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临床疗效分析_李勇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型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型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型不孕症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型不孕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119例,治疗组给予患者黄体酮20 mg肌内注射、中药、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患者黄体酮、克罗米芬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连续治疗6个周期,停药后3个月对疗效进行判定。

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有3例患者失访,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6.69%,高于对照组的7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型不孕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宫体正常发育、经期恢复正常,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子宫发育不良性不孕;中西医结合;疗效女性原发性不孕[1]常见的主要病因为子宫发育不良,临床西医常用激素人工周期促进卵子排出治疗不孕,但疗效不明显。

子宫发育不良为先天性病变,临床上症状主要表现为无排卵[2]、月经不调、月经稀少及闭经等,直接影响患者的孕育功能。

针对此情况,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型不孕症患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12月妇科收治的子宫发育不良型不孕患者2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2±0.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宫体与宫颈比例失常者,经B超、阴道脱落上皮细胞的分析,判断均无排卵现象,并排除始基子宫及先天无子宫患者、输卵管性不孕、免疫性不孕等;均为原发性不孕1~10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少、闭经、经期短、月经颜色淡且稀薄等。

采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1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患者黄体酮20 mg肌内注射催经,月经第5天给予患者中药口服,当子宫发育正常即三径之和在12 cm以上,于经期第5天给予克罗米芬口服(50 mg/d,连续服用5天),连续治疗6个周期,停药后3个月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对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

研究发现,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生殖功能逐渐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观察指标包括了免疫指标、生殖激素水平、卵巢功能等。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育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免疫性不孕不育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观察、研究方法、临床资料、治疗方法、观察指标、结果分析、治疗的优势、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免疫性不孕不育是指由于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男女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不孕不育病因之一。

免疫性不孕不育的发病机制复杂,既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也涉及生殖系统的功能紊乱。

传统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在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难以根治该病症。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的逐渐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改善生育能力。

针对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仍较为有限,对于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尚需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治疗方法在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探讨该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生育能力方面的疗效和可行性。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系统功能方面的效果,验证中药配备辅助治疗对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以及探讨针对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旨在为临床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生育成功率和生育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摘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总有效率为87.5%,其中中医治疗有效率为78.4%,西医治疗有效率为59.5%。

治疗后基础体温均有所提高,月经质量明显改善并提前,多次妊娠成功率提高,妊娠保胎率提高,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孕不育是现代妇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法自然受孕或反复流产。

其中免疫性不孕不育是其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它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将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医疗模式。

在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方面,它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男女比例为1:2,年龄范围为24-38岁,平均年龄为31.5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检查及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得出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

病程在半年以上,均未行过人工助孕,排除内分泌病、泌尿系统、病毒感染等病因。

1.2 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组,每组各18例和19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其中中医治疗包括针灸、草药等中医方法,西医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促排卵剂、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西医方法。

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周治疗3次,连续3个月的治疗后分析疗效。

同时记录下两组所有患者的基础体温、月经量、月经逾期时间、多次妊娠失败率、妊娠保胎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

中西医联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联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联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免疫性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优于对照组72.41%,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E2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效果更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免疫性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疗效【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094-02免疫性不孕不育多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而造成的,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

传统的西医治疗疗效不甚理想,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58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确诊收治的。

随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21岁~37岁之间,平均年龄27.3±3.5岁;病程:1年~7年,平均4.2±3.5年;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19岁~37岁之间,平均年龄26.5±3.5岁;病程:1年~8年,平均4.1±3.6年。

排除女性宫颈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子宫性不孕以及卵巢性不孕,男性生殖细胞成熟缺陷、外生殖器畸形、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病情等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对照组行西医治疗,强的松:5mg/次,每日3次;维生素C:200mg/次,每日3次;维生素E:100mg/次,每日3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免疫性不孕不育是指由于免疫原因导致的女性或男性无法怀孕或导致胎儿流产的病症。

目前,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有效方法。

本文通过观察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37例确诊为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

患者平均年龄36.5岁,病程平均为2年。

所有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免疫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32例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善,5例患者的症状无明显变化。

男性患者中有12例恢复了正常的精子密度和运动能力,女性患者中有18例成功怀孕。


疗后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药治疗可以
调整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降低免疫系统对胚胎的排斥作用。


灸治疗可以平衡患者的内分泌,并改善生殖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受孕能力。

免疫治疗可
以调节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减少免疫性不孕不育的发生。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方法。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提高成功妊娠的机会。

本研
究还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问题,还需要更多大样本、长期随访
的临床研究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摘要】免疫性不孕不育是导致夫妻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本文通过对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了其疗效和效果,并总结了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引言不孕症是一种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影响了很多夫妻的生活和幸福。

据统计,全球有15%的夫妻存在不孕问题,而中国的不孕率更是高达20%。

免疫性不孕不育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不孕不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选取了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年龄范围在25-35岁之间,病程在半年以上。

2.2 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西医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采用荷尔蒙治疗、输卵管通畅手术、辅助生殖技术等治疗方法。

(2)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形成药物联合治疗、针灸配合荷尔蒙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疗效评价、妇女月经周期、基础体温曲线、子宫内膜厚度和静脉血清雌二醇水平等。

2.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三、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37例患者中,30例治愈,6例明显好转,1例无效。

治愈率达到81%,显著优于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

四、讨论4.1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育几率。

通过中医调理,可改善气血运行,调和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免疫反应对胚胎的影响。

4.2 西医治疗方法能够直接干预生殖系统的功能,改善输卵管通畅度,提高妊娠几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免疫性不孕不育(immune infertility)是一种由免疫反应引起的不孕不育,其主要特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而导致的胚胎着床或胎儿发育的障碍。

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病因复杂,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异常反应,目前对其治疗的认识较为有限。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效果,本文对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1. 患者信息本次随机对照试验共招募了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

年龄范围在25-40岁之间,病程不一,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的为10年。

患者之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均为初诊患者。

2. 治疗方案为了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免疫性不孕不育上的疗效,本次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以及外源性激素治疗等。

治疗组则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传统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以及补充营养和心理辅导等支持治疗。

3. 结果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具体来讲,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则为76.5%。

其中,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患者比例为85.7%,对照组则为64.7%。

此外,治疗组的怀孕率为57.1%,对照组则为44.1%。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育机会。

4. 结论和建议通过对37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观察,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生育机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这也提示我们,在未来的治疗实践中,可以进一步研发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

此外,出现不孕不育症状的患者应及早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以减少不孕不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37例临床观察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疗效和安全性。

共招募了37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期为3个月,观察期为6个月。

本文将对患者的病史、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患者基本情况研究共纳入37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24例。

男性患者年龄为27-40岁,平均年龄35.3岁;女性患者年龄为24-40岁,平均年龄33.8岁。

患者均为免疫性不孕不育,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3.6年。

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孕或反复流产。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男性患者进行精液分析、免疫学检测及生殖系检查,女性患者进行内分泌检测、盆腔超声、荷尔蒙检测等。

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如辅助生殖技术(ART)等。

根据中医诊断,选择适当的方剂进行治疗。

男性患者以"益肾固精汤"、"养阴清热汤"等为主治方剂;女性患者以"调经活血汤"、"四物汤"等为主治方剂。

另外,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药物。

3. 疗效分析治疗3个月后,男性患者经过精液分析、免疫学检测及生殖系检查,女性患者经过内分泌检测、盆腔超声、荷尔蒙检测等检查。

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精液质量有所改善,免疫学指标有所降低;女性患者月经周期及质量有所改善,卵泡发育情况良好,荷尔蒙水平已恢复正常。

治疗6个月后,经过二次检查,疗效更加显著,其中男性患者精液化验指标全面改善,女性患者卵泡发育良好,月经周期规律,荷尔蒙水平恢复正常,成功怀孕率达到81.1%。

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出现口干、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均属轻度反应,无需特殊处理,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减轻或消失。

5. 结论综合上述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方剂在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调整体内环境,促进机体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期论治,内服外用相结合,配合西医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

下肢丹毒急性感染期多属热毒炽盛证,故在治疗时急性期以/热0为主,治宜清热解毒,恢复肿胀期多属湿热蕴结证,故治疗时恢复期以/湿0为主,治以利湿消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疏通淋巴管,减轻炎性肿胀。

金黄膏)治疗一切阳证之外科良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本院金黄膏使用赋形剂米醋能够加强药物的渗透性,使其发挥更好的效能,黛柏膏能消收稿日期:2009-08-22作者简介:李勇生(1971-),男,江西宁都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月经病、不孕症、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

散局部炎症渗出,消除局部水肿,缓解肿胀。

中药内服外用,内外兼治,既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又能治病求本,配合西药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确能起到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的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能使病情迅速控制直至痊愈。

另外,对于同时患有足癣,糖尿病,易于反复发作者,在症状消退后,要适当延长内外用药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26.[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45.[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9-166.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临床疗效分析李勇生(惠州市中医院,广东惠州516001)摘要:目的:观察补肾调周疗法结合强的松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把102例免疫性不孕患者随机分3组,中药组34例,采用中药补肾调周疗法,西药组33例,服用强的松,观察组35例,采用中药补肾调周疗法和强的松。

结果:总体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好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101);妊娠率方面,观察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A s Ab滴度下降方面,3组均匀明显下降(P<0101),观察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下降程度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101);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总体疗效方面、妊娠率、A s A b滴度下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5)。

结论:补肾调周疗法结合强的松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单纯西药,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免疫性不孕;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1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3-0497-02TC M w ith W estern M edcine to Cure the I mm un it y Barren C lin ical Curative E ffect AnalysisLI Yong-sheng(Chinese M e d ici neH o s p ital in H u i zhou C ity,H u i zhou516001,Guangdong,Ch i na)Abstrac t:O bjecti ve:T o observ e BushenT i aozhout t herapy w ith predn isone treat i m m un ity barren cli n i ca l cura tive effect.M eth-ods:102i m munities ba rren sufferer i s d i v i ded i nto3groups,Chi nese herbalm edic i nes g roup of34sa m ples used BushenT i aozhout therapy,western m ed i c i ne group o f33samp l es took predn i sone,observati on g roup of35sa m ples adopted Bushen T iao z hout the rapy w it h predn isone.Results:T ota l cura ti ve effec t aspect,observati on g roup i s obv iously better t han Ch i nese herba l m ed i c i nes group and w estern m edic i ne g roup(P<0101);G estation rate aspect,observati on g roup co m pa red w it h Chinese herba lmed i c i nes group and w este rn m edicine g roup,the d ifference had statistic m ean i ng(P<0105),A s Ab descent aspect,A s A b degree a ll descended in3groups(P<0101),observati on g roup compared w ith Ch i nese herba l m ed i c i nes group and w estern m ed ici ne group,the de-scent is m ore obv i osely,t he d ifference had stati stic m ean i ng(P<0101);Chinese herba l m ed i c i ne group co m pared w ith w estern m ed ici ne g roup,t he to tal curative effect,gestati on rate and A s A b descent rate had no statistic d iffe rence(P>0105).Conclusion: BushenT i aozhou t herapy w it h predn isone to treat i m m un ity barren i s bette r t han pure Ch i nese he rbal m edicine or pure w estern m ed ici nes,It i s a vali d treat m ent m ethod to cure i m munity barren.K ey word s:I mmunity barren;TCM w ith w estern m edci ne;cli n i ca l curati ve e ffect随着不孕症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免疫性不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报道,在不孕症患者中,约有20%与免疫因素有关[1],其中25%的女性不孕症患者抗精子抗体(As A b)水平偏高[2],笔者自2005年7月)2008年7月采用补肾调周疗法结合强的松治疗As Ab水平偏高的免疫性不孕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1一般资料102例免疫性不孕患者,符合文献[3]诊断标准,均来源于本院不孕症专科门诊。

102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38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7年,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观察组3组。

中药组34例,平均年龄(26164?2158)岁,平均病程(5112?2127)年;西药组33例,平均年龄(26126?2167)岁,平均病程(51781?1196)年;观察组35例,平均年龄(26177? 2183)岁,平均病程(5156?2110)年,各组患者年龄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具有可比性。

112治疗方法11211中药组采用中药补肾调周疗法,把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排卵期、经前期四个时期,依据月经周期的不同按期调治,具体如下:行经期调治:此期为重阳转阴的时期,治疗应活血调经,以五味调经散加减。

药用:当归、赤芍、泽兰叶、丹参、山楂、艾叶、香附、败酱草、甘草、钩藤。

经间排卵期调治:此期为重阴转阳的时期,治疗应滋阴助阳,兼调气血,以补肾促排卵汤加减。

药用:当归、赤白芍、怀山药、地黄、钩藤、女贞子、五灵脂、川断、菟丝子、鹿角霜、蒲黄、苎麻根、败酱草、甘草。

经后期调治:此期为阴长时期,调治以滋阴补肾为主。

以归芍地黄汤加减。

药用:当归、赤白芍、怀山药、地黄、钩藤、女贞子、川断、菟丝子、蒲黄、苎麻根、甘草、败酱草。

经前期调治:此期为阳长时期,调治以助阳补肾为主。

毓麟珠加减。

药用:当归、赤白芍、怀山药、女贞子、钩藤、川断、菟丝子、鹿角霜、蒲黄、苎麻根、甘草、败酱草。

以上各期中,肝火偏旺者加黑山栀、炒丹皮;心肝气郁加柴胡、广郁金、青皮;湿浊蕴阻明显加苍术、薏苡仁;阴虚明显者加龟板、鳖甲;脾胃虚弱加党参、木香、陈皮;瘀血阻滞加川芎、红花。

11212西药组每月月经干净后服用强的松5m g/次,3次/d,1周后减至5m g/次,2次/d,第3周5m g/次,每天1次。

11213观察组应用中药补肾调周疗法同时加服强的松。

以上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比较各组疗效的不同,观察期间除排卵期外均需采用避孕套。

1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3]标准拟定。

痊愈:治疗后免疫检查A s Ab滴度正常,获得妊娠者;显效:治疗后未妊娠,免疫检查A s Ab滴度正常;有效:治疗后未妊娠,免疫检查A s Ab滴度下降,但仍未正常;无效:治疗后未妊娠, A s Ab滴度没有下降。

2结果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好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101),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总体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P>0105)见表1;妊娠率比较:观察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105),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05)见表1;A s Ab滴度下降比较:3组均有下降(P<01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101),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05),见表2。

观察组的总体疗效好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 0101),妊娠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105),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总体疗效和妊娠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105)。

表13组疗效的比较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中药组348751458.8西药组337641651.5观察组352283294.3合计1023721123268.6表23组降A s Ab滴度疗效比较(U/dL,x?s)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中药组34211.03?35.46132.15?40.21西药组33203.70?29.78129.73?58.55观察组35205.60?30.5587.37?53.24治疗前3组的A s Ab滴度无显著性差异(P> 0105),治疗后3组A s Ab滴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101),治疗后观察组A s Ab滴度水平和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101),中药组和西药组A s Ab滴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