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创新教程》提能课时冲关 第10章 2.doc

合集下载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生物大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小专题冲浪岛 必修2 1-4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生物大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小专题冲浪岛 必修2 1-4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 (丁), 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F1黄鼠随机交配 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 :3灰鼠∶1黑鼠
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 1黄鼠∶1灰鼠
人教生物
必修一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考题再现 对点演练 高考例证 冲关锦囊 热点集训
人教生物
必修一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考题再现 对点演练 高考例证 冲关锦囊 热点集训
(2) 已知无毛由隐性基因 a控制,有毛由显性基因 A 控制, 无毛雄鼠能正常发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由于无
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需要将其扩大繁殖,请利用上述回
交实验得到的小鼠作实验材料、选用最佳实验方案来获得无毛 小鼠。 ①最佳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择该方案的理由(用遗传图解表示)。
(1) 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 ( 甲 — 灰鼠,乙 — 白鼠,
丙—黑鼠)进行
9灰鼠∶3黑鼠 ∶4白鼠 3黑鼠∶1白鼠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人教生物
必修一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考题再现 对点演练 高考例证 冲关锦囊 热点集训
①两对基因 (A/a 和 B/b) 位于 ________ 对染色体上,小鼠乙 的基因型为________。
人教生物
必修一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考题再现 对点演练 高考例证 冲关锦囊 热点集训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 A/a 控制灰色物质合成, B/b 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 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创新教程2016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章第1节分类加.

创新教程2016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章第1节分类加.

第四步,C点染色,也有3种方法,但考虑到D点与S、A、 C相邻,需要针对A与C是否同色进行分类,当A与C同色时,D 点有 3 种染色方法;当 A 与 C 不同色时,因为 C 与 S 、 B 也不同 色,所以 C点有 2 种染色方法, D点也有 2 种染色方法.由分步
乘法、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不同的染色方法共有
(3)对于复杂问题,可同时运用两个计数原理或借助列表、 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
[变式训练] 3 . (2015· 银川模拟 ) 从黄瓜、白菜、油菜、扁豆 4 种蔬菜 品种中选取 3种,分别种在不同土质的三块土地上,其中黄瓜 必须种植,则不同的种植方法是________.
解析:若黄瓜种在第一块土地上,则有3×2×1=6种不同
种植方法 .同理, 黄瓜种在第二块 、 第三块土地上,均有 3×2×1=6种,故不同的种植方法共有6+6+6=18(种).
答案:18
[备课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
利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问题时
(1)要按事件发生的过程合理分步,即考虑分步 的先后顺序. (2)各步中的方法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只有各步骤都完成 才算完成这个事件.
(3)对完成各步的方法数要准确确定.
[变式训练] 2 . (1) 设集合 A = { - 1,0,1} ,集合 B = {0,1,2,3} ,定义 A*B ={(x,y)|x∈A∩B,y∈A∪B},则A*B中元素的个数是( A.7 B.10 C.25 D.52 )
解析: 对子集 A 分类讨论.当 A 是二元集 {1,2} , B 可以为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人教A新课标)精讲课件:第2章 第10节 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人教A新课标)精讲课件:第2章 第10节 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人教A数学
第二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整合· 主干知识
人教A数学
第二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fx2-fx1 Δy (1)概念:对于函数y=f(x), = ,叫做函数y Δx x2-x1 =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 (2)几何意义:函数y=f(x)图象上两点(x1,f(x1)),(x2, f(x2))连线的斜率. (3)物理意义:函数y=f(x)表示变速运动的质点的运动方 程,就是该质点在[x1,x2]上的平均速度.
f′(x)=0 f′(x)=nxn-1 f′(x)=cos x f′(x)=-sin x f′(x)=axln a f′(x)=ex
人教A数学
第二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f(x)=logax f(x)=ln x f(x)=tan x f(x)=cot x
第二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人教A数学
第二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第10节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人教A数学
第二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线的切线斜率大于 0 且越来越大,当

创新教程·2016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1-3.1、3细胞膜、细胞核

创新教程·2016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1-3.1、3细胞膜、细胞核

必修一第三章第1、3节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五)第217页1.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的哪项结构有关()A.①B.②C.③D.②③答案:A2.(2015·武汉调研)下列在高等植物细胞内的生理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A.丙酮酸→[H]+CO2B.CO2+C5→2C3C.H2O→[H]+O2D.氨基酸→多肽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代谢场所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在相关知识理解判断方面的能力。

难度适中。

丙酮酸的分解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对;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D错。

答案:C3.(2015·山西四校联考)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是一个细胞向另一个细胞传递信息。

A选项中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体现细胞膜间的信息传递;B选项中胰岛细胞将信号传递给肝细胞;C选项中吞噬细胞能识别外来的细菌细胞并将其吞噬;D选项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在一个神经元中完成的,不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4.(原创题)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

答案:B5.(原创题)下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B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A可能是浆细胞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C.若A是死亡的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D.若A是吞噬细胞,B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人教A新课标)精讲课件:第10章 第7节 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人教A新课标)精讲课件:第10章 第7节 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

人教A数学
第十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越小 ⑥当 μ 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 σ 确定, σ________ ,曲线越 越大 “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σ _________ ,曲线越“矮
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如图(2)所示.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Ⅰ.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率.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 单的实际问题. 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Ⅱ.理解n
Ⅲ.借助直观直方图认识 Ⅳ.能解决一些简
人教A数学
第十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人教A数学
第十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3)正态总体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值 ①P(μ-σ <X≤μ+σ)=0.6826;
②P(μ-2σ <X≤μ+2σ)=0.9544;
③P(μ-3σ <X≤μ+3σ)=0.9974.
率没有影响.
(2) 若 A 、 B 独立,则 P(AB) = P(A)·P(B) ;若 A 、 B 互斥,则 P(A+B)=P(A)+P(B).
人教A数学
第十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1)独立重复试验
- - - 如果事件 A 与 B 相互独立,那么 A 与___ B,A与 B , A 与__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人教A新课标)课时冲关第11章复数、算法、推理与证明5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人教A新课标)课时冲关第11章复数、算法、推理与证明5

第十一章 第5节对应学生用书 课时冲关理(六十一)第307页一、选择题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2=n 4+n 22,则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A .k 2+1B .(k +1)2C.(k +1)4+(k +1)22D .(k 2+1)+(k 2+2)+…+(k +1)2解析:当n =k 时,左端=1+2+3+…+k 2.当n =k +1时,左端=1+2+3+…+k 2+(k 2+1)+(k 2+2)+…+(k +1)2,故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k 2+1)+(k 2+2)+…+(k +1)2.故选D. 答案:D2.(2015·岳阳模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4+…+12n -1>12764(n ∈N *)成立,其初始值至少应取( )A .7B .8C .9D .10解析:1+12+14+…+12n -1=1-12n 1-12>12764,整理得2n >128,解得n >7,所以初始值至少应取8.答案:B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 )=2n ·1·3·…·(2n -1)”,从“k 到k +1”左端需增乘的代数式为( )A .2k +1B .2(2k +1) C.2k +1k +1 D.2k +3k +1解析:n =k +1时,左端为(k +2)(k +3)·…·[(k +1)+(k -1)][(k +1)+k ][(k +1)+(k +1)]=(k +2)(k +3)·…·(k +k )(2k +1)(2k +2)=(k +1)(k +2)·…·(k +k )[2(2k +1)], ∴应乘2(2k +1).故选B.答案:B4.对于不等式 n 2+n <n +1(n ∈N *),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如下:(1)当n =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k 2+k <k +1,则当n =k +1时,(k +1)2+(k +1)=k 2+3k +2< (k 2+3k +2)+(k +2)= (k +2)2=(k +1)+1, ∴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 )A .过程全部正确B .n =1验得不正确C .归纳假设不正确D .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不正确解析:在n =k +1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不是数学归纳法.故选D.答案:D5.(2015·上海模拟)平面内有n 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f (n )个区域,则f (n )的表达式为( )A .n +1B .2n C.n 2+n +22 D .n 2+n +1解析: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1+1个区域;2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4个区域;3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7个区域;……,n 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n )=1+n (n +1)2=n 2+n +22个区域.故选C. 答案:C6.已知f (n )=(2n +7)·3n +9,存在自然数m ,使得对任意n ∈N *,f (n )都能被m 整除,则m 的最大值为( )A .18B .36C .48D .54解析:由于f (1)=36,f (2)=108,f (3)=360都能被36整除,猜想f (n )能被36整除,即m 的最大值为36.当n =1时,可知猜想成立.假设当n =k (k ≥1,k ∈N *)时,猜想成立,即f (k )=(2k +7)·3k +9能被36整除;当n =k +1时, f (k +1)=(2k +9)·3k +1+9=(2k +7)·3k +9+36(k +5)·3k -2,因此f (k +1)也能被36整除,故所求m 的最大值为36. 答案:B二、填空题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1≥n 2+n +2(n ∈N *)”时,第一步验证为________.解析:由n ∈N *可知初始值为1.答案:当n =1时,左边=4≥右边,不等式成立.8.(2014·徐州模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x n +y n 能被x +y 整除”,当第二步假设n =k (k ∈N *)命题为真时,进而需证n =________时,命题亦真.解析:n 为正奇数,假设n =k 成立后,需证明的应为n =k +2时成立.答案:k +29.若f (n )=12+22+32+…+(2n )2,则f (k +1)与f (k )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 解析:∵f (k )=12+22+…+(2k )2,∴f (k +1)=12+22+…+(2k )2+(2k +1)2+(2k +2)2;∴f (k +1)=f (k )+(2k +1)2+(2k +2)2.答案:f (k +1)=f (k )+(2k +1)2+(2k +2)2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3⎝⎛⎭⎫1+15⎝⎛⎭⎫1+17… ⎝⎛⎭⎫1+12k -1>2k +12(k >1),则当n =k +1时,左端应乘上________,这个乘上去的代数式共有因式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因为分母的公差为2,所以乘上去的第一个因式是⎝⎛⎭⎫1+12k +1,最后一个是⎝⎛⎭⎫1+12k +1-1,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求得共有(2k +1-1)-(2k +1)2+1=2k -2k -1=2k -1项. 答案:⎝⎛⎭⎫1+12k +1⎝⎛⎭⎫1+12k +3…⎝⎛⎭⎫1+12k +1-1 2k -1三、解答题11.(2015·绵阳一模)已知数列{x n }满足x 1=12,x n +1=11+x n,n ∈N *.猜想数列{x 2n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由x 1=12及x n +1=11+x n, 得x 2=23,x 4=58,x 6=1321, 由x 2>x 4>x 6猜想:数列{x 2n }是递减数列.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 =1时,已证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时命题成立,即x 2k >x 2k +2,易知x k >0,那么x 2k +2-x 2k +4=11+x 2k +1-11+x 2k +3=x 2k +3-x 2k +1(1+x 2k +1)(1+x 2k +3) =x 2k -x 2k +2(1+x 2k )(1+x 2k +1)(1+x 2k +2)(1+x 2k +3)>0, 即x 2(k +1)>x 2(k +1)+2.也就是说,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结合(1)和(2)知命题成立.12.(2015·长沙模拟)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2n -2na n +2(n =1,2,3,…).(1)求a 2,a 3,a 4的值,并猜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不需证明).(2)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试求使得S n <2n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并给出证明.解:(1)a 2=a 21-2a 1+2=5,a 3=a 22-2×2a 2+2=7,a 4=a 23-2×3a 3+2=9,猜想a n =2n +1(n ∈N *).(2)S n =n (3+2n +1)2=n 2+2n (n ∈N *), 使得S n <2n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6.下证:当n ≥6(n ∈N *)时都有2n >n 2+2n .①当n =6时,26=64,62+2×6=48,64>48,命题成立.②假设n =k (k ≥6,k ∈N *)时,2k >k 2+2k 成立,那么2k +1=2·2k >2(k 2+2k ) =k 2+2k +k 2+2k >k 2+2k +3+2k =(k +1)2+2(k +1),即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由①②可得,对于所有的n ≥6(n ∈N *)都有2n >n 2+2n 成立.[备课札记]。

创新教程·2016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2-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创新教程·2016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2-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十四)第241页1.(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关于人体内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B.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引起人体产生等位基因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有等位基因;性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比如两条X染色体上;外界环境(如射线)的影响可能导致基因发生突变,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答案:A2.(2015·山东淄博一模)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为()A.3∶1B.5∶1C.9∶6 D.1∶1解析: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则说明亲代的高茎为杂合子,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高茎豌豆进行自交时,只有杂合子的自交才会出现矮茎豌豆比例为2/3×1/4=1/6,则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为5∶1。

答案:B3.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A.♀yy×♂yy B.♀Yy×♂yyC.♀yy×♂YY D.♀Yy×♂Yy答案:C4.(2015·济宁高三期末)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1∶1∶1 B.4∶4∶1C.2∶3∶1 D.1∶2∶1解析: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D ∶d =1∶1,雄配子D ∶d =2∶1,故自交后代DD ∶Dd ∶dd =2∶3∶1。

答案:C5.(2015·南京名校阶段考试)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A 、a),发病率很低。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人教A新课标)精讲课件:第11章 第4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016年《创新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人教A新课标)精讲课件:第11章 第4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人教A数学
第十一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4.下列条件:①ab>0;②ab<0;③a>0,b>0;④a<0,b<0. b a 其中能使a+b≥2 成立的条件的个数是________. b a b a 解析:要使a+b≥2,只要a>0 且b>0,即 a,b 不为 0 且同 号即可,故有 3 个.
3.(2014·山东高考)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 方程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A.方程x2+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2+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2+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2+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解析:“方程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 x2 + ax + b = 0 有一个实根或两个实根 ” ,所以该命题的否定是 “方程x2+ax+b=0没有实根”. 答案:A
第十一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人教A数学
第十一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第4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人教A数学
第十一章
2016年新课标高考· 大一轮复习讲义
整合·主干知识 聚焦·热点题型 提升·学科素养 提能·课时冲关
Ⅰ.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 —— 分析法和综合法;了
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过程和特点. Ⅱ.了解反证法的思考
人教A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第2讲对应学生用书 课时冲关(三十一)第343页一、选择题1.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 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Ω的电阻.则( )A .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B .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 2 VC .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解析:由输入电压图象可知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 ,故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00 V ,接入副线圈的电阻为10 Ω,故电流有效值为10 A ,A 项错;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读数即为副线圈电压有效值100 V ,B 项错;根据Q =I 2Rt =102×10×60 J =6×104 J ,C 项错;由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P =IU =10×100 W =1 000 W ,D 项正确.答案:D2.正弦交流电经过匝数比为n 1n 2=101的变压器与电阻R 、交流电压表V 、交流电流表A 按如图甲所示方式连接,R =10 Ω.图乙是R 两端电压U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U m =10 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2cos 100πt (A)B .电流表A 的读数为0.1 AC .电流表A 的读数为210A D .电压表的读数为U m =10 2 V解析:由图象知T =2×10-2s ,f =50 Hz ,ω=2πf =100π rad/s ,故i R =2cos 100πt (A),A 正确.再根据I 1I 2=n 2n 1知,I 1有效值为0.1 A ,B 正确,C 错误.电压表读数应为副线圈电压有效值,U =U m 2=10 V ,故D 错误. 答案:AB3.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在原线圈输入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提高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只增加原线圈的匝数B .只增加副线圈的匝数C .只减小R 1的电阻D .断开开关S解析: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副线圈上的功率P =U 22R增加副线圈的匝数,U 2增加,P 2增大,B 正确;增加原线圈匝数,U 2减小,P 2减小,A 错;减小R 1的电阻,副线圈上的总电阻R 变小,P 2增大,C 对;断开S ,R 增大,P 2减小,D 错误.答案:BC4.一个理想变压器的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匝数为n 1,与干路高电压U 1相连,工作时流过线圈的电流为I 1,初级线圈与干路相连的导线的电阻不能忽略.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匝数为n 2,输出电压为U 2,工作时流过线圈的电流为I 2.设连接在次级线圈上的用电器均为相同的电灯,导线的电阻可以忽略.在变压器次级线圈有负载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无论次级接入的电灯的数量多少,总有U 1∶U 2=n 1∶n 2B .无论次级接入的电灯的数量多少,总有I 1∶I 2=n 2∶n 1C .无论次级接入的电灯的数量多少,总有U 1I 1=U 2I 2D .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解析:变压器的变压比U 1U 2=n 1n 2中的U 1是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由于初级线圈与干路电阻较大,线路上的压降也较大,线路损耗功率也较大,因此,A、C两项不成立.答案:B5.如图所示,为了减少输电线路中电力损失,发电厂发出的电通常是经过变电所升压后通过远距离输送,再经变电所将高压变为低压.某变电所电压u0=11 0002sin (100πt )V 的交流电降为220 V供居民小区用电,则变电所变压器()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0∶1B.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是50 HzC.原线圈的导线比副线圈的要粗D.输入原线圈的电流等于居民小区各用电器电流的总和解析:u0=11 0002sin100πt V的11 0002指的是电压的最大值,有效值为11 000 V,则原、副线圈之间的匝数之比等于两线圈的电压之比,即50∶1, A正确;由ω=100 π rad/s 可得频率为50 Hz,变压器不改变电流的频率,因此,副线圈的频率也是50 Hz,B正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即原线圈的电流比副线圈电流要小,因此,副线圈的导线要比原线圈粗,C错误,因此小区各个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它们的电流总和等于副线圈中的电流,故D错误.答案:AB6.如图所示,两条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其间有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金属棒ab沿导轨下滑,下滑过程中与导轨接触良好.金属棒、导轨、电流表A1和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构成闭合回路.金属棒ab在沿导轨下滑的过程中,电流表A1一直有示数,而电流表A2在某时刻之后示数变成了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2示数等于零之前,金属棒必是变速运动B.电流表A2示数等于零之后,金属棒必是变速运动C.电流表A2示数等于零之前,金属棒必是匀速运动D.电流表A2示数等于零之后,金属棒必是匀速运动解析:金属棒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做加速运动,速度不断增加,金属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逐渐增大,原线圈上产生的磁场不断增强,穿过副线圈的磁能通量不断增大,在副线圈上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电流表A2上有电流.当金属棒上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等于重力时,金属棒开始做匀速下落,原线圈的电流不再发生变化,原线圈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不变,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副线圈上不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电流表A2示数等于零.综上所述,选项A、D正确.答案:AD7.为了测一个已知额定电压为100 V的灯泡的额定功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接有理想电流表A和灯泡L,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00 Ω,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交流电源的电压为U0=440 V,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当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1.2 A,则()A.灯泡的额定功率为40 WB.灯泡的额定电流为2.4 AC.滑动变阻器并联部分的阻值为50 Ω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240 W解析:根据题意,副线圈上的电流为2.4 A,电压为220 V,由于滑动变阻器上部分的并联电路电压为100 V,则下部分电阻电压为120 V,由串联知识要知滑动变阻器上部分与小灯泡并联后与滑动变阻器下部分功率分配比为100∶120=5∶6,故下部分电阻上的电功率P下=611P总,P总=1.2×440 W=528 W,则P下=288 W,下部分电阻R阻=2882.42Ω=50 Ω,则滑动变阻器上部分并联部分的电阻为50 Ω,上部分电路消耗功率P上=P总-P下=240 W,故容易计算出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4 A,灯泡的功率为40 W,故A、C正确.答案:AC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5,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为u=202·sin 100πt V.氖泡在两端电压达到100 V时开始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开关接通后,氖泡的发光频率为100 HzB.开关接通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00 VC.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开关断开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不变解析:副线圈电压由原线圈决定,则不论负载如何变化,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始终为有效值100 V ,B 正确;每个交流电周期内氖管发光两次,每秒发光100次,则氖管发光频率为100 Hz ,开关断开后,负载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则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减小.答案:AB9.(2015年成都二诊)2013年,四川超特高压输电量首破千亿行瓦时.如图所示是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均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用户用电功率增加,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将增大B .若用户用电功率增加,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将增大C .若输电功率一定,采用特高压输电可减少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D .若输电功率一定,采用特高压输电会降低输电的效率解析: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和匝数比决定,根据U 1U 2=n 1n 2可知,可知,选项A 错误;如果用户用电功率增大,则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流增大,由I 3I 4=n 4n 3可知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增大,则输电线的电阻分得的电压增大,由U 3=U 2-I 3r 可知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减小,选项B 错误;若输电功率一定,采用高压输电,则输电电流减小,由高压输电线的损耗功率公式P =I 2r 可知,可减小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输电效率,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C10.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5∶1,原线圈接入电压为220 V 的正弦交流电,一只理想二极管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 串联接在副线圈上,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5∶1B .电压表的读数为44 VC .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 Ω,则1 min 内产生的热量为2 904 JD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则两电表读数均减小解析: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所以电流之比为1∶5,A 项错误: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所以副线圈两端电压为44 V ,但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有442R ×T 2=U 2有效R ×T ,从而求得电阻两端电压有效值为U 有效=22 2 V ,则Q =U 2有效RT =2 904 J ,B 错误,C 正确;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滑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但对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无影响,即电压表的读数不变,电流表的读数变大,D 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中输入电压U 1=3 300 V ,副线圈两端电压U 2为220 V ,输出端连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灯泡L 1和L 2,绕过铁芯的导线所接的电压表的示数U =2 V .求:(1)原线圈n 1等于多少匝?(2)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I 2=5 A ,则电流表A 1的示数I 1为多少?(3)当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 1的示数I 1′等于多少?解析:(1)由电压与变压器匝数的关系可得,U 1n 1=U 2n 2,则n 1=1 650匝, (2)当开关S 断开时,有:U 1I 1=U 2I 2,I 1=U 2I 2/U 1=13A. (3)当开关S 断开时,有:R L =U 2/I 2=44 Ω,当开关S 闭合时,设副线圈总电阻为R ,有R =R L /2=22 Ω,副线圈中的总电流为I 2′,则I 2′=U L /R =10 A ,由U 1I 11=U 2I 12可知,I 11=U 2I 12U 1=23A. 答案:(1)1 650匝 (2)13A (3)23A 12.某发电站的输出功率为104kW ,输出电压为4 kV ,通过理想变压器升压后向80 km 远处供电.已知输电导线的电阻率为ρ=2.4×10-8 Ω·m ,导线横截面积为1.5×10-4 m 2,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为输出功率的4%,求:(1)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2)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解析:(1)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为P 导=104 kW×4%=4×105 W导线电阻为R 线=ρ2l S=25.6 Ω,对导线P 损=I 22R 导 故副线圈电流为I 2=1.25×102A ,故P 1=P 2=104kW =U 2I 2,代入数据得U 2=80 kV 即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80 kV .(2)ΔU 损=I 2R 导=1.25×102×25.6 V =3.2 kV答案:(1)80 kV (2)3.2 k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