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文献目录参考

合集下载

古建筑类书籍

古建筑类书籍

古建筑类书籍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造型美观,技艺精湛。

读一些古建筑类书籍,不仅能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还能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古建筑类书籍。

《中国古建筑史》——曹永康著,是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古建筑史专著。

本书分为前史、古代、中古、近代四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历程和特点,对于深入了解古建筑历史和文化的人士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木构建筑》——林宏著,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专著。

本书分为檩架、斗拱、榫卯、雕刻、彩画等章节,详细介绍了木构建筑的结构、形态、装饰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非常严谨、详尽的研究型读物。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杨洪涛著,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关系的综合性著作。

本书通过对古代建筑、民居、庭院、园林等多个方面的探讨,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是一本有益于提高读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的书籍。

《中国古建筑技艺大观》——曾宪林著,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专著。

本书分为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建筑风格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发展史和特点,是一本学术性强、内容详实的读物。

以上是一些古建筑类书籍的推荐,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和启示,从中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有关名胜古迹的参考文献

有关名胜古迹的参考文献

当涉及到名胜古迹的研究,以下是一些可以作为参考的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1. "World Heritage Sites: A Complete Guide to 1,031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 布伦特·劳斯和查尔斯·纽曼(Brent J. Larson and Charles A. Newman)。

该书提供了对全球103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的综合介绍。

2. "Archaeology as Cultural Heritage: How archaeology can contribute to the pre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valor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 巴尔巴拉·杰罗·博德尔斯(Barbara J. Hodder)。

该书探讨了考古学如何为历史和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和价值提升做出贡献。

3.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Sites on the Silk Road: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nservation of Grotto Sites" - 张作林(Zhang Zuolin)。

该书记录了第二届国际洞窟遗址保护会议的论文,讨论了古丝绸之路上古老遗址的保护问题。

4.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ublic Heritage Theory and Practice" - 鲁德·基尔彭宁顿(Rudyard G. Kipling)、计耐克斯·赫尔斯(Cornelius Holtorf) 和乔纳森·哈里斯(Jonathan Price Harris)。

中国古建筑相关书籍

中国古建筑相关书籍

中国古建筑相关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相关书籍推荐:
1. 《中国古建筑史》- 郭沫若
这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包括建筑的起源、发展过程、基本构造、建筑风格等内容。

2. 《中国古建筑寻根》- 梁思成
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代表作之一,以他多年的研究经验,详细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构造特点以及地域风格。

3. 《中国建筑史》- 余秋雨
这本书主要从文化背景、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适合初学者阅读。

4.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朱信凯
这本书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通过插图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建筑。

5. 《中国宫殿建筑》- 祁新元
这本书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包括秦、汉、唐、宋等不同时期的宫殿建筑样式和细节。

除了以上书籍,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专著、研究报告和学位论文等,如《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研究》、《唐代建筑研究》等。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王东涛.[2].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同构现象解析.《长安大学学报《华中建筑》.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0年4期.崔勇.[5].从“家”透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语文学刊》.2015年3期.孙永兰.[6].“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州建设》.2013年19期.安源.[7].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0期.陈阳.[8].生态环境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美学、艺术观.《广东建筑装饰》.2007年2期.尚红燕.[9]."源"的探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四川建筑》.2000年z1期.刘艺.[10].论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与外观形象及其文化特色.《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3期.王东涛.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通过传统民居沿革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与传承.被引次数:6 作者:刘传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2].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作者:陈河苔原.汉语国际教育厦门大学2012(学位年度)[3].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影响.作者:黄蕾.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4].巴蜀古塔建筑特色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张墨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重庆大学2009(学位年度)[5].从建筑元素“门”看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作者:庹开明.设计艺术学湖北工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6].参差纵目琳琅宇,山亭水榭那徘徊——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审美.被引次数:16作者:赵向东.建筑历史与理论天津大学2000(学位年度)[7].中国古代碑之设计.被引次数:4作者:王文广.设计艺术学苏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8].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被引次数:16作者:李玲.专门史山东大学2011(学位年度)[9]中国建筑文化的几个问题.作者:李辉.建筑历史与理论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1996(学位年度)[10].中国古代象征性建筑语言符号的哲学文化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刘彩红.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天人观及其现实价值.赵祥.梁爽,2008建筑与文化2008国际学术讨论会[2]"源"的探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刘艺,2000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25届年会暨西南六省市(区)七方土木建筑学会第18次学术会议[3]古代建筑书籍翻译的特点及直译与意译互用.赵速梅,2008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明靖江王陵的建制特色.周彤莘.迟国东,2006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研讨会[5]继承传统建筑,构筑人间圣殿论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发展.王树宝,2007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6]中国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刘琦,2012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7]心中的宇宙——中国古代建筑长期沿用木构架原因初探.谷健辉,2004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8]城市与建筑文化中比兴象征之法的运用.邓夏,2011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9]传统建筑文化中五方观念浅析与启示.郑瑾.赵学义,20082008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10]《易经》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星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裴翁,20122012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九周年峰会。

设计参考文献

设计参考文献
6.《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郑曙扬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秩序感》英 贡布里希
8、《艺术的故事》英 贡布里希 三联书店
9、《交往与空间》丹麦 扬.盖尔著 何可人译 建工版
10、《城市设计》美 埃德蒙.N.培根著
11、《建筑体验》 丹麦 S.E.拉斯姆森著 刘亚芬译 知识产权
26、《世界建筑》近年各期
27、《id+c室内设计与装修》近年各期
28、《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龚锦 编著
参考数目:
1. 图解中国古建筑丛书《皇家建筑》、《风格古建》、《民间住宅》
2.同济大学 来增详、重庆建筑大学 陆震纬编著《室内设计原理》上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设计资料集》5、6册(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美国室内设计通用教材》上下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5.《室内设计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
12、《总体设计》美 凯文.林奇 建工版
13、《建筑空间论》 意 布鲁诺.赛维 建工版
14、《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肯尼思.弗兰姆普敦 建工
15、《世界现代建筑史》 王受之著
16、《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著 建工版
17、《设计与分析》 伯纳德.卢本等 天大版
18、《现代建筑理论》第十八章 西方现代建筑装饰理论 刘先觉 主编
19、《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著
20\ 《希腊 约翰.B.沃德珀金斯 著
22、《歌特建筑》法 路易斯.格罗德斯基 著
23、《巴洛克建筑》挪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著
24、《建筑学报》近年各期
25、《建筑师》近年各期

建筑文摘——精选推荐

建筑文摘——精选推荐

中国建筑历史学习参考书籍大全(欢迎大家补充)《中国建筑史》学习参考书目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2.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3.萧默《中国建筑艺术史》(买不起)4.李允(和)《华夏意匠》(天大曾出售过翻印本)第二章城市建设1.贺业(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2.郭湖生《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小史(专栏)》(《建筑师》连载)3.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找不到)4.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考天大的经典必读书目)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1.于倬云《紫禁城宫殿》(是香港出版的,找不到,列了也白列)2.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曲阜孔庙建筑》(据说天大也测过了,为什么自己不出一本?)3.刘敦桢《易县清西陵》(《刘敦桢文集》有)4.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第2次出现)第四章宗教建筑1.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文集》有)2.天津大学建筑系《承德古建筑》3.罗哲文《中国古塔》(其实类似的很多,这本真不好找)4.白化文《汉化佛教与寺院生活》(虽然不太好找,但今年还真是派上用场了!)第五章住宅1.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各地民居专著(没法看了)3.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4.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第3次出现,足见其重要性所在)第六章园林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3.天津大学建筑系《清代御苑撷英》4.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很难找)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买不起,如果熟读了也就不用考研了) 2.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同上)3.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不好找,也太难)4.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太专业了)第八章清式建筑做法1.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经典中的经典)2.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同样是太专业了)3.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据说天大学生人手一册,不知风水大师是否也拿回扣?) 4.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高技派建筑初探摘要:开放与交流带来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带来了更多建筑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计的发展。

古建筑文献目录参考

古建筑文献目录参考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可参考的古建筑文献书目书目一、目录与文献检索类1 《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1900-1990》,科学出版社20002 王镇华《中国建筑参考书目初编》,台湾《建筑师》1980(3,4)3 黄健敏《中国建筑研究书目初编》,台湾《建筑师》1981(10)4 王其明《中国建筑图书书目初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古建专业讲义)注:2-4见《古建园林技术》合订本四附录《中国建筑文献的三个书目》5 刘敦桢郭湖生等辑《中国古代建筑史参考书目(初稿)》二、通史、综合类书目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中国古代建筑电子书一览表

中国古代建筑电子书一览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1、《营造法式》.jpg陶本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7、《营造法式》图样.jpg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28、《园冶》【有原书】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44、《佛教建筑与地理风水》.pdf4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pdf【有原书】4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pdf【有原书】47、《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pdf【有原书】48、《建筑考古学论文集》.pdf—杨宏勋49、《刘敦桢文集》.pdf第一卷50、《传统灰作基本操作与应用之研究》.pdf51、《仿古建筑施工实用技术》.pdf52、《风水理论研究》.pdg—王其亨【有原书】53、《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pdf—王天【有原书】54、《古建筑勘查与探究》.pdf—张驭寰55、《古文物称谓图典》.pdf56、《华严寺》.pdf【有原书】57、《绘图鲁班经》.pdf58、《匠学七说》.pdf—张良皋59、《美的历程》.pdf(插图本珍藏本)—李泽厚60、《麦地里的飞檐》.doc【有原书】61、《清代匠作则例》.pdf 第一卷—王世襄62、《明式家具萃珍》.pdf—王世襄63、《明式家具研究》.pdf—王世襄64、《明式家具珍赏》.pdf—王世襄65、《髹饰录解说》.pdf: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修订版)—王世襄【有原书】66、《中国古代门窗》.pdg—马未都67、《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pdf—田家青.pdf68、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营造法式》解读-密码材栔双全的QQ号69、《园综》—陈从周70、《中国园林鉴赏辞典》.pdf—陈从周【有原书】71、《苏州古典园林》.pdg—刘敦桢72、《乡土建筑装饰艺术》.jpg—楼庆西73、《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楼—覃力74、《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门—覃力75、《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弄—张锡昌76、《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墙—尹文.pdf77、《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台—韦明铧.pdf78、《古建筑文化图说》.pdf说亭—覃力.pdf79、《古建筑文化图说》.pdf说园—陈从周.pdf80、《山东寺庙塔窟》.pdf—赵浦根81、《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pdf82、《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pdf--一丁雨露洪涌83、《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8 私家园林84、《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2 佛教建筑(一北方)85、《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pdf—李书钧86、《不只中国木建筑》.pdg—赵广超87、《弘一大师全集》.pdf·第9册:书法卷.djvu88、《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沈从文【有原书】89、《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pdf9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pdf91、《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pdf9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pdf93、《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pdf94、《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pdf9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pdf《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jpg付熹年(文物1973.7)中国古代建筑代表博物馆中国古建筑精粹电子书中国古建筑图谱中国全史《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二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四卷第三、四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三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四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第二期【有原书】1《文物建筑》第一辑河南古建【有原书】2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有原书】3 东方建筑研究(上册)(超星)4 东方寺庙明珠:南禅寺、佛光寺(超星)5 敦煌家具资料6 佛像艺术造型7 古建筑保护与研究【有原书】(超星)8 建筑历史研究第一辑【有原书】(超星)9 江南园林志(第二版)【有原书】(超星)10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有原书】(超星)11 刘敦桢文集(一)(超星)12 刘敦桢文集(二)(超星)13 刘敦桢文集(三)【有原书】(超星)14 凝固的艺术魂魄:晋东南地区早期古建筑考察(超星)15 曲阜孔朝建筑【有原书】(超星)16 园冶注释(第二版)【有原书】(超星)17 中国古代高建筑(超星)18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彩画19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雕刻20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21 中国古建探微(超星)22 中国古建筑(超星)23 中国古建筑百问(超星)24 中国古建筑全览(超星)25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超星)26 中国民族建筑第一卷(超星)27 中国民族建筑第二卷(超星)28 中国民族建筑第三卷(超星)29 中国民族建筑第四卷(超星)30 中国民族建筑第五卷(超星)31 佛教寺院考古.pdf32 城记.pdf 【有原书】33 佛教石窟考古.pdf34 宫殿考古通论.pdf35 故宫辞典.pdf36 汉代画像石_吴曾德_文物出版社1984.pdf37 汉字古音手册.PDF38 建筑历史与理论39 建筑书籍-中国古建筑小品.pdf40 林徽因文存+建筑41 明代南京寺院研究.pdf42 明清室内陈设.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2004.pdf43 秦汉瓦当.pdf44 四川汉代画象砖艺术.pdf45 唐代长安辞典.pdf46 隋唐两京丛考47 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48 天一阁藏本:明鲁般营造正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pdf49 闲情偶寄.pdf50 正在消失的建筑.pdf51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pdf52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有原书】53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pdf54 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选.pdf55 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pdf56 梓室余墨_陈从周随笔.pdf57 长城.djvu58 明十三陵.djvu59 颐和园.djvu60 老宅第.djvu61 老牌坊.djvu62 老书院.djvu63 老门楼.djvu64 老戏台.djvu65 老楼阁.djvu66 宋陵石雕纹饰.djvu67 山西.djvu68 中国民居.djvu69 中国园林.djvu70 避暑山庄.djvu71 晋祠揽胜.djvu72 日本传统艺术第四卷浮世绘.djvu73 园林史.djvu74 屋宇春秋山西老宅院.djvu75 圆明园.djvu76 阳光下的雕花门楼:武夷古民居的记忆.djvu77 八百年的村落——培田纪行.djvu78 徽州.djvu79 走遍中国南京.djvu80 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djvu81 古城记:失落文明的兴与衰.djvu82 江南六镇.djvu83 大壮·适形中国建筑·匠意(超星)84 建筑十书【有原书】(超星)85 中国古建筑百问86 洛阳伽蓝记87 长物志校注88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第一集建筑部分(超星)89 中国古建筑艺术(第1~4册)【不全】(超星)90 梁思成建筑画91 隋唐宫廷建筑考92 中国文物考古辞典《考古》杂志1955年1~6期及1991、1993~1998全年《文物》杂志1959~2000共152期文物五○○期总目索引1950.1-1998.1.pdf1 繁峙岩山寺.pdf(不全)2 中国古亭.pdf3 中国古亭.pdf4 佛宫寺释迦塔和崇福寺辽金壁画.djvu5 中国古建筑定额与预算.pdf6 中国建筑史图录(梁思成).pdg7 中国江南古建筑装修装饰图典.pdg8 《中国建筑史》——伊东忠太.pdf【有原书】9 平遥古城与民居.pdf【有原书】10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有原书】11 怎样鉴定古建筑.pdf【有原书】12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pdg13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14 明式家具珍赏15 盛京宫殿建筑16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17 中国建筑彩画图集(何俊寿)【有原书】18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THE ART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pdf19 永诀的建筑.pdf20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pdf21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pdf22 紫禁城宫殿.pdf23 中国藏传佛教白描图集.pdf24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25 红木小件.pdf26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27 苏州香山帮建筑.pdf28 永诀的建筑.pdf29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林洙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djvu另:《建筑史论文集》【有原书】、《古建园林技术》【有原书】、《建筑历史研究》等相关散篇论文目录如下1、_材分八等_在建筑史上的意义.pdf2、_礼制建筑_求解.pdf3、_应县木塔_读后札记.pdf4、_营造法式_版本及其流布述略.pdf5、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pdf6、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下.pdf7、_营造法式_殿阁地盘分槽图新探.pdf8、_营造法式_瓦作制度初探.pdf9、_营造法式_中厦两头造出际制度释疑.pdf10、_营造法式_中翼角檐细部处理及起翘探讨.pdf11、_营造法式小木作_几种门制度初探.PDF12、《“礼制建筑”求解》——方晓风.pdf13、《北京故宫修复测绘研究》.pdf14、《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徐伯安.pdf15、《营造法式》变选用材制度探析.pdf16、《营造法式》变造用材制度探析(Ⅱ).pdf17、《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PDF18、《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简介.pdf19、2006年_最重要的建筑经典记忆_议梁思成_省略_诞辰105周年及中国营造学社的.pdf20、宝山灵泉寺大住圣窟浮雕艺术初探.pdf21、保存完好的“样式雷”古建筑群——清西陵.pdf22、北宋《营造法式》中的木雕艺术.PDF23、边靖楼修缮设计上.PDF24、崇福寺小召牌楼构制初探.PDF25、春秋至六朝麒麟的演变研究.pdf26、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上_.pdf27、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下_.pdf28、从驼峰与墓股的比较看中日古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关系.pdf29、从帐形龛饰到帐形龛_北朝石窟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pdf30、定兴慈云阁修缮记.PDF31、定州开元寺塔塔刹发现一批文物.PDF32、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_铺作_与_跳铺之作_辨析.PDF33、斗栱——李学武.PDF34、枓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铺作”与“跳,铺之作”辨析.pdf35、独具魅力的古建珍品——榆次城隍庙.PDF36、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上_.pdf37、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下_.pdf38、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调查.PDF39、独乐寺辽代建筑结构分析及计算模型简化.pdf40、对清东陵裕陵地宫棺位问题的探讨.PDF4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应只把注意力投放到建筑_物_的研究上.pdf42、敦煌北朝石窟形制诸问题.pdf43、敦煌壁画中的胡床家具_一_.pdf44、敦煌雕塑.pdf45、敦煌火珠图像探微.pdf46、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pdf47、抚宁境内明长城敌台的建筑形制.PDF48、甘肃张掖大佛寺大佛殿的建筑特征.PDF49、高安回澜塔.PDF50、高层古建筑木结构——应县木塔现状结构评价.pdf51、古代的椅和凳.pdf52、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术及其比较_试论从_营造法式_至_工程做法_建筑设计技术的演变和.pdf53、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_宋_营造法式_与日本_延喜木工寮式_的比较.pdf54、古代营建技术中的_样_造_作_.pdf55、古建瑰宝——千年古刹独乐寺——杨作瑞.pdf56、古建瑰宝永乐宫.PDF57、古建门种种.pdf58、古建上的主要装饰纹样.PDF59、古建筑角梁构造与翼角生起略述.PDF60、古建筑结构研究十八年.pdf61、古太原晋阳建筑文化浅析.PDF62、故城县庆林寺古塔.PDF63、关于_营造法式_的研究.pdf64、关于对山西应县木塔保护工程抬升修缮方案的意见.pdf65、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一_.pdf66、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二_.pdf67、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三_.pdf68、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四_.pdf69、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若干问题的探讨_五_.pdf70、关于唐宋单檐木构建筑平立面比例问题的一些初步探讨.pdf71、关于元上都宫城北墙中段的阙式建筑台基.PDF72、广东澄海龟山汉代建筑遗址.PDF73、汉代高台建筑技术研究.pdf74、汉代及其以前的建筑基础.pdf75、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二_斗栱之分类_柱头铺作_转角铺作_补间铺作.pdf76、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三_柱_础_梁枋_平坐腰檐.pdf77、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一_斗栱.pdf78、何谓《营造法式》之_槽_.PDF79、河北赤城县古塔调查.PDF80、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建筑年代鉴别研究.pdf81、河北辽代古塔建筑艺术初探.PDF82、河北玉田净觉寺调查报告.PDF83、河北赵县西林寺塔.PDF84、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PDF85、黑龙江省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PDF86、胡床杂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三.pdf87、华夏古建筑的“活化石”--承启楼.pdf88、换个方法拍“古建”.pdf89、霍州署元代大堂.PDF90、基于AutoCAD的中国木构古建筑的三维重建.pdf91、基于CAD与GIS集成的仿唐古建筑景观的三维重建方法.pdf92、济渎庙寝宫建筑研究.PDF93、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94、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95、简述汉画建筑脊饰的文化意象.pdf96、江苏六朝画像砖研究.pdf97、江西樟树临江文物调查.PDF98、金狮床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二.pdf99、晋城青莲寺塔幢建筑分析.PDF100、晋祠圣母殿研究.pdf101、晋祠献殿.PDF102、晋东南歇山建筑的梁架做法综述与统计分析_晋东南地区唐至金歇山建筑研究之一.pdf 103、开善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设计深化与现场实施.pdf104、开元观古建筑初探.PDF105、克孜尔石窟前的木构建筑.PDF106、梁思成建筑画.pdf107、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pdf108、两周礼器制度研究.pdf109、辽金珍品塞外巨刹──山西大同华严寺.PDF110、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PDF111、灵岩寺石刻造像考.PDF112、六朝瓦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pdf113、龙在古建器具上的装饰形式.PDF114、隆兴寺宋代木雕立式弥勒像的修复.PDF115、隆兴寺天王殿的建筑时代及复原设想.PDF116、楼阁建筑构成与逐层副阶形式.pdf117、甪直保圣寺大殿复原探讨.PDF118、绿水苍柏话晋祠.PDF119、略论北京的古建牌楼.pdf120、略议陈明达先生的中国古代木构发展史研究.pdf121、论明代建筑之斗栱用材等级.PDF122、米兰佛寺考.PDF123、明代建筑油饰彩画要点.PDF124、南朝帝王陵寝初探.PDF125、南方上昂与挑斡作法探析.pdf126、南京朝天宫冶城阁设计.PDF127、南京出土六朝兽面纹瓦当再探.pdf128、南京出土六朝瓦当初探.pdf129、南京图书馆馆藏清抄本《营造法式》考略.PDF130、南京钟山二号寺遗址出土南朝瓦当及与南朝上定林寺关系研究.pdf131、宁安兴隆寺建筑概述.PDF132、牌坊建筑文化初探.PDF133、平顺荐福寺遗址出土的佛教石造像及龙门寺部分造像.PDF134、铺作·出跳·枓科及其它.PDF135、普救寺原状考.pdf136、千古一刹佛光寺.PDF137、浅识宋材份制与清斗口制.PDF138、浅谈电视节目中古建筑与古文物的拍摄技巧.pdf139、浅谈历代的床和席.pdf140、清朝祖陵——永陵.pdf141、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一_.pdf142、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二_.pdf143、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三_九檩歇山转角前后廊单翘单昂斗科斗口三寸大木做法.pdf144、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四_.pdf145、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五_.pdf146、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六_.pdf147、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1.pdf148、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2.pdf149、日本古代寺院建筑瓦屋面及与我国唐代屋面作法的联系.pdf150、山东临淄出土一件汉代人物圆雕石像.PDF151、山西古牌楼浅析.PDF152、山西晋城碧落寺石窟调查记.PDF153、山西陵川西溪真泽二仙庙.PDF154、山西省夏县司马光墓余庆禅院的建筑.PDF155、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区域特征浅探上.PDF156、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梁思成.pdf157、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pdf158、山西应县木塔应当怎样修_.pdf159、陕西白水北宋妙觉寺塔基及地宫的发掘.PDF160、绳床及相关问题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一.pdf161、试从北宋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162、试从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163、试论_材分八等_的数理渊源.pdf164、试论_营造法式_中的定向_定平技术.pdf165、是比例关系还是模数关系_关于法隆寺建筑尺度规律的再探讨.pdf166、数码摄影技巧:古建筑掠影.pdf167、宋《营造法式》大木作设计模数论.pdf168、宋《营造法式》垒造窑制度初探.PDF169、宋代官方建筑设计考述.pdf170、宋代建筑地面与墙体营造技术.pdf171、宋代建筑基础营造技术(1).pdf172、宋代建筑台基营造技术.pdf173、宋代建筑瓦屋面营造技术.pdf174、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pdf175、宋式彩画设计.pdf176、泰州城隍庙建筑修缮方案设计.pdf177、谈_树_的文化功能_顾恺之_洛神赋_与砖画_竹林七贤_中_树_的比较.pdf178、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pdf179、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上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180、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下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181、唐代彩画及宋_营造法式_彩画制度.pdf182、唐代门窗形制考_以唐诗及相关文献史料为据.pdf183、唐风建筑斗栱初探.pdf184、唐风建筑斗栱初探下.PDF185、唐宋单体建筑之面阔与进深如何确定.pdf186、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pdf187、唐宋园林之瑰宝.PDF188、天津大悲禅院大雄宝殿施工技术.PDF189、伟大创造时代的宋代建筑.pdf190、文水则天圣母庙后殿结构分析.PDF191、文物五○○期总目索引1950.1-1998.1.pdf192、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pdf193、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浅析.PDF194、斜栱演变及普拍枋的作用.PDF195、新发现的一批_斗栱分件图_.pdf196、兴洲行宫考.PDF197、邢台天宁寺前殿始建年代初议.PDF198、衙门建筑源流及规制考略.PDF199、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设计方案.pdf200、阳泉关王庙大殿.PDF201、疑义相与析──读《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PDF202、以管窥豹犹有一得.PDF203、以管窥豹犹有一得_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pdf 204、有关大住圣窟与三阶教的关系问题.pdf205、榆社郝壁村寿圣寺山门时代考.PDF206、云冈石窟建筑特征的镜头诠释.PDF207、正定广惠寺华塔建筑年代问题新探.PDF208、正定广惠寺华塔内的二尊唐开元年白石佛造像.PDF209、中国传统建筑翼角处理.pdf210、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pdf211、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pdf212、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pdf213、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_续_.pdf214、中国明代木质古建西安鼓楼彩绘的分析研究.pdf215、中原古刹-河南省香严寺.pdf216、追寻古典的美丽.PDF217、追寻历史足迹——用数码相机拍摄古建筑(2).pdf218、涿州智度寺塔初探.PDF219、作庭记译著与研究张十庆.pd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参考的古建筑文献书目书目
一、目录与文献检索类
1 《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1900-1990》,科学出版社2000
2 王镇华《中国建筑参考书目初编》,台湾《建筑师》1980(3,4)
3 黄健敏《中国建筑研究书目初编》,台湾《建筑师》1981(10)
4 王其明《中国建筑图书书目初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古建专业讲义)注:2-4见《古建园林技术》合订本四附录《中国建筑文献的三个书目》
5 刘敦桢郭湖生等辑《中国古代建筑史参考书目(初稿)》
二、通史、综合类书目
1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3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
4《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5萧默《中国建筑艺术史》
6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
7中国民族建筑(一-五)
8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
三、重要的连续出版物书目
1《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七卷)
2《建筑历史研究》(1-3辑)(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
3《建筑史论文集》(1-14辑)(清华大学建筑学系)
4《建筑历史与理论》(1-7辑)(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5《建苑拾英》(一-三辑)
四、文集书目
1《梁思成文集》(一-四)
2《刘敦祯文集》(一-四)
3《梁思成全集》(一-九)
4《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
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
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
7《罗哲文建筑史论文集》
8《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东南大学建筑学系)
9《建筑史研究论文集1946-1996》(清华大学建筑学系)
10龙庆忠《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
11《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论文集》(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12《王世仁建筑历史理论文集》
文献
一、建筑史学综述文献
1陈明达《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基础和发展》,《文物》1981(5):69 ~ 74页;
2郭湖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发展概况》,见:《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论文集》1986;
3萧默《当代史学潮流与中国建筑史学》,《新建筑》1989(3);
4陈薇《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中的前导性突破-近年来中国建筑史研究评述》,《华中建筑》1989(4);
5陈薇《天籁疑难辨历史谁可分-9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谈》,见:《建筑师》(69);6常青《世纪末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见:《建筑师》(69);
7王贵祥《关于建筑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见:《建筑师》(69);王贵祥《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世界建筑》1997(2?0页;
8吴良镛《关于中国古建筑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建筑学报》1999(4);萧默《中国建筑艺术史》引论部分(1999);
9杨鸿勋《中国建筑考古学概说》,见:《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2000(4),152页。

二、《营造法式》相关文献
1李诫《营造法式》(商务版或中华书局版)
2《工程做法则例》(《古建园林技术》连载)
3姚承祖《营造法原》
4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
5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
6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
7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8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
9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南宋-明、清)》,见:陈明达《陈明达古建筑与10雕塑史论》,235页。

10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
11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一)》,《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4),第35页;
12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二)》,《南京工学院学报》1981(2),43页;
13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三)》,《南京工学院学报》?;
14潘谷西《关于〈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研究方法-〈营造法式〉初探之四》,《南京工学院学报》1990(5)
15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东方建筑研究》上)
16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见:郭湖生《东方建筑研究》(上册),30 ~ 52页。

17张十庆《〈营造法式〉变造用材制度探析》,见:《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122页。

18张十庆《〈营造法式〉研究札记—论“以中为法”的模数构成》,见:《建筑史论文集》第13辑,111页。

19张十庆《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术及其比较―试论从〈营造法式〉至〈工程做法〉建筑设计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华中建筑》1999(4),92页。

20徐伯安《营造法式斗栱型制解疑、探微》(《建筑史论文集》7辑)
21徐伯安、郭黛姮《营造法式术语汇释-石作、壕寨、大木作制度部分》(《建筑史论文集》6辑)
22朱光亚《探索江南明代大木作法的演进》(《南京工学院学报》1983)
23王贵祥《√2与唐宋建筑柱檐关系》(《建筑历史与理论》3-4辑)
24王贵祥《关于唐宋建筑外檐铺作的几点初步探讨》,《古建园林技术》1986(4),8 ~ 12页;1987(1),43 ~ 46页;1987(2),39 ~ 43页。

25王贵祥《唐宋单檐木构建筑比例探析》,见:《营造》,226 ~ 247页。

26何建中《营造法式材份制新探》,见:《建筑师》1991(43),118 ~127页。

27王其亨《〈营造法式〉材份制的数理涵义和审美观照探析》,《建筑学报》1990(3),50 ~54页。

28杜启明《宋〈营造法式〉大木作设计模数论》,《古建园林技术》1999(4),39 ~ 47页。

29韩寂,刘文军《对〈营造法式〉八等级用材制度的思考》,《古建园林技术》2000(1),18~ 21页。

三、古建筑堪测、鉴定文献
1李竹君《如何进行古建筑堪测工作》(《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论文集》)
2祈英涛《鉴定古代建筑年代的几个问题》(《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论文集》)
3张驭寰《古建筑勘查与探究》
4冯继仁《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考古学断代》(《文物》1996,?)
可以查到古建筑木构架数据的一部份文献:
[1] 祈英涛,柴泽俊《五台南禅寺大殿修复工程报告》,见:《建筑历史研究》第一辑,153 ~170页。

[2] 陈明达《唐宋木结构建筑实测记录表》,见:贺业矩等《建筑历史研究》,231 ~261页。

[3] 柴泽俊《山西几处重要古建筑实例》,见:柴泽俊《柴泽俊古建筑文集》,148 ~199页。

[4] 王贵祥等《福州华林寺大殿》,见:《建筑史论文集》第9辑,1 ~ 32页。

[5] 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6] 陈明达《应县木塔》。

[7] 柴泽俊等《太原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报告》。

[8] 柴泽俊《山西古建筑概述》,见:柴泽俊《柴泽俊古建筑文集》,32 ~64页。

[9] 柴泽俊《朔县崇福寺》,52 ~54页,山西唐至金佛寺殿堂台基规格与《营造法式》对照表。

[10]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11] 李有成,廉考文《繁峙县岩山寺文殊殿》,《古建园林技术》,1986(12),49 ~57页。

[12] 莫宗江《莱源阁院寺文殊殿》,见:《建筑史论文集》第二辑。

[13] 《正定隆兴寺》。

[14] 滑辰龙《佛光寺文殊殿的现状及修缮设计》,《古建园林技术》,1995(4),33 ~44页。

[15]《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三、四期。

[16] 柴泽俊《朔县崇福寺》。

[17] 颜华《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文物》1995(1),59 ~63页。

[18] 《金华天宁寺大殿的构造及维修》,见:《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1981》,176 ~182页。

[19] 李士连《试谈摩尼殿的建筑构造与修缮原则》,《古建园林技术》,1985(3),42 ~49页。

[20] 王春波《山西平顺晚唐建筑天台庵》,《文物》1993(6),34 ~4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