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东沙群岛命名的考释

合集下载

东沙群岛,广东汕尾的一块飞地,中国南海最被低估的一个群岛

东沙群岛,广东汕尾的一块飞地,中国南海最被低估的一个群岛

东沙群岛,广东汕尾的一块飞地,中国南海最被低估的一个群岛
古老的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是中国南海最被低估的一个小群岛,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尾市境内。

据典籍记载,东沙群岛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东沙群岛已经成为重要的,例如齐国有派出使者至当地探望使节送贡物等活动,使东沙群岛得以展示自己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东沙群岛仍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渔业大省之一,而且也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例如世界钓鱼大赛的比赛地“飞鱼岛”,因其独特的钓鱼环境而受到全球钓鱼者的青眼!而在东沙群岛内,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景观也得以保存,例如今天仍然游走在东沙群岛中的古蜘蛛、龟兹以及古老的古城,使游客们有机会对古往今来的历史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东沙群岛还有着独特的海洋生态环境,秀美的景色,海水清澈透亮,也是一座瑰丽的观景天堂。

东沙群岛四周拥有一些沙滩和礁岩,也有许多美丽的浅海动物,令人兴奋。

除此之外,东沙群岛也拥有众多可供
过夜度假的海滨度假小岛,例如飞鱼岛、大浪岛和白鹰岛等,令游客尽情
享受游玩的乐趣,可以在这些海洋洞穴中潜水观赏海洋生物群。

东沙群岛之所以被低估,是因为它地理位置偏僻,偏远,相对于其它
不少更闻名的南海景点,它仿佛更处于孤僻的当中,而且较少的景点也使
它的旅游资源并没有被充分的发掘;但它却具备着游览价值,令其在世界
众多网友中崭露头角,将东沙群岛的美景带给大家,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东沙群岛,古老而神秘,其历史文化和海洋生态非常丰富,它还有很
多美妙、景象壮丽的景观,但仍被许多人忽略,希望未来更多人の抵达这
片景点,体验他的历史文化,感受大海的壮丽美景。

曾祖暗名字沙来历

曾祖暗名字沙来历

自清朝至民国,我国政府曾经三次为南海诸岛命名。

第一次是1909年李准巡海为西沙群岛15个岛命名。

第二次是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于1935年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其中公布南海诸岛地名136个。

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由内政部于1947年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包括地名172个。

每次命名都绘有地图。

其中《李准巡海图》已散佚。

一、1909年李准巡海时的命名情况1909年5月(清宣统元年,旧历四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170多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艘军舰到西沙群岛巡察,测绘地图,查勘岛屿15座,逐一命名,勒石竖旗。

当时命名的16个岛屿是伏波岛、甘泉岛、珊瑚岛、琛航道、广金岛、丰润岛、邻水岛、霍邱岛、归安岛、乌程岛、宁波岛、新会岛、华阳岛、阳湖岛、休宁岛、番禺岛。

这是一次有意义有影响的地名审定,可惜《李准巡海图》已散佚,后10个岛屿不知具体指何岛。

1947年旧内政部审定地名时,沿用甘泉岛、珊瑚岛和琛航岛三个地名,伏波岛改为晋卿岛、丰润岛改为和五岛(现在的标准名称为东岛)。

二、1935年水陆地图委员会定名情况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成立于1933年,该会会刊第一期报道:“我国因向乏全国实测详图,故坊间出版书籍......类多抄袭陈编、以讹传讹,甚至翻印外国出版之中国图,不加审察,致国疆界域,任意出入,影响所及,关系非浅。

......并拟定水陆地图设查委员会规则草案......至(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各机关再复会商,决意依照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规则第二条规定,由关系各部分别派定代表,成立本委员会,于二十二年六月七日正式开始办公”。

1933年4月法国入侵南海九岛,全国舆论哗然,群起反对、抗议,这推动了委员会的成立和展开工作。

1934年12月21日第25次会议作出了审定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岛名的决议。

1935年1月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一期,刊登《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审定公布了132各岛礁名称,这是第一次较全面公布南海诸岛的命名,第一次将南海诸岛分成四部分:东沙岛(今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之南沙群岛)。

南海岛礁标准名和俗名对照

南海岛礁标准名和俗名对照

南海岛礁标准名和俗名对照南海是中国的重要海域之一,拥有众多岛礁。

这些岛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间产生了不同的命名,其中既有标准名,也有俗名。

本文将对南海岛礁的标准名和俗名进行对照,以便更好地了解南海地理。

1. 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南海的一个重要岛群,由多个岛礁组成。

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兴岛,也被称为Woody Island。

这个岛礁是中国在西沙群岛的最大岛屿,也是中国政府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2. 南沙群岛南沙群岛是南海的另一个重要岛群,由多个岛礁组成。

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岛,也被称为Itu Aba。

这个岛礁是台湾政府在南沙群岛的最大岛屿,也是台湾政府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3. 中沙群岛中沙群岛是南海的另一个岛群,由多个岛礁组成。

其中,最著名的是永乐岛,也被称为Yongle Island。

这个岛礁是中国在中沙群岛的最大岛屿,也是中国政府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4. 赤瓜礁赤瓜礁是南海的一个岛礁,也是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一个重要岛屿。

它的标准名是赤瓜礁,而俗名则是Huayang Jiao。

这个岛礁是中国政府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5. 黄岩岛黄岩岛是南海的一个岛礁,也是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一个重要岛屿。

它的标准名是黄岩岛,而俗名则是Scarborough Shoal。

这个岛礁曾经引发了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领土争议。

6. 永暑礁永暑礁是南海的一个岛礁,也是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一个重要岛屿。

它的标准名是永暑礁,而俗名则是Fiery Cross Reef。

这个岛礁是中国政府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7. 渚碧礁渚碧礁是南海的一个岛礁,也是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一个重要岛屿。

它的标准名是渚碧礁,而俗名则是Subi Reef。

这个岛礁是中国政府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通过对南海岛礁标准名和俗名的对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南海地理。

这些岛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间产生了不同的命名,反映了南海地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这些岛礁也是中国的重要领土,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南海诸岛礁名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其意义

南海诸岛礁名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其意义

2016年3月南海学刊Mar.2016第2卷第1期Th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Sea Studies Vol.2No.1南海诸岛礁名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其意义秦晓华(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 要]南海诸岛礁及海域的命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长河中几经变更,经历了由民间到官方、由随机到固定、由零散到规范的发展演变过程,但它们始终体现着中国人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

南海诸岛礁的命名主要有五种方式,即以海南方言命名、以形象思维命名、以中国传统文化命名、以重大历史事实命名、以现代主权意识命名。

这些岛礁的命名背后,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着中国人在开发和利用南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独到认识,也无可辩驳地证明着中国在南海的历史主权。

[关键词]南海岛礁;命名;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主权[中图分类号]K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166(2016)01-0045-07[收稿日期]2016-02-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GJ030)[作者简介]秦晓华(1981-),女,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海南现实问题。

① [澳]艾德里安·鲁姆.世界地名[M].杨德业,等,译.北京:测绘出版社,1983.地名是人们对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地名更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

正如澳大利亚学者艾德里安·鲁姆在《世界地名》一书中指出:“地名不是任意命名的”,“命名的依据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命名者的文化程度及其社会、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的态度和动机。

”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地名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也能反映起名人群的民族心态、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

南海诸岛既有中国渔民自己的命名,也有中国政府的统称,还有少数出口转内销的音译名,共计有600余个。

山海经 地理名称

山海经 地理名称

山海经地理名称《山海经》是一部古老的中国地理著作,它记录了大量的地理名称和地理信息。

这些地理名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想象,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文化的重要资料。

以下是《山海经》中的一些地理名称及其含义:1.昆仑山:是《山海经》中最为著名的山脉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据传说,昆仑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着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2.华山:是《山海经》中另一座著名的山脉,因其险峻著名,有着“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华山的名字意为“花之山”,但也有解释为“非石非土之山”,表明其地质结构非常特殊。

3.终南山:是华山之南的一座山脉,也是道教发源地之一。

据传,老子曾在终南山下修炼,得到了道家的真传。

4.恒山:是五岳之一,因其位置在北方,古人认为它是天地之气所在之地。

恒山之名有永恒之意,也有人认为是通向阴间之路的入口。

5.太行山:是华北地区的一座大山脉,因其陡峭的地形和丰富的植被资源而著名。

太行山之名意为“太古之行”,也有解释为“通达天地之行”。

6.衡山:是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因其位置在南方,古人认为它是天地之气所在之地。

衡山之名有平衡之意,也有人认为是通向阳间之路的入口。

7.嵩山:是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因其形状像一个卧倒的葫芦而著名。

嵩山之名有“嵩高”、“崇高”之意。

8.峨眉山:是四川省的一座著名山脉,因其陡峭的地形和丰富的植被资源而著名。

峨眉山之名意为“蛾眉之山”,也有解释为“高耸入云之山”。

9.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和江西省交界处,因山势险峻、水流湍急而著名。

武夷山之名意为“武力夷平之山”,也有解释为“千岩万壑之山”。

10.崂山:是山东省的一座著名山脉,因其陡峭的地形和丰富的植被资源而著名。

崂山之名意为“崂崂之山”,也有解释为“峰峦叠嶂之山”。

以上仅是《山海经》中众多地理名称的一小部分,这些地理名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地理文化的重要途径。

南海诸岛的前世今生: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

南海诸岛的前世今生: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

南海诸岛的前世今生: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像颗颗明珠分布在烟波浩渺的南海上,它们与东沙群岛一起总称南海诸岛,共有200多个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分布范围广阔,资源富饶,风光绮丽,位置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中国南海诸岛主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并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这一发展过程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国际社会也是长期予以承认的。

上篇历史典籍记载南海为我国所拥有从汉代开始中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我国南海及南海诸岛从无名到有名,以及历代沿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在南海之滨劳动和生息。

春秋时期,楚国的辖境到达南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岭南境内设南海、象郡、桂林三郡,促进了我国南方的开发。

到了汉代,南海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海上航线。

随着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长期航行于南海的实践使我国人民最早发现了南海诸岛,并随之成为开发和经营这些岛屿的主人,终于使这些岛屿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前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汉武帝刘彻开始,西汉皇朝多次派使者偕翻译人员乘坐中国制造的海船,经南海前往南亚各国进行国际交往和贸易活动。

汉朝使者和航海家在航行南海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南海诸岛。

东汉杨孚《异物志》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

”此处的“崎头”指岛屿,“磁石”之意即隐没水下的礁滩。

《异物志》记载有南海诸岛产海龟和玳瑁。

三国时期万震《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从马来半岛到中国的航程,其载:“句椎去典遨游八百里,有江口,西南向,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

”公元226年至231年,康泰奉吴大帝孙权之遣,前往扶南(今柬埔寨),航经南海,著有《扶南传》,写道:“涨海中,倒(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

”此处“珊瑚洲”指珊瑚礁形成的岛屿。

这些史料的记述十分一致,其中所言“崎头”是我国古人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

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

矿产资源
2006年,中国科学家最近在南海东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新发现了潜在的可燃冰发育区。位于该区域内的东沙群 岛西南部海域存在与甲烷冷泉直接相关的冷泉碳酸盐结核,具有喷溢多期性和甲烷通量多变等特点,这一带的海 底可能发育有浅埋藏的可燃冰。
岛上状况
01
实际控制
02
水源
03
电力
04
建筑05人口Fra bibliotek06运输
清末谢清高《海录》一书中始称其为“东沙”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0年)时,东沙群岛已被正式纳入中 国版图,属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管辖 。而中国南部的渔民更是经年往来捕渔作业不辍 。
近代
据清代渔民梁胜称,1860年代(清同治年间)广东、海南两地的渔民已大量前往该处从事捕鱼、采藻及捕捉 海龟等工作,并于东沙岛搭建木制工厂进行腌晒鱼肉及海藻等加工。但因东沙岛稍小且地处偏隅,始终为无人长 期居住的岛屿,仅供船家捕渔休憩之用。
动物
鱼类: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根据调查:珊瑚礁鱼类超过500种,其中数种极为罕见。鸟类:有140余种, 多属候鸟,在1866年,发现有大量白腹鲣鸟的繁殖族群,如今已经消失,遗留下来的鸟粪也在日据时代开采殆尽。 珊瑚:珊瑚有300种、120种海藻,在环礁范围内形成美景。无脊椎动物也有近40种,这些资源不仅在海洋科学教 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环礁地形与海洋生态上也无与伦比。玳瑁:夏秋交替之际,据称岛上常有大批出现,于沿 岸沙丘产卵繁殖。
东沙群岛
中国南海最北一组群岛
01 历史沿革
03 岛礁介绍
目录
02 东沙地理 04 气候
05 自然资源
07 观光景点
目录
06 岛上状况
基本信息
东沙群岛,古称“落漈”“石星石塘”,是我国四大南海群岛之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尾市以南 约260公里,珠江口东南方约315公里,地处热带北部,具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南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

中国南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

中国南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中国南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高峻中国南海,是一个传奇。

有多少朝代和历史人物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联;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演绎。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海有着不同的称谓,汉代称南海诸岛为“崎头”;三国东吴孙权命名东沙群岛为“珊瑚洲”;隋代为西沙群岛起名“焦石山”;唐代以“象石”称西沙群岛;《宋会要》第一次以“石塘”之名泛指南海诸岛。

《元史》中之“万里石塘”指今西沙、南沙群岛;明《郑和航海图》以“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为今之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

清代为南海诸岛的命名就更具体,仅海南渔民使用的《更路簿》就有十多种,给各岛、礁、滩、洲所取的地名,多达120多个。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发现一个命名一个,发现一批命名一批,由少到多,逐步完善,不断规范,最终实现标准统一。

两千多年来,为南海诸岛命名竖碑的数以千计,这些地名既遵循传统命名的一般规律,也凸现了南海诸岛命名的独特性。

一以古代名人命名地名,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南海诸岛的命名,坚持和发扬了这个传统。

鲁班暗沙,位于中沙群岛的中沙大环礁北缘,由巨大的珊瑚礁构成,以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匠鲁班之名命名。

传说鲁班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鼻祖。

屈原礁,位于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南缘,以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之名命名。

南沙群岛的孔明礁,以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字命名。

东坡礁在南沙群岛东北、礼乐滩之南,以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之号命名。

坐落于南沙群岛礼乐环礁上的阳明礁,以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号命名。

从汉代以来,因游历南洋,出使西洋,途经南海岛、礁、滩、洲的文臣佳士,多有著书立说,详细、生动地记述了南海诸岛的美丽风光、地理地貌、丰富物产,还给南海诸岛起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名称,如汪大渊以“昆仑山”命名南沙群岛;康泰以“涨海”命名南海。

为纪念这些曾为南海诸岛立名的人,后人又以他们的名字为南海诸岛命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舡 。西 北边 有沉礁 , 东北 边有 沙坡 , 看似 万里 长沙 , 尾在 拖 东势, 流水 尽 皆拖 东 , 记 可 记 。若 见 此 山 , 乾 戌 使 陇 , 可 用 是 大星 。 ”’ ‘ ’
书 中 的“ 边 有 一 屿 仔 ” 是 指 东 沙 岛 ; 西 北 边 有 一 东 , “ 沉 礁 ” 指的是 危险 地带 , 岛西十 多公里 处 , 一 暗沙 , , 在 有 低
潮 时露 出水 面 , 高潮 是 隐没 水 底 , 航 行 威 胁很 大 ;东 北 对 “ 边 有沙 坡” 是 东沙 环礁 , 潮时 , 沙环 礁 的东 、 和北 , 因低 东 南 部礁 盘 不完全 露 出水 面 , 乍看 起来 像一个 山坡 ; 西 南边 流 “
界甚 急 , 中 门后 急可 过舡 ” 也很符 合现 代东 沙 岛水道 的 其 ,
尾” 的沙滩 , 每 年 不 同 方 向的 季 风 吹 动 下 , 而 摆 向西 在 时 北, 时而摆 向东 南 , 如 一 条 沙龙 在 海 中摇 动 尾 巴。书 中 犹
历史 图籍较 为详 细地 记载 了东沙 群 岛的构 成 、 理方 位 和 地
特 征 。本文 试 图从 地 图学 、 地名 学 等 角 度 , 结 合 现 代学 并 者对南 海诸 岛 的地质 地理研 究成果 , 释有 关东 沙群 岛的 考 古 地名 。
( 黑龙江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门大学 宣传 部 , 500厦 福建 厦 门 3 10 ; 6 05
暨南 大 学 国 际关 系学 院 , 东 广 州 5 00 ; 国南 海研 究 院 , 南 海 口 5 00 ) 广 10 0 中 海 70 0
摘要 : 中国闽粤沿海渔民在长期的生产 实践 中最早发现 了东沙群 岛, 并给 予命 名。在 中 国古代 , 尤其 是 清代 , 诸


清代 图籍 中东沙 群 岛的古地 名
清初 以来 , 记载 包括 东沙群 岛在 内的南 海诸 岛 图籍越 来越多, 内容 也越 详 细 、 体 , 沙群 岛 有 了 明确 的称 呼 , 具 东 其 中《 南正法 》、 海 国 闻见 录 》 指 《 以及 《 录 》 海 等书 都 是 比
较 有名 的著 作 。成 书 于 康 熙 末 年 的航 海 针经 的 《 指南 正
实 际情 况 , 岛南 北方 各 有 一条 水 道 , 通外 海 与礁 盘 内 该 沟 的浅 湖 , 南部 水道 较深 广 , 障碍少 , 一般 轮 船可 以使 入停 泊
岛旁 。东沙群岛东部的“ “ 沙湾拖尾” 指的是“ , 龙摆
收 稿 日期 :0 0—0 21 2—2 4
讲述 了 由此 行船 , 乾戌方 向 , 用 可行 至—— “ 大星 ” 即今 广 , 东省 惠东县 南海上 “ 。 今 人章 巽所著 《 航海 图考释 》 书 中 , 古 一 载有 民问航 海 家手 抄航海 图 6 9幅 , 据章 巽 先 生 考证 , 形 成 年代 与 《 其 指 南正 法》 书年 代 相 当。《 成 古航 海 图考 释》 中最 后 一 幅 航 海 图 , 注记 中有“ 在 中可过 船 , 流界 甚 急 , 正北 有 沉礁 ” …‘ , 这与 《 指南 正法 》 南澳 气 ” 中 记 载 的 内 容相 符 , 然 这 “ 条 显 幅 民 间 航 海 图 所 绘 的 ,当 为 南 澳 气 ,即 为 东 沙 群 岛¨ “ "。这 幅古航 海 图 内容 颇 为 详 细 , 一 幅 珍 贵 是 的古代 专绘 有东沙 群 岛的最详 细地 图 。 13 陈伦 炯 的《 国闻 见 录》 70年 海 中所 附 “ 四海 总 图 ” , 绘有 “ ” “ 气 、沙头 ” 。据 方 位 及 记 载看 , 气 ” “ 即南 澳 气 , 指 东沙群 岛 ;沙 头 ” “ 即沙 岛之头 , 海诸 岛 中 , 岛 自东 沙 群 南 沙 岛开始 出现 , “ 头 ” 指 东 沙群 岛 。书 中说 : 南 澳 气 , 故 沙 亦 “ 居南澳 之东 南 , 小 而平 , 面 挂 脚 , 蝼 古 石 。底 生 水 屿 四 皆 草, 长丈余 。湾有 沙 州 , 四面 之 流 , 不 可 到 , 溜则 吸 吸 船 人 阁不能 返 。隔南澳 水 程 七更 , 为 落 潦 。北 浮 沉 皆纱 垠 , 古 约长二 百里 , 计水 程三更 余 。尽 北 处 有两 山 , 日东狮 象 , 名 与台湾 沙马崎 对 峙 , 洋 阔 四更 , 名 沙 马 崎头 门 。气 悬 隔 洋 海中, 南续纱限至粤海 , 为万里长沙头, 南隔断一洋, 日 名 长 沙 门。又从南 首复 生沙垠 至琼 海万 州 , 日万 里长 沙 。 ” 东沙 群 岛南部延 伸 至广 东洋 面 , 为 “ 称 万里 长 沙 头 ”; 再延 伸至 海南 岛东 部 的万 州 洋面 , 为 “ 称 万里 长 沙 ” 而万 , 里 长沙 的南部 至七洲 洋 , 则称 为“ 千里石 塘 ” 。清 代时东 沙 群 岛之名 屡有更 改 , 至清 末谢清 高 的《 录》 海 一书 中始称 其 为 “ 沙 ” 并对 其 地 理 特 征作 了较 为科 学 的介 绍 , 东 沙 东 , “
21 0 0年
第0 9期
世 纪桥
No. 09, 01 2 0
( 第 2 0期 ) 总 0
S ii i h J Qa o
( e ea N . 0 ) G n rl o 2 0
中 国 古 代 东 沙 群 岛命 名 的 考 释
郭 渊 , 明辉 , 明亮 , 泽 民 卢 张 郑
多的历 史图籍较为详 细地描绘和记述 了东沙群 岛的构成 、 地理 方位 和特征 。考释 东沙群 岛之命名 , 地名 学和 维护 在
领 土 主 权 等 方 面 的意 义 都 是 十 分 重 大 的 。
关键词 : 中国古代 ; 东沙群 岛; 考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国闽粤沿 海 渔 民在 长 期 的 生产 实 践 中 最早 发 现 了 东沙群 岛 , 给予 命名 。在 中 国古代 , 其 是清代 , 多 的 并 尤 诸
法》 中记 载 , 海 诸 岛 中有 “ 澳 气 ” 这 是 关 于 东 沙 群 岛 南 南 , 的专 门称呼 , 沿用 了相 当长一 段时 间。《 并 指南 正法》 中记 有 :南 澳有一 条 水 屿 , 各 有树 木。东 边 有 一个 屿 仔 , “ 俱 有 沙 湾拖 尾 , 似万 里长 沙样 。近看 南 势有 一湾 , 抛舡 , 看 可 是 泥 地 , 遇此 山可 防 。西 南边 流 界 甚 急 , 中 门后 急 可过 若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