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
以快与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精选14篇)

以快与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以快与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精选14篇)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优秀的话题作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快与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快与慢是一对反义词,他们各有优点与不足。
快,可捷足先登,以会导致急功近利。
慢,可统筹全局,也会导致因循守旧,落后于他人。
因此,快与慢,应辩证对待,把握好快与慢的节奏。
从而找到一通往成功的道路。
快,能先拔头筹,捷足先登,所以我们要快。
正如马云快速到看到网上购物这一市场,而捷足先登地创建了淘宝。
从而使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国内有马云,国外也有乔布斯。
乔布斯他正是因为快速地了解到了人们的需求,而从同行不能及的速度推出苹果一系列的产品,生活中许多类似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快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是否要快了?在我看来要快未必好,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国GDP增长的速度,中国快速增长的GDP会让别人认为中国要崛起了,要复兴了。
但,其实不然,中国GDP尽管快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收入差距悬殊。
虽然GDP快速增长,但过于急功近利,不能做到统筹全局,所以使得人们的幸福指数下降。
快的同时也要统筹全局,把握好快的节奏。
慢,可明察秋毫,统筹全面,因此我们要慢。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使人变得浮躁,急功近利。
现今已经没有几个人可慢下来。
但也有个别例子,正如火热的美国影片《功夫熊猫》,此片之所以会风靡全球,正是因为其创作团体提倡“慢主义”,主张慢工出细活,无论是一个镜头还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也要统筹这全片来考虑。
但是现在的世人会误以为慢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落后于世界大潮流,加速自身的灭亡。
这正如柯达破产给我们启示一样。
柯达本是统治胶片行业百年的龙头。
但是柯达却洋洋得意一点成就,就停下前进的步伐,柯达本以为这样慢行会更有利于统筹全局,然而柯达却误解了“慢”而造成了因循守旧,不肯创新的局面,这样错误的理解,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柯达在其一百年之际,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关于快与慢的名言50句

关于快与慢的名言50句1. 慢下脚步,享受生活的美好。
2. 快与慢不同,但并非对立。
3. 快乐源于从容,而不是匆忙。
4. 慢节奏是品味生活的艺术。
5. 快与慢是人生的选择。
6. 快意生活,即刻奔跑。
7.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8. 快与慢是心态的体现。
9. 慢下来,你就会发现更多的美好。
10. 快意人生,尽情享受。
11. 慢下来,细品人生的滋味。
12. 快与慢,各有其所需。
13. 慢生活是一种态度。
14. 快与慢,各有其优势。
15. 快与慢,平衡生活的两个极端。
16. 慢下来,你会更清楚自己的需求。
17. 快乐时刻,让时间放慢脚步。
18. 慢下来,你会看到更多的美景。
19. 快与慢,只是生活的两种方式。
20. 慢下来,享受每一个瞬间。
21. 快与慢,关乎内心的平静。
22. 慢下来,你会发现生活的真谛。
23. 快与慢,各有其魅力。
24. 慢下来,你会拥有更多的选择。
25. 快与慢,相互辉映,相互补足。
26. 慢下来,你会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27. 快与慢,取决于你的心态。
28. 慢下来,你会更好地体验生活。
29. 快与慢,是时间的两个维度。
30. 慢下脚步,寻找真正的幸福。
31. 快与慢,是人生的两个极端。
32. 慢下来,你会感到更多的满足。
33. 快与慢,需要有选择的智慧。
34. 慢下来,你才能真正品味生活。
35. 快乐与快,关乎生活的节奏。
36. 慢下来,你会更加全面地成长。
37. 快与慢,取决于你的生活态度。
38. 慢下来,你会发现快乐的密码。
39. 快与慢,各有其美妙。
40. 慢下来,你会发现自己更加富有。
41. 快与慢,是对时间的不同看法。
42. 慢下来,你会减少压力,增加幸福。
43. 快与慢,是人生选择的真正价值。
44. 慢下来,你会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45. 快与慢,是对时间的不同态度。
46. 慢下来,你会拥有更多的自由。
47. 快与慢,是你对生活的态度选择。
48. 慢下来,你会更加清晰地思考。
有关快与慢作文五篇

有关快与慢作文五篇快与慢作文篇1我们的社会正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发展。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科学技术就必须需要思维敏捷的人才,必须抢在他国之前发明新的高科技,要将技术遥遥领先。
但是想要研究一项新的东西又必须要有多年的深入探究,中国当代的药学家李时珍为写《本草纲木》而花费掉二三十年。
所以快慢是相生相对的。
学物理的人都知道,只有在特定的参照系中,速度才有意义,小车有比人的步行速度是人的好几十倍,但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的缓慢,但对于蜗牛来说这种速度已经足够了,因为它们不需要像人类一样到处活动。
一般它们只要呆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便满足了,并不会轻意的离开。
旅游是一种欣赏风景的好方式,慢慢地行于花草中深深的去感受人文与自然的气息,可当代的旅游已经变成了一种仪式,勿勿的观赏完一处景点便又风风火火地赶到下一处景点。
这早已是一种走马观花形式了。
大多数的人都接纳了这一种旅游方式,这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股潮流。
在球类比赛中,运动员们必需要有速度,进攻快投球快,只有快才能抢占先机,才能赢得比赛。
在抗日战争中,红军就是赶在敌人援军之前到达了卢定桥才能夺下卢定桥。
在百米赛跑只有扔有速度才能获胜。
连政治书都说只有个别劳动时间快于社会劳动时间厂家才能赚取更高的利润。
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慢也有慢的好处。
中国初期因为急求于发展而导致“大跃进”,不仅没有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还反而使经济倒退二十年,这就叫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求“稳”的方针,要脚踏实地的搞生产,实事求是的谋发展。
在龟兔赛跑中,兔子占有绝对的优势,一开始就把乌龟狠狠的甩在身后,但它却没有坚持,而是在一颗大树下呼呼大睡,乌龟虽然落后,但它并没有放弃,它勤勤恳恳的爬着,最后当乌龟到到达了终点,兔子才醒过来。
古语有“欲速则不达”的说法,当我们在学习中只有老老实实的听讲,认认真真的做习题,一步一个脚印的踩稳了才会取得好成绩。
两次诺贝尔的得主居里夫人一生都花在科学研究中。
快与慢的哲理句子

快与慢的哲理句子1. 快意生活,慢享人生。
快节奏的生活可能让我们错过了许多美好的细节,慢下来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2. 快是短暂的欢愉,慢是持久的满足。
追求快乐的瞬间是短暂的,而慢慢积累的满足感更能持久。
3. 快人快语,慢人慢语。
有时候我们需要快速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要学会慢下来倾听他人的声音。
4. 快乐并非速度的代名词,慢下来也可以快乐。
快乐不仅仅与快的速度有关,慢下来也能收获快乐。
5. 快乐的人生是慢慢经营的。
快乐的人生需要我们耐心地慢慢经营,而非一蹴而就。
6. 快乐来源于内心的平静,而不是外在的繁忙。
快乐源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不是外在的忙碌与追逐。
7. 慢行,更能感受风景。
慢慢行走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身边美丽的风景。
8. 快乐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界的喧嚣。
快乐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不是外界的喧嚣与浮躁。
9. 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只有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10. 快乐不需要等待,慢慢经营才能持久。
快乐并非需要等待,我们可以通过慢慢经营来实现持久的快乐。
11. 慢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慢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方向。
快与慢的哲理句子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要懂得适时放慢脚步,体验生活的美好。
快乐并不仅仅与速度有关,慢下来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只有在平静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快与慢

匀速直线运动
两层含义:①快慢不变②经过的路是直线
特点:①方向不变②速度不变
分类
公式:
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①方向不变②速度变化
公式:v=s 总 t 总
(重难点)图像题
匀速
匀速
静止
变速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 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的方法
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时间短的运动得慢
物理意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成为速度。
公式: v=st
s=vt,
单位:m/s,km/h(1m/s=h,1km/h=1/s)
速度
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快与慢(提高)知识讲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速度及其计算
1、(2015 春•江阴市期中)小明周末到无锡去玩,从青阳乘车。全程 30km,汽车运行时间 60 分钟,
则汽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
【思路点拨】速度的计算,在解答时需注意单位是否统一。
【答案与解析】
60min=1h,
所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t s =30km/h; v
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 或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或
)
换算: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பைடு நூலகம்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要点梳理】
要点一、 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高清课堂《运动的快慢》ID:78637(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 越小。
2.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3.公式: v s ,s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 t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 1.5m/s 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 1.8m) (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路程、时间等的计算,关键要知道司机有反应时间,汽车有制动时间,可很好的 防止车祸的发生,再就是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作文话题“快与慢”素材积累

作文话题“快与慢”素材积累(一)快和慢的名言1.欲速则不达。
2.慢工出细活。
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4.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5.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6.成功的速度要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7 一天画三幅,三年卖不出;三年画一幅,一天能卖出。
8.蒙蒙细雨持续得长久,暴风骤雨一扫即过。
(英国谚语)9.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色彩斑斓,而我则静而观之,静而思之。
10.假若你是钟声,请把回响埋在落叶中。
等明年春醒,我将以溶雪的速度奔来。
(洛夫)11.火山瞬间喷发,源于积聚千载的能量;铁树一朝开放,源于吸取百年的营养。
12.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伊朗谚语)13.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鲁迅)14.许多人,之所以平静而坚定,活得从容,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上世纪做不完的事情,可以这个世纪来做;那些一天永远做不完的事,可以用一生来做。
(熊培云)(二)快和慢的典例1.兵贵神速俗话说,兵贵神速。
二战初期,德军通过快速反应装甲在短短的几十天内,攻占了大部分的欧洲国家,此行动被称作为“闪电计划”。
“闪电计划”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战术思想,那就是快速机动,出奇致胜。
2.快速反击穆里尼奥当上皇马主帅后,给球队制定了进攻提速的策略。
犀利的防守反击,成为皇马的一道风景线。
从本方禁区断球开始,几脚传递后,足球就能快速推进到对方禁区,然后完成致命一击。
这种战术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快,一次进攻在几秒内完成,堪称迅雷闪电般的反击!3.鲁迅提倡“不耻最后”的精神鲁迅先生曾在《华盖集·补白》的结尾,痛斥了一些人“五分热”做法。
在他看来,一味追求速度,必然会导致来去匆匆。
因此,不如弘扬“不耻最后”的精神。
这样走得慢一点,扎实一点,“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4.以慢求质的瑞士建筑入世谈判成功后,中国要在瑞士日内瓦修建世贸代表团驻地。
快与慢的哲理句子

快与慢的哲理句子
快与慢的哲理句子:
1. 时间的流逝如箭,快则如电,慢则如水。
2. 快意人生,懒散人生,皆是一种态度。
3. 急流勇进,慢水深流,各有其美。
4. 快与慢,是生活的两个极端,平衡才是真正的智慧。
5. 有时候,慢下来,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
6. 人生短暂,不要浪费在无意义的忙碌上。
7.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8. 没有耐心的人,注定会在生活中错失许多美好。
9. 慢慢品味,才能领略到生活的细腻与温暖。
10. 快速行动带来的是目标的实现,慢下来则带来的是内心的满足。
11. 快与慢,是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和应对方式的不同选择。
12. 不要急功近利,慢慢积累才能走得更远。
13. 快则容易浮躁,慢则容易陷入迷茫,平衡才是人生的真谛。
14. 慢下来,才能与内心对话,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15. 快与慢,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选择的不同。
16. 慢慢品味,才能发现生活中最真实的美好。
17. 快与慢,是人们对生活节奏的不同感受和追求。
18. 不要因为忙碌而迷失自己,慢慢享受生活的每个瞬间。
19. 慢下来,才能发现生活中被忽视的美好细节。
20. 快与慢,是人们对时间价值的认知和利用方式的不同。
以上是关于快与慢的哲理句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列火车长300m,以18km/h的 速度匀速通过大桥,由车头上桥到 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8min,这 座大桥长多少m?
小结
科代表: 1.回扣目标 总结收获 2.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完成课时设计里“巩固双基”部分; A层、B层同时要完成“提升学力”部分。
4.单位:
(1)国际单位:米/秒 读 记 作 : 米每秒 作 : m/s或m·s-1
1m/s的物理意义:
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距离是1m。
(2)常用单位:km/h 1cm/s = 10-2 m/s
cm/s
1m/s =
1 1km/h = 3.6
km/h
m/s
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平均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 间、路程的选取无关,平均速度与时间和路程 的选取有关;
相应黑板
相应黑板 相应黑板 相应黑板
5 7、
2、 4、 6 8、10 9、11
精彩点评
20分钟
目标:
展示问题 展示位置 展示小组 点评小组
(1)首先点评思路方 法,然后顺着思路方 法分析过程,总结规 律方法、易错点。打 分区间0-5分 (2)其它同学认真倾 听、积极思考,重点内 容记好笔记。有不明 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 提出。 (3)力争全部达成目 标,A层多拓展、质疑 ,B层注重总结,C层多 整理,记忆。科研小 组成员首先要质疑拓 展。 (4)对于质疑或补充 点评的同学加倍加分。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3、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5、激情投入,高效学习,体验归纳、总结、提升, 全面掌握知识的快乐。
预习反馈
小 组 优 秀 个 人 得分
1组 ★ ★ ★ ★ 2组 ★★ ★ ★ 3组 ★ ★ ★ ★ 4组 ★ ★ ★ ★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合作探究
内容:
1. 找自己的错点与难点。 2. 方法总结 (1)解题过程的具体写法; (2)速度单位的换算;
目标:
(1)小组长首先安排任务,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 AA力争拓展提升,BB、CC解决好全部展示问题。 (2)人人参与,热烈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快速思维和准 确表达的能力。 (3)讨论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未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 备展示质疑。
合作探究第2题 相应黑板
合作探究第3题 相应黑板 合作探究第4题 相应黑板
1、 3
5、 7 2、 4、 6
2组A2
8组A2 7组A1
合作探究第5题 相应黑板
合作探究第6题 相应黑板
8、10
9、11
5组A1
6组A1
反馈检测
1. 请将下列物体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 (1)光速:3 ×108m/s (2)人步行:110cm/s =1.1m/s (3)汽车:30m/s (4)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7900m/s (5)自行车:72km/h =72/3.6 m/s=20 m/s
2.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时 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 快。
本节基础知识再现
二.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 做速度。
(单位时间:1h,1min,1s等)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本节基础知识再现
3.公式: 速 度=
路 程
时 间
v=
s t
S= vt
变形
t= s/v
本节基础知识再现
答案:(1)>(4)>(3)>(5)>(2)
2.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 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 度越大
3.据1999年6月13日《新民晚报》 报道:我国首架既可离水飞行,又 可入水滑行的实用飞翼船在湖州太 湖乐园首航成功。若它以160千米 / 时的恒定速度运动了30分钟,飞翼 船通过的距离 为______千米。
5组 ★★ ★ ★
6组 ★ ★ ★ ★
7组 ★ ★ ★ ★
8组 ★ ★ ★ ★ 9组 ★ ★ ★ ★ 10组 ★ ★ ★ ★ 11组 ★ ★ ★ ★ 12组 ★ ★ ★ ★
存在问题
(1)
(2)
(3)
(4)
本节基础知识再现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通过的 路程相等时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发展性学习五环节教学模式物理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快与慢
仁沙中学: 刘小军
今日赠言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 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 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 出来.
1. 2. 3. 4.
课本、试卷、练习本、双色笔 分析错因,自纠学案 标记疑难,以备讨论 拿出你的激情
高效展示
展示问题
合作探究第2题
展示位置
相应黑板
展示小组
1、 3
6分钟
目标:
(1)规范认真,脱 稿展示; (2)不但要展示解 题过程,更重要的是 展示规律方法、注意 的问题、拓展 其他同学讨; (3)小组长要检查 落实,力争全部达标
合作探究第3题
合作探究第4题 合作探究第5题 合作探究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