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亮的一盏灯》小学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范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范文1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寒假里应学校要求终于捧起了这本书。
掀开了这本书的扉页,“愿您成为学生心中那盏最亮的灯!”隽永秀丽的题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这是校长的寄语,也是鼓励老师们读书学习的初衷吧!《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个部分。
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阅读着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有种熟悉的感觉,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身边。
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书中道出,碰撞中得以升华。
是啊!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
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走得远一点。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来阅读每一个小故事的,因为书中每一位老师对待学生都像呵护娇嫩的花蕾般的精心用心,他们崇高的育人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学习。
读完一个故事我会想这种事情我遇到过没有?要是发生在我这里,我会怎么做?就这样看着想着,反思着其中有几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例如《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的老师在做公开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宁肯因延时扣分也让学生把话讲完,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是一名优秀的好老师,这不是以公开课“得分”来计量的。
她的“分数”永远的记在了孩子的心中。
再如《穿透乌云的那束光》中,类似“小舒”这样的孩子我也遇到过,而我也曾与文中的老师相似,自以为是不听解释,到头来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后悔不已。
但我要为文中的教师拍手称赞,因为她的临时改变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灿烂明媚的阳光穿透了头顶上聚集已久的乌云。
这些短小而令人感动的故事充满了暖暖的温情,故事中的老师们都做到了任何时候都以学生为主,理解信任孩子,用爱心和耐心默默耕耕耘,无私奉献。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精选10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精选10篇)《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
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
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
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
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这学期我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感受颇深。
品读这本书中的60个教育故事,从序言到后记,让我一次次的感动。
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我,来自理想,来自人性的本质力量。
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照亮更具有真实而永恒的意义。
《一盏一盏的灯》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6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6篇)《一盏一盏的灯》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6篇)《一盏一盏的灯》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一个个感人肺腑,令人心情澎湃的事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这些教师用自己的一节节课、一个个教学案例及一个个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无穷的魅力和智慧。
读着这一个个故事,仿佛置身于其中,许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让我一次次哽咽,一次次感动。
书中《开在角落里的花》,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窗帘钩成了精》,一个心灵手巧的小精灵;《老师,你很天真》,一位心灵纯净的好老师;《因为我当年的微笑》,老师的笑有永恒的力量;无一不让我感动。
特别是《不一样的“阿慢”》和《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中的《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一位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
运动会三千米比赛,“阿慢”获得了第三名是他建立自信的一次契机,他的成功与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啊,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必需的过程。
欲速则不达,学校和教师不能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拔苗助长;要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
正是当年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使他有了自信心,才有了他博士毕业和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去工作这样的结局。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
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
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教师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们人生的道路。
《一盏一盏的灯》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寒假有幸看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书中一两个故事,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
一盏一盏的灯 读后感

读书心得
悦读者:杜春晓时间:2020.12
题目:《一盏一盏的灯》作者:吴非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寒假里应学校要求终于捧起了这本书。
掀开了这本书的扉页,“愿您成为学生心中那盏最亮的灯!”隽永秀丽的题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这是校长的寄语,也是鼓励老师们读书学习的初衷吧!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个部分。
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阅读着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有种熟悉的感觉,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身边。
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书中道出,碰撞中得以升华。
是啊!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
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走得远一点。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来阅读每一个小故事的,因为书中每一位老师对待学生都像呵护娇嫩的花蕾般的精心用心,他们崇高的育人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学习。
读完一个故事我会想这种事情我遇到过没有?要是发生在我这里,我会怎么做?就这样看着想着,反思着……其中有几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例如《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的老师在
做公开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宁肯因延时扣分也让学生把话讲完,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是一名优秀的好老师,这不是以公开课“得分”来计量的。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向着最亮的那盏灯_读后感_模板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向着最亮的那盏灯_读后感_模板向着最亮的那盏灯——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林思思”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
一个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黯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天,读到吴非老师在《一盏一盏的灯》的序言,心头微微一震:温暖的文字,敞开的情怀,深邃的灵魂,让我遇见你,何其有幸!读着书中60多个美丽隽永的幸福故事,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心底的灯被吴老师的爱与呵护逐渐点亮,孩子们笑靥如花。
记得曾经有人说,鲜艳的红领巾就是跳动的火苗,孩子的笑脸就是绽放的花朵,他们的声音如风铃般空灵,他们的眼睛如夜空中闪亮的明珠。
每天能与他们这些无暇的童心相伴,还有谁能说我们不幸福呢?读罢,我心底的那盏灯已然被吴老师点亮,我愿成为孩子心中那盏最亮的灯!点亮那盏灯的是什么呢?我掩卷沉思:是爱。
教师,教书是功能,育人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
育人,育进大的胸怀、大的格局、育进活泼泼的创造力,育进对爱的信任与热情。
唯有用爱点亮的心灯,用爱编织的人生,才是扎实的,独立的,才能生长出健全的生命,自由的灵魂,挺拔的未来。
犹记得,在师范学习的青涩岁月里,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深深烙印我心。
当他看到学生王友在校门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找他。
等陶校长走到校长室时,看见王友已经在等他了,没想到他竟掏出一块糖果给王友,说:”这是我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接着他又掏出第二块糖果,看着王友说:”因为我当时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而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他把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手中,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这时他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读《一盏一盏的灯》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读《一盏一盏的灯》心得体会(五篇范文)第一篇:读《一盏一盏的灯》心得体会点亮心中那盏灯——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点灯的故事:在漆黑的路上,一个盲人正打着灯笼前行。
因为这盏灯光的照耀,夜行的人们看清了道路和方向。
有人好奇地问,既然自己看不到一丝光亮,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呢?这位盲人说道:我在黑夜里行走,从来没有被人碰倒过。
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
盲人点亮的这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收录了50位教师的六十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
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我仿佛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一盏灯,温暖人心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不拖堂是好习惯。
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
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
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信心更加重要。
午休时间,周键老师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
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窗帘钩成了精》。
小信损坏窗帘,把窗帘钩掰成各种形状,丁爱平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而是发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再买来些窗帘钩让小信掰。
智慧的老师,因势利导,奋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不一样的阿慢》。
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
张小兵老师无限纵容了他的慢,尊重、保护、发展了阿慢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
每个班里都有慢的孩子,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总是最多,效果却最差,是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
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能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优秀的成绩,比赛的名次,那么,你就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些孩子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藏族班的晚自习》。
藏族班的孩子很不容易,小小年纪便要离开家乡去几千里地之外的地方学习,他们羞涩、内向却又单纯,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小志的石榴》。
一个纯真的孩子要送给老师半边石榴,竟然在手中握了整整一天,才最终散发出它的甜蜜。
《你知道我在找你吗》。
那一个个特殊的孩子,特教老师那坚忍的爱,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至少,我能和我的孩子们正常的交流。
细细品味这一个个故事,我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我的学生,我的同事,和我这么多年教学生涯中的小事:对于每学年都会出现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我更是付出了全身心的爱。
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性格孤僻,不愿与外界交流,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来往,从而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
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邀请同学一起陪她聊天,星期天带着她和几个同学、自己的女儿一起到公园游玩,并与她的父母沟通交流,给予她更多的关爱。
她渐渐地开朗起来,融入了班集体,最后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当上了班。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最美的灯光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最美的灯光编者按:《一盏一盏的灯》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一直都有这样的感觉,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从事教育,选择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和他们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
即使岁月匆匆,我也毫无遗憾!闲时翻阅了《一盏一盏的灯》,更是坚定了我的看法。
这本米色的书,从一开始看到就很喜欢,可谓“一见钟情”。
书里面收集了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尽管语言或平实或华丽,但是他们都怀揣着对学生的爱一路走来,就像是一盏盏灯,把身上的正能量像灯光一样传递给了学生。
它如一位老者,慈爱亲切,对我施以谆谆教导,每每阅读,总令我不断反思自己。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
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自己应该更得更好,更亮。
一个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
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正如一个商人所说,如果你不善于去捕捉商机,去抓住机遇,你将被无情的商海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在夹缝中提升自己,终有一天将会被教育所抛弃,沦为平庸。
这些话,我用来告诫自己。
平时应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或看教学视频,或欣赏现场课堂,或品味优秀书籍,学习他们的一言一语,借鉴他们的一招一式,锤炼自己,希望让自己远离平庸,让自己与梦靠近一些,再近一些。
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
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
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
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最亮的一盏灯》小学读后感
文章讲了吉生一岁时没有了爸爸,妈妈带他回到了外婆家,五岁
那年,妈妈又把他送回了奶奶家。吉生进了门,她就离去了。奶奶拜
托人家辗转把口信捎到遥远的外婆家,回说妈妈去了城里,工作找得
不顺利,都说不出她确切的情况和做工的地方。
吉生跟着奶奶住。原先奶奶的眼睛模模糊糊能看见一点东西,吉
生跟前跟后只知道瞎忙活着玩。有一天,吉生突然感觉奶奶成了睁眼
瞎。他立即命令奶奶不许再做活。随后,刚跨入校门的他替下了奶奶
的工作。在农村生长,大人们耕作的农具是小孩子的玩具,大人们耕
种的田地是小孩子的儿童公园。没人教,吉生自然而然就把一切做得
像模像样。他还从同学家抱来新出生的小狗,训练它学会了给奶奶拿
东西,保护她不跌撞。
在一个暑假的一天,吉生在台阶上洗衣服时,碰到一个学美术的
大学生姐姐来写生、拍照,姐姐给他拍照并给他擦汗,读后感《《最
亮的一盏灯》读后感》。吉生热情的邀请姐姐去他家吃饭,当听说姐
姐的祖籍竟然跟吉生的妈妈是一个地方,吉生赶紧打听妈妈的下落。
姐姐说:"老家早没人了,不然会认识吉生的`妈妈和外婆家的人呢。
""没关系,妈妈挣到钱就会回来看我们的。"吉生说。在这个假期里
姐姐跟吉生一起在田里,吉生教会了姐姐怎样使用农具,让她分清了
稻子和麦子并随吉生去卖菜,同时让她领略到观塘的自然风光,也让
姐姐看到了好些当地日常生活场面和情景,姐姐心满意足的结束了休
假又要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里去。吉生送姐姐走时,两人一路走一路
- 2 -
聊。吉生神秘地说:"姐姐,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是第一个给我擦
汗的人,从来没有人给我擦汗。"姐姐眼窝一热,但她没让眼泪流出
来。姐姐想带吉生和他奶奶到她生活的城市去,可吉生还要等妈妈,
还有他的地,他不想让它们荒掉,他种了五年了,年年都有好收成,
他要让妈妈看到他会做事情,他不让她操心。他对姐姐说:"要是妈
妈在家里,她一定会给我擦汗的。"吉生在和姐姐分别时让姐姐做他
的真姐姐。姐姐答应了他。他高兴的大喊:"我有个大姐姐了!"姐姐
走到吉生面前一定要背一背吉生,吉生犟不过姐姐只好让姐姐背着,
姐姐背上十二岁的吉生看上去最多十岁的样子。五岁之后,他再也没
有见到过妈妈。
读完这本书,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没有钱吗?纵然在
万般无奈,难道就能放下自己的亲生孩子,不辞而别?妈妈,难道你
不知道,你是吉生的阳光啊!你是吉生心中的那一盏最亮的灯啊!任
何一位母亲,都是孩子心底永不泯灭的光明和温暖。我多么想吉生的
妈妈回来看看吉生,抱一抱他,哪怕只是打一个电话过来,听吉生说:
"妈妈,我会烧饭种地,你不用拼命地做。不用担心,有我呢!"使我
深深的感到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有了父母的爱他们会更加的茁壮,我
们现在都在父母爱的光环下成长,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
吉生在没有父母之爱的情况下,还要照顾瞎奶奶都能做的那么出色,
因为他心中有一盏灯在亮着,那我们心中的灯是什么呢?父母心中的
灯是什么?让我们都去向着我们心中的那盏信念之灯去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