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盆地酸雨形成的特点及分析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的降水,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酸雨的成因1. 大气污染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燃煤、石油、工业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污染源。
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再随降水落下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自然来源除了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物,自然因素也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火山爆发和火山气体的释放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些气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后形成酸性物质。
另外,植物腐烂和湖泊沼泽产生的气体也会造成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预防措施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出台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并监督企业和机构的排放行为。
工业企业应使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发展绿色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个人和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环境监测与警报及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对于预防酸雨的形成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警报,可以帮助人们及早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4. 促进树木植被的恢复树木和植被是自然界的重要净化剂,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
因此,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对于减少酸雨的影响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鼓励植树造林,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和乡村的植被覆盖率。
5. 国际合作与交流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和研究酸雨的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制定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标准和协议,共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自然环境中的酸雨现象

自然环境中的酸雨现象酸雨是指雨水中的含酸量过高的降水,其对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
酸雨现象的具体形成机理如下: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等气体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等。
然后,这些酸性物质随着雨水形成的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对环境造成危害。
事实上,酸雨对环境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分别进行讨论: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酸雨能够使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土壤对植物根系的支持能力。
当土壤pH值降低到5.5以下时,植物的根系吸收有效氮、磷、钾等元素的能力将明显下降。
此外,酸性粒子还会在植物叶面上沉积,破坏植物的叶片和皮毛,在炎热的天气情况下导致植物失水,表现为萎黄、萎缩等症状。
特别是由于酸性雨水对木本植物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在山区和森林地带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酸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一旦地下或地表水成为酸性化的环境,很多水生生物将无法存活。
例如,在水体中,硫酸会与含钙量丰富的岩石、土壤等物质中的钙离子形成硬度降低的物质,并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酸性物质还能导致水中营养物质浓度降低,使得水生生物竞相争夺已然消耗殆尽的营养,以致整体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受到相关的限制。
酸雨对建筑和文物的侵蚀和损害除以上两种影响外,酸雨还可能对建筑物和文物造成严重损失。
在历史上,酸雨是导致许多欧洲历史建筑物毁坏的主因之一,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等。
同样,在中国,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众多文化遗产也遭受到了酸雨的严重侵蚀。
结论总之,酸雨是一种被广泛讨论的与环境污染紧密相关的现象。
为了应对这种严重现象,需要加强环保意识,采取具体的减排措施,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使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等,随降水进入地面,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城市建筑物。
酸雨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这篇文章将探讨酸雨形成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燃煤工业和交通排放燃煤工业和交通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与雨水中的氧气和水分相互作用,形成硫酸和硝酸。
这些酸性物质随着降水进入地面,形成酸雨。
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和污染物排放较多的地区,酸雨更加严重。
二、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也是酸雨形成的因素之一。
森林对酸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吸收和转化酸性物质。
然而,过度砍伐森林和滥伐树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的缓冲能力减弱,酸性物质难以被吸收和转化,进而在降雨中被带入地面,形成酸雨。
此外,土地利用的变化(如工业用地、城市化等)也会改变地表水的排水方式,加剧酸雨的形成。
三、大气逆温层大气逆温层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气逆温层指的是接近地表的气温上升而高空的气温下降的一段大气层。
逆温层能够阻止底层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和其他污染物散发到高空,使它们在低空停留更长的时间。
当降雨发生时,这些酸性物质会被降水带到地面,导致酸雨。
四、自然因素除了人类活动外,自然因素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火山爆发和喷发时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而导致大范围的酸雨。
此外,煤炭和石油中本身就含有硫和氮元素,当它们燃烧时会释放出酸性物质,形成酸雨。
为解决酸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加强森林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酸雨的挑战。
只有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解决酸雨问题,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
总结起来,酸雨的形成是由于燃煤工业和交通排放、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大气逆温层以及自然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酸雨的形成 综合素质评价

酸雨的形成综合素质评价一、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属于酸性沉降物的一种即湿沉降,相对的另一种则称为干沉降,例如固粒或气体直接沉降。
一般来说,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是酸雨中的主要致酸物质,而这些致酸物质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转化而来的,主要来源于自然因素和人工活动。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发、微生物作用及地形、地貌、气象条件。
火山爆发时会喷出二氧化硫,动植物死后会分解出硫化物质,进而产生二氧化硫等;此外,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也是成酸反应的催化剂。
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如各种大气环流、天气系统、风向、风速等对大气污染物的沉降、扩散、输送都与酸雨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盆地地形以及低压天气系统往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了污染物的聚集;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二氧化硫的稀释扩散,在降水过程中会形成酸雨;气象条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化学方面影响前体物的转化速率;在大气物理方面影响有关物质的扩散、输送和沉降。
2.人工活动人工活动主要是指人类通过各种行为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燃烧,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等。
二、酸雨的分类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华南、华东地区。
1.按照pH值酸雨被划分为较弱酸雨、弱酸雨、强酸雨和特强酸雨。
2.按照酸雨频率将酸雨频率划分为酸雨偶发、酸雨少发、酸雨多发、酸雨频发和酸雨高发。
3.按照pH值空间分布将酸雨区划分为较轻酸雨区、轻酸雨区、重酸雨区、特重酸雨区。
三、酸雨的综合评价1.危害土壤和植物酸雨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2.危害人类的健康酸雨对人类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呼吸方面问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例如哮喘、干咳、头痛、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
酸雨形成的因素

酸雨形成的因素
酸雨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
一般说来,存在酸性污染越严重的地方,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形成的酸雨可能性就越大。
(2)大气中的氨。
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的形成非常重要。
因为它是大气中唯一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气体。
由于它的水溶性,它能与酸性气溶胶或与雨水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而降低酸度。
大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
土壤中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
在北方地区土壤pH值为7 到8以上,而在南方地区则一般为5~6,所以大气氨水平北高南低。
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
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可以解释我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的分布状况。
(3)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颗粒状也是大气中污染物的重要成员之一。
它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有煤尘和风沙扬尘。
后者在北方约占1/2,在南方约占1/3。
那么颗粒物与酸雨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主要有二:①颗粒状所含的催化金属可以使SO2氧化成酸;②它对酸也起着中和的作用。
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它不能起中和作用,还会成为酸雨的来源,目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为国外的几倍到十几倍,因此在酸雨研究中颗粒物酸度不能忽视。
(4)天气形势的影响。
酸雨还与气象和地势有一定的关系。
譬如地
势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会减弱,反之则加重。
精品高中地理 酸雨的产生及危害

酸雨的产生及危害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酸雨成为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加剧,我们有必要认识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以求让大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防治酸雨和改善生态环境之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建美好的环境。
关键词:酸雨形成原因危害酸性物质酸雨正式的名称为酸性沉降,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它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会给人类环境、农业,甚至人类本身带来广泛的危害,因此它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随着酸雨带来的危害的扩大和加剧,酸雨问题成了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1.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它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所释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不断的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寒酸雨滴和寒酸气体,形成较大的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形成酸雨。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的排放源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排放源,即上面提到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所释放的氮氧化物;另一种是天然排放源,它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映生成硝酸;细菌分解:既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
酸雨形成机制深入解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总结

酸雨形成机制深入解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总结酸雨是一种在大气中形成的具有酸性的降水,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深入解析酸雨形成的机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涉及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
首先,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两种主要的气体 - 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以及工业过程中的排放。
当这些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时,它们与大气中的水蒸气、氧气和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酸性物质。
其次,酸雨的形成还与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有关。
酸雨的主要形成机制是硫氧化和酸化反应。
硫氧化是指SO2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硫(SO)。
而酸化反应是指SO2和NOx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和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
这些化学反应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除了人为活动,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和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可导致酸雨的形成。
火山爆发时,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性物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植物释放的气体,当它们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也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然而,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酸雨对土壤、湖泊和河流等水体的酸化会有害地影响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平衡。
酸雨还会加速大气气候变化,对建筑物、桥梁和文化遗产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此外,酸雨还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呼吸道问题和慢性疾病。
为了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最重要的一步。
工业企业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如煤气脱硫和烧煤时的气体脱硝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也可以通过采用低硫燃料和控制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来减少酸雨的形成。
其次,建立合理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对于预防酸雨的形成是必要的。
政府和环境保护机构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大气污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限制和减排政策。
关于酸雨的知识点

关于酸雨的知识点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酸性物质所导致。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是关于酸雨的一些知识点:酸雨的形成:酸雨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和硝酸,然后与大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形成酸雨。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和严重。
酸雨可以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的营养物质吸收和植物生长;酸雨还可以导致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质;酸雨还会腐蚀金属材料和文物古迹,造成经济损失。
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可以刺激呼吸系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同时,酸雨还可以引起环境污染,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酸雨的防治: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这可以通过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等措施来减少酸雨的产生。
公众对酸雨的认识:公众对酸雨的认识和了解非常重要。
只有公众了解酸雨的危害并积极采取行动减少污染,才能有效地控制酸雨的产生。
总之,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防治。
通过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行动来减少酸雨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度密切相关。 另外, 根据丽水市 ’*%- M ’**% 年酸雨率与燃煤量 的年际变化图 (见图 ") , 可见丽水市的燃煤量变化趋 势与酸雨率的大小变化基本一致。 丽水市是丽水地区政府所在地, 工业较全区其他 县 (市) 发达, 用煤量高, 受酸雨污染程度也相对比周围 各县高。从 ’**- M ’**% 年丽水地区各县 (市) 年度 2N 均值与酸雨率的对应强证实了这一点 (见表 ’) 。丽水 地区各县 (市) 所在地均为山谷, 盆地, 四周为群山所包 围。而远离丽水市的县城酸雨较轻, 有的甚至无酸雨。
地点 丽水 青田 云和 龙泉 庆元 缙云 遂昌 松阳 景宁 全区
加重的一个原因。从丽水市 !&)’ / !&&) 年大气与降 水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与酸雨率呈 相应的反比关系 (见图 -) 。
从图 !, 图 " 及表 ! 可见, 山谷, 盆地的酸雨主要是 本地区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影 响, 盆地内易形成酸雨。有资料表明, 在长江沿线工业 较发达的宜宾, 重庆, 宜昌, 武汉, 镇江, 南通六市中由 于宜宾,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内, 所以酸雨污染较其他四
。说明丽水市的酸雨与其上空的 HI" 比关系 (见图 ’)
收稿日期:"###,#*,’G 作者简介:洪正 (’*--,) , 女, 浙江绍兴, 浙江省丽水地区环保 监测站, 环境监测工程师, 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 年第 - 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 ・
“八五” 期间, 中科院在嵊泗岛连续采集 ) 个水样, #$ 值在 -+ )" / *+)" 之间, 平均值为 *+.!。可见嵊泗岛的 酸雨主要来自外界污染。根据气流轨迹追踪, 其中一 场雨来自韩国的济州岛, 一场雨来自日本的九州岛。 山谷、 盆地同样会受到外界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但由于特殊地形的影响, 外界大气污染不是盆地酸雨 形成的主要原因。由表 ! 可见, 与丽水市相邻的缙云、 青田、 松阳三县的酸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县 (市) , 而离 图! ’()*+, ! 丽水市 "#$% & "##$ 年酸雨率、 燃煤量年际变化图 -., /00*/1 2./0),3 45 /2(6 +/(0 +/7,3 /06
3 浓度关系图 12/ 4
/
/0 .
山谷、 盆地酸雨的形成
山谷、 盆地自身环境产生污染物的影响 我国南方的酸雨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 主要是由
89) %):&$6,; ,<[ 12/ ] 6; &$=,#>9)%) +6$9
3 [ 12/ 6; %&6; <,% $9) >&#$ *)&%# 4 ]
L 浓度; (年日均值) ’—降水中 HI" "—大气中 HI" 浓度 G
["] 市严重。
图? ’()*+, ?
丽水市 "#$% & "##$ 年大气中 -@A 与 酸雨率的关系图 -., +,1/7(40 45 7., -@A (0 /7<43:.,+,
! 8 酸雨率;" 8 总悬浮微粒
B(7. /2(6 +/(0 +/7,3 (0 "#$% & "##$
!> !
山谷、 盆地酸雨的形成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酸雨问题一开始就跟大气中硫的长距离输送联系
份 降水 #$ 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酸雨率 % !&&( ’!+,* !’+&, .+.. "*+,! ’+.. ’.+’! .+.. ,.+(, "+’) "(+."
表!
丽水市 "##$ 年度两次降水的离子含量 (! !"#% #) (! &’()* ! &+* ,-./ 01’.2,2,*/ 3-)%)) ,. 24,5* 6’,./ ,. "##$
’ $%& (
国北方土地广阔, 农田普遍施用的化肥为碳酸铵、 硝酸 铵、 尿素以及农家肥所致。而南方, 特别是山谷、 盆地 本来农田就少, 工业日趋发达又使农田不断减少, )0(相对较少, 所以对酸雨的中和能力相对比平原地区要 弱。例如 2996 年杭州市降水 )0(- 为 2725!/:#、 湖州为 而丽水市则为 8746!/:#。 2762!/:#,
[ 2 ] 吴方正; 大气污染概念 [ .] 农 业 出 版 社, ; 北 京: 299& ; [ & ] 钱永泉 ; 长江沿线城市酸雨现状及分析 [ <] ; 环境科 学与技术, ,2) : 2993( && ’ &* ; [ * ] 刘 嘉 麒, 吴国平 ; 中国云南丽江降水背景值研究 ,() : [ <] ; 中国环境科学, 299*( &(5 ’ &48 ; [ ( ] 吕庆华 ; 丽水地区 2935 = 2993 年大气环境质量年鉴 [ $] ; 浙江丽水地区环境监测站编: 2935 ’ 299( ; 编辑: 吴霞芬
表 " 是丽水市 !&&) 年 ! 月份和 - 月份降水的化 8 学组分。虽然 ! 月份 97" 27-8 离子含量比 - 月份 * 、 高, 但同时因为 ! 月份降水的 43" 1 、 56" 1 和 2$*1 离子 含量比 - 月份高得多, 产生了中和效应, 使得 ! 月份降 水的 #$ 反而高于 - 月份。 表 - 是美国伊利诺州 !&,* 年和 !&(( 年降水的化 学组分。如果 !&,* 年的 43" 1 、 56" 1 离子含量与 !&((
时间 2月 *月
)%*’ *5 23
+,& - - ./& (& 24
)0(56 *4
10 4768 (738
34 62
美国伊利诺州降水离子含量 (! !"#% #) (! &’()* 7 &+* ,-./ 01’.2,2,*/ 3-)%)) ,. 6’,./ -8 9)),.-,/ /2’2* -8 :3*6,5’
.
前言
我国酸雨大致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 黔中
地区、 湘鄂赣地区、 沪杭地区、 闽粤沿海等地区。其中 四川盆地酸雨危害较大, 已有资料报道, 重庆市和四川 涪陵是重酸雨区, 浙江省的山谷、 盆地及沿海地区也是
[’] 主要的酸雨区 。本文通过分析浙西南城镇丽水市
(地理环境为一小盆地, 面积约 -F>" ) 的酸雨形成及变 化状况, 探讨山谷、 盆地酸雨的形成特点, 为南方盆地 酸雨防治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图. 5670 . 丽水市历年来大气中 12/ 浓度与降水中
于燃煤产生的 HI" 所引起。山谷、 盆地四周被中低山 和丘陵环抱, 造成地形闭塞, 气体不易扩散与对流。因 而不论是燃煤产生的 HI" , 还是随着机动车日益增多 而排放的 JIK , 除了少部分直接回到地面外, 大部分都 聚在盆地的上空, 然后在雨水的冲刷下回到地面。我 们根据丽水市多年来的大气监测结果与降水中离子组
!&&&) (&+"& ,,+.. .+.. -(+.* .+.. -,+"! .+.. -’+.( &+)* "!+))
8*+0(0) 24/1 9*/07(7,3 (0 "#$% & "##$
表" -/81, "
年
丽水地区各县 (市) "##% & "##$ 年度 :; 值 及酸雨率对照表 -., 24<:/+(340 45 7., /=,+/), :; /06 /2(6 +/(0 +/7,3 /<40) 7., 24*07+(,3
!—酸雨量;"—燃煤量
丽水市稍远的遂昌、 庆元、 景宁等县的酸雨频率很小, 甚至无酸性降水。 !>? 中和离子对山谷、 盆地酸雨形成的影响 碱金属 0 1 、 碱土金属 43" 1 、 23 1 , 56" 1 这些金属离 子和铵 (2$*1 ) 在降水中起着调节 #$ 值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内陆地区对降水起调节作用最大的是 2$*1 和 43" 1 [-]。 !>?>" 43" 1 、 56" 1 对酸雨的中和作用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 含有 437 和 567 等碱性 成分, 对酸雨起着中和作用。近年来丽水市虽普及了 烟气除尘设备, 但脱硫设备未及时跟上, 也是酸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