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 17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胸脯.(pú)霹雳.(lì)侮.辱(wǔ)取缔.(dì) B.晌.午(shǎnɡ) 疮.疤(cāng) 门槛.(kǎn) 镶.嵌(xiāng)C.投掷.(zhì) 憎.恶(zèng) 绷.带(bēng) 守寡.(guǎ)D.花圃.(fǔ) 头颅.(lú) 惧惮.(dàn) 惶.恐(huá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竹竿拮问切切察察自言自语B.菩萨糟糕烦琐之至微不足道C.烦躁愧作若有所失大庭广众D.辫子粗绌言外之意低眉顺眼3.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2)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3)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4)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5)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9)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10)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七下英语Unit3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单元测试Ⅰ.单项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Does Lily often go to work?A.by her bikeB.by bikeC.on bikeD.by a bike()2.—does it take to do your homework every day?—About an hour.A.How longB.How oftenC.How farD.How many()3.JTwo children plant trees along the road.A.hundreds;hundreds ofB.hundreds;hundred ofC.hundred;hundreds ofD.hundred;hundred of()4.takes her ten minutes there.A.It;to getB.Its;to get toC.Its;to getD.It;to get to()5..—are you going to London?—By air.A.HowB.WhenC.WhereD.Why()6.The bus ride about30minutes.A.spendsB.paysC.takesD.costs()7.Two teachers and children visit the museum on Children's Day.A.hundreds of;hundredB.hundreds;hundreds ofC.hundred;hundred ofD.hundred;hundreds of()8.—Is your home far from your school?—No,it's about.A.ten minute's walkB.ten minutes'walkC.ten minutes walkD.ten minute on foot()9.In my room,the bed is the table the sofa.A.between;andB.either;orC.from;toD.because;so()10.—Mike,you always come to school early.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About2kilometers.A.How longB.How oftenC.How farD.How manyⅡ.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Dale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His father has a black car,so his father usually11him to school in the car.Dale's best friend Ben goes to school by12,because he thinks it is good for his health.Ben often13Dale to ride a bike with him together.Dale thinks Ben is14.After he gets home,Dale says to his mother,“Mom,I would like to15a bike.Would you please buy one16me?”His mother smiles and asks,“17do you want to ride a bike to school?”“First,it's good for my health.Second,there are a lot of18on the road,so it is faster(更快的)to ride a bike to school.”“19.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and choose(挑选)one.But you must be20to ride a bike on the way to school.”()11.A.has B.gets C.tells D.drives()12.A.train B.bike C.taxi D.subway()13.A.likes B.helps C.asks D.stops()14.A.sad B.right C.shy D.nice()15.A.draw B.mend C.play D.have()16.A.on B.to C.for D.from()17.A.What B.How C.Why D.When()18.A.policemen B.trains C.subways D.cars and buses()19.A.See you B.OK C.Here you are D.Not at all()20.A.careful B.excited C.afraid D.dangerousⅢ.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ATom lives in the UK.His friend Jack is in Dubai.He will go to see his friend.First he needs to go to London to take the plane.On Friday morning,Tom takes a bus to the train station.It takes Tom about30minutes to get there. Tom gets on the train at about10o'clock.The train leaves at10:15.The train trip to London takes three hours.At lunchtime Tom gets to London.Tom eats a hamburger for lunch.Then he goes to the airport(机场)by subway.After about one hour,Tom gets to the airport.Tom gets on the plane at8o'clock in the evening.The trip takes a long time.Tom is tired after a busy day.So he goes to sleep.On Saturday morning,Tom gets to Dubai.He is very happy,because he will have a great time with his friend.()21.Where is Jack?A.In London.B.In Dubai.C.In New York.D.In Beijing.()22.How does Tom go to the train station?A.By car.B.By bus.C.By bike.D.By subway.()23.What does Tom eat for lunch?A.Some salad.B.Some bread.C.An apple.D.A hamburger.()24.When does Tom get on the plane?A.At8:00a.m.B.At10:00a.m.C.At1:00p.m.D.At8:00p.m.()25.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passage?A.Tom takes a train to London.B.Tom goes to the airport by bus.C.Tom is very happy on the plane.D.Tom gets to Dubai in the evening.BDear Jane,Now I study in No.6Middle School.I'm in Class Two,Grade Seven.I usually get up at7:00 a.m.I leave home at7:30a.m.It's about10kilometers from my home to school.I usually take the bus.It takes me about half an hour to get there.Liu Yan is my best friend.We are in the same class.She lives2kilometers from our school,so she always goes to school by bike.It takes her10minutes to get there.Yours,Li Li Dear Li Li,Thank you for your e-mail.My sister Celia and I are in Sunny Middle School.Celia is in Class Two,Grade Seven.I'm in Class Four,Grade Eight.Our school is far from our home.It's about20kilometers.So we always get up at6:40a.m and go to school by subway.It takes us 25minutes to get there.Yours,Jane ()26.What time does Li Li leave home?A.At6:40a.m.B.At7:00a.m.C.At7:30a.m.D.At7:40a.m.()27.How does Liu Yan go to school?A.She rides the bike.B.She takes the train.C.She drives the car.D.She takes the subway.()28.What class is Liu Yan in?A.Class One.B.Class Two.C.Class Three.D.Class Four.()29.takes the shortest(最短的)time to get to school.A.Li Li.B.Jane.C.Celia.D.Liu Yan.()3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A.Li Li goes to school by subway.B.Liu Yan is Li Li's classmate.C.Li Li and Jane are in the same school.D.It takes Celia20minutes to get to school.Ⅳ.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31.—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It's about two k.32.He usually gets up at six and has a q shower.33.My d is to take a spaceship(太空飞船)to the moon.34.Thirty and seventy is one h.35.There is a b over the river.Ⅴ.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36.Nina(leave)for school at seven every morning.37.Many of the students and(villager)never leave their small village.38.He(cross)the river to go to school.39.It's interesting(take)a boat.40.I think(they)dreams can come true.Ⅵ.书面表达(满分20分)下面是你们班同学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以及他们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的调查结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一、基础(27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一切都是瞬息,__________________,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4)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2.根据拼音写出句中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4分)(1)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2)那是中华民族任人zǎi gē()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3)女佣略一chóu chú()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

(4)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 fèn tián yīng(),有时热情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

C加强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4.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连成一段话,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4分)荒草萋萋戛然而止腰酸背痛锋芒毕露有过之无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4分)例: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试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妇rú皆知义愤填yīng 鞠躬尽cuì群蚁排yá呕心lì血 jiǒng 乎不同锲.()而不舍鲜.()为人知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A.马革果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彷徨 B.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徙劳 C.一拍即合当之无愧惹人注目磐石 D.和爱可亲死而后己无瑕顾及滑稽3.根据语句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和平可期,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4.下列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A.亘古(远古);人迹罕至(罕:稀少);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B.余暇(暇:空闲);疲惫不堪(堪:能忍受);进退维谷(维:是)C.晦暗(昏暗);略胜一筹( 筹:档次);人声鼎沸(沸:开水)D. 蓦然(突然);面面相觑(觑:看);鲜为人知(鲜:少)5.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2分)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B.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C. 莫泊桑在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渎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D. 《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编的《资治通鉴》。

6.用下列哪一句话概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更合适( ) (1分)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曲高和寡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黄晕(yùn) 澄(chéng)清酝酿(niàng) 贮(zhù)蓄B. 矫(jiǎo)健苔藓(xiǎn) 胳膊(bó) 抖擞(sǒu)C. 画屏(píng) 塞(sài)外水藻(zǎo) 着(zháo)落D. 捕(bǔ)捉胸襟(jīn) 肌肤(fū) 狼藉(jí)【答案】C【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 C项中“着落”的“着”读(zhu6) ;A. B、D正确故答案为: C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解释句子画线词的含义①但当涉猎()②即更刮目相待()③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④术未尽也()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②此君之所以后也2.(3)【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2.(4)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2.(5)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答案】(1)①粗略地阅读, ②另另外, ③向, ④穷尽完尽【解析】(1)①句意为只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粗略地阅读②句意为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更另另外③句意为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于向④句意为没把技术全教给我尽穷尽完尽【答案】(2)①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②这就是大王您落后的原因啊【解析】(2)①遂于是别告别②此这君大王所以 ......的原因【答案】(3)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解析】(3)【甲】文中的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这就是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乙】文中赵襄王不恰当使用驾车技术无论自己在前还是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对手身上顾不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注意用原文作答【答案】(4)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析】(4)根据【甲】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出自《孙权劝学》【答案】(5)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才可能取得成功【解析】(5)【甲】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赞扬了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乙】文中说驾车讲究人和马相协调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很远的地方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才可能取得成功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诗歌首联中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3.(2)此诗在抒情言志中运用了多种手法试任选一种简析其作用【答案】(1)悲【解析】(1)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再把握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 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 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答案】(2)示例诗歌采用借古伤今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解析】(2)古典诗词表达情感时采用的手法大都为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情景交融等结合诗句分析即可这首诗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 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说“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2)本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4.(3)说说“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的意思4.(4)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简要说明这种特征【答案】(1)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解析】(1)“刹那欢愉”指的是“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故禅在出土前的生活都是其“来之不易”的理由通读全文从产卵、蜕皮、落地、藏身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即可【答案】(2)结构上这句话结束了从卵到幼虫的说明收束全文内容上这句话在既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解析】(2)解答本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这就是蝉的生活”一句收束全文对禅的一生的追踪内容上“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概括禅的一生同时表现出作者对禅的怜爱与感叹【答案】(3)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黏土、天冷藏身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解析】(3)根据文中“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几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答案】(4)诗意巧用比喻将蝉的穴说成是它的储藏室饱蘸情感渗透了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具有文学性科学性“常常”是经常但不是一直或全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具有科学性所以说它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解析】(4)解答本题需要读透文章从文中找出诗意的一面和科学的一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如“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一句将蝉的穴说成是它的储藏室体现出作者的人文关怀“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一句中“常常”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1)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事例不符合“工匠精神”的一项是()5.(3)联系全文“工匠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说说高凤林或顾秋亮的工匠精神A. 第②段引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为了形象地证明一些违背规律的速成的危害B. 第③段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强调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C. 第④段连举两例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工匠精神”对于高精尖技术和产品的重大意义D. 全文思路清晰从崇尚速成的现象引出对其危害的分析进而论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最后呼吁要发扬“工匠精神”【答案】A【解析】(1)A项引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为了强调遵循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答案】D【解析】(2)D项事例着重讲皮鞋的优点不是“工匠精神”【答案】(3)①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②示例一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 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0.08毫米是高风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示例二顾秋亮作为一名坪工 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解析】(3)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归纳概括即可根据文章第④段“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 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0.08毫米是高风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坪工 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分别概括出高凤林或顾秋亮的“工匠精神”即可6.(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①→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6.(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横线字的表达效果)②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6.(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6.(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答案】(1)①带“我”摘艾叶, ②荒年做艾饼【解析】(1)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等概括要全面语言要简洁通读全文由“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那年新年……是给我的压岁钱”“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概括作答即可【答案】(2)①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怀念【解析】(2)①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分析词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②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怀念【答案】(3)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娇羞的样子)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解析】(3)解答本题需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以理解分析即可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分析作答即可【答案】C【解析】(4)C项错误原文中是奶奶不愿家人为此愧疚和遗憾而不是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答案】(5)“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地做出了艾叶饼” 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解析】(5)所谓伏笔就是在前文记叙某一情节为下文某一情节的出现作铺垫细读文本可知第⑥段中的“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地做出了艾叶饼”暗示奶奶已经把玉佩卖掉了换来了米面这一情节为下文没找到玉佩作了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某小组准备设计一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在留守儿童中展开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7.(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述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材料一】李阿姨是个热心人每逢周末她总会把社区的一些留守儿童邀请到家里让他们和儿子一起写作业看电视包饺子风和日丽的时候李阿姨还带着他们一起散步、放风筝孩子们感受到李阿姨浓浓的亲情亲切地称她为“李妈妈”【材料二】本学期某学校专门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如何缓解考试压力如何与人交往留守儿童如何保持健康心态等方面【材料三】为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某社区新近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每天晚上7点到9点社区20多个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张帆和刘芳的带领下下象棋打乒乓球画画跳舞……7.(3)远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担心小辉的安全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后不要外出小辉觉得生活很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很想去参加于是他给爸爸打电话说“” 爸爸说“好的你去吧!”【答案】示例你通常用什么方式与爸爸妈妈联系?【解析】此题考查了提问问题的设定注意题干中的“留守儿童” 只要围绕他们的生活、学习、精神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来提问即可【答案】我们可以从亲情温暖、心理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只要把三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总结出来即可材料一可总结为亲情温暖材料二可总结为心理健康材料三可总结为兴趣爱好【答案】示例爸爸我总呆在家里感觉有点单调听说我们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很想去参加我一定会注意安全的您觉得可以吗?【解析】此题考查了口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注意口语交际的题目要有称谓、有核心内容(看题干要求)、语气委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把题干中的要求体现出来8.(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轮kuò()涟yī()绽()开8.(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 正确写法是“________”8.(3)在文段中“迷上”中的“迷”意思是________ “迷蒙”中的“迷”意思是________8.(4)文段描写雨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答案】(1)廓, 漪, zhàn【解析】(1)“kuò”应写作“廓”“yī”应写作“漪”“绽”应读作“zhàn”【答案】(2)枯躁, 枯燥【解析】(2)“枯躁”应写作“枯燥”【答案】(3)喜欢醉心于某种事物, 分辨不清【解析】(3)解释词语应根据词语本身的含义和词语所在的语境“迷上”中“迷”的意思是喜欢醉心于某种事物指作者喜欢下雨“迷蒙”中“迷”的意思是“分辨不清” 说明雨丝形成雾气让人看不清眼前的景象【答案】(4)拟人, 比喻【解析】(4)辨识修辞手法要了解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由“温暖”“敲打”等词可以看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由“十七岁的年龄花一般的季节”等句子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9.(2)名著阅读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拉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有了车就足以抵的一切!他是_______________(人名)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A.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字永叔号醉翁B.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C. 《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之情D. 《台阶》一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台阶既是他精神的期待更是他精神的追求【答案】A【解析】(1)A项表述有误《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答案】(2)祥子, 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解析】(2)阅读选段根据“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拉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可知选段出自《骆驼祥子》“他”是指“祥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善良、健壮、坚忍来到北平后选择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A.麻筋草鞋人踩牛踏宽敝阴凉烟瘾B.自言自语摇来荡去筹划材料泥浆C.精力旺盛不凑热闹言外之意跨骨D.门尴台阶流出涎水低眉顺眼磕头2.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骆驼祥子》是一部京味小说。

B.《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

C.《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油翁》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B.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做过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

C.《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D.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4.《卖油翁》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D.无他,但手熟尔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B.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C.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D.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6.对本文《台阶》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通过父亲劳累半辈子终于造起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赞美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

B.通过记叙父亲大半辈子的劳动、生活和追求,表达了对父亲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的慨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三单元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三单元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面对于集体的认识正确的是()A.集体的力量取决于人数的多少B.任何个人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C.团结就是力量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的2.在右面的漫画中,几位拔河者的做法()拔河A.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文明竞赛风尚B.充分发挥了个人潜能C.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竞技环境D.缺少团结合作精神3.“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可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A.一个优秀班集体要有共同目标B.建成优秀班集体需要很多人C.班集体成员人心各异,照样能干大事D.只要人人都是学习尖子,就能建成优秀班集体4.右面漫画启示我们,在班级建设中,只有团结协作才能()①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②战胜所有的困难③建设良好的班集体④成为班级的强者,在集体中与众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小童喜欢唱歌,善于协调,她负责班上的文艺活动;小雯学习成绩突出,爱帮助同学,她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小峰书法好,爱动脑子,他负责班级的黑板报……这说明()A.在班集体中,每个同学都应各尽所能,发挥特长B.班集体的建设中,只有班干部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C.这几个同学都很优秀D.没有特长的同学就不能为班集体作出贡献6.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所有航天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这体现了()A.合作能聚集力量B.合作能启发思维C.合作增加了成功的可能D.合作必须发扬团队精神7.节奏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下列对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关系认识正确的是()①当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②当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③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永远是一致的④当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烦恼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絮.说(xù)掳.去(Iǔ)粗拙.(zhuō)B.疮.疤(chuāng)霹.雳(pì)憎.恨(zèng)惶.急(huáng)C.孤孀.(shuāng)诘.问(jié)惧惮.(dàn)疏.懒(sū)D.震悚.(sǒng)哀悼.(dào)厌恶.(wù)辟.谣(b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奠基迭起调羹锋芒必露B.伴侣薪金昼夜慷慨淋漓C.昆仑草率澎湃大廷广众D.烦燥醒悟霹雳深恶痛绝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成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⑤②①③⑥④B.⑥②①③⑤④C.②①⑥③⑤④D.①③⑤⑥④②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还另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热风》《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主要作品。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鲁迅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受到屈辱,又看到国人的麻木,遂决定弃医从文,拯救国人的思想。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
A、筹划(chóu) 地壳(qiào) 喃喃
..(nán) 群蚁排衙.(yá)
B、元勋.(xūn) 赫.然(hè) 磐.石(bán) 迥.乎不同(jiǒng)
C、开拓.(tuò) 厌.恶(yàn) 喧.嚣(xuān) 热情澎湃.(bài)
D、挚.友(zhì) 重荷.(hè) 白皙.(xié) 慷慨淋漓.(lí)
2、选出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拨尖颤抖昆仑
B、鞠躬奠基开拓
C、纽扣熔岩魅力
D、典籍疏懒独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这位局长受贿的丑行被揭露后,立刻变得声名狼藉
....。

B、我校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教授,他德高望重
....,很受人尊敬。

C、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墨守陈规
....,要有创新精神。

D、小王因做错了事而有点心虚,真可谓虚怀若谷
....。

4、下列句子中话说得不够简洁的一句是()(2分)
A、那些小说使我痴迷得如醉如痴,整个儿迷在小说里面了,所有全部的一切时间都花
在那件事情上面了。

B、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生活以及共同的拼搏,把我们的命运紧紧地连在
一起了。

C、我们承认,我们对你们是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们有些做法是不妥的,甚至也是错误
的。

D、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经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完整诗句。

(2分)

6、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

不超过45字。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

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

(3分)
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说:
7、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3分)例: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 6分)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占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用意?(3分)
2.体会文中加点字好在哪里。

(2分)
3.反复品读文中画线句,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4.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2分)
5.为什么作者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背景音乐摄制《邓稼先传》?(3分) 6.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
......,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

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
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
....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
答: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答:。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

(2分)
(1)。

(2)。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下,女孩的
“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从“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是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性;而当“蒙辞以军中多务”时,孙权又现身说法,以“”一句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分)
2、从孙权劝学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3分)
答:
3、听了孙权的话,吕蒙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过程,请你描述一下。

(3分)
答:
4.请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2分)
答:
5、请将“但涉猎,见往事耳”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答: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答:
四、作文(40分)
时间过得好快,看到那些蹦蹦跳跳、满脸稚气的小学生,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学生了……在这十三四岁的生命里,是谁教我们怎样做人?是谁给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是谁鼓励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请以《教我怎样做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具体要求如下:
①补全作文题,可以填上父母、老师、亲戚、朋友、同学……总之是教你做人的人。

②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

④不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