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合集下载

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护患沟通制度

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护患沟通制度

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护患沟通制度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主要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要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1.现场急救:保持患者安静、平卧,尽量减少搬动,尤其是大出血时。

让患者采取头低脚高位,防止呕血引起窒息,并有利于脑部供血。

观察意识状态、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迅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医护人员。

呕吐物及粪便要保留样本以供医疗人员评估出血量和性质。

2.病情监测:记录呕血和便血的颜色、量和性状,如鲜红色、咖啡色或柏油样黑便。

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3.液体管理: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输液扩容准备,可能需要紧急配血及输血治疗。

4.心理支持:安抚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恐惧和焦虑。

护理要点:1.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定时翻身以防褥疮,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以判断休克情况。

2.药物管理:按医嘱及时给予止血药物或其他治疗性药物,并密切注意药物反应。

3.饮食管理:根据出血程度控制饮食,严重出血时禁食禁水,待出血停止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至普通饮食,且忌粗糙、刺激性强的食物。

4.管道护理:对于留置各种导管的患者,应保持导管通畅,记录出入量,确保准确无误。

护患沟通制度:1.信息交流:及时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计划、预期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让患者对自身状况有清晰了解。

2.知情同意:在关键治疗环节前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尊重其权利。

3.需求询问:定期询问患者需求和不适感,积极解决疼痛、排泄等问题。

4.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因疾病引发的心理压力,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在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注重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和康复环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与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与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与流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内的黏膜破裂造成出血。

这种情况下,患者丢失的大量血液往往会威胁其生命,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应急预案与流程,可以更好地应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情况,减少患者的风险。

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急预案1.建立应急小组:由一位主治医师、一位胃镜专家、护士长或主检护士组成。

主治医师负责征询相关资料和指导护士长或主检护士组织人员,胃镜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2.建立应急情况报告制度:当发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时,护士长或主检护士必须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并附上病例简况、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预后等必要信息。

3.配置必要的设备与药物:保证急救箱内常备止血药物(如止血海绵、凝血因子)、静脉输液、各类导管和处理消化道出血器械(如胃镜、伤口夹钳)。

4.制定动员计划:做好监测设备的准备工作,提前安排职责,确保应急小组成员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急流程1.识别-患者的相关病史询问:包括之前的消化道出血史、胃溃疡、消化道肿瘤、胃镜检查结果等。

-临床表现观察: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呕血、黑便、腹痛、呕吐等症状。

-体征观察: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

-检查:立即进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2.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尽快给予止血药物:维持患者的稳定血压,可以经口或静脉给予止血药物。

-给予液体支持:静脉输液补充体液和稳定患者的循环。

-胃镜治疗:根据胃镜检查结果确定出血部位的大小和性质,并使用相应的器械进行止血手术。

3.记录-记录患者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和处理过程。

-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情况。

以上是一套简单但有效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与流程,旨在提供基本措施并减少患者的危险,保证及时有效的治疗。

消化道出血护理计划

消化道出血护理计划

消化道出血护理计划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于消化道溃疡、胃食管静脉曲张、胃肠道肿瘤等疾病。

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护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护理计划的制定。

1. 评估患者病情,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出血量、症状表现、病史等方面的了解,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 制定护理目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求,制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包括控制出血、维持循环稳定、预防并发症等。

3. 制定护理措施,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观察出血情况、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通畅呼吸道、避免剧烈运动等。

二、具体护理措施。

1. 保持患者安静,消化道出血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风险。

2. 观察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出血颜色、出血频率等,及时报告医生。

3.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维持通畅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堵塞,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控制患者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6. 心理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减轻其焦虑情绪。

7.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患者的出血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护理技能,要做到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给消化道出血患者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1.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呕血或黑便的情况以及血压的变化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3.保持患者平卧位:将患者保持在平卧位,以减少出血并防止血液逆流至呼吸道。

4.减少患者活动: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和行动,以防止出血加重。

5.给予静脉导管留置:为患者留置一根静脉导管以便输液及补充所需药物。

6.给予氧气吸入:提供适宜的氧气吸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7.协助医生进行内镜检查:患者稳定后需进行内镜检查,以确定出血的具体原因及部位。

在此过程中,护士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配合。

8.辅助止血治疗:如患者持续大量出血,护士应及时协助医生实施止血治疗,例如内镜下止血、内镜手术等。

9.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尽力减少患者的不安和紧张情绪。

10.做好药物管理: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止血药物、抗酸药物等,配合医生的治疗。

11.注意观察可能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引起感染、电解质紊乱、肺炎等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提供适宜的饮食: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给予适宜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13.给予教育和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知识教育,以便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减少复发风险。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涉及到患者的监测、观察、体位保持、活动限制、氧气吸入等方面,同时也包括了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实施治疗、药物管理、教育和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

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给予相应 药物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03
护理措施
Chapter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
患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 少活动,以降低出血的风险。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 压、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应保持头偏向一侧,防止呕 吐物误入气管,确保呼吸道通畅
内镜下止血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可进 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注 射止血药物、电凝止血等 。
介入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或药物治疗 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 介入治疗,如血管栓塞术 等。
补充血容量
输血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出血量,及时给 予输血治疗,补充红细胞、血浆
等血液成分。
液体复苏
给予晶体液、胶体液等液体复苏治 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照顾技巧
家属应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和照顾技巧,如协助患者翻身、拍 背、按摩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饮食指导
家属应了解患者的饮食禁忌和适宜食物,协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 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本次急救与护理成果回顾
急救措施及时有效
在本次消化道出血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迅速响应,及时 采取了止血、补液等急救措施,有效稳定了患者的生命体 征。
补充血容量
02
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防止休克发
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
03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等呼吸支持措施,改善组织缺
氧状况。
感染
加强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

消化道出血紧急应急预案

消化道出血紧急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溃疡、肿瘤、血管病变等。

患者常表现为急性腹痛、呕吐鲜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消化道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识别消化道出血患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减少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与报告- 巡视护士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时,应立即呼叫医生。

- 医生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出血程度,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急救- 患者取平卧位,头部稍高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进行输血、输液及止血治疗。

- 如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3. 转运- 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通知急诊科或救护车,做好转运准备。

- 患者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4. 入院后处理- 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继续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调整治疗方案。

- 根据出血原因和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内镜检查、手术等。

-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支持。

四、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加强医护人员对消化道出血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

2. 确保抢救药品、设备齐全,并定期检查、维护。

3. 加强科室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4. 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减轻其心理负担。

五、应急预案评估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2.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消化道出血的实战能力。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消化道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及应急预案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及应急预案

▪ 5.饮食护理: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8-12h 后,进食冷或温流质,溃疡病出血量不大 可酌情进少量流质,营养丰富、易消化、 无刺激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逐步过 渡到正常饮食。
▪ 6.生活护理:及时更换床单,保持清洁、 平整,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呕 吐后漱口。
▪ 7.备好止血急救药,并掌握使用方法及本 卷须知。
400~500 ml时; • 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超过1000ml。
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鉴别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既往史 多曾有溃疡病肝胆疾
患病史或有呕血史
多有下腹部疼痛及排便异
常病史或便血史
出血先兆 上腹部闷பைடு நூலகம்,疼痛或
绞痛,恶心
中、下腹不适或下坠,无
呕血
出血方式 呕血伴柏油样便
便血暗红或鲜红,无呕血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及应急预案
概念
•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发病 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
• 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 血。
• 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 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
•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 出血,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
• 发热 • 1、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
一般不超过38℃,可持续3-5天; • 2、机制: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
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贫血、根底代 谢增高 • 3、假设发热超过39℃,持续7天以上, 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评估:
•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5ml以上, • 柏油样便:出血量50~70ml以上; • 呕血: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 • 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出血量超过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急救步骤:1.保持患者安静:出血时患者通常感到害怕和焦虑,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出血。

因此,保持患者安静是非常重要的。

2.保持气道通畅: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采取措施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患者仍有自主呼吸能力,可采取侧卧位,并确保面部外侧向下以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3.高效输氧: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以增加血氧含量,维持组织的供氧需求。

4.快速静脉通路建立:建立静脉通路以供应输液及其他紧急药物的应用。

5.快速输液:在建立静脉通路之后,快速输液以维持循环血量和血压。

通常选择晶体液或胶体液输液。

6.注意观察血压和心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时发现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等循环动力学改变。

7.启动出血查明程序:通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胃镜等,以确定出血原因。

护理措施:1.监测出血量和颜色:密切观察患者的呕血和排血情况,记录出血的颜色(例如红色、棕色、黑色)和量(例如少量、中量、大量)。

2.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随时发现异常变化。

3.给予适当的液体: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液体进行支持疗法。

如果患者血压正常,可以给予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心脏和脑的灌注。

如果患者血压较低,需要给予大量液体以保持循环血量。

4.预防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黏膜可能有损伤,易引起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患者更换干净的床上用品和衣物,定期清洁患者口腔和鼻腔。

5.简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简化、合理的治疗方案。

避免无效治疗和过度安慰。

6.紧急手术准备:当出血无法控制时,病情危急时,需要做好准备紧急手术的相关工作。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静脉通路建立、术前准备麻醉和手术器械准备等。

总结起来,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状况,因此在急救和护理过程中应该尽早采取措施。

通过保持患者安静、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高效的氧气吸入和建立静脉通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并为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提供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 2.严密观察病情 • (1)出血程度:记录出血量、色、次数、血压和脉 搏的变化。 • (2)止血效果:监测呕血、黑便次数、量、性质, 动态观察各项化验指标,综合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 (3)尿量是判断循环衰竭改善的有价值指标
病情观察:如何评估出血量?
① ② ③ ④ ⑤
消化道每日出血>5~10ml粪便出现潜血阳性 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便 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ml可引起呕吐 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 晕、心慌、乏力等 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 衰竭表现
2、化验:血常规、血尿素氮、肝功等
• 血象变化Hb↓、RBC↓网织红细胞数↑WBC数↑ • 血象检查不能作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的依据 • 贫血在3-4小时后才出现,其程度取决于失血量、

出血前有无贫血、出血后液体平衡状况。 最有价值的标准是血容量减少导致的周围循环衰 竭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钡剂造影:在出血停止后且病情稳定数天后进行 4、其他:选择性动脉造影适用于内镜及钡剂未能确 诊而又反复出血者 5、吞线试验:不能耐受X线及内镜检查或动脉造影 者可作吞线试验,根据棉线有无沾染血迹 及其部位,可以估计活动性出血的部位
• 7.介入治疗 • 8.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 1.一般紧急措施
• (1). 建立多静脉通道、紧急配血
•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卧位头偏向一侧,备好 •


吸痰物品 (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吸氧、 中心静脉压测定 (4). 定期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 容 (5). 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 守护加压输血,补液遵循:先盐后糖,先
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健康指导
• 饮食指导严重呕血或呕血伴有剧烈呕吐者,应暂禁食,止 •
血后 1—2天进食流质饮食, 小量出血,摄少量温凉流质食物, 然后过渡到软食。合理饮食,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粗糙 或刺激性食物、产气多的食物,戒烟酒等。 张。
• 起居指导: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避免精神紧 • 疾病知识指导:帮助病人和亲属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医
(四)全身性疾病
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1)
胃癌
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2)
)急性胃粘膜病变
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3)
消化性溃疡
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
• ⑴前驱症状:腹痛、头晕、心悸、恶心 • ⑵呕血和黑便(鲜血便)
临床表现
• ⑶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头晕、乏力、出汗、心
• 2.提高胃内pH值控制出血 • 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酸药(PPI)和组胺H2
受体拮抗剂 • 维持胃酸PH 处于 5.5-7.0 • 3.去甲肾上腺素的冰NS或云南白药分次口服 • 4.内镜止血 • 5.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救治原则
救治原则
• 6.减少内脏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的药物

生长抑素类,如善得定、施他宁,垂体后叶素和 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 迅速止血作用。副作用较少,患者易于耐受。半衰 期短,需持续维持用药,但价格昂贵
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
血,常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 食管 •胃 • 肝胆 • 胰腺 • 十二指肠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呕血、黑粪
呕血: • 上消化道出血,胃内积血超过300ml即出现

呕血。 呕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量。
晕厥
护理措施
• 4.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 • 及时清理呕吐物及排泄,,清洗皮肤血迹,
做好口腔护理,以消除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 消除恐惧心理,保持稳定情绪。 • 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听取并细致 解答病人的疑问。
护理措施
5.用药护理: • 建立2-3路静脉通路. (1)补液、止 血 (2)输血 • 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若出现下列情况则提示出现继续出血:
• (1)呕血、黑粪情况反复呕血, 或黑粪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粪变成暗红色,伴 肠鸣音亢进 • (2)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后无明显 改善,或虽暂时好转又恶化 • (3)血象变化:Hb、RBC继续下降,网红细胞持续增 高 • (4)BUN:持续或再次升高(在补液和量足够的情况 (5)门脉高压的病人原有脾大,在出血后暂时缩小,如不 见脾恢复肿大提示出血未止。 • 黑粪不能作为继续出血的指标(3天才排尽积血) • 但出血后48h以上未再出血,再出血的可能性较小
治原则
1.抗休克 ——放在一切治疗措施之首。 ——有效的静脉通道抢救成功的基础 ——应立即配血,有输血指征时:即脉搏>110 次/min,红细胞<3×1012/L,血红蛋白< 70g/L,收缩压<90mmHg(12kPa) (或较基础 压下降25%)可以输血。在输血之前可先输入 生理盐水、林格氏液、血浆代用品等
慢而少量-棕褐色或咖啡色 短时而大量(超过1000ml)-鲜红色
上色。而小肠少 量出血-黑便或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出血超过50ml 常伴有黑便或柏油
样便。
大量快速出血-粪便呈暗红色或鲜红色。
病 因
(一)上消化道疾病 1、食管疾病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 性糜烂性胃炎 (二)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裂 或门脉高压性胃病 (三)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悸、口渴、心率增快、 血压偏低、晕厥等严重时 呈休克状态:烦躁不安、神志不清、 面色苍白、 唇发 绀、呼 吸急促、血压下降、脉细速、尿少 等。 ⑷发热 ⑸氮质血症 ⑹贫血 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量
• • •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 出血后24~48h内急诊内镜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卧位:大出血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略 抬高,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和窒 息。 (2)监护
护理措施
2、心理护理: 关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 减轻出血。
护理措施
• 3.安全护理 • 上好床栏,防坠床,防跌倒 • 提供便器床上使用 • 注意:出血后常有便意,上厕所时常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