)9.4排水系统: (25)9.5排矸系统: (25)10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26)10.2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 (27)10.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11采区灾害防治 (29)11.1 采区火灾及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29)11.2 预防煤尘爆炸措施 (29)11.3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29)12参考文献 (30)13致谢 (31)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图1.1 采区概况图本采区为大明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为1550米,倾斜长730米,其面积为1131500米2。

采矿工程专业采矿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专业采矿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寺河矿300万t/a新井设计。

寺河煤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面,交通便利。

井田走向(东西)长约5.77km,倾向(南北)长约6.30km,井田总面积为36.24km2。

主采煤层为3号煤、9号煤,平均倾角为5°,煤层平均总厚为5.30m。

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井田工业储量为38784万t,矿井可采储量27352万t。

矿井服务年限为70.13a, 涌水量不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5m3/h,最大涌水量为120m3/h。

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

井田为双斜井单水平开拓。

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设备。

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年工作日为300d,工作制度为四六”制。

一般部分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目录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6)1.1矿区概述 (6)1.2井田地质特征 (8)1.3煤层特征 (14)2 井田境界和储量 (20)2.1 井田境界 (20)2.2 矿井工业储量 (21)2.2矿井可采储量 (23)3 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27)3.1矿井工作制度 (27)3.2矿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27)4 井田开拓 (30)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30)4.2 矿井基本巷道 (38)5 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 (52)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52)5.2盘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53)5. 3盘区车场选型设计 (59)6 采煤方法 (59)6.1 采煤工艺方式 (59)6. 2回采巷道布置 (69)7 井下运输 ..................................................... (71)7.1 概述 ................................................... (71)7. 2 盘区运输设备选择... ... ... ... ... ... ... ... ... ... ... ... ... ... ... ... ... ... (73)7. 3 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 ... ... ... ... ... ... ... ... ... ... ... ... ... ... ... (75)8 矿井提升 (79)8.1 概述 (79)8.2 主副井提升 (79)9 矿井通风与安全 (84)9. 1 矿井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84)9.2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85)9. 3 矿井风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90)9. 4 矿井阻力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94)9.4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00)9.5 安全技术措施 (103)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105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寺河井田位于晋城新区东南部,跨晋城市和阳城、沁水两县。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注意事项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注意事项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注意事项1、毕业(设计)论文用A4纸单面打印。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版面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cm;装订线位置为左,0.5cm;2、页眉为“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宋体小五号居中,页码用宋体小五号字放在页眉中居右,样式为“第X页”。

从正文(第一章)以后开始加页眉页码,页眉距边界1.5cm,页脚距边界1.75cm。

3、扉页部分(任务书、评阅及摘要)共7页,按学院网站上公布的模板制作。

4、“目录”二字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四格。

目录中一般、专题、翻译部分几个字及1级标题加粗。

5、分为三级标题格式为:1(空两格)☆☆☆(居中、小三号、黑体为一级标题)1.1(空两格)(四号、黑体、顶格二级标题)1.1.1(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三级标题)正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和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变量用斜体,常量及单位用正体)标题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合适的段前断后的间距。

每章新开一页。

6、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0),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1,建议采用),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

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前一页放不下的表格或图表放在下一页并在前一页加如图***,然后下一页表格或图表后面的文字部分可移动到前一页空白处使页面不会空白太多。

如表格内容过多,一页不能放下,可顺延到下一页,但必须加表头及表名称,表名称为“续表*.* *****”。

7、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表格中的文本要居中,各列宽度根据内容多少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行高,减少表格总高度。

表格上下端横线如果加粗建议用1.5磅。

8、插图要精选,清晰,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用5号字。

表中文字和数字用5号字,图中文字大体也是5号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题目江西某铜矿采矿方法设计。

二、矿床赋存及开采技术条件江西某铜矿3号矿体产于花岗岩与大理岩外接触带的矽卡化大理岩中,为小型矽卡岩铜矿床。

现开采的3号矿体走向长2000米,延深700米,矿体厚15~40米,平均厚度35米,矿体属急倾斜矿体,平均倾角约078。

矿石坚硬稳固,f。

矿石平均品位3.04%,矿石体重为3.8吨/米3,矿石松散系数为1.48。

=12~10矿体沿走向及倾向产状较规则,上下盘界线明显。

上下盘围岩较稳固,10f。

地表允许陷落。

=~12三、采矿方法初选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产状、品位等因素,初选采矿方法为分段矿房法、竖直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垂直深孔球状药包阶段矿房法。

(一)、初选采矿方法的优缺点分析1、分段矿房法优点:(1)、由于分段回采,可使用高效率的无轨装运设备,应用时灵活性大,回采强度高。

(2)、由于分段矿房采完后,允许立即回采矿柱和采空区,既提高了矿柱的矿石回采率,又处理了采空区,从而为下分段回采创造了良好条件。

缺点:采准工程量大,每个分段都要掘分段运输平巷、切割巷道、凿岩平巷等。

2、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优点:(1)、回采强度大,劳动生产率高,采矿成本低,坑木消耗少。

(2)、回采作业安全。

缺点:(1)矿柱矿量比重大(达35% ~ 60%),回采矿柱的损失贫化大(用大爆破回采矿柱,其损失率达40% ~ 60%)。

(2)垂直深孔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采准工作量大。

3、垂直深孔球状药包阶段矿房法优点:(1)、矿块结构简单,省去了切割天井,大大减少了矿块的采准工程量和切割工程量。

(2)、生产能力高,是一种高效率的采矿方法。

(3)、采矿成本显著降低,经济效果很好。

(4)、球状药包爆破对矿石的破碎效果好,降低了大块产出率,有利于铲运机装运。

(5)、工艺简单,各项作业可实现机械化。

(6)、作业安全可靠,可改善矿工的作业条件。

凿岩工在凿岩硐室或凿岩巷道中钻孔,爆破工亦可在凿岩硐室或凿岩巷道中向下装药,这就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缺点:(1)、凿岩技术要求高,必须采用高风压的浅孔钻机钻大直径深孔,并需结合其它技术措施,才能控制钻孔的偏斜。

(2)、矿层中如遇矿石破碎带,则穿过破碎带的深孔易于堵塞,处理较困难,有时需用钻机透孔或补打钻孔。

(3)、矿体形态变化较大时,矿石贫化损失大。

(4)、要求使用高密度、高爆速和高威力炸药,爆破成本较高。

根据以上三种采矿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以及矿体的实际情况分析:阶段矿房法虽然有回采率高,采空区处理及时等优点,但同时也有采准切割工作量大的缺点。

虽然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垂直深孔球状药包阶段矿房法有损失贫化较大的缺点,但该矿体的上下盘界限清楚、矿体形态也规则,所以运用这两种采矿方法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矿石的损失和贫化,同时这两种方法都有采矿强度大、效率高、采准切割工作量小的优点。

所以,综上分析,舍弃阶段矿房法,对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垂直深孔球状药包阶段矿房法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

四、技术经济分析从经济上对方案Ⅰ和方案Ⅱ进行比较分析:1、资源利用程度—方案Ⅰ采矿的损失和贫化均小于方案Ⅱ,出矿品位高,铜金属的回收率优于方案Ⅱ。

2、金属年产量—方案Ⅰ每年铜金属产量比方案Ⅱ多1980.4吨。

3、劳动生产率和千吨切割比—方案Ⅰ的劳动生产率比方案Ⅱ低21%,方案Ⅰ的千吨切割比比方案Ⅱ大0.62,用于掘进的费用多于方案Ⅱ,但每年方案Ⅰ比方案Ⅱ要多回收1980.4吨铜金属,价值达5000万元,远远多于多用于工人的工资和掘进的费用。

4、基建投资—方案Ⅱ对于钻孔设备要求很高,需要先进的钻孔设备和钻孔技术,所以方案Ⅰ投资更省。

综上分析,方案Ⅰ优于方案Ⅱ,所以采用方案Ⅰ—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

五、矿块结构设计(一)、矿块布置和结构参数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阶段高度:60m,分段高度:10m, 矿房长度:50m, 矿房宽度:35m, 间柱宽度:8m,顶柱厚度:8m, 分段高度:10m,采用平底结构装运机出矿。

(二)、采准和切割巷道布置在距矿房下盘10m处掘进一条阶段运输巷道,沿阶段运输巷道每隔7m掘进一条出矿巷道,在矿房底部的中部掘进一条拉底巷道,并用浅孔拉槽法形成拉底空间,在拉底巷道中在沿矿房长轴方向的中部向上掘进一条切割天井,沿矿体倾斜方向在矿房两边分别掘进一条行人通风天井,每个分层掘进两条分段凿岩巷道。

采准切割巷道的断面及支护方法:阶段运输巷道:2.5m×3m三心拱断面,出矿巷道:2.5m×3m矩形巷道,行人通风天井:2m×2m方形断面,拉底巷道:2m ×2m方形断面,切割天井:2m×2m方形断面,分段凿岩巷道:3m×2.5m矩形巷道。

由于矿体及围岩都比较坚硬稳固,所以不统一采取支护措施,在遇到断裂带或破碎带等特殊地质情况时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

(三)、矿块的采准切割工作1、采准切割工作量采准工作施工措施:平巷用YT-7655型凿岩机凿岩,2号岩石铵梯炸药爆破,局扇通风,铲运机出矿。

天井用吊罐法施工,YT-7655型凿岩机凿岩,2号岩石铵梯炸药爆破,局扇通风,铲运机出矿。

切割工作施工措施:拉底:在拉底巷道中沿垂直于拉底巷道的两边分别掘进两条长8m 的巷道,以这两条巷道为自由面,向两边进行凿岩爆破,便形成了拉底空间。

切割槽:运用水平深孔拉槽法在切割天井中进行凿岩爆破。

切割工作量计算:拉底空间断面:18m ×2m拉底工作量: 16m ×2m ×50m=1600m ³ 切割槽断面:6m ×30m切割工作量:4m ×28m ×60m=6720m ³。

2、矿块采出矿石量矿块踩出矿石量计算:矿石平衡式:R Q Q T =-=0 (4-1) 金属量平衡式:,,0,)(Ra a Q Q Ta +-= (4-2) R -矿体(矿块)工业储量,t ; 0Q -开采过程中损失的工业储量,t ; R -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t ; T -采出矿石量,t ;a -工业储量矿石的品位,%;,a -采出矿石(包含混入的废石)的品位,%; ,,a -混入废石的品位,%。

已知:矿石损失率q %12=,废石混入率%5=r , 矿石损失率:%12%1000=⨯=QQ q 废石混入率:%5%100=⨯=TRr 由式(4-1)和(4-2)得%100)1(,,,,,0⨯⨯---=QT a a a a Q Q (4-3) 根据矿房尺寸计算得每个矿房的工业储量367080=Q 吨,44050%123670800=⨯=Q 吨,%8.0%,75.2%,04.3,,,===a a a 。

代入式(4-3)得:T371071吨。

所以,每个矿房采出的矿石量为371071吨。

3、矿块采准切割费用计算G=切割费用/矿房矿量采G=857800/399000=2.15元/t代入数据得采4、矿块采准切割巷道的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施工采用综合队施工,每个矿房安排三个综掘队施工。

施工顺序:阶段运输巷道-第一条人行通风天井、阶段运输巷道、阶段出矿巷道-切割天井、第二条人行通风天井、分段凿岩巷道、分段凿岩巷道联络道-拉底巷道、分段凿岩巷道、分段凿岩巷道联络道-拉底-开切割槽。

同时掘进的采准切割工作面数为三个。

5、采准切割所需设备数量Y-26手持式气动凿岩机3台,YT-24气腿式气动凿岩机9台,QZJ-100B井下潜孔钻机1台,ZYQ-14型装运机一台,电耙2台吊罐两个。

六、回采设计与计算(一)回采顺序从切割槽向两边采用后退式回采,这样既能保证爆破时有空旷的自由空间,也能保证回采工作的安全性。

(二)落矿方式,落矿所用凿岩机及其配套装置的选取落矿采用中深孔爆破落矿,凿岩设备选用QZJ-100B井下潜孔钻机和SAC250空压机配套使用,每个矿房配备一套设备。

(三)爆破设计1、炮孔设计参数炮孔设计图纸:见图22、炮孔排列方式及爆破顺序炮孔排列成扇形排列方式,上分层超前一排爆破,以保证作业的安全性,每次两边分别爆破两排炮孔,以达到补充破碎的作用。

采用毫秒微差爆破,左边第一排用瞬发雷管,右边第一排用第三段雷管,左边第二排用第五段雷管,右边第二排用第七段雷管,爆破时人离开采场到阶段巷道距采场至少150m 躲避。

3、各回采工序时间计算凿岩时间:凿岩机台班效率爆孔总长凿=T每次爆破的炮孔总长是1638m ,凿岩机的台班效率为450m/班,总共有1台凿岩机,所每个循环凿岩时长:7.34501638==凿T所以,每循环的凿岩时间为3.7个班。

装药时间:装药采用一台FZY-100型装药器装药,装药效率为400㎏/小时 ,计算得,每次爆破的总装药量为857㎏。

3.04008=⨯=爆破总药量装T所以每循环装药时间为0.3个班。

连线导通合闸时间:由于采用中深孔大爆破,所以连线导通合闸时间取:3.0=导通T 班通风时间:取爆破通风时间班通风8.0=T 。

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新鲜风流从阶段运输巷道经人行通风天井进入采场清洗工作面,清洗过后污风经人行通风天井,再经上阶段运输巷道进入回风大巷,最后经排风井排出地面。

出矿时间:装岩机台班效率装岩机机台数每循环崩落矿量出矿⨯=T计算得每循环崩落的矿石量为1680m ³,ZYQ-14型装岩机1台,装岩机装运效率为60m ³/h ,6.36081680=⨯=出矿T 所以,每循环的出矿时间为3.6个班。

说明:矿房回采要结束的时候,由于还有一些矿石留在矿房,为了保证作业的安全性,这部分矿石采用遥控自动装运机进行出矿,二次破碎在阶段出矿巷道中进行。

炸药单耗计算:每循环爆破总矿石量为1680m ³,炸药总消耗量为857㎏,炸药单耗:3/51.01680857m kg q ==4、采场地压管理及安全措施为了确保采场作业的安全性,在矿房与矿房之间留矿柱,在各阶段之间留顶柱和间柱,以保证作业的安全性,没个矿房采完之后,用砌筑隔离墙的方式把采空区封闭。

5、回采作业循环图表见附表(回采作业循环图表)回采作业时采用按班分配生产任务,每昼夜三班,每班8小时。

6、矿房回采平均昼夜生产能力计算矿房平均昼夜生产能力时间利用率每循环作业时间每循环生产矿量房⨯=A取时间利用系数为0.8,每循环作业时间为5.1个工班(装岩和凿岩可以平行作业),每循环生产矿量为6384t ,所以天房/28408.03/1.56384t A =⨯=7、矿柱回采在每个矿房回采作业完成之后,在阶段凿岩巷道中打上向扇形中深孔孔回采矿柱,在人行通风天井中打水平深孔回采顶柱,在出矿巷道中打上向束状中深孔回采底柱,取矿柱的生产能力为400t/天。

七、达到矿山企业年产量所需同时回采的矿房数及矿柱数(一)矿房生产能力计算已经计算得矿房的生产能力为2840t/天,矿柱的生产能力为400t/天,矿山的年产量为150万t,取矿山每年的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