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含修辞)(浙江)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仿用、变换句式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仿用、变换句式

专题三仿用、变换句式——侧重于修辞与逻辑的语言表达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

实质上与修辞格“仿拟”近似。

变换句式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

2017年高考创新题型中出现的逻辑推断题与仿用句式结合起来考查。

在此类题型中“仿用句式”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和例句完全不一样,对内容的理解则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

2018年全国Ⅱ卷又对仿用句式进行考查,考查恢复传统形式,提供例句与材料进行仿写。

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答:『解析』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

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2.(2017·全国卷Ⅱ)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课件)

2.根据材料仿写 材料仿写解答仿写题目五个注意点 (1)话题的规定性。仿写一般要求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来进行。仿写话题分两类:指定性话题和提示性话题。 注意在材料和例句中找到话题。 (2)内容的限制性。仿写题虽然从内容上说有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让考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余地,但仔 细揣摩试题提供的材料,它还是有一定限制性的。一是选择对象的限制性,二是阐发意旨的限制性。注意材料 的归类,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 (3)修辞的限制性。防写话题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这一要求有的是在试题中明确指出的,有的则是隐含在参 照的句子里面。考查频率比较高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对比等五种,但不管运用哪中修辞方 法,都要遵循其语言特点和表达作用的要求。 (4)句式的相似性。仿写句子的句式要求都隐含在参照的句子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仿写之前,仔细分析参照 句的特点,包括参照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 (5)事理的逻辑性。仿写的句子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否则,即使虽然能依葫芦画瓢,拟写出“形似”的句子, 但从事理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的,这种毛病在历年的高考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二、仿用句式
答题时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仿用什么?用什么仿?是否连贯? 1.“仿用什么?” 这一步是前提。既然是模仿,就要先认真研究例句。 ①锁定仿用区域,不能多也不能少。②弄清话题范围,了解清楚是继续例句的原话题,还是要另设新的话题。③ 理清例句的结构形式。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 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相一致。④确定修辞要求。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 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⑤明确例句的主旨要求,是依原主旨仿句,还是可以另立主旨。 这里说的主旨包括情和理在内。⑥弄清例句的色调。色调,即色彩和格调。 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包括语境色彩和感情色彩。 。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

201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八《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教材分析: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语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等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于统一话题的新句子。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能够综合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应予以高度重视。

学情分析:选材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更加注重人文性、实用性,关注文化内涵,注重激活考生思维。

教学目标:以主观题型为主,选用句式有时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

教学重点和难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

板书设计:教学流程: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语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等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于统一话题的新句子。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能够综合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应予以高度重视。

考查仿用句式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嵌入式这种形式一般是在所提供的材料的中间或末尾空出一句或几句内容,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的特点,补写一句或几句与所给材料连贯而恰当的句子,使其与原材料构成一个意思和结构都完整的语段。

典例:(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

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充完整。

解析:仿写要注意审题,判断被仿的句子的语言格式话题、主旨、修辞、句式、语言色彩等内容。

通过审题可知,所选的话题应该在“旅途”这个范围之内,主旨是旅途中的兴味意趣,修辞运用比喻的手法,句式采用四字短语,语言色彩应该是甜美喜悦的。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点阐释《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的选择过程。

从形式上看,一般用定位选句的形式考查。

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

在近年高考中,“选用”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我们在复习时,仍然不可轻视,因为只要高考还在考,就说明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目前,该题型的考查已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联合考查,不单纯停留在对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等的考查了。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本能力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句式仿用主要采取“依葫芦画瓢”的形式,从多侧面、多角度考查。

对联仿写,诗词仿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的仿写等是近年考查的热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是指操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能。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包括三项内容:第一是了解各类不同的句式,学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

第二是仿造列举的一句或几句话,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这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较新的题型。

同时,它又是难度较大的题。

这一类题从思维的角度看,是考查考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从语法的角度看,是考查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能力;从表达方面看,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第三是掌握不同句式的变换方法,能根据语境要求,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

知识点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有关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语言的运用。

从考题形式上看,现在主要以主观表达题——简答的形式在第Ⅱ卷中考查,2009年考试继续沿用了这一特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选用、变换句式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选用、变换句式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五选用、变换句式考纲展示命题探究基础点: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表意的需要(如强调重点的不同,语意深浅的不同等)或题目规定,选择恰当的句式。

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依据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变换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

考查的主要类型有:长句与短句的变换、整句和散句的变换、口语和书面语的变换和重组句子等。

其中,重组句子是考查的热点。

重难点: 1.明确句式特点。

2.读懂语句的准确含义。

[考法综述]本考点主要在明确语句含义、熟知不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变换句式。

一般以主观题为主。

命题法 1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目的等,为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选择恰当的句式。

搞清提供的语境材料的表达角度,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句式是重点;选用时围绕“中心点”展开,根据侧重点选择并调整句式,使之明晰是难点。

选用句式时需注意文体、语体、语境、语气、句式和感情等因素。

它融于仿用和变换句式中。

这种题型很少独立考查,一般结合简明、连贯、得体考查。

典例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

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

前后句式的特点。

空格前的内容陈述的主体是解答选用句式题,首先要把握语段意思和空格“刺激”,表述的主要内容是辣味物质的刺激使机体产生各种现象等;空格后的内容陈述的主体是“内啡肽”,表述的主要是“内啡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人吃辣上瘾。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仿用、变换、选用句式(教师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仿用、变换、选用句式(教师版)

专题十三仿用、变换、选用句式(教师版)2018年考纲中把仿用、变换、选用句式作为必考内容。

仿用就是按照规定的话题增,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这一个或一级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

变换句式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

选用句式是在不改变原句基本意义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句式。

以上三个考点都会连带考查修辞手法。

考纲中规定必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近几年仿用句式成为考查的重点,仿写综合考查修辞手法和逻辑判断,同时还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一同考查,综合性很强。

考查方式选择和主观题各有体现。

一、仿用句式。

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选用恰当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选用句式时需注意文体、语体、语境、语气、句式和感情等因素。

它融于仿用、变换句式中,一般结合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综合考查。

题型一般分为:命题式、自由式、嵌入式、续写式、对联式一种仿写模式。

1.命题式仿写。

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按例句格式进行仿写。

例:【2011四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五个作开头依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一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二句式一致,三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边城、雨巷、蜀道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解析】:题目不但给出了命题和例句,同时也有要求,在做题时先要看要求再认真分析例句,比如句式、运用到修辞,表达的主旨等。

仿写不仅要形似还要做神似。

努力使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保持句式、修辞、风格、语气等方面一致。

【参考答案】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魂,你的宁静不正好唤醒我生命的觉悟吗?解题方略:第一步,分析例句的结构、风格、主旨、修辞、句式;第二步,依据题干要求,与例句在结构、风格、修辞、句式、主旨方面保持一致组织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案 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案 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案新人教新人教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考情分析选用句式,在XXXX年全国卷中考查过,XXXX年、XXXX年的全国卷中未作考查,XXXX年3套全国卷均考查了选用句式(语句复位),XXXX年3套全国卷和XXXX年全国卷Ⅱ考查了仿用句式。

这就要求考生对《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考点逐一练习,全面掌握。

备考建议选用句式在专题三第2讲句子复位题中已涉及,在此不再赘述;备考仿用句式时,考生要加强自身语言能力的训练,以写出符合题目要求并且语句优美的句子;备考变换句式时,要注重对长短句、重组句子、整散句、语体的变换等方面的复习;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会与仿用句式、语言表达得体、语言表达连贯、图文转换等考点相结合,这里不再赘述。

一、仿用句式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依照给定(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XXXX年高考全国卷Ⅱ考查给材料仿写,以家国情怀为内核,选材时代感强。

这是全国卷的新题型,也是今后高考考查的趋势,一轮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给定材料式[方法指导]给定材料式仿写“3步骤〞第一步:审题。

①审题干,弄清题干要求。

给定材料仿写题对句式、修辞手法、仿句内容等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考生要明确这些具体要求。

②审例句及给定材料,把握题干的隐含要求,分析例句及给定材料的句式特点、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关键词语、情感基调等。

第二步:仿写。

用给定的材料来仿写,尽可能写出与例句相协调的句子。

第三步:检查。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检查:看仿句与例句的句式、结构、修辞、内容、情感基调等是否一致,看仿句是否符合题干的各项要求(包括明确的要求和隐含的要求)等。

[即时训练]1.仿照下面的例如,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如相同。

2021高考语文浙江版一轮精练:专题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2021高考语文浙江版一轮精练:专题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专题七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纲要求阐释五年考情常考题型考点年份句式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变换修辞运用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1.句式选用:能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来更好地表情达意。

2.句式仿用:给定仿用“母句”,规定话题或情境,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等内容。

3.句式变换: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变换为题干要求的句子。

4.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考试主要考查修辞特点、修辞效果。

2019主观题选择题20182017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20162015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预测热度★★★★★★★★★★★分析解读1.浙江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句式仿用题的考查频率比较高,往往有限定话题型仿写、不限定话题型仿写等形式。

以前主要针对所给语境进行句式仿写,2017年的高考题仿写考查归谬逻辑。

2.句式的选用、变换主要集中在句子重组和长短句、单复句、整散句的变换等题型上,主要是根据不同语境和要求,通过句式的选、变,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

3.修辞的考查还是以高考要求的九种修辞为主要对象,2017年高考将其糅合在扩写中,而2018年、2019年高考没有单独设题。

预计2021年有可能出现。

【真题探秘】【考点集训】1.(2019汤溪中学月考,5,4分)请你仿照《朗读者》里董卿的开场白,续写两个句子。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答案(示例)“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含修辞)——侧重于逻辑与修辞的语言表达从2010~2018年的高考题来看,浙江卷在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7年考查了句式的仿用且前几年都是分别连续考查两次,而没有单独设题考查句式的选用和变换,所以句式的仿用是考查重点,而句式的仿用又以自由(开放)式仿写、嵌入(填空)式仿写为重,仿写时一般会涉及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其中涉及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等。

本考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常常与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或其他考点综合考查,涉及语法、修辞等诸多方面。

研究真题明确考向考向一句式的仿用1.(2017·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3分)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解析』解答时首先要结合例句,明确归谬法的表述特点。

即先摆出要反对的观点,假设其是正确的,然后进行推理,得出错误的结论。

仿写时必须要符合例句的形式,采用以“如果……那么”为关联词语的假设复句的形式。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2.(2014·浙江卷)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4分)[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其次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营造的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再次要明确示例的表现手法,第四句是想象的内容,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最后要注意所写句子符合情理。

『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3.(2013·浙江卷)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

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5分)[示例]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仿用能力。

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本题例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采用“……是……”的形式,而且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有内在联系;最后一句要承第二个比喻写一个哲理性句子。

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示例)心灵,是一片夜空,/烦恼是一颗流星。

/眼睛,微微一眨,它就灭了。

考向二句式的变换4.(2015·山东卷)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4分)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答:『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

解题时应注意改写后的各句在修辞、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此外,还应注意语意的前后连贯通畅。

『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5.(2013·大纲全国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答:『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将所提供的长句变换成几个较短的句子。

原句以“教练”为陈述主体,但其间主要涉及的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故在改写时,可以变换陈述主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我”的遭遇和心理。

注意,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真题感悟1.初做真题,你发现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题命题有何特点?答:2.这样的命题特点,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本专题?答:核心考点一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显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

我们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补上这一课。

9种修辞方法例析(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来说,本体和喻体又必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

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例如: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

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比拟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点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

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

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

例如: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

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以人拟物)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以物拟物)(三)借代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

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

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例如:“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

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

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

“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四)夸张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分类(1)扩大夸张。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3)超前夸张。

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偶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1)严对。

就是严格的对偶。

“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六)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