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学年九(上)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坚持贯彻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

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将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我们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研究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研究数学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研究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本章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以及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研究的基础和工具。

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研究作好准备。

本章也进一步渗透和巩固了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2课时)本章是学生研究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后,进一步研究函数知识的重要环节。

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

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第二十三章旋转(9课时)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1.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初三学生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学习数学知识,本教学计划进度表将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在一个学年内数学教学的安排和进度。

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打好进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3.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下面是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的进度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完成时间1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6第1周-第2周2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运算8第3周-第4周3平面向量的应用6第5周-第6周4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图形的性质8第7周-第8周5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8第9周-第10周6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8第11周-第12周7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应用8第13周-第14周8平面几何相关知识8第15周-第16周9空间几何相关知识8第17周-第18周10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8第19周-第20周11月考复习8第21周-第22周4. 课程设计与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以下是部分教学方法的详细描述:4.1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2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经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提高。

4.3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考核与评价本教学计划中,学生将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比,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多项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 24 章复习 第 24 章复习,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2 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休息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 22 章复习 23.1 图形的旋转~22.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第 23 章复习, 24.1.1 圆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24.1.4 圆周角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
九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日期 9 月 1 日~9 月 2 日 9 月 5 日~9 月 9 日 9 月 12 日~9 月 16 日 9 月 19 日~9 月 23 日 9 月 26 日~9 月 30 日 10 月 1 日~10 月 7 日 10 月 8 日~10 月 14 日 10 月 17 日~10 月 21 日 10 月 24 日~10 月 28 日 10 月 31 日~11 月 4 日 11 月 7 日~11 月 11 日 11 月 14 日~11 月 18 日 11 月 21 日~11 月 25 日 11 月 28 日~12 月 2 日 12 月 5 日~12 月 9 日 12 月 12 日~12 月 16 日 12 月 19 日~12 月 23 日 12 月 26 日~12 月 30 日 1 月 2 日~1 月 6 日 1 月 7 日~ 内容
21.1 一元二次方程~21.2.2 公式法
____年_____月_____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形式
21.2.3 因式分解法~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 21 章复习 22.1.1 二次函数~22.1.3 二次函数 y a( x h)2 k 的图象和 性质 22.1.4 二次函数 y ax2 bx c 的图象和性质 ~22.2 二次函 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在深入推进和贯彻学校“新课改”的精神的前提下,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继续发挥数学组优良传统,加大教学研究力度,着力提倡集体备课创新,加强团队合作。

倡导随时随地献计献策,合理取舍的收集资料,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力求达到减负增效,做到“高效低耗”,确保数学组在市县的优势学科地位,为学校创品牌做出重要贡献。

二.授课教师初三 25班、26班左学选初三 27班、28班王正茂初三 29班、30班易全平初三 31班、32班颜寅虎初三实验班肖乡平三.工作目标及措施一.目标1.紧扣教材,细读课标,以生为本。

备课组必须深挖教材,研读课标并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高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好教学研讨工作,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

抓教学问题汇聚,严格执行教学反思制度,杜绝不良现象重复出现。

4.抓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发课程资源,以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6.抓好培优工程,力争在各级数学竞赛中争得上席之位。

二.主要措施:1、加强集体备课,积极进行教研教改组内教师必须按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即做到“五定”、“五议”、“五统一”。

“五定”即定时间每周星期四下午、定地点初三办公室、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含教学进度表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含教学进度表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
进度表
教学目标
- 熟练掌握九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知识点和概念
-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研究乐趣
-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为高中数学的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有理数部分
- 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
- 有理数的运算
- 有理数的比较与序关系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 代数式与方程部分
-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 代数式的合并与因式分解
-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几何部分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4. 概率与统计部分
- 随机事件的概念与计算
- 几何概率与统计直方图的构建- 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教学进度表
备注:以上进度表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课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新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本班现有45名同学,男生25人,女生20人。

根据九年级合班的实际,首先是先摸清底子,稳住学生,然后根据学生学情分布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对新合班过来的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环境,然后,尽快帮他们找到新的学习榜样和新学伴,帮他们树立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大家在新学期,获得更大的进步,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代数三章,几何两章。

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六章内容。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五、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计划表

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计划表
37 旋转图形及相关概念
11.8
38 中心对称
11.9
39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的旋转变换
11.10
40 旋转图形复习课
11.11
41 圆的概念
11.21
42 垂径定理
11.22
43 垂径定理的应用
11.23
44 圆心角,弦,弧,弦心弦心距间关系
11.25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课题
时间
1 相似形的概念及成比例线段
9.12
2 成比例线段的性质1 2
9.13
3 等比性质
9.14
4 黄金分割
9.15
5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9.16
6 比例线段的复习课
9.19
7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9.20
8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9.21
9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
9.22
10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
46 圆心角,弦,弧,弦心距间关系的应用
11.28
47 圆的确定
11.29
48 反证法
11.30
49 圆的基本性质习题课
12.1
50 圆周角的概念
12.2
51 圆周角的定理及推论
12.5
52 圆的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
12.6
5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性质
12.7
54 圆的切线判定定理
12.8
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习题课
12.9
56 切线长定理
12.12
57 切线长定理习题课
12.13
58 三角形的内切圆
12.14
59 三角形内切圆的应用
12.15
60 正多边形与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 -2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br> 21.1一元二次方程 <br> 概念的引入、定义及一般形式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br> 2. 能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准确指出各项系数。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br> 难点:准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

3 -4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 <br> 配方法 1. 理解配方法的原理。

<br> 2.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配方法的步骤。

<br> 难点:配方过程中对完全平方式的理解和运用。

5 -6 公式法 1. 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br> 2. 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br> 难点:求根公式的理解及在解方程中的正确应用。

7 - 8 因式分解法 1.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br> 2. 能根据方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

重点:因式分解法的原理及应用。

<br> 难点:将方程正确地进行因式分解。

9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 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br> 2. 能运用根与系数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重点:根与系数关系的内容。

<br> 难点:根与系数关系的灵活运用。

10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 能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br>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br> 难点: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寻找。

11 - 12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br> 22.1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br> 二次函数的概念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有理数
数轴
相反数
绝对值
1
1
1
2
12
3.2
3.3
解衣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
2
3
1.3.1
1.3.2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减法
习题课
2
2
1
13
3.3
3.4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2
3
4
1.4.1
1.4.2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除法
依市第六中学
__2009____---__2010__学年度第_一_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学科数学年级初一制表人倪艳霞
周次时间
章节
内容
课时
备注
周次时间
章节
内容
课时
备注
1
1.1
正数和负数
2
11
3.1.1
3.1.2
3.2
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2
3
2
1.2.1
1.2.2
1.2.3
余角和补角
1
1
2
1
7
2.1
2.2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验
整式
整式的加减
1
2
2
17
4.3.3
4.4
余角和补角
课题学习
复习
1
2
2
8
2.2
整式的加减
复习与小结
第二章单元测验
2
2
1
18
第四章单元测验
期末总复习
1
9
期中考试复习
1
2
2
19
期末总复习及期末考试
10
期中考试复习及期中考试
讲评试卷
2
1
1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
第三章单元测验
2
2
1
5
1.4.2
1.5.1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乘方
2
1
15
4.1
4.2
多姿多彩的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3
2
6
1.5.1
1.5.2
1.5.3
有理数的乘方
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
复习与小结
1
1
1
2Hale Waihona Puke 164.24.3.1
4.3.2
4.3.3
直线、射线、线段

角的比较与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