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Young

鲁迅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1881-1936),中国现
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 基人。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 浙江绍兴人。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天安门集会
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徒手请愿
游行群众与段祺瑞政府卫队对峙
逮捕 血衣
屠 杀
殴打
遗骸
写作背景
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 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 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 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 钊等人) 盲目地引入“死地” 。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无比愤慨,爱国学生被 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 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 念文章,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 的开头。墨写的谎话,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 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叙述为主 夹叙夹议
叙述为主 议论为主
全文是以作者的感情思绪 为线索,把叙述、议论、抒情 有机地融成一体。
思考: 鲁迅的笔触涉及哪几个方面?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提到了哪几类人?他们 在国难中有什么表现?对每一类 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①反动势力:段琪瑞执政府(“当局者”)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 (“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②爱国青年: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四十余被害的青年 ③庸人:处在中间状态的“无恶意的闲人”。
《记念刘和珍君》

反语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 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 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 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其中“文明人”“伟绩”“武功”都是明显的反 语;“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对三个女子的大无畏精 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敌人杀人罪行的极大讽刺。 综观全句,其主要意思是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 “三· 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 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鲁迅消息闭塞
20 多 个 虚 词
噩耗传来神速
卫队惨无人道
遇害出人意料
事实确凿无疑 凶残+无耻 惨象+流言
表 意 丰 富
3、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 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 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反动政府:残忍 无话可说? 白色恐怖 走狗文人:无耻 惨象 + 流言
问
题
探 究
3、鲁迅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
是纪念刘和珍君吗?请探究作 者写作本文的真实目的。
明确:
述 以 对反动势力 评纪 “念 三刘 一 和 对进步青年 八珍 ”为 惨切 案 入 对庸人 点 ,
愤怒控诉 严词痛斥
沉痛悼念 热情歌颂 真诚告诫
善意批评
1、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 真正的 直接面对, 革命者 不回避 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回顾八十年前的悲惨一幕 感受巨人鲁迅的悲愤情怀 继承先烈未竟的强国遗志 学习先烈英勇的斗争精神
纪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祖籍安徽合肥,1904年生,14岁丧 父,同孀母及两弟一妹生活于南昌.1923 年秋投考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始读预科,后 念英文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 主席。“三一八”惨案中,动员、组织 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 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 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纪念刘和珍君》

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 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 种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 复杂感情混杂在一起。 • 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 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 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 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 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 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 • 所以“不说”是假,“说”是真 。
“狼子绝有力者曰迅” (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
永 远 的 斗 士
鲁迅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不但 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 家。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他是一位高明的作家,更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他 以笔代戈,战斗一生,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 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他为民 众的精神麻木而痛苦,他为民族的命运而担忧,他为 青年一代的成长而费心。当他辞世时,宋庆龄亲自绣 了“民族魂”三个字盖在他的身上。这是对鲁迅一生 的高度评价,也是苦难的中国人民对这位向着敌人冲 锋陷阵的斗士最高的褒奖。 有人说,鲁迅离我们太遥远,可北大教授钱理群 说,鲁迅永远不会过时! 读鲁迅吧,你会感动于他不 断呐喊为民请命的执着精神,你会经受一次次精神上 的洗礼,你会变得深刻,你会越来越睿智。
(比喻,修辞手法) 用作本体的天空属自然范畴,用作喻体的女郎属人类范 畴,二者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然而在形态上却有着 相似的特点:蓝色的主体上衬着白色透出艳丽迷人的魅 力。
课文总结:
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 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下劣无耻的谎言,无比 沉痛地悼念了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 己的悲哀与尊敬。一方面告戒爱国青年要注 意斗争的方式,令一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中 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 “更奋然前行”。 文章表现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 励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记念刘和珍君--完美版

庸人
无恶意的闲人
善意批评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 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煤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有什么特点?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思考
“其中”指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徒手请愿者虽也留了大 量的血,但却只换了个“街市依旧太 平”,而于历史的进步毫无补益。
作者的感情基调:
刘和珍 反动当局
悲
爱国青年
愤
无耻文人
“ 为 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中 国 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而 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 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死 嫉恶如仇、勇于斗争 的 中 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国 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的 善良与和蔼 青 欣然前往,无端在府门前喋血 年 爱国热忱 ”
对非人间的控诉
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是什么意思? “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残忍;“流 言”,则比刀枪更让人心悸,走狗文人的 下劣无耻,比其主子更甚。有形的刀枪, 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舆论,就 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 恐怖。
我还有什么 白色恐怖 走狗文人:无耻 话可说呢? 默无声息的缘由?
无话可说? 白色恐怖
反动政府:残忍
走狗文人:无耻
默无声息的缘由?
惨象 +
流言
物 极 沉默:爆发,灭亡? 必 反
警告反动派
呼唤后死者
段政府卫队开枪,不是为驱散群众,而是要大开杀戒。
士兵没向侵赂者开过一枪,愿意为军阀卖命,镇压人民。 面对这洋的虐杀,政府还振振有辞,
文人要为之辩护,
《记念刘和珍君》(精选4篇)

《记念刘和珍君》(精选4篇)《记念刘和珍君》篇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
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
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
面对黑暗,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如若他们九泉有知,知身后定会是“山花烂漫”,他们怎么不会在“丛中笑”?他们怎么会不感到幸福,不感到快乐呢?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
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篇二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通用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她的代表作品有小说《生死场》、《 呼兰河传》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苦难和女性的困境,具有深刻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刘和珍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01
刘和珍的文学作品以细腻、感人 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善于 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性的复杂 和矛盾。
02
她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节紧 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同时融入了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思 考。
详细描述
刘和珍在革命斗争中,不仅积极参与组织和宣传工作,还亲自参与武装起义。她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不惜牺牲 个人的安全和利益,表现出了崇高的奉献精神。同时,她在生活中也时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展现出一种无私 的奉献精神。
04
刘和珍的文学作品及其影 响
刘和珍的文学作品概述
刘和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 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主要涉及女性命 运、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索。
纪念刘和珍的现实意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当今社会,纪念刘和珍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宣传刘和珍的事 迹,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激励人们追求进步与正义
刘和珍的生平与牺牲表明了她对进步与正义的执着追求。在当今社会,这种追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刘和珍可以激励人们勇敢地追求真理、捍卫正义,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和珍的革命精神
总结词
刘和珍的革命精神表现在她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勇敢和无畏 的奉献。
详细描述
刘和珍在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 在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威胁时,她毫不畏惧,坚持斗争。 她积极参与组织学生运动,为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
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
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全文七个部分,作者已经标明。
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
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主要内容: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与刘和珍交往的一些往事,追忆了刘和珍等人的遇难经过,表达了对英勇献身的烈士的无限哀悼,揭露了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激励继续战斗着“更奋然前行”。
《记念刘和珍君》

a、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b、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c、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 和珍君!
一处: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 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 已。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 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 东西的必要了。
爱国青年 (真的猛士) 悼念、悲痛、尊敬、 怀念
悲
所谓学者文人
污蔑
愤 哀、
“庸人”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怒
1、找出刘和珍的事件?
预定《莽原》全年 ——“毅然” 成为学生会自治成员 “微笑”、“温和”
进步青年、追求真理 有组织能力 温和善良 有责任感、 使命感
勇于反抗, 不怕牺牲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二、进一步说明写作的目的: 唤醒庸人 三、追叙认识经过,赞扬斗争精神。 (刘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这
指上文的“三个女子从容地
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 的攒射中”。 惊心动 1、“赞颂说”—赞颂刘和 魄的伟 珍等人的沉勇友爱、临危不 大 惧。 2、 “反语说”—讽刺执 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与 下文的反语一致。
文明 伟绩
反语,讽刺了
武功
中外反动者对 自己的暴力行 径沾沾自喜的 丑恶嘴脸。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 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 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 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 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即大屠杀,足见反动派的残忍; “流言”,即御用文人的舆论,比刀枪更 让人心悸,足见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有 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一武一文, 就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 色恐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个选择复句,是对反动派的警告,对死者 的呼唤,激励,鼓励。爆发才是唯一出路。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7
走狗人 的无耻 污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颂扬爱国青年沉勇 指代“三个女 友爱,临危不惧的 子从容地转辗” 精神。这里是“反 语”手法。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 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 动魄的伟大! ( 这句,赞扬三个女子的伟大精神,揭露杀人 者的罪恶行径,表达作者万分悲哀的心 情。)
读准字音
徘徊 pái huái 菲薄 fěi bó 桀骜 jiã ào 噩耗 â 喋血 diã 屠戮 lù 绯红 fēi 殒身不恤 yǔn xù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长歌当哭 dànɡ 踌躇 chóu chú 黯然 àn 肆无忌惮 dàn 攒射 cuán 浸渍 zì 和蔼 ǎi 洗涤 dí 尸骸 hái
30
研读第三部分
思考: 默读这一部分,概括惨案
的教训和意义是什么?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31
揣摩句子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 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 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思考 : 其中”指什么 ? (流血斗争)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 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 “大 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揣摩语言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 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 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哀;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 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 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指陈西滢等。 深味:深深地体会。 • 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非人间”; • 为不能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 • 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能肆意地 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一定要血还。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3
分析人物形象
刘和珍是一个追求进步的 学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 性。她热心政治运动,有组织 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 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 不惜殒命。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4
方法点拨
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 抓住文章中叙述的主要事件, 包括人物的言行,心里描写 等,然后综合分析,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4
理清思路
思考: 1.本文纪念的中心人物是谁?
(刘和珍) 2.课文中哪些小节集中写中心 人物的? (三、四、 五) 3.一、二小节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写作目的) 4.六、七小节又有什么作用? (教训意义)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016/7/9
15
方法点拨
文章思路指文章脉络,文 章脉络是作者思路的直接体 现。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重点字词,便于更好的理清 思路,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 内容。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8
明确: 愤怒控诉—暴行 痛斥文人—流言 沉痛悼念—烈士 激励颂扬—勇士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9
请同学们将课后的第三题的1、 2小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 规范答题)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
2016/7/9
3
鲁迅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 《呐喊》 14篇 《 彷徨》 11篇 《故事新编》 8篇 杂文集 : 形成期:《热风》 《坟》 发展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成熟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准 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16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9
女师大“停办”以后,在鲁迅等著名教授的 支持下,于西城宗帽胡同继续开课,刘和珍等二 十余人,联名呈文,向京师地方检察厅公诉章士 钊等人。北方革命运动不断紧张,段祺瑞政府要 员纷纷逃离北京,章士钊也逃往天津,经过艰苦 斗争,女师大仍回师驸马大街旧址复校,学生们 整队从宗帽胡同回校,于12月11日正式开课,在 刘和珍主持下,三百余人召开大会庆祝斗争的胜 利。
明确: 交往始末
遇难事实
遇难经过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1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2
分析人物形象
默读并思考:文章中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 迹? 明确 : ①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②毅然预定了全年《莽原》; ③成为自治会成员; ④反抗反动校长; ⑤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涕下; ⑥欣然前往 请愿; ⑦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5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五千多人 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 暴行,会后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这时数百名持着 真枪实弹的士兵,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 众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 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 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 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6
刘和珍(1904一1926),江西南昌人。 1918年秋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 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 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 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 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 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 涯。 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 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三 两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 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同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南昌 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并主编《时代文化》月 刊和《女师周刊》。 2016/7/9 7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明确:哀悼烈士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17
研读第一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中,作者两次写“我也早
觉得有写一些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一向用 语简洁的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啰嗦”?如 何理解?
明确:纪念烈士
控诉政府 痛斥文人 唤醒民众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18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5
研习作者的情感
思考:刘和珍遇难,对此,鲁迅
表达了哪些感情?阅读全文,试加 以概括。 提示:从课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 的词语,句子,体会其感 情。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6
感情深 反动军阀的 ;流言, 较强 愤怒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19
1.课后熟读全文,背诵第二小节; 2.试找出文章第二部分写了刘和 珍的哪些事迹,并且思考她是 怎样的人?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20
研读第二部分
默读并思考:课文三 、四、 五
小节各讲了什么内容,并简要 概括?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10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天安门集会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11
3月18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 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 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 发。女师大的同学来到天安门,国民大会尚未召开,主 席台上悬挂着前一日请愿被刺伤代表的血衣。会后,正 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 队伍的指挥。 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 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 指指点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 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 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 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 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 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猛击 2016/7/9 …… 12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和珍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4
鲁迅作品
《明天》是《端午节》,《孔乙己》要回《故 乡》到《不周山》上看《社戏》,可是只上演了 《头发的故事》和《鸭的喜剧》,往返路过《药》 店,发现了《一件小事》 ,看见“狂人”和“阿 Q”像《白光》一样追赶《兔和猫》,造成一场 《风波》,看客们在一旁《呐喊》。 《高老夫子》被拉到街上《示众》,《幸福 的家庭》点着《长明灯》《在酒楼上》《祝福》, 《离婚》后的《孤独者》在苦苦的《彷徨》,而 俩《兄弟》为争一块《肥皂》而《伤逝》。
2016/7/9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刘婷婷
8
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 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 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 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 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 组织者和参加者。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 驱杨宣言,撰文揭露反动文人陈西滢的无 耻抵赖,有理、有力、有节。在教育总长 章士钊的唆使下,刘百昭竟然率领军警闯 进学校,雇佣女流氓打手百余人殴伤学生, 断电、断水、断炊逼迫 杨德群学生离校。 8月10日,教育部颁发了停办女师大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